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李鴻章發誓永不去日本?李鴻章:不僅受辱還差點送命

李鴻章算得上是清末第一名臣了,他出生於官宦之家,後又拜入曾國藩門下,可以說是前途一片光明;後來因太平天國起義,朝廷無力鎮壓,無奈之下,只得組織地方鄉勇,讓其自行抵抗太平軍的入侵,有沒有覺得這形式和東漢末年極為類似?而李鴻章的恩師曾國藩就是其中一支鄉勇的創建者。

為何李鴻章發誓永不去日本?李鴻章:不僅受辱還差點送命

在曾國藩的提攜下,李鴻章後來也回去組建了一支鄉勇,這支鄉勇就是赫赫有名的淮軍;李鴻章先後隨周天爵、李嘉端、呂賢基、福濟等清廷大員在皖中與太平軍、捻軍作戰。李鴻章以書生帶兵,既有“專以浪戰為能”的記錄,也有“翰林變作綠林”的惡名。數年的團練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為將之道,不在一時勝敗,不逞匹夫之勇。

雖然在之後的戰鬥中,淮軍無論是戰績還是精銳程度,都不及湘軍,但李鴻章卻是在不斷積蓄屬於自己的實力;平定太平天國後,在湘淮軍的去留問題上,曾國藩與李鴻章採取了不同的做法。曾國藩在攻下天京後不到一個月,就將他統率的湘軍大部分遣散,因為曾國藩覺得湘軍“暮氣已深”,更重要的是,曾國藩擔心功高震主,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為何李鴻章發誓永不去日本?李鴻章:不僅受辱還差點送命

而李鴻章則認為:“吾師暨鴻章當與兵事相始終,留湘淮勇以防剿江南北,俟大局布穩,仍可遠征他處”,他並進一步看到“目前之患在內寇,長遠之患在西人”,因此他主張保留湘淮軍的用意,不止於“靖內寇”,更在於“御外侮”,顯然比曾氏高出一籌。

憑著手上的精銳軍隊,雖然李鴻章有遭受到朝廷方面的忌憚,但卻也是始終不敢把李鴻章怎麼樣,關鍵是,他們還需要用到李鴻章;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的權勢越來越高,最終成為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為何李鴻章發誓永不去日本?李鴻章:不僅受辱還差點送命

雖然李鴻章算得上是位極人臣,但他所處的時代實在是太悲哀了,清政府面對列強的入侵,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無可奈何之下,只得簽署一個又一個的喪權辱國條約,而這些條約中,最屈辱的莫過於《馬關條約》了;《馬關條約》的簽訂,是由於甲午戰爭失敗,面對日本的強勢入侵,不得已的求和。

不管這到底是不是李鴻章的責任,但籤合約的人是他,這是日本方面伊藤博文首相的要求;原本因甲午戰爭失敗而失勢的李鴻章被慈禧太后任命為全權大臣,趕赴日本議和。儘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鴻章割地賠款的全權,但他仍期望“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與日方代表反覆辯論。

為何李鴻章發誓永不去日本?李鴻章:不僅受辱還差點送命

而且在曾國藩赴日本談判期間,還被刺客小山豐太郎開槍擊中左面,血染官服,當場昏倒;隨行的醫生馬上替李鴻章進行急救,幸子彈未擊中要害,李鴻章復原迅速。而在談判期間,面對日本方面的獅子大開口,李鴻章也是被嚇到了,其間李鴻章苦苦哀求減輕勒索,但均遭拒絕。

總之,在前三輪談判中,伊藤博文對李鴻章極盡羞辱之能事,而李鴻章則委曲求全,唯恐和議中梗。最終,合約還是簽訂了下來,清政府面對強勢而又瘋狂的日本,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其實此時的日本,也已經在亡國的邊緣,如果不從清政府手中狠狠的榨取財富,日本就破產了;這就是殘酷的社會,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和平,是建立在絕對實力之上的奢侈品。

為何李鴻章發誓永不去日本?李鴻章:不僅受辱還差點送命

李鴻章一生春風得意,無論是他的出生,還是他自身的天賦,以及他之後的境遇,都讓其他人望塵莫及;所以,李鴻章是一個極度自傲的人,他也有這個資本。即便是之後簽訂種種條約,他也依然能很好的維護自己那顆驕傲的心;但是日本之行,卻徹底擊碎了李鴻章那顆驕傲的心,不僅差點被殺,還遭受了種種屈辱;所以,李鴻章在離開日本的時候發誓終生不再踏上日本土地,就連後來訪問美國的時候,都沒有在日本停留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