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点评:打造区域生产链实现协同生产和采购

近日,互联网专家郭涛参与县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若干子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汇总在《百名专家破百难 县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光明出版社),其中“智慧制造与人工智能”多个子课题得到倪光南院士指导和点评。

院士点评:打造区域生产链实现协同生产和采购

院士点评区域生产链

如何打造区域生产链,实现协同生产和采购

一、区域生产链的打造

区域生产链的构建与优化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打造区域生产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促进产业集群

围绕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立足于传统产业或本地优势资源,迅速梳理出主导产业链、促进要素聚集,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做强做大主导产业链,吸引配套产业链,建设支撑产业链,演进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区域大循环的、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

2.发展智能工厂

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统筹利用区域内“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等专项扶持政策,在区域内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发挥区域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效应,创新智能制造应用项目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方式,建立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3. 构建产业生态

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着力在工控系统、 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 云平台、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心环节取得突破,加强工业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在区域生产链下,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集中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生产与制造环节、营销与服务环节,而是依托智慧制造系统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产品订单、寻求合作生产、采购原材料或零部件、共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组装,整个环节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进行实时通信,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大规模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区域内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包括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等等。

这种生产制造的灵活程度代表着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将使企业面对客户的需求变化时,能迅速、轻松地做出响应,并保证其生产具有竞争力,满足大规模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企业本身将实现从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除此之外,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也有助于打造区域生产链。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干预措施能够诱发和引导资源在不同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分配,从而促进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系统的结构以及产出效率。高校与科研机构是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和技术源头,它们不仅向企业技术创新供给了科技发明,而且还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支持。这些智力资源是区域生产系统持续创新的基本条件。

二、协同生产和采购

一般来说,企业间有三种协作方式:

1.基于生产过程的协作

企业之间为完成区域专业化产品生产任务和产出增长目标,相互协作形成有机的纵向生产联系,即一个企业的产品是另一个企业的投人,从而形成区内经济循环。-般来说,区域的空间范围越小,产品生产链条就越短,专业化产品也就越少,专业化特征也愈加明显。随着生产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产品生产系统已向全球化迅速推进。因而一个区域生产系统只能拥有一个或几个产品生产价值链的部分环节,形成较短的一个或几个专业化产品生产链条。

2.基于生产组织的协作

网络组织是在市场调节基础上,利用契约调节和社会调节等手段加强企业之间合作的一种中间型生产组织形式,它使企业之间的协作趋于有序和稳定,比如分包制、企业集群、企业集团、供应链管理以及战略联盟等。尽管任何一种形式的本地化网络组织只能包容区域中的部分企业,然而这种局部性的有机联系却能够有效减少区域生产系统内部熵的产生,从而有助于提高区域生产系统整体的组织化程度。

3.区域创新网络中企业的协作

区域创新网络是企业、科研院所、政府和中介机构等组织在创新中结成的知识、技术传递网络和反馈机制,处于网络中的企业相互间传递知识信息和技术信息,在知识获取、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密切的合作,使每个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使区域生产系统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本题由郭涛、米传民编写,内容略有缩略)

专家点评

倪光南(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主任)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区域产业链是指在某特定区双内所形成的以分工协作为基础、以产业联系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的链网状产业组织系统。另一方面,随着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区域产业链的概念也在发展。例如产业集群可能覆盖更大的地域,采用云制造模式的智能工厂可能跨越更大的空间,最终将形成个开放、 共享、协作的,从本地延伸到全球范围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总之,经济学区域产业链的原理没有变,但是其内涵有了新的发展,我们要在这个新高度上予以把握,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抓住新的机遇,直面打造全球化区域生产链的挑战,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丁俊发(中国著名流通经济学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原常务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国家内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我把生产分成四类,一是工业生产,产出工业品。二是农业生产,产出农产品,三是服务业生产,产出服务商品。四是人力资源生产,产出人本身。不要-讲生产就是工业。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有新的特色。一叫集群经济,如国家集群(自贸区)、城市集群、产业集群。叫链条经济, 如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信息链等。中国现在有上海、广州等11个自贸区、有深圳、浦东、雄安三大特区,有许多工业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物流园区等,如何发展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有自己的特色,定位准确,防止趋同。2.既要“互联网+”,又要“供应链+”,培育两个翅膀。3.贯彻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做到可持续发展。4. 有一个好的法制环境与充足的人才储备。

李延晖(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

产业链的整合发展具有降低成本、创新技术、开拓市场、提高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竞争优势,同时它也是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转型的一种重要形式。打造区域生产链,实现协同生产和采购最主要问题是构建产业集群。即将众多产业相关企业与发展机构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并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一起。在产业集群内可实现协同生产和采购,提高区域生产率并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

樊新科(汽车人CEO,原京东商务总经理,负责开放平台及团购等业务,张小盒品牌联合创始人)

要根据区域特色和产业基础做产业延伸,比如箱包生产在浙江瑞安,因为箱包的拉链厂,拉杆厂,轮子,塑料,磨具的工厂均在,如果其中部分不在一 一起, 那运输过来的成本很高。

Andrew Cumbers (教授,博士生导师,格拉斯哥大学创业发展与政治经济研究组组长, Urban Studies期刊执行主编,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期刊编委,多次成功申请Uhan Studies Foundation和ESRC基金)

很多企业的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供应商遍布世界各地,但是这些企业供应链管理仍然很有组织性。交通,运输和物流的科技水平的提升意味着,对于单产品来说,拥有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的利润空间是巨大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贸易是关于半成品而非成品。供应链的本质和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行业是不同的。例如,在成衣行业,领先的零售品牌(欧洲和北欧)和他们的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供应商(中国,孟加拉国,墨西哥)通常有着不对等的依赖关系;同理,这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消费电子产品,比如说手机和电脑的制造。

这些企业通常都是非常紧密并且高效率的合作,通常采用第三方的中间机构去管理供应链(比如苹果公司用富士康),但是问题在于这样的合作方式并不是很紧密,没有使相关的供应链企业聚集在一起,来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聚集效应的例子是比如巴伐利亚或者丰田城的汽车产业群,或者硅谷,或者意大利手工制鞋业,又或洛杉矶的好莱坞,或是伦敦,巴黎,米兰的时尚产业。这种产业集群聚集了相关的专家和企业,但政府也有积极的政策去支持他们,比如提供优惠的金融政策,或者给买家和投资者之间牵线搭桥。这一点对于建立高科技和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时尤其重要,同时还提供了包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支持。

对于单个企业而言,要想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关系,不能仅仅靠价格。主要是要靠双方建立起相互学习反馈的过程,以及平面化的产品开发,测试和营销。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一定是既具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网,又具有丰富的传播产品开发和竞争优势的渠道。

课题负责人介绍

​郭涛,互联网专家和天使投资人, 中国第一批电子商务弄潮儿,担任数十家政府/协会顾问,为近百家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咨询或整体解决方案,参与孵化和投资十余家互联网公司。

本文节选《百名专家破百难 县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光明出版社 ISBN 978-7-5149-3643-8),P101-1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