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幾層樓獨撐東面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這出自清代長聯怪傑鍾雲舫之手的千古對聯,就刻在古蜀成都的望江樓上。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望去,翠柳紅欄,樓影波光,翠竹蔭道,亭閣相交,因樓身位於錦江邊,故名“望江樓”。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成都錦江邊上望江樓外景

幽幽竹廊,曲徑通幽。層層竹林向中間傾斜,尖梢在中間纏合,形成了一道直徑。蜀中山水出才女,望江樓公園是明清兩代為紀念蜀中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建立的。這個帶有傳奇和浪漫色彩的唐代女詩人,與望江樓結下千古的情緣。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幽幽竹廊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園內美景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望江樓內的浣箋亭

薛濤,字洪度,唐朝時任西川女校書。能詩擅文,諳熟音律,張籍、劉禹錫,元稹zhěn,杜牧,白居易等當時的許多著名詩人與之唱和。園中大部分都被竹林覆蓋,薛濤一生愛竹,常以竹子的“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的美德來激勵自己,後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遂成國內名竹薈萃之地,也被稱為“竹子公園”或“錦城竹園”。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唐代女校書:薛濤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崇麗閣

望江樓,又名崇麗閣。崇麗閣之名是取晉人左思《蜀都賦》中的名句“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而命名,現已成為成都市的標誌建築物。詩箋jiān茗碗香千載,雲影波光活一樓。建於光緒十五年的崇麗閣屹立於錦江畔,高39米,共4層,每層的屋脊都有非常極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望江樓即崇麗閣近景

紅瓦青柱,飛簷翹角,設計巧妙,雄偉壯觀。縱目上層樓,看雲樹萬家,桑麻千里;騁懷臨勝地,正清江南匯,雪嶺西來。登樓遠眺,錦江春色、蜀中秀色,盡收眼底。樓上供奉有主宰功名利祿文曲星,叩拜祈禱,以求福祿,保佑莘莘學子學運亨通,學業有成。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薛濤井

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枇杷,何處是校書門巷;大江橫曲檻,佔一樓煙月,要平分工部草堂。人文景觀的存續,往往依賴於留存的遺蹟得以傳承。而望江樓的存續就是薛濤井,傳此井為薛濤取水制箋所用。深紅色的薛濤箋用胭脂木浸泡而成,再參入此處井水,更加絢麗精緻。“薛濤井”三字,為康熙時成都知府翼應熊的手跡。薛濤井臺為蓮花臺座,井口呈八角型,井後牌坊紅牆碧瓦,斗拱彩繪,書刻俱佳,遊人至此,幽思之情油然而生。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錦江邊的望江樓和濯錦樓

崇麗閣西側的是濯錦樓。花影常迷徑,波光欲上樓。樓間兩層,因 為了紀念薛濤在船上為密友元稹送行的依依惜別之情。而漢朝時,有許多織戶在此洗濯織錦,故名濯錦樓。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月色江淨共一樓:濯錦樓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薛濤漢白玉雕像

東側是吟詩樓,取自詩人王建贈薛濤詩中的:“枇杷花裡閉門居”,之意而建造的。位於崇麗閣南側的是薛濤紀念館,迎門影壁牆側,一尊漢白玉的雕像靜靜矗立,這這是薛濤。身著唐裝,髮髻高挽,讓人想象著她迤邐妍逸的人生傳奇。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這就是是元稹對薛濤的稱讚。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吟詩樓

望江樓今天所在的位置,古代叫玉女津。唐宋時,這個渡口比較繁華,常常美女如雲,帶著許多靈氣。清代的一位江南才子,一天登上望江樓,看到沿江景色美不勝收,一時興起,寫下了上聯,頓時稱絕,於是沉醉於上聯的意景裡,下聯怎麼也寫不稱意,只得報憾將上聯書於望江樓上.一百多年來,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書人前來應對,都不能如意。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只有上聯的半幅對聯

上聯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這讓人心醉的下聯,何時才能有絕對? 半幅對聯,千古江樓聽濤聲。波舟一葉,醉夢濁酒。望江樓上多少遷客騷人的詩吟,氤氳千古。

千古詩吟-成都望江樓(原創)

滿園翠竹

引袖拂寒星,古意蒼茫,看四壁雲山,青來劍外;停琴佇涼月,予懷浩渺,送一篙春水,綠到江南。一口古井,半幅對聯,滿園翠竹。望江樓,千古詩吟錦幾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