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自1998起,中国光谷已然成为了武汉实践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引擎。从中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到世界上第一台能够精准查胃的胶囊胃镜,回顾30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以光谷的创新之“光”点亮“2018'对话长江荆楚行——长江流域省级新闻广播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三十年前,

这里是武汉地图外的“两厘米”,

全部家底是电子一条街,

武汉东湖高新区就在这里诞生;

如今,

这里是国家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

凭借着世界第一的光纤光缆产量,

让“中国光谷”闻名全国。

三十年来,

从概念到现实,从白纸到画卷,

光谷以巨大的聚变力量,

深刻印证这一国家战略的前瞻。

如今已成为

一座面积达518平方公里的创新新城,

更是获誉无数,令全球为之瞩目。

光谷:创新之谷

这里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武汉邮科院等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10个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和12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三十年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称为“中国光谷”,在光通信、激光、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能源环保、数控系统等领域,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话语权,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

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武汉市将抓住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国光谷也将成为这一过程中的创新驱动引擎,继续提升创新引领功能,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中国第一个光传输系统;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三十年来,重大创新成果不断在这里涌现。在光通信、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成果国际领先。

光谷企业已累计主导创制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280多项。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近年来,光谷专利申请量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光谷每年新申报知识产权数量占湖北全省四分之一以上。仅2017年,光谷的专利申请量就达2.5万多件,平均每天近70件。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三十年来,光谷已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产业,以生物、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技术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5+2”产业格局。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光谷在“光”,更在“谷”,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这里是“人才特区”。截至目前,光谷累计引进诺贝尔奖得主3人,中外院士47人,国家“千人计划”397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82人,海内外人才团队5000多个。2000多个海外人才团队、230名国家“千人计划”、773位“光谷3551人才”聚集于此。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这里是“资本特区”。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数已达62086家。已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320家,高新技术企业1848家,新三板企业133家,四板企业360家,是我国科技金融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这里是“政策特区”。出台“黄金十条”新政,推动了一批批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这里是“创新创业特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59家企业。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光谷:梦想之城

作为武汉和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以及创新创业人群聚集地,光谷区内人口平均年龄约30岁,85%人群为城市人群和创意人群,是一片激情、活力和梦想之地。

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光谷借鉴美国、以色列、德国等国家促进创新创业的先进经验,出台“创业十条”,打造独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光谷创业生态。

如今,这里“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创业氛围日益浓厚,资本和技术之间的神话每天上演,知识分子实业兴邦的故事不断涌现,无数人聚集光谷逐梦、圆梦。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2014年,WTA武网元年,光谷开启崭新篇章。52场比赛吸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86家媒体云集光谷,39000人从外埠赶赴光谷,75000名观众在光谷现场观战。在世界网坛的星空中,光谷正以“中国网球之谷”的崭新形象崭露头角。一个以WTA为载体的网球之谷、快乐之城正在形成。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2017年,7万余名大学生在此就业,现在全区共聚集1万余名博士、6万余名硕士、30多万名本科生。光谷宜业宜居,成为年轻人追梦之地。

中国光谷,承载着“光谷客”的生活与梦想,演绎着“每天不一样”的故事。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2017年,武汉东湖高新区企业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6项,涌现出全球首台金属/非金属一体化3D打印设备、全国领先的32层三维NAND存储芯片、高性能细径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等一系列科技成果。

一个数字,见证着光谷的成长速度——2017年,平均每个工作日有59家企业在光谷诞生。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光谷新增企业14640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59家。培育瞪羚企业3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48家,居全国高新区第四位。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总数有5家,为中西部地区最多。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30年,只争朝夕,光谷完成了从城市郊野向“中国光谷”的华丽蝶变。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一条自我积累、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创新发展道路,光谷正驶向“世界光谷”的路上,一往无前。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光谷30年:勇担国家战略

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央企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三批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无论是承担自主创新、先行先试、引领发展的国家战略,还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她始终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光谷30年:发展高新产业

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排头兵”之一的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收入规模全部跨越千亿元,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在光电子信息领域,

“中国光谷”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光电子竞争知名品牌;在生物医药领域,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三甲;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核心区域;在高技术服务业领域,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在“互联网+”产业,正加速迈向中国“第四极”;在“芯-屏-端-网”领域,一个万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数读光谷

“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

芯:集成电路

国家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存储芯片、光通信芯片、红外传感芯片国内领先。长江存储2020年实现10万片/月产能,2035年占全球市场20%,成为国际存储器芯片市场的平衡者2020年企业总收入突破1800亿。

屏:新型显示

10年已投资千亿元,布局5条生产线,从硬屏到柔性屏,形成完整的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2020年企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端:智能终端

聚集华为、联想 MO-TO、小米等一批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打造全球重要的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2020年企业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

网:数字经济

光通信网络技术领跑全球,网络安全产业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全球最大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聚集30多家互联网领军企业“第二总部”、1800多家互联网+企业,成为我国互联网产业“第四极” 2020年企业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光谷30年:推进改革创新

这里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出台了“黄金十条”,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四级跳”模式,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发源地。随着“双创”活力持续迸发,光谷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三位。秉承光谷在“光”更在“谷”的理念,东湖高新区坚持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形成了一批开创性、引领性、制度性成果。

2018年,光谷“三十而立”,

迎来属于她的黄金时代。

当创新的车轮迈向2018,

光谷的新目标、新征程

将如何续写未来30年的发展之路?

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引领蝶变30年,用新跨越写下新答卷!

站在下一个30年、“强起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光谷的前方,是这样一幅壮美蓝图:

2020年

建成全球一流的高科技园区,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关键节点,让“中国光谷”享誉世界。

2035年

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重要枢纽,基本建成“世界光谷。

2049年

建成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