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蘭芳,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暴走徐鳳年

梅蘭芳是著名的京劇演員,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因其在表演上自成一派,又是京劇“梅派”的創始人。

梅蘭芳出身梨園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京劇的著名旦角演員,他的父親也是京劇和崑劇的著名演員,母親則是著名武生楊隆壽的女兒,伯父則是京劇大師譚鑫培的琴師。

可以說,梅蘭芳從出身上看,就比其他的京劇演員更具有先天性的優勢,而梅蘭芳也沒有辜負這份優勢,他8歲學藝,9歲開始學唱青衣,10歲就登臺演出。

自從登臺以後,他刻苦學習,博採眾家之長,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完成了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重大革新,之後又把旦角的表演技巧融入到青衣的表演中去,又完成了京劇青衣表演藝術的重大革新。

他的演出生涯長達半個世紀,在此期間,他上演了許多新編劇目,改編整理了大量的傳統劇目。還先後到日本,美國,蘇聯等國家進行演出,並得到世界級藝術家們的認同和讚賞。

梅蘭芳的藝術生涯可以總結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首次登臺到1915年左右,這是他藝術上的積累成型期;

第二個階段是從1915年左右到抗戰前夕,這是他藝術全面成熟的時期;

第四個階段是從抗戰勝利到他逝世,這個時期則他藝術上的總結期。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梅蘭芳擔任過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等職位。她的代表劇目有很多,比如《洛神》、《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白蛇傳》、《遊園驚夢》、《穆桂英掛帥》、《生死恨》、《抗金兵》、《宇宙鋒》、《穆柯寨》等等。

梅蘭芳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舞臺演出中,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著名京劇演員歐陽予倩評價他為“偉大的演員,美的化身”。

蘇聯的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梅耶菏德等人都非常的看重梅蘭芳的表演藝術。

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也認為自己的表演特色深受梅蘭芳的啟示。


戲曲說

初入梨園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1894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京劇世家,其祖父是北京著名的青衣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班主,曾經深受慈禧太后賞識,他的父親是一名優秀的京劇琴師。

梅蘭芳的童年時代接連遭遇不幸,四歲喪父,十二歲喪母,此後由伯父梅雨田撫養。梅雨田,在當時是著名皮黃音樂演奏家,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的薰陶下,梅蘭芳八歲就開始學戲,拜當時著名京劇青衣演員吳菱仙為師。

幼年時代的梅蘭芳很是能吃苦,在吳菱仙的嚴格教導下,他的基本功十分紮實。10歲登臺,出演了《鵲橋密誓》的織女,梅蘭芳的首次登臺,表現十分有益,觀眾們滿堂喝彩。

1907年,在吳菱仙門下學習五年的梅蘭芳,正式出師。13歲的梅蘭芳加入了當時著名的喜連成班,正式參演。而梅蘭芳,最擅長演的就是旦角。

年少成名

1911年,北京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年僅17歲的梅蘭芳名列第三,一舉成為中國京劇界赫赫有名的新人。

1913年,19歲的梅蘭芳赴上海演出《穆柯寨》,他塑造的穆桂英形象一時間廣受好評,次年又一次來到上海,《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曲目,一連演出了34天,場場爆滿。

此時的梅蘭芳已經在京劇的表演藝術上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他並沒有洋洋自得,並且嘗試了很多創新。在此時他遇到了著名的劇作家、戲劇理論家齊如山。

在齊如山的指導建議下,梅蘭芳在京劇表演上又實現一層突破,不再是空有形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種突破,對京劇的復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梅蘭芳也成為了一位劃時代的京劇表演大師。

此外,梅蘭芳大力創新曲目,尋求藝術上新的突破,1913年,他吸收上海文明戲,新式舞臺等等,返京後創作表演了時裝新戲《孽海波瀾》。隨後幾年裡,《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新戲陸續問世。

1921年,梅蘭芳被評選為京劇“四大名旦”,這一年他不過27歲而已。

但是他的戲劇藝術才華已經極為成熟,表演也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風格。後來人們把這種具有獨特風格的表演藝術流派。稱為“梅派”。

海外巡演

京劇,作為我國的傳統戲劇,幾百年間從未走出國門,民國時期,對外文化交流有所增加。

梅蘭芳帶著京劇,海外巡演。

1919年4月,梅蘭芳首都訪問日本,引爆整個日本新聞界。5月1日,梅蘭芳在日本首次亮相,出演了《天女散花》《御碑亭》《千金一笑》等多出曲目。

很多日本人的觀眾以為梅蘭芳是一個絕世佳人,令他們目瞪口呆的是在他們心中的完美形象是一位男人扮演的。當時日本的報紙甚至發表評論說:

“有梅蘭芳的這雙如玉般的美手,其餘女人的手儘可剁去。”

1924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梅蘭芳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再次前往日本賑災義演,又受到日本方面的大力歡迎。

梅蘭芳願付高額酬勞以示感謝,醫生並未收費,僅要求梅蘭芳給予一顆戲服上的景泰藍袖釦,留作紀念。

這個日本醫生,可謂最早的追星族之一。

1930年,梅蘭芳前往美國進行演出,他在西雅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福香山等地演出72天,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大的轟動。

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還寫信給梅蘭芳,祝賀他演出成功,並說自己因公務在身而未能看到他的精彩演出感到十分遺憾,希望他再來華盛頓演出。

美國波摩拿早院、南加州大學還分別授予梅蘭芳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愛國之舉

在梅蘭芳的事業步步高昇的時候,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作為一名十分愛國的演員,梅蘭芳在戰爭期間沒有去過日本,更是拒絕日本人和汪偽政權合作“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先後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曲目,以宣揚愛國主義精神。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11月底上海淪陷。隨後他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間,梅蘭芳演出了《梁紅玉》等曲目,激勵祖國人民的抗戰鬥志。可惜香港在1941年底淪陷,梅蘭芳勉強將兩個孩子送到重慶讀書,而夫妻二人被迫回上海居住。

日本人為了粉飾太平,鼓吹“大東亞共榮圈”,曾一再要求梅蘭芳登臺演出,梅蘭芳每次都以年紀身體不好為理由予以拒絕,甚至蓄鬚。但是日本人並沒有死心,三番五次的派漢奸來登門騷擾,催促梅蘭芳公開亮相。

這種針劑毒性很大,打完後梅蘭芳高燒不退,汪偽政權見狀才就此作罷。

當然,梅蘭芳這樣的抗拒行為引起了日本人和汪偽政權的強烈不滿,但由於梅蘭芳名氣太大,日偽政權並沒有敢直接動手,而是想梅蘭芳存在香港的所有積蓄全部凍結。但是這樣手段並沒有讓梅蘭芳就範。梅蘭芳早年曾經和畫家工夢白學畫,因此在此絕境下,他打算以賣畫為生,可惜很快又被日偽搗亂,無奈之下他只能出賣自己在北京的老宅子,然後出賣自己的心愛藏品。可是這樣也是杯水車薪,生活十分潦倒。

著名畫家豐子愷談起這段歷史,曾經稱讚梅蘭芳說: “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率破飯碗的優伶,又有幾人?”

重新登臺

1945年,日本投降,梅蘭芳十分高興,終於可以上臺演出了。他剃鬚整理儀表,很快在上海復出。他和俞振飛合作演出了崑曲《斷橋》、《遊園驚夢》等劇目。

新中國成立以後,梅蘭芳回到北京,出任了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中國京劇院院長。

1959年,梅蘭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心肌梗死病逝在北京。

隨後以國葬禮,天安門和新華們均降半旗致哀,並安葬在香山萬花山。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依然632

梅蘭芳是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工青衣,兼演刀馬旦。擅長旦角,扮相端麗,唱腔圓潤,颱風雍容大方,被稱為旦行一代宗師。梅蘭芳是很愛國的,我知道的是, 梅蘭芳在抗戰期間斷然蓄鬚明志,不為民族敵人演出,表現了一代藝豪不屈不撓的剛強骨氣。這一事件成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話,在中華兒女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奮勇抗戰的決心。他在20世紀20年代前,根據名著《紅樓夢》編演了三出劇目,這在當時北方是第一次出現紅樓戲,給京劇舞臺增添了異彩。梅蘭芳旦行立派也是從“梅派”開始的,而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蘭芳是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一人。另外就是他還是一位畫家。他的畫清麗秀雅、神形兼備,有深厚的藝術修養。他的事蹟還有很多,他的一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在表演藝術上繼承傳統、刻苦創新的精神和他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發展所起的承前啟後的作用。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表演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