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五征”辉煌,为何25年后“土木之变”差点儿亡明

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即永乐曾经亲征漠北五次,几乎荡平了漠北,为什么短短25年后就来了个“土木堡之变”,蒙古差点儿把明朝灭了呢?其实,这就是评价历史加入了情感问题。特别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坏人、喷子横行的时候。

永乐大帝“五征”辉煌,为何25年后“土木之变”差点儿亡明

1)五次亲征应该恰当评价

现在互联网评价历史,喜欢夸大和贬低两种方式,易于讨最多的人群欢喜。甚至有人经常编纂历史,例如永乐十九年三月的一场盛大的军事演习,吓坏了帖木儿帝国臣服了。也就是说一些人的民族自信心就是靠编造得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自惭形秽。无论是夸大还是贬低伤害的都是历史本身。对于朱棣五征漠北,夸大者往往说是蒙古那是望风而逃,打都不敢打。但所谓的望风而逃只不过是游牧民族的一种惯用战术,是为了消耗我方的物资和精力。这种打法打了几千年。

但是,贬低者说朱棣好大喜功也肯定是不对的。五征漠北对于当时明朝的国际威望提高,防止各国与蒙古势力结盟有很大的作用。

永乐大帝“五征”辉煌,为何25年后“土木之变”差点儿亡明

2)六征漠北基本经过和战局

那么,朱棣的六征漠北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成果呢?

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北元基本被消灭,从北元来说已经无力再和明朝为敌。但对于蒙古来说这是“黄金家族”覆灭的开始,蒙古内部争端大起。建文四年(1402年),蒙古分为鞑靼、瓦剌两大部。

永乐就藩就是为了抵抗蒙古,那么永乐登基后也是希望国家和平,立刻派人前往鞑靼通好,从1403年开始到1406年,永乐每年两次派人通好鞑靼首领鬼力赤(布里牙特·乌格齐汗),可见,永乐是不想主动挑起双方战争的。

其后,鬼力赤被杀,本雅失里即位,阿鲁台掌权。永乐再次通好使者竟被杀。由此,自永乐七年(1409年)到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开始了成祖五征或六征蒙古。

第一次:丘福北征1409年。丘福乃是朱棣亲信,在靖难之变中武将第一。1409年七月,丘福为总兵官、征虏大将军,率四位侯爷领十万骑兵北征。结果在克鲁伦河捉到鞑靼的尚书一人,听信诈言,轻信本雅失里大汗在三十里外。结果,效法蓝玉率军突袭,结果,丘福与三位侯爷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皆战死,全军覆灭。

成祖一次亲政1410年:永乐八年二月昭告天下北征,十日离开北京。分中军、左右哨、左右掖、前哨四路领兵,如此阵势,最大的战役竟然是“追奔百余里,斩其名王以下百数十人”七月二日,明军回军;十七日回到北京。十一月十二日回到南京。阿鲁台遣使朝贡马。

成祖二次亲政1414年:永乐十二年二月,瓦剌的马哈木企图南犯,永乐再次率五侯于三月十七日出发。在土拉河斩其王子十多人,部众数千人。到达饮马河后,阿鲁台派人朝贡,永乐回军。次年正月,马哈木派人谢罪。

成祖三次亲征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阿鲁台围攻张北(兴和),结果明将都指挥王禅战死。明成祖决定北征。二十一日,成祖北征。阿鲁台北退,朱棣追击。到七月四日回京期间,又以两万人马突袭兀良哈胜。九月八日回到北京。

成祖四次亲征1423年:七月,阿鲁台南犯,八月九日离京北征。因阿鲁台的鞑靼败于瓦剌。鞑靼部众王子也先土于来降。朱棣班师。十一月七日到北京。

成祖五次亲征1424年:正月,阿鲁台南犯,四月三日朱棣率六军由1王2公6侯3伯带领出兵北伐。阿鲁台北逃,成祖追赶一路看不到敌兵踪影,六月二十一日回归,七月十六日病重,十七日传遗诏,十八日驾崩。

永乐大帝“五征”辉煌,为何25年后“土木之变”差点儿亡明

丘福

3)五征成本太大,得利不多,基本属于得不偿失。但与游牧文明是长期战争,不能以一个皇帝的作为作为评价得失

匈奴从先秦一直到五世纪才被游牧民族彻底同化,其间历时何止几百年。妄图希望朱棣消灭漠北势力也是小看了游牧民族的生存能力,毕竟这是一种文明方式。汉武帝希望消灭匈奴,发动了二十多年的战争,最终,以“轮台罪己诏”为汉匈的集中的大规模战争画上了句话。可见,战争是多么需要付出成本。

总体上,朱棣的五征漠北也是如此。户部、兵部、刑部、礼部的四部尚书均是以“戎马资储十丧八九”为由表示反对。因为,中国古代对于数字记述不是特别重视,五次出兵的具体花费我们难以确知。

只知道,第一次出兵五十万(但论者多以几万到三十万论之,我认为五十万还应该包括了后勤)。无论出兵多少,但户部却给了粮草数字。明代一石约等于今天142斤,第一次亲征出兵运粮20万石,大约2840万斤粮食。第三次亲征的数字更为明细了,即粮食为37万石,大约5254万斤粮食;动用了民夫23.5万人、车辆17.8万辆、征驴34万头。

由此可见,第一次名义出兵五十万人,按照每人每天2斤粮食,第一次亲征5个月计算,这些粮食可以供9万多人使用。第三次大概人数,在22万人以下。这些数字估算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每人每天2斤够吃吗?他们的粮食构成是什么?如此等等,所以,我们说的估算并不准确,只是说明的一种态势趋向。

永乐大帝“五征”辉煌,为何25年后“土木之变”差点儿亡明

那么,我们可以估计六次征战总共实际兵力可能出了五十万人,耗费的仅军用粮食就至少10万吨粮食。而动用的民夫多达一百五六十万人,那么民夫也要吃粮食的、牲口也要吃草料的。总体上,战绩却不彰显。也就是说,蒙古方面的战术运用是得当的。

漠北的这种失败主要是因为实力太弱、内部矛盾太深原因造成的,我方以自己强大的实力震慑住了鞑靼和瓦剌,但对其实力并没有重大消除。随着瓦剌统一蒙古部落,蒙古势力地增强,明朝和蒙古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不是特别明显。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加上各种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