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湘軍領袖,他成就顯赫但是備受爭議!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


他是湘軍領袖,他成就顯赫但是備受爭議!​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他是湘軍領袖,他成就顯赫但是備受爭議!​其時,太平軍從廣西進軍湖南,圍長沙,克武昌,輕取沿江州縣,江南大震,咸豐二年十二月,曾國藩奉命在湖南幫辦團練以抗拒太平軍。曾以羅澤南的鄉勇為基礎,“別樹一幟,改弦更張”。創辦以“忠義之氣為主”的湘勇,將辦團與辦練分開,著重練勇,網羅羅澤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學信徒,以及同鄉、同學、親友為骨幹將領, 知識分子為營官,招募身強力壯的農民為士兵,組成一支地主階級武裝。利用封建宗法關係作為維繫湘勇的鏈條,士兵由營官招募。每營士兵只服人營官一人,整個湘勇只服從曾國藩一人,形成嚴格的封建隸屬關係,較綠營兵戰鬥力強。他駐衡州,造戰船,勸捐助餉,大事訓練。咸豐四年(1854),湘勇練成水陸兩軍17000多人,成為鎮壓太平軍、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重要支柱。

他是湘軍領袖,他成就顯赫但是備受爭議!​曾國藩治學嚴謹,崇尚儒學,其學術思想以程朱理學為主體,把中國封建文化歸納為“義理、詞章、經濟、考據”四門學問,有獨特見解,對當時和以後均有一定影響。他提出“早、掃、考、寶、書、蔬、魚、豬”的“八字家訓”,反映了曾“修身、齊家”的封建道學思想。所為古文,卓然成家。文秉桐城派之衣缽,為一時所宗。其家書、日記,人頗稱道。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計128卷;今輯有《曾國藩全集》。

喜歡的朋友記得點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