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的纳粹德军 却仍然大规模的使用马匹 其中必有苦衷!

二战爆发时,军队马匹的拥有数量,仍然是当时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二战机械化的普及,马匹的作用显得更娇嫩,一匹马每天至少要吃二十磅重的燕麦和饲料,并容易受到气候和疾病的侵袭。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马匹的损耗率比任何装备都要高的多。

但奇怪的事,作为二战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德军,却在整个二战中仍然大量使用马匹。战前快速扩充的德国国防军对于武器,装备,人员等的需求均在高速增长,马匹的需求也在其列。国防军的每个集团军都有自己的新马训练中心,这些中心主要是训练骑兵用战马,以及部分的驮马及车夫。

机械化的纳粹德军 却仍然大规模的使用马匹 其中必有苦衷!

二战前马匹一直是军人的最好朋友

同样,各个军也有自己规模不等的训练中心,主要是训练驮马。35年后国防军的快速扩充,使得这些军用马匹训练中心提供的数量远远不够,国防军不得不从民间市场上大量采购驮马。

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后,德国陆军不客气的把他们的马匹也纳入军队中。奥地利军队整个并入德国军队,原有的两个骑兵团并入德国第11骑兵团。捷克军队的所有装备都被收缴,只有军官被允许保留其私人骑乘的马匹。这样,在39年进攻波兰前夕,陆军共拥有59万匹马。

机械化的纳粹德军 却仍然大规模的使用马匹 其中必有苦衷!

德军一直保留数量巨大的马匹

巴巴罗萨行动的开始伴随着一连串辉煌的胜利,但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只有几个装甲集群享受着机械化的油料和物资补给,大部分步兵师很多时候不得不停下推进的脚步,有时不得不一停数天,来等待身后的马匹运输队将给养运上来。

10月6日,莫斯科降下了第一场雪,比以往差不多提前了一个月,注意,这早一个月对德军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因为德军毫无准备。10月中下旬又秋雨连绵,雨织交织在一起,使道路泥泞不堪。德军开始征用当地的俄国马。

机械化的纳粹德军 却仍然大规模的使用马匹 其中必有苦衷!

冬季泥泞的道路让德机械化部队举步维艰

虽然俄国马更适应东线的环境,可是这些矮小轻便的马匹根本拖不动德国105毫米榴弹炮的前车。甚至很多为欧洲马的尺寸制造的马车也拉不动。为了能用这些马,德国陆军不得不连俄国的马车一起使用。

天气突然变坏使德军的猛烈进攻几乎全部减弱,而且是在10月第二和第三周因受雨雪和泥泞所阻而停止的。由于天气恶劣,台风战役中的德军补给品供应中断,南方集团军群停滞不前。履带式车辆可以继续行驶,但效率大大降低,燃料的消耗大得惊人,由于燃料的供应也己中断,不久,履带也停止转动。

机械化的纳粹德军 却仍然大规模的使用马匹 其中必有苦衷!

德军的半履带运输车

苏联实是太冷了,机械化的德军汽油都冻住了,德军后来运输装备都是用马匹而不是用卡车了,不是不想用,是实在没法用了,道路泥泞,代价太高,战线太长,运输一桶汽油到东线的路上就要消耗三桶汽油。

机械化的纳粹德军 却仍然大规模的使用马匹 其中必有苦衷!

东线战场的德军运输队

马匹的使用让德军还解决是一大难题,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军马使用无疑是一个转折点,那就是马匹第一次作为主要食物来源而非运输力量。同时,由于大量的技术兵器和机械化装备加强给第六集团军,这些装备的损耗让德国工业无力在短时间内予以补充。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43年的德军更加依赖于马匹运输。

机械化的纳粹德军 却仍然大规模的使用马匹 其中必有苦衷!

德军用大型运输机向前线运送马匹

由于俄国冬季的到来,成千上万的德军官兵被冻成了残废,最要命的是由于没有补给,就大量宰杀马匹充饥,这一做法直接后果就是,由于缺乏马匹,无法把需要14匹马才能拉动的火炮都拉走,这个时候把马吃进肚子的德国人不知道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