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法國坦克水平怎麼樣?

手機用戶50900212866

二戰法國軍隊的坦克都是二戰前研製的,由於法國戰敗太早,整個二戰過程中沒有研製新的坦克,後來參加盟軍的自由法國裝甲部隊也是使用美式坦克。

就二戰初期的坦克水平來說,法國坦克的水平算是相當不錯,其中最出色的當屬夏爾B1重型坦克(這個重型是相對於同時代而言),全重28噸(改進型為32噸),前裝甲40毫米(改進型為60毫米),裝備1門車體固定式75毫米炮和1門炮塔旋轉式47毫米炮。

B1坦克防護性能優良,能夠抗住德國所有反坦克炮的攻擊(除了不務正業的88毫米高射炮)在1940年西線戰役期間,德軍各型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僅為12毫米一35毫米,因此其火炮可以擊穿所有德國坦克的裝甲。唯一的弱點是速度較慢,最大時速只有28公里。

在斯通尼之戰中,1輛B1坦克單槍匹馬擊毀了11輛德國二號、三號坦克和2輛四號坦克,還碾過了2門37毫米反坦克炮,這倆B1被德軍擊中高達140多次,卻僅有五發炮彈擊穿裝甲但沒有造成實質性傷害。

德國坦克和B1相比要脆弱得多


法國中型坦克則為索瑪35(S-35)。索瑪35坦克在法國陸軍中的定性是機動力強的騎兵坦克,一度被評價為“1930年代最佳的中型坦克”。戰鬥全重將近20噸,乘員3人,炮塔正面裝甲厚度55毫米,車身裝甲厚度40毫米,最薄弱的後部也有20毫米,防護效果相當不錯(著名的美國謝爾曼坦克就沿用了其傾斜裝甲和鑄造炮塔的設計思想)。裝備一門47毫米L/40加農炮,這是西線戰場威力最大的坦克炮。動力系統是一臺八缸汽油發動機,功率 190馬力,公路最高時速40公里。

索瑪35

輕型坦克有雷諾35和霍奇基斯系列。

雷諾35(H-35)全重10噸,正面裝甲40毫米,防護性能良好,是法軍裝備最多的坦克型號,但其性能較為中庸,因為定位是伴隨步兵作戰的坦克 最大時速只有21公里,還不如重型坦克;由於火力配置是為步兵提供支援,所以使用1門短管的37毫米火炮,導致其反坦克能力也較差。

霍奇基斯35(H-35)實際上與雷諾35是採用同一種設計的同型車,只是因為生產單位不同造成了差別。H-35型坦克戰鬥全重達12噸,比R-35坦克重了2噸。坦克乘員仍為2人:車長兼炮長、駕駛員。車長1.85米,車高2.14米。與R-35相比,車長略長些,因而每側的負重輪也多了一個(6個)。這一點成了區分H-35和R-35的最主要外部特徵。速度方面H-35要快的多,最大時速28公里,所以H-35裝備於法國騎兵部隊。後來還發展了H-38和H-39的改型,速度提高到36公里,火炮改為長身管,反坦克威力得到增強。

雷諾35

霍奇基斯35

霍奇基斯39


和法國相比,當時德國的坦克並不先進,但是先進的閃擊戰術彌補了這一點。而反觀法國的坦克雖然較為堅挺但是戰術卻相對落後,他們和英美的戰術思想一樣把坦克部隊以連為單位分派到各個步兵營進行火力支援,沒有將自己的裝甲力量集中使用,而讓自己明明佔優的坦克被德國裝甲集群逐個擊破。

戰爭不是騎士一對一的決鬥,也不是單件技術兵器之間的簡單較量,而是整個軍隊,甚至整個國家之間的全面較量,只有取得整體優勢,才有可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海軍史研究會員

很多人對二戰法國的裝甲力量水平都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法國會這麼快的輸掉了戰爭就是因為坦克的性能差距原因。但事實上,二戰前法國坦克的裝備水平是遠遠領先於世界的,尤其是法國在當時裝備的夏爾b1坦克更是被稱為西線的kv2,在整個法國戰爭期間,法國的坦克或者說是裝甲部隊並不是表現不好,而是由於對戰局的錯誤理解使得法國坦克總是出現在了其並不需要出現的地方,英國的裝甲部隊也亦是如此,過於分散以及沒有有效地利用自己手中大量的裝甲力量去法國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戰爭爆發之前,法國擁有世界上規模僅次於蘇聯的第二大的裝甲力量,將近3000輛的雷諾17坦克是法國裝甲力量的主體,雖然武備水平十分一般,但是相對於德國大量裝備的一號坦克,二號坦克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只不過由於馬恩河和阿登森林被突破的太快,本來應該和步兵部隊配合的法國坦克們,在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就被德國全部分割包圍,並陷入到阿拉斯反擊戰一樣的境域。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絕境之中。一輛夏爾B1坦克也在斯通尼之戰中擊毀了11輛二號/三號坦克,以及2輛四號坦克,甚至還在前進的過程中,擊毀了2門37MM反坦克炮。在這個過程中,夏爾b1坦克幾乎被打成篩子,彈孔高達140多個,但實質上擊穿夏爾B1坦克的炮彈卻只有5發,且沒有造成絕定性的傷害,以至於讓夏爾B1坦克成功脫逃。但是,這並不能證明,夏爾B1坦克足夠優秀,因為夏爾B1坦克是很明顯的犧牲機動性,增加裝甲和火炮的失敗嘗試,就像前文提及到的KV2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