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發射正式進入倒計時。5月8日,落戶兩江新區的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OS-X火箭暨“重慶兩江之星”首飛發佈會在兩江企業總部大廈舉行。

據透露,“重慶兩江之星”將於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點火升空(最終發射時間根據天氣微調)。會上也正式發佈了由重慶零壹空間自主研製的國內首型商業化飛行試驗平臺——OS-X系列火箭。

據瞭解,OS-X系列火箭採用其自研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發動機推力達到350kN,能夠為客戶載荷實現0~20馬赫的飛行速度,並具有很強的控制能力,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定製化設計,滿足飛行試驗所需的各類複雜飛行彈道。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火箭即將升空

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中國首家營業執照上寫著“運載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營企業。專注於智能小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旨在為全球商用微小衛星提供高性價比的發射服務。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2017年12月22日,重慶零壹空間公司自主研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整機試車成功,標誌著

零壹空間成為國內首家掌握固體火箭發動機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

近日,該款發動機再次圓滿完成批抽檢聯合試車試驗。當前,首飛火箭已轉運至試驗場,正進行最後緊張的發射前準備工作,計劃在今年5月17日首飛。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重慶兩江之星”效果圖

“重慶兩江之星”為零壹空間OS-X系列火箭的首飛箭,箭長9米,箭身主體塗裝由“重慶兩江之星”文字和包圍文字的兩部分曲線圖案組成,這上下兩部分曲線圖案分別代表了長江和嘉陵江,也就是重慶兩江,這兩部分選取了重慶兩江新區標識的顏色,讓人能夠直觀感受到這枚火箭是為重慶兩江新區量身打造的。流暢的線型具有速度感和動感,象徵重慶兩江新區和零壹空間奮發向上的勁頭勢不可擋。。

“重慶兩江之星”所使用的核心電氣產品——一體化綜合控制機也為零壹空間自主研製。綜控機的重量僅有1.8公斤,相較以往產品縮減至十分之一,極大地優化了電氣系統設計、節約了系統成本。

該一體化綜控機可廣泛應用於軍用、民用無人機、低成本火箭等航空航天飛行器。本次還搭載了無線傳輸技術驗證,後續一旦得到應用,電氣系統規模和成本還將進一步大幅下降。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商業火箭智能總裝基地

根據零壹空間計劃,在此次完成民營火箭首飛後,2019年火箭將在兩江新區商業火箭研製基地進行量產。

據悉,位於兩江新區航空產業園的零壹空間研發製造基地,初期投資2.5億元,佔地100畝,將建設研發中心、數字化智能製造總裝中心、測試中心、飛行器控制與仿真中心和專用實驗室等,建成達產後年產值15億人民幣。基地一期50畝已開工建設,預計年內投用,將形成年產3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

零壹空間已獲5億元融資

零壹空間的成長速度十分驚人。自2015年在北京成立以來,三年時間裡,該公司已經累計獲得了三輪、總金額接近5億元的融資。

而投資者中不乏春曉資本、聯想之星、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鴻泰基金、招商局創投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零壹空間方面表示,公司所募集資金主要用於零壹空間自主研製的OS-X系列火箭及OS-M系列火箭產品研製、民營商業航天上下游產業佈局與零壹空間總裝能力建設等。

2017年5月,兩江航投也曾出巨資支持零壹空間發展。兩江航投此舉積極響應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通過引入圍繞運載火箭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創新業態,力圖打造中國內陸地區高端產業新的增長極。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4月11日,“兩江之星”火箭在北京進行了第一次總裝合練。圖為火箭起豎階段。

目前,零壹空間還與多家海內外客戶簽訂發射協議。M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19年,並與歐洲、亞洲多家衛星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20年預計將實現年產30發以上M系列火箭和20發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X系列火箭固體發動機批抽檢聯合試車試驗圓滿成功

零壹空間的M系列火箭專注於微小衛星精準迅捷組網發射,是國內目前唯一能提供衛星組網專享發射服務和快速補網的民營企業,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後首飛。

為何落戶重慶兩江新區?

為何首枚民營自研火箭與“重慶”和“兩江”結緣?這與此前,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兩江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商業火箭項目落戶兩江新區有關。

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帶互聯網等將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而重慶兩江新區佈局的商業火箭研製基地零壹空間項目,正是趁勢而為。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2016年12月零壹空間項目落戶重慶兩江新區。2017年5月,由零壹空間與兩江新區旗下兩江航投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在重慶共同打造國內首個民營商業航天智能製造基地。

作為重慶航空航天產業的聚集區,兩江新區擁有的通用航空、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區位優勢,將成為“兩江造”零壹火箭的強大的助推器。

對於選擇落戶重慶的原因,零壹空間創始人兼CEO舒暢舒暢坦言,除了良好的工業基礎外,更重要的是重慶政府層對航天行業和對他們公司的重視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隨後的場景,讓他印象深刻。他說,自己就兩個人抵達約定地點,而重慶這邊卻有十幾個人,甚至包括市政府的高層領導。“這樣的陣勢,讓我有些受寵若驚,因為這足以看出重慶的誠意,以及對航天行業的決心。而且,就我們這樣一個剛起步不久的公司來說,也是非常大的觸動。”舒暢說,那一次的洽談非常愉快,可謂一拍即合。不久後,零壹空間便正式落戶重慶兩江新區。

舒暢說,重慶擁有良好的製造業基礎,尤其是軍民融合很有潛力,與北京能夠形成優勢互補。此外,重慶人的性格也讓舒暢非常欣賞。

“重慶是一座富有冒險精神的城市,重慶人耿直、專注的性格都很符合零壹空間的理念。”舒暢說,重慶團隊建立以來,很多員工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中國火箭的地方代表隊,這次即將首飛的OX-S型火箭能夠冠名‘重慶兩江之星’,我很榮幸。”

“我們內心更想去做一個像華為這樣的公司,就是埋頭苦幹,會把技術做得特別特別好,在一些細分的領域,能成為中國乃至國際上有優勢的企業。”舒暢如此表示。

重慶航空航天產業蓄勢待發

事實上,在重慶,一條覆蓋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市場運營、飛行培訓、綜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務等要素的通用航空全產業鏈已經形成。

據瞭解,2012年之前,重慶通航產業幾乎為零,2012年兩江新區組建兩江航投集團,發展通航產業,經過5年打造,新區已引進皮拉圖斯、恩斯特龍等整機制造企業,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兩江航空學院等航空學校,以及通航運營、航空金融、航空文化、航空信息化等全產業鏈體系。

目前,兩江新區初步搭建了通航產業“製造+運營+服務”、運輸航空業動力“整機+零部件”、新型複合金屬材料“研發+製造+供應鏈”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累計引進項目近20個,投資超過300億元。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近幾年,重慶市先後出臺《關於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意見》、《重慶市高端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多個文件推進通航產業發展。

2017年年底,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通航集團拿到了國內首個恩斯特龍直升機生產許可證。這意味著重慶通航集團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美國設計認證、中國生產認證的直升機生產企業。至此,重慶生產的直升機進入量產時代,並可以進行國際銷售。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與此同時,在綜合保障方面,重慶低空飛行服務系統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飛行服務站投入試運行,獲得了全國首家飛行計劃申報服務資質。

除此之外,據兩江航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6年的發展,重慶是唯一擁有覆蓋通航私商照培訓和在役航線飛行員複訓及培訓的省市。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現在,兩江新區已經引進了2所學校。在兩江航空產業園,重慶通航集團合資的飛行學院重慶培訓公司已建成投用。由四川泛美教育集團出資組建的重慶航空職業學院是重慶唯一一所航空類高職院校,總投資18億元,

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通用飛機和私人飛機駕駛培訓基地

按規劃,重慶“十三五”的發展目標是運輸航空要基本建成國際航空樞紐,通用航空要基本實現通用航空功能市域全覆蓋,到2020年實現4個主要量化指標:通用航空器達到50架,年飛行量2萬小時以上,培育3至5傢俱有市場競爭力、規模化的通用航空企業,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成為百億產業集群。

11人的總裝團隊8人來自重慶

造火箭最重要的是人才。目前,零壹空間核心團隊逾百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研發人員佔比超過84%,均畢業於清華、北航、哈工大等國內一流相關院校。

核心技術人員來自於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的總體設計單位(部門)、中航工業、中國科學院等,5年以上行業工作經驗人員佔比達80%,擁有豐富的全流程型號研製經驗。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值得一提的是,在零壹的團隊裡面大概有30%的團隊是重慶籍的員工,這裡面既包括研發人員,也包括整個總裝團隊。

如在零壹空間公司北京的實驗室裡,聽得到重慶話,因為火箭研發製造團隊裡,有不少來自重慶的工程師。來自忠縣的鄧平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研發團隊中擔任結構工程師。

鄧平介紹說,他設計製造了一臺用來測質量質心的設備,精度可以達到千分之零點五,能收集相應節段的參數,為控制團隊的調整提供依據。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除了研發,公司的總裝團隊裡也有不少重慶人的身影,這個年輕的團隊共有11人,其中8人來自重慶。

舒暢還表示,零壹空間這幾年一直在重慶本地招收優質的應屆生,“總裝工程師、總裝工人、測試工程師,都是面向重慶本地招聘。”

重慶將成為總裝總測基地

談到接下來的戰略佈局,舒暢直言,未來重慶將成為零壹空間的總裝總測基地,並依託該平臺打通航天全產業鏈。

舒暢說,今年年底重慶智能製造基地將建成投用,主要承擔火箭總裝工作,同時重慶基地也是整個公司的研發副中心,“目前公司的一些後臺部門已經遷至重慶,以後將形成北京重研發、重慶重智能製造的格局。

定了!中國首枚民營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即將升空

零壹空間創始人兼CEO舒暢

舒暢還表示,零壹空間的目標不僅是把火箭成功送到太空上去,還要打通一條包括火箭製造、衛星製造、地面基站、空間站運輸在內的航天全產業鏈

“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想象空間,我們國家的空間站在2022年就將建成,屆時在空間站貨運方面也將有市場空間。”舒暢說,運載火箭的產業鏈主要分為三部分,下游是總裝集成,包括總體設計、總裝集成與測試;中游是分系統研製,包括火箭結構、發動機、電子設備等,產品為運載火箭的各個分系統;上游是基礎材料和元器件等,包括運載火箭結構、發動機所用的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等,以及電子設備所需要的元器件等。

“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電子公司,正在跟重慶談合作。預計到2020年,OS-X火箭能達到30-50發的這樣一個規模。屆時相信能吸引更多涉及衛星應用等領域的企業來渝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