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群年薪百万的人相处,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木眼

富凯财经股佰通说起来身边还真有一位年薪百万的人,整体上对他的感觉是人很好学,也很专业,当然也有一点好为人师。

这位年薪百万的人还比较传奇,到这个单位之前,一直是个人创业,而且创业比较成功,成功地卖掉了几家公司,至今还在最后一家卖掉的公司里持有数额不小的股份,这个公司已经从美国退市,正在金融街排队等着A股上市呢,一旦上市成功,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再往前说,他还是一家国有大行的资深员工,这可不是一般的员工,二十多岁就已经是一家支行的行长了,在负责了几年信贷业务之后,忽然有一天被领导忽悠着去研究银行IT技术,说来也是位高人,竟然很快就从跨度很大的行当成功变身,成为一名技术大咖。一转眼几年过去,他决定从国有大行离开创业,正是得益于前面两个工种的从业经历,他创业的项目能够深刻理解银行业务,又非常明白应该怎么从技术手段去解决,他的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赢得了一个又一个银行的认可。

在高峰时期,他的解决方案竟然占有银行柜台业务将近50%的市场份额,这两年在A股市场的各种银行概念股,根本都不在话下。有了这么丰富的经历,他做事最大的特点是直来直去,不讲办公室政治,只谈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开会从来都是站着讲,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参会的人都只讲干活,整个会议才能简洁高效,他的公司就是这么才能成功的。


富凯财经

一、年薪百万的都是什么人?

工作关系,这样的人接触过不少,朋友、合作伙伴、同事等等。大体而言,这样的人分三类:

第一类:小老板

群像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家20-50人规模不等的公司,有稳定经营的业务和客户关系,通常在一个圈子里经营多年,只要圈子的生态不毁灭,大抵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

然而,劳心劳力,上要操心客户关系,下要关心员工社保,通常自己就是这家公司最大的资源池,片刻不得消停。

这也很正常,因为这样的老板掌握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常态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生存状态其实堪忧,更不用说时时刻刻都要担心断裂的资金链了。

第二类:自由职业者

因为从事过咨询和媒体行业,身边这样的朋友其实不少,这样的人通常都有一技之长,并且在小圈子里有相当强硬的专业口碑或者拥有能够聚拢一帮规模不小粉丝的才华,从媒体回报上赢得收益。

自由职业者生存状态分两种,专业型的要比媒体型的轻松,专业型说白了就是靠本事吃饭,知识虽然需要升级换代,但是没啥紧迫压力。媒体型就不一样了,才华这东西,就像橘子汁,天天挤,总有枯竭的时候,所以媒体型的选手通常会有创作的压力。

第三类:职业经理人

能做到这个段位的通常都是企业高管,或者对外的业务型选手,相应前两类来说,当前眼下压力最小,可是也时时面对业绩压力,更年轻更便宜的同事来竞争等等,属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型。

二、相处感受

年薪百万看起来不算多,但是平摊在14亿人口的基数里,绝对属于少数派中的少数派,必然都是人尖儿,再往上走,有时候不一定是看本事,而是看野心和机缘了。

这样的人,一定有自己清晰的价值体系和处事之道,遇事之时通常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这套方法论人人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必然有效,因为这是这帮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所以你身边如果有这样的朋友,不妨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多向他们学习,因为哪怕是那些比他们成功得多的亿万富翁,也会时时需要听取这帮人的意见。

总的来说,年薪百万,对普通人来说,属于颠颠脚就能够到的范围,还是可以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


袁嘉骏

我的看法是,可能出现四种情况。

一是羡慕。因为,能够拿到百万年薪,当然属于比较优秀的人群了,心生羡慕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多人都可能产生的感觉。前提是,你的薪酬不高。

二是眼红。眼红别人比自己收入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更何况都是年薪超百万的高薪酬。甚至不排除有的人会眼红到嫉妒的地步。原因也是,自己的收入太低,相差太悬殊。

三是励志。在我们的周边,有不少心怀理想和志向者,他们从来不怕别人比自己强,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追赶的目标,当做励志的力量。所以,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回加入到百万年薪者的行列。

四是坦然。主要是那些能够坦然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者。他们既不羡慕个嫉妒别人比自己强,也不设定很高的目标,而是一切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过得很开心,很自在。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比他们薪酬更高的,则可能会不屑一顾。


谭浩俊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自卑体验。自卑是一种压抑,也是一种恐惧,一种自尊和荣誉受到损害的心理失衡现象。所以在与年薪百万的高级白领交往过程中,免不了哀叹自己的能力和境遇,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别人做比较,越比越气馁,在活动现场甚至会感觉到自己无立足之地。

我们都知道富有者并不一定伟大或才智超人;贫穷者也并不一定卑微或能力低下。命运之神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他把机会放到了每个人面前。或许只是机会并不总是以金钱和权利作为衡量标准的。

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自卑是一种没有道理的自我埋怨,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情绪,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论断。就拿题目中情况来举例说明:我年薪少得可怜,我的能力太差,我没有这方面的头脑,我在这方面很幼稚,我当初的专业选择错了,我的学历太低,等等,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让自己陷入自卑而无法自拔。一个人如果产生了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中除了自我封闭之外,就有可能会奴颜媚骨、低三下四。

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一个人总是沉迷在自卑的阴影中,那么无异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何谈进步和超越。但是如果你认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境遇,懂得换个角度调整心态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处境,那么许多原本在你看来是不可逾越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驱赶自卑的良药是接受自信心训练,建立自信。


鹈鹕心理

先说一下这群人,税后介于100-200之间,视年景而定。

苦逼肯定说不上,但也只能说小康,距离真正的财务自由还差很远。

因为收入高,花钱时就不怎么节俭,衣食住行的开销都比较大,一年下来家庭支出在60-70w左右,而且也没买什么奢侈品过什么纸醉金迷的生活,应该说人的收入达到这个水平,基本支出也会相应提高到这个程度。所以你看,一年盈余也就几十万,靠这个来大富大贵完全没可能。

还是需要再加倍努力才行,就像以前年薪不到十万的时候一样。

——————————————————————————————

我略作补充:

多大年龄:31岁,男,211本科,金融投资,从业10年。如果回顾毕业后各项因素对现在的自己的影响的话,天赋20%,努力30%,运气50%。如果问我对年轻人有何建议的话,那就是一定要选对行业。

开什么车:50-70万是能接受的价位,如第一名答案所说,其实也就5系、E级、A6L,以及几款SUV可以选择,说穿了,这个价位的车就是给这一类人设计的:公司中层或业务骨干,比小弟高一点别挡了人家的选择,比大哥低一点别出门搞错了身份。

去哪儿旅行:假是有的,休是没时间的。工作至今只休假旅行过两次,一次日本,一次马代。

消费观:我能说我的衣服都是优衣库么。。。 我的圈子比较low,几乎见不到菲拉格慕杰尼亚什么的,我连他们的店都没进去过,更别提萨维尔街这种了,我认识的富豪们也其貌不扬,凭直觉我认为他们对着装品位的认知并不比我大优衣库更多。金融圈成就了很多出身平凡的人们,如今虽已身家亿万,但对于吃和穿大多是不讲究的。说到这里我想展开一下,过于讲求自我包装,这是卖方喜欢干的事儿,若你银行里躺着万贯家财,谈笑间亿万金银指尖流过,就算你万年牛仔裤黑T恤,也会被别人看做是光是电是唯一的神话吧。

婚姻和家庭:一周加班2天应酬2天,时不时出差,一两个礼拜不着家也是常事儿,家庭真的无暇顾及。老婆全职在家带孩子,家务保姆做。有时老婆对我这么忙的工作会有怨言,但工作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对此只能说声抱歉了。

年收入一百万的生活和之前有何不同? 开什么车,去哪儿玩,花多少钱这些都是不重要。

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显然已经找到了你热爱并且擅长的事业,见识了那些顶尖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认清了自己的未来,剩下的事情就是把这些一一实现了。

——————————————————————————————

很多朋友对选对行业这个说法十分认同,还有一些学生朋友在评论里询问如何选择行业,我如果回答follow your heart会被说鸡汤吗。。。复制一段我写在评论里的答案上来。

如果从获得高收入的机会的角度来说,看一下收入排名就能知道答案了:金融、房地产、IT、咨询,这四个行业是平均收入较高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理想是多赚钱,那这几个行业能够让你更快、更便捷地实现理想。但还有那么多人在那么多行业里快乐地工作着,他们或许赚得不是最多的,但一样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天分,通过努力取得自己期望的成就,并为之高兴。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拥有多少财富,享受多么奢华的生活,这并不作为评价别人或是评价自己的绝对标准,更进一步说,做任何事,只要你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对人对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俗称活明白了,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选择行业前,先认真想一下,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做什么的,再做决定就没那么难了。

我父亲从90年代就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在我的青年时光中,我的家庭都是与他的生意捆绑在一起,起起伏伏的——后来主要就是伏了。因此在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我非常自然地选择了金融城市的财经院校,脑子里甚至没有出现第二种选择(当然,成绩不好考不上北清复交就人艰不拆了)。从一开始我就想成为《华尔街》里那样的交易员,掌握金融市场的规律,赚很多的钱。很奇妙的是最终我也确实进入了这个行业,成为了这样的人。生活在让我们不断地做一道一道的选择题,看书还是游戏,微笑还是生气,与A成为好朋友还是B,等等,这些选择题(哪怕是不起眼的)会一点一点地修正你的航向,让你最终成为某一种人。我想,在我们热爱或擅长的至少是感兴趣的领域,做对这些选择题的概率应该会更高一些吧,哪怕只高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考虑到选择题的数量有那么多,最后的结果也一定会更好一些。这就是我认为的,选对行业的意义了。


讨喜Hani

个人体会要看百万年薪是怎么来的,如果是靠家里,基本这些人说话都没什么脑子,谈不上有什么特殊体验,如果是靠自己挣来的,那话题就会异常丰富:比如如何奋斗,企业如何经营,人员如何管理,投资理财等等。

本人今年35岁,自幼家庭条件优越,全球百强英国大学研究生毕业,26岁回国进入外企做高端系统工程师,28岁离职下海经营一家200多人企业,当时刚做已经年薪百万,现在的工资不说了。我身边要好的留学同学总体来讲都比较低调朴实,家庭条件殷实占了绝大部分,但几乎没有人追求奢华,学生时代都挺好学,大家在一起主要还是研究学业,讲究吃喝玩乐的几乎没有。

回国后各自发展都挺努力,在一起更多探讨的是企业经营,没有人讲究名牌豪车,其实都有足够的条件去消费,但兴趣更多已经是如何分享人生价值,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我跟媳妇同是留英同学,都不追求这些身外之物,平时穿衣很随便,几百块而已,没什么名牌,从来不吃小灶,只吃员工餐,不搞特殊化,我们的经营原则是:要求别人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去年把开了近八年的老迈腾卖了换了个普通配置的A6L。自从参加工作后双方父母几乎从不给钱,房子和车都是自己贷款买的,投资项目临时需要用钱都写欠条,借完需要按时还上。如果是投资做生意,父母支持借给我们钱,如果是买房买车买生活用品,一分钱不借。

平时几乎不在外面吃饭,基本都在家吃,确实需要外出吃饭,小饭店居多。对于投资创业我们俩舍得花钱,2015年刚投资了个1100万的幼儿园,从装修到手续,招生招聘都由我俩自己亲力亲为,现在天天在幼儿园工作,经常加班住在单位。孩子刚满五个月,没有自己的休息娱乐时间,这么多年一直如此习惯了。

我俩都是工作狂,夫妻合作很顺手,将来也会一直保持下去,对于孩子,从来不给买奢侈品,基本上卫生,质量过得去就行,还有不少是亲朋好友用的二手捡过来继续用,但对于子女的教育将绝不手软,首先要教的是接受吃苦,所以孩子在出生后48天就被带到单位跟我们一起上班了。

我不在乎百万豪车,因为我更具有开着老旧迈腾也一样可以把生意谈成的信心和水平。而且亮出我自己经营的企业,比拥有豪车更有说服力。留学时代的圈子非常关键,追求吃喝的同学基本都被我疏远了,现在参加工作,圈子依然重要,不能吃苦耐劳,没有创业精神,好吃懒做都不会成为我的朋友。同时我也认为奋斗比什么都能体现个人价值,当我有了年薪百万就停滞不前,自我满足,我不会有像今天这样拥有更多的实力投资更大的项目。

再大的投资也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不随便花钱是我跟我爱人这些年一直坚持的,我们都买过不少的奢侈品,但都是为了答谢双方父母的养育之恩,自己还没有那个档次穿名牌,也不配穿,我连一块手表都没有。但我们非常在乎企业的经营,学习方面的投资毫不手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各种学习。行动以及对自我的约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曾经喜欢各种电子类产品,家庭影院,摄影,旅游,现在工作太忙也都放下了,平时有一点时间就在家陪陪孩子,电脑单机游戏打几下,周末偶尔郊游放松但次数很少,因为同时经营几家企业,实在难有闲心!

现在辛苦不算辛苦,老了之后辛苦才是辛苦!

放一张以前的片子,哈苏H4D于江西婺源拍摄。


Alextian


云上漂

和一群年薪百万的人相处,我的体验是:穷,没有别人优秀,内心有点自卑,甚至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是个loser。

我不敢确定每个人都会自卑,觉得自己穷,但我敢肯定,有绝大部分人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

我家很多亲戚都是开厂的,表哥,舅舅,大伯,叔叔,姨父都是开厂做生意的,每年到了过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都会有点自卑,想逃避这样的聚会聊天,但是又显得不太礼貌。他们动不动就说现在开厂利润啥的,去年销售额比前年又增长了多少。

说实话,我是很讨厌他们这种炫耀的语气,有时候会突然觉得,我一个211重点大学毕业的一本生,怎么还在打工,可能我就是没有当老板的实力吧。然后内心开始自卑,开始有点瞧不起自己。

人就是这样,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比,会自卑;和比自己差的人比,会自豪。

所以,现在的我放宽了心态,不去和别人比,做好自己,只要自己不要太差,就可以。一味的攀比,只会让自己自卑,不会让你得到什么,正确做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摇曳的心

我是体育问答达人,擅长足球,跑步,健身方面的内容,翻看体育专栏时发现这个问题,想起所在的足球圈,身边就都是年薪百万甚至千万的人,说说我们的故事。

现在回忆起来,加入这个圈子实属意外,按说不该有交集,那时我正大学里读书。怎么会有个身价百万+的圈子?要从爱好说起。

大学是个踢足球的天堂,这对一直热爱足球的我来说简直美好不过。踢业余足球的必经之路就是渐渐完善自身后会有想组队的冲动。我一边踢球,一边充当球探。

老林就是我那时网罗的第一个球员,帅气逼人,球衣背后赞助印的“头发乱了精剪”,开始我一直以为是哪个美发店的小弟。

不久球队缺后卫,我又物色了个目光炯炯皮肤黝黑的貌似乡村男孩的阿超,哪知道次日的比赛这个不安分的后卫几次冲到前场打起了前锋,一度让我觉得自己瞎了眼。

他们都成了我最好的好朋友,后来才知道老林哪是什么理发店小二,其在附近有个做工程气动的铺面和一个卖灯饰的铺面,开一辆凯迪拉克,身价少说一百个。

阿超果然是附近郊县的扛把子,在家里亲戚的关照下揽下了附近几个镇的工程,不折不挠的土豪。



足球这个运动是个团队运动,要求人数也多,那时流行大场11人,加替补一个队大概20多人。也大多是朋友介绍拉拢进来,或者有喜欢踢球的赞助商加入,其中不乏一些身价千万的老版。

这是群里成员的情况,说说我接触过的几个人的生活。

老林为人低调,我能看到的消费都是常人级别,手机都用老婆淘汰下的手机,随时抱怨卡的伤心。穿着几乎都是老婆淘宝,甚至自己也会买点a货的爱马仕皮带,踢球的装备方面,球衣就普通组队球衣,球鞋常买低端足球鞋,生活中未见有什么过度消费,但是对朋友从不吝啬,经常性请客吃饭。

阿超为人略微神经质,但脑子很好使,思维异于常人,时常走神放空,不晓得在想什么。和老林差不多,都不讲究吃穿,一身淘宝货,经常请客吃饭,在自己的爱好上舍得投入。喜欢踢球,心血来潮投钱赞助组了一个球队准备打出名气,后来发现确实烧钱,支撑了1年左右放弃了。

老吴这些就更离谱了,低调到泥土里。我现在都记得第一次来踢球的场景,其貌不扬,有点秃顶,个子矮小,球袜也不穿,迪卡侬随便买了双几十块的足球鞋就满场跑了,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个飞奔的农民。几个队友说他身家千万我都不怎么信的,直到他开着几百万的大奔离开球场。

没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简直不觉得他们有什么异样,就和常人一样,甚至比常人都低调的多,但接触到的这帮朋友都有个共同特点,非常有亲和力,待人很真诚,可能也是其成功的法宝吧。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和一帮年薪百万的人相处会不会压力很大,这个压力的产生需要特定场景,我可能还没和他们产生利益挂钩,更多的交流是在运动场上,大家一视同仁,甚至作为球队组织核心,身家不菲的他们还会配合我的安排和部署,不得不说足球确实是个奇妙的运动。


足球实战狗

你好,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因为常说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待在一起。经常和一群年薪百万的人相处,同他们交流学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职场经验,行业知识,为人处世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人脉资源。我相信经常和一群年薪百万的人相处的人,年薪不是百万也是好几十万。圈子很重要,就像很多创业者为什么一定要去读什么EMBA,其实学习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积累同学资源,因为能去读EMBA的人,能力、资源都不会差到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