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農資行業大調研|走進江蘇(上):農資行業轉型升級大勢所趨,這些“痛點”值得關注!

2018农资行业大调研|走进江苏(上):农资行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这些“痛点”值得关注!

4月9日-12日,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中華合作時報社牽頭,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中國東盟農資商會、中國農資傳媒聯合開展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暨中國化肥流通體制改革20週年”農資行業大調研活動(江蘇站)在南京拉開帷幕。本次調研是該系列活動繼江西省之後的第二站,對發現行業亮點、改革榜樣,尋找並解決行業難點、痛點,傳播先進改革經驗,把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2018农资行业大调研|走进江苏(上):农资行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这些“痛点”值得关注!

調研組在蘇農集團進行調研

服務升級

江蘇供銷社系統走在了前列

據瞭解,江蘇全省冬小麥面積約3200萬畝,油料作物面積約83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約1800萬畝。農資供應以小麥追肥用尿素為主,經濟作物基肥以複合肥為主,全年用肥量大約在550萬噸左右,其中春耕期間的化肥需求約為250萬噸左右。江蘇省各級供銷社在農資供應方面承擔著主渠道、蓄水池的作用,春耕期間各肥種均供配充足、價格平穩。2018年一季度,全省供銷社系統實現農資銷售額124億元,同比增長24.4%,社屬流通企業的市場佔比平均達到70%以上。

此外,江蘇省供銷社系統還立足供銷合作社特色,創新服務方式,依託社有龍頭企業、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聯合社大力建辦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因地制宜開展土地流轉、全託管、半托管、定製式個性化等形式多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並牽頭在全省推廣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和廢棄包裝物統一回收處理模式。不難看出,在農資行業新一輪的改革道路上,經濟強省江蘇又一次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為國內農資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的江蘇經驗。

2018农资行业大调研|走进江苏(上):农资行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这些“痛点”值得关注!

調研組在察看農藥廢棄包裝回收打包情況

直面痛點

梳理轉型升級內在邏輯

痛點一:

肥價糧價一漲一跌,加劇農資供需失衡

今年春耕期間,江蘇省化肥價格平均漲幅為15%左右,農藥漲幅為20%。與此同時,小麥、粳稻最低收購價較2017年分別下調了0.03元/斤、0.1元/斤。在農資價格上漲、糧食價格穩中有降的背景下,江蘇省雖然還沒有出現土地撂荒的現象,但農民種糧積極性普遍偏低,農資供應總體過剩而需求卻逐年下降,供需矛盾異常尖銳。

2018农资行业大调研|走进江苏(上):农资行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这些“痛点”值得关注!

泰興市農資有限公司配送網點內各種農藥、化肥琳琅滿目

建議:政府應出臺更有效的涉農扶持政策

針對這一痛點,江蘇蘇農農資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康認為,當前農資企業面臨的問題,已遠遠超出了自身的傳統業務範圍,單純依靠企業或農民很難解決類似的系統性問題,政府應出臺更多有效的涉農扶持政策,引導農業健康發展,具體來說:一是國家提高種糧直補,並可嘗試以獎代補;二是全行業聯動,保持農資價位穩定;三是加快推動種植方式調整,可由政府出臺政策推動農村種植保險,引導種植,推動“農戶+企業”的訂單制生產模式;四是為推動土地適度規模流轉和經營,農村金融部門應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確保農業生產的資金需求,保險部門應創新推出適合“三農”的保險產品,不斷提高農業抵禦風險的能力,集約創造收益。

痛點二:

多重因素疊加,流通企業承儲風險上升

在國內化肥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關於化肥淡季儲備政策的爭議持續不斷。在本次調研中,通過對江蘇省部分承儲單位的實地走訪,調研組瞭解到,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江蘇省供銷社系統內的淡儲承儲情況良好,企業基本按時完成了當期的承儲任務,對保障春耕用肥起到了“蓄水池”和“穩壓器”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企業承儲的風險越來越大,一些地區甚至出現“承儲多少,虧損多少”的困局。

黃建康表示,首先,現行影響化肥市場走勢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使承儲企業無法準確預估行情,加上國家相應的補貼標準多年不變,導致企業在儲備化肥時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其次,銀行方面銀根不斷緊縮,企業信貸壓力加大,尤其是給對資金需求比較大的農資流通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目前銀行根據儲備規模來確定貸款規模,如果儲備量減少較多或取消儲備,企業將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再次,國家取消化肥各項優惠政策之後,物流成本、倉儲成本、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導致淡儲的成本不斷增大。

建議:調整承儲門檻和品類,適度增加補貼及金融支持力度

參與調研的企業負責人均認為,應繼續實行化肥淡季儲備政策。針對市場波動對承儲企業造成的經營風險,江蘇蘇農農資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陸立新建議,適當提高化肥淡儲企業門檻,降低淡儲期間平均庫存量和調入量指標,按照“徵求意見的新辦法”執行,與此同時,提高貼息標準以保障承儲企業能適當消化儲備成本,更好地完成儲備任務。

此外,陸立新還建議適當豐富儲備品種,調整儲備結構,增加複合肥品種的儲備,因為從農業需求看,農民施用高效複合肥料的比例有所增加。高效複合肥不僅提高肥效,而且還能減少人工使用成本,結合測土配方科學施肥和平衡施肥的趨勢,建議增加複合肥品種儲備,並與尿素品種各佔50%的比例。2017年至今,江蘇省多種類農藥價格出現10%-20%的上漲,部分季節性急需農藥甚至出現有價無貨的情況。鑑於上述問題,常熟市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徐學東建議,國家儘早建立農藥救災儲備制度,制訂農藥救災儲備的承儲企業標準和補貼標準,並在淡儲貼息補貼、企業貸款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以滿足病蟲草害防治所需物資,提升病蟲草害防治應對能力,切實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痛點三:

土地流轉加速,流通企業生存壓力倍增

江蘇地少人多,種植結構主要以大田作物水稻、冬小麥及蔬菜等經濟類作物為主,農村土地的平均流轉率為30%以上,部分地區達60%-90%以上,規模化經營的新型農業主體超過12萬個。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及生產方式的改變,正深刻地影響著傳統農資生產與流通領域的改革發展邏輯。從調研情況來看,江蘇省各地供銷社屬農資企業負責人均表示,傳統的流通貿易模式已經難以繼續,轉型升級首先要解決的是企業的生存問題。

對此,陸立新深有體會,他表示,土地流轉前,農業種植以傳統大田作物為主,流轉後增加了果樹、苗木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結構變化對農資產品的品質和相關技術服務提出了高要求,並促使農資流通貿易商向服務商轉型。然而貿易型企業的規模化很容易,而農業服務型企業的規模化卻面臨著重重壁壘。

無錫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凌晉義也反映說,許多種植大戶為了規避經營風險,在用肥用藥方面比以往的小農更加謹慎,甚至直接與當地廠家進行對接,這一方面增加了流通企業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也使很多流通企業不敢代理本地的產品,反而要捨近求遠,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

建議:拓寬經營範圍,向農業社會化服務進軍

農資企業未來的生存空間在於通過提高服務能力,向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領域延伸,幫助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節本增收。對此,符純華認為,供銷社和農資企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農資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應重點關注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產品上行、農村電商等領域,瞭解土地流轉後的農業新需求,拓寬經營思路,以新農資人的理念服務“三農”,發現並解決農業生產的痛點和難點,同時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贏利點。

2018农资行业大调研|走进江苏(上):农资行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这些“痛点”值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