“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對於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信陵君無忌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語出自《周易·繫辭下》。

器,在這裡指的是真本事,是技能,是才能。 人要有真本事,它是安身立命之本。但是,人的真本事不是什麼時候、對誰都可以展示的,只有在真正需要時才可以展示,這就叫“待時而動”。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語出自《論語·泰伯》,是整段話中的一句。原章內容如下: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孔子這段話的意思是:“堅定信念努力學習,終生堅持正義的道德操守。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動亂的國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來施展抱負,政治黑暗就隱居。在國家政治清明時貧困而且地位低下是恥辱的,在國家政治黑暗時富有而且位高權重是恥辱的。”

孔子這段話有四個層次,四個層次之間又有辯證的聯繫。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堅定信念,努力學習,並且要終生做好人——這是做人,尤其是做君子的基本原則。這其實談的就是理想、信念、道德、操守。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這是保全自己的策略,是處世藝術。能做出這種選擇,可以做出這種選擇的人應該是具有一定實力條件,且又有智慧的君子。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是在“不入”“不居”“危邦”基礎之上的要求,既是處世藝術,又是做人原則,它與“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述而》第11章)表述的意思相輔相成。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孔子主張的“隱”,不是與世隔絕,而且比“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更有原則性;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為了自身安全的暫時迴避,是等候時機。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則把個人的貧富成敗榮辱與國家的興衰存亡聯繫在一起,把原則性上升到道德層面。“有道”就是政治清明,國家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此時的“貧者”當屬無能之輩。“無道”就是統治者昏聵,政治黑暗,社會不公平,壞人猖獗,當然此時的“富者”一定不是好人。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與“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有道則見”,就是“待時而動”,是為德,“無道則隱”是蓄勢待發,是為智。


陳廣逵

這句話說得真好,也是古今往來很多君子賢人立身處世之道,不可不動,也不可盲動。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此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身懷絕技,他們是看準時機的,不會盲目做出選擇的:如果天下政治清明就“出山”,靠自己的才華來輔佐明君,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如果這時天下昏暗,君王昏聵,就隱於世,碌碌於凡人一個。

當然,即使是隱,也有“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之說。

“小隱”是人們最為熟悉,也最容易出名的,這也為那些為博出名的“假隱士”們,開僻了“終南捷徑”。《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盧藏用想入朝作官,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藉此得到很大的名聲,終於達到了作官的目的。自此以後,許多人都效仿盧藏用,隱居在終南山上,以唐朝為最。像為我們所熟知的杜甫,李白等人,在他們的前期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李白,受到唐玄宗詔見,更是發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感慨。

早先,我們最為熟知的“臥龍先生”: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諸葛亮叔父諸葛紊玄病故。在江南諸名土的挽留下,諸葛亮帶著弟弟諸葛均來到襄陽城西的隆中山村定居,過著“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隱居生活。耕作之餘,博覽群書,深交密友,精研兵法,靜觀時勢,深思治策。雖隱居,卻以博學多才、遠見卓識、胸懷大志而受到世人器重,因而被江南名士龐德公稱為“臥龍”,稱他的侄兒龐統為“鳳雛”,與諸葛亮齊名。從此,諸葛亮被號稱“臥龍先生”。

所以,這些人的“小隱”不是說,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他們無時不刻地關注天下動態,“待時而動”。當漢末大亂,劉備三顧茅廬,問詢天下大計,亮見其誠,遂“出山”成就天下三分的局面。

“中隱於市”,就是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卻是匿於市井之中,混同於普通老百姓,不顯山露水,但“時窮節乃現,危難見英雄”。比如,早先荊軻,早年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遂成就歷史上“荊軻刺秦王”的壯舉。如果不是遇到燕國的生死存亡的大事,荊軻充其量就是個遊俠,行走於江湖,不會為我們所知。

“大隱隱於朝”,就是那些處於廟堂之上,不為聲名所累,還能有所建樹。這個有異議,因為畢竟已經為官了,似與隱不相符。但要知道隱士不拘泥於形式,所以隱於朝堂之上才是“大隱”。這裡的典型代表,當數東方朔的“大隱”就是避世金馬門,隱居於朝廷。東方朔雖身處卑微的如同倡優的郎官地位,仍然不斷地直言極諫。諫起上林苑、賀殺昭平君、諫殺董偃、諫戒奢侈,直至死前諫遠巧佞等,實屬不易,稍有不慎,則引火燒身。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為做人處世之道;而“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則是君子之道。


窗外的白楊

在古代,提倡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因為過去是農業社會,讀書人或知識分子要參與社會,為社會做貢獻,就是做官。而習武之人就是參軍,保家衛國。君子做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那麼君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君子就是一個道德才藝本領各方面都已經具備的人。君子經過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修行,掌握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領。就等著遇到自己發揮才華道德智慧的時機。藝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時機。對於一個德藝雙馨的君子來說,好的時機就是官員從上到下風氣醇正,法律嚴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唯賢是舉的公正廉明的社會或時代,這個時候,君子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而壞的時機,就是天下無道,官員腐敗,貪汙受賄,以權謀私等不良風氣盛行,而君子好人無法得到重用,很容易被小人排擠陷害的時代或社會。這時候,君子進入仕途,不僅不能做事,不能出成就,而且可能連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都保不住。



機遇是為有準備的頭腦的人的。所以,君子藏器於身,才能待時而動。否則,有了時機沒有本領也枉然。君子不會逆潮流而動,只會順應時勢,乘風破浪,做切實可行有效的事情,並且明哲保身,知進知退,進退自如。因此,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這是指成功的因素必須具備二點,首先成器有真才實學,其次準備判斷人的環境有利則進,不利則繼續調整知識結構以待時機。

(我是搞國學遊戲普及的,主要是把國學變為能遊戲異形書,國家專利,有熱愛國學的朋友,可以共同探討)


夢臻

人無一技之長,沒有長劍佩帶何以走天涯。長劍未必是可見的,真正的利器是隱形的,要麼不出手,一旦出手一劍封喉。世上高人不是縱橫街頭鄰里的顯示者,他們一個主意一篇建議能使一個頻亡的企業起死回生,能夠讓一段破碎的家庭潑水回收。有的能人初期的實力是隱形的,是成長過程還是鋒芒故意收藏誰也無法判斷,一旦顯露非凡功底,便是一代偉人。所以有句名言:海水不可斗量。


劉聲90883005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篤信好學,是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做好準備。死守善道,就是要守住做人底線,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則是不作死。

最後一句其實就是從道不從君,天下昏庸無道,伸手不見五指則隱居。不去助紂為虐,淪為暴虐百姓的幫兇。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在這種世道還能飛黃騰達,都是些什麼人?


空空空42973354

前一句“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可和《素書》:“潛居抱道,以待其時。”同參。君子在平常日子裡,要懂得修身養性,武裝自己的思想,也要對時勢有所把握。也就是說,等待機遇,但也要有抓住機遇的能力。歷史上的諸葛亮就是此類人物的代表。

後一句“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語出《論語·泰伯》,結合《論語·公冶長》:“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可知,有道則見,不廢,可謂賢也;無道則隱,免於刑戮,可謂智也。

所以,君子是德才兼備的明智之人。藏器於身為才,待時而動為明,有道則見為德,無道則隱為智。


午睡的夜貓

首先,君子者,不知命無為君子……這裡命就是天命之意!其次,器者,技藝之道也!知天道之道、世俗、人倫之道、文、武藝……再次,時者,時機、機緣也!最後,道者、治世之君、志同道合者也!概而括之:君子應懂天道、知天命、習藝與身,以待天時、機緣……遇治世明君輔佐之,與志同道合者一起建功立業……不遇、失之則隱去!



點藝神客

這個器是君子不器的器。首先說的是君子,不是君子就不必談器不器了。既然是君子,那道德學問必然要有過人之處,起碼你一般人休想忽悠。待時而動,起碼自己應該知進退,也就是說自己對自己命運的把握,那是很清楚的。天下有道則見,如果自己的主張與大道不相應,那你出來做什麼?即使出來,恐怕也自身難保。如果遇到有道的君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有道則現,無道則自保,不然又能怎麼樣?


13509110680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簡單去理解,跟買保險,是一個意思。為風險投一份保,等風險來時,好有一份保障;如果風險,不來,就算買了一個安心。

適用於任何事情,為了確保安全。都要做好準備風險來時的防治應對工作,有備無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