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男寶寶11個月了還不會爬怎麼辦?

一起傻笑

俗話說:“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週會走”,還有的說“三翻六坐七爬”,是指通常寶寶在三個月的時候會翻身,六個月的時候可以獨立坐著,七個月的時候可以爬行。

當然,這只是民間人們通過經驗的總結。而每個寶寶身體發育、體質特徵都不同,因此爬行的時間也會不同,有些寶寶會快一些掌握,有些寶寶則會慢一些。

爬行是寶寶的必經階段嗎?

6-7個月是寶寶學爬的預備期,有些寶寶會先翻身,然後開始出現爬行動作,通常在7~10個月時開始爬行。每個寶寶的發育和發展水平不同,晚點不會爬並不代表寶寶有異常。雖然大多數寶寶都會經過爬這個階段,但爬行並不是寶寶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爬行是寶寶從會坐到會站、會走的一個過渡動作,也就是說,爬行是寶寶站、走的準備動作。有的寶寶並不經歷爬的階段而直接學會站和走,家長也不必為此擔心。 因為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正式的醫學研究可以證明,不爬的寶寶會對日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寶寶不會爬的原因是什麼?

有些寶寶不會爬是因為發育遲緩的原因。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可能爬行時間就會錯後一些,例如寶寶如早產兩個月,則通常嘗試爬行則為八個月或者九個月。若十一個月大的寶寶還不會爬,應警惕是否存在運動發育遲緩的可能。如果孩子有異常出生史,如有窒息、臍帶繞頸、羊水三度混濁、早產等情況,就更應考慮這種可能。


如果發育遲緩是什麼原因?

中醫有五遲五軟的說法,認為是小兒生長髮育障礙的常見病症。

五遲是指立遲、行遲、語遲、發遲、齒遲。

  • 小兒1歲可以站立,1歲半會走路,如果2~3歲還不能站立、行走,為立遲、行遲;

  • 生下來就沒有頭髮或頭髮很少,隨著年齡增長頭髮仍然稀疏難長的,為發遲;

  • 小兒出生後5~10個月開始長乳牙,20~30個月出齊20顆乳牙,6~7歲開始換恆齒,12~15歲長滿28顆恆齒,牙齒屆時未出或出不齊者為齒遲;

  • 1~2歲還不會說話為語遲。

五軟是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

  • 小兒週歲前後頭項軟弱下垂,無力抬頭者為頭項軟;

  • 口軟唇薄,咀嚼無力,常流清涎者為口軟;

  • 手軟下垂,不能握舉者為手軟;

  • 2~3歲還不能站立、行走為足軟;

  • 肌肉鬆軟無力者為肌肉軟。

有的生下來沒有頭髮或者頭髮稀少,牙齒長出很晚,週歲後頭項軟弱下垂,一兩歲不會說話,兩三歲不能站立行走,有的肌肉鬆軟、咀嚼無力流口水等“五遲五軟”現象,往往與小兒的先天不足有關,同時這也是小孩腎虛的症狀。中醫認為先天稟賦對個人後天的生長髮育有密切關係。


小兒推拿怎麼調理呢?

如果孩子出現了腎虛的表現,就要抓緊調理了,一定不要耽誤發育。小兒推拿在補腎固本、促進發育方面有非常有效的穴位。

當然,如果喜歡艾灸,可以配合艾灸命門、關元等大補元氣的穴位。特別是春天,一年中孩子發育最快的季節,補腎恰逢其時!


張家綱小兒推拿

爬是孩子成長髮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但爬不是天然就可以會的,也就是說,爬,並不是寶寶到了一定月齡就自然會的,要靠大人的訓練。結合我家兩個孩子當時學爬的一些經驗,給您一些建議。

  1. 孩子大概從七八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訓練爬了。我家兩個寶寶爬的發展過程是這樣的:最初是肚子貼地爬,也就是匍匐著向前,這個過程時間比較長;後來慢慢地能偶爾肚子和前胸離開地面,往前爬兩步,然後又變成匍匐前行;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最終可以是標準的爬的姿勢,肚子和前胸離開地面,膝蓋著地,靠胳膊和膝蓋交替向前爬行。我家兩個寶寶基本是在9個月到10個月之間能夠標準爬行的。

  2. 再說說如何訓練爬行。在孩子月齡比較小的時候,就可以經常訓練他趴著,並且做被動操,具體做法是:孩子趴著,大人兩手握住孩子的雙腳,交替向前,模擬爬行的動作。這個訓練從孩子滿月後就可以進行了。但力度不要過大,幅度也不要過大,不要拉傷孩子的胯骨。等孩子6個月以後,就可以訓練他匍匐爬。很多孩子自己就學會了匍匐爬,雖然這並不是標準的爬的姿勢,但這對於孩子鍛鍊四肢力量,以及協調性,是個很好的鍛鍊,為將來正規地爬打下基礎。有的孩子是一開始先會了向後爬,也就是倒退著爬,沒有關係,之後會慢慢學會向前爬的。當孩子可以匍匐著爬時,大人就可以加大訓練。我的方法是,在孩子頭頂前方几米的位置,拿一個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引導他向我的位置爬過來。那段時間,我家大寶非常喜歡擺弄遙控器,我就把遙控器放在爬行墊上距離他幾米的地方,他就努力地去爬過去抓。一定每次都讓孩子抓到這樣物品,這樣他才有成就感,才會有信心不斷地練習。

    他抓到之後,我再換一個方向,再放到幾米外,他又會轉個方向去爬著拿。也有的人是這樣訓練的:用一個圍巾兜住孩子的胸部,大人在上面提著,幫助他把前胸和肚子離地,也可以試一試。每次寶寶完成爬行,哪怕只有一兩步,也要及時地鼓勵他、誇獎他,給孩子自信,讓孩子愛上爬行。


父母是悟空

“爬”是孩子從“坐”到“走”的一個過渡階段,有的孩子是用膝蓋“走”代替了爬。


有的嬰兒發展專家認為,一個沒有經歷過爬行階段的孩子以後會有動作不協調的危險,因為爬行是學習平衡的準備。我兒子不會爬,我當時也有這個擔憂。但也有很多繞過爬行階段的嬰兒發育得完全正常,協調感也很好。我的兒子就是用蓋“走”代替了爬。還有的寶寶會一腳縮在屁股下面,一腳向外伸地快速移動。有的寶寶覺得快速移動的方式太好用了,所以很快對爬行失去了興趣。每個孩子都有差異,所以寶媽不用太糾結於孩子是否會爬的問題。


寶寶11個月還不會爬,排除孩子身體因素後可能是父母沒有給孩子爬的機會。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爬行墊,把孩子多放在上面,讓他自己在上面玩,當孩子有了爬行的衝動時(他想要夠到另一個地方的玩具),父母不要幫忙,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嘗試。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可以獨自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時,他就會實驗多種方法。有時候他會用腳往後頂,然後突然往前衝;有時候他會扭動身體,滾到玩具邊上;有時他會爬過去。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他就會選擇一種最有效的方式——爬。


父母適當的引導。孩子不會爬父母可以適當的教孩子爬,鼓勵孩子爬。首先父母可以給孩子做“爬”的動作,讓孩子模仿。模仿是嬰兒期孩子學習最有效的方式。父母要學會爬行的正確姿勢——手腳交替爬行。大部分成年人用身體同一側的手和腳一起移動,類似走路時的“順拐”,這是不利於身體平行的。我們可以觀察寶寶的爬行都是手腳交替移動的。

當孩子用了爬的機會、爬的衝動,父母要多鼓勵孩子,比如孩子爬到目的地就可以拿到玩具或者其它方式鼓勵孩子爬。不然孩子即使會爬,也不會爬。對爬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就越過爬這個階段了。我的兒子就是這樣。

親愛的,你好!我是每文木木,很高興通過文字結識你,解疑答惑也是很辛苦的,關注我吧!關注我吧!


每文木木

堅持鼓勵他學爬,不要放棄,給到孩子最多的信心。父母要給孩子信心,多用語言和行為去鼓勵他,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就算不會爬,直接學走路也沒有關係的。我生了兩個兒子,一年一個,老大2011年出生,老二2012年出來,老大不會爬,從坐直接到走路。老二正好和你提的問題一樣,我老二11個月才學會爬。

關於寶寶學爬我的一些見意:

  1. 父母做好引導爬行:我大兒子是六個有開始練爬的,我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天天在引導訓練他爬。有時候有些起色了,寶寶剛好在地上會磨著挪動了,婆婆就心疼得要命,生怕累著他的孩子,一看出汗就來了抱在手上,一看磨得一身好髒就說一身好髒,練什麼爬啊,他們家所有人都不會爬,現在不也健健康康的,要學什麼爬啊,我才剛進門,鬥不過婆婆公公,老公,什麼七大姑八大姨的勸說,到了8個月就停止了引導和訓練,很顯然兒子像他們預期的一樣,為了不弄髒,最後天天抱著,不會爬了。我沒經驗也就放棄了,因為民間不是說七坐八爬嗎?超過8個月不會爬了,應該就不會爬了。大兒子的爬行之路在8個月就結束了,也怪自己不堅持。

  2. 一定要堅持不要放棄:我老二因為是早產兒,每個月都去體檢一次,到了7個月,保健醫生,告訴我寶寶,到了7個月還不會坐,還不會翻身,是件特別麻煩的事,希望我帶他來早教,這樣我就給寶寶報了早教班。早教班也有爬行的練習,我一直在堅持引導他爬,9個月,10個月時都不會,我很著急,保健醫生告訴我不用急,慢慢來。因為有經驗和有保健醫生的支持,我不顧公公婆婆,老公的反對,我每天都在引導寶寶爬行。終於在11個月的某天,我坐在爬行墊的一端,寶寶從別一端磨了過來,我們全家人看到他的進步很高興,不婷的在表場和鼓勵他,特別是孩子的外婆,一直在強調孩子會爬行的重要性。永遠我也不會忘記學會爬行的那一天,我們表場寶寶,他的表情一直到現在,我們表揚他時也是和那時一樣。雖然婆婆當初非常肯定的說他家的種就是不會爬。但我、孩子外婆和寶寶的努力打破了他家的不會爬的說法。

  3. 堅持到最後寶寶不會爬,也不要後悔。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寶寶不會爬又有什麼關係呢。但是這個過程總會給你們帶來不同的收穫的。

  4. 教寶寶練習爬行不要怕髒:寶寶會爬了之後,到處爬會弄一身很髒,國外育兒專家說的幼兒保護得太好,反而對很多病沒有免役能力。


鬧米媽媽

寶寶的大運動發展一般經歷了翻身-坐-爬-走這四大階段。每個寶寶的具體情況不同,可能在翻身,坐的階段就稍微晚一些,爬行也自然晚。還有的寶寶直接越過爬行階段,先會走,之後才會爬行。

1.爬行的兩個階段。

一般寶寶的爬行階段,分為胸腹爬和手膝爬。剛開始爬行,寶寶不能支撐起身體,只能趴著用胸腹的力量蠕動,這個時候經常是原地不動。手膝爬,就是寶寶可以用手和膝蓋支撐起自己的身體,向前爬行。

2.爬行訓練。

對於胸腹爬的寶寶,讓他多多趴著,增強胸腹手臂膝蓋的力量,為手膝爬打下基礎。如果寶寶原地不動,家長可以用手抵住寶寶的腳底,給寶寶一個向前的力量。

已經可以手膝支撐起身體的寶寶,可以在他面前不遠處,放一個喜愛的玩具,吸引他向前爬行。如果寶寶不會手腳的運用,可以一個家長抓著右手向前,另一個家長推著左腳向前,反向同理。多多練習,寶寶會越來越熟練。



咩小胖

民間有三翻六坐九爬的說法,就是孩子在9個月大的時候會開始有爬的意向,雖然題主的孩子已經11個月不會爬,但是也不用過分焦慮。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都是不同的,只不過有的孩子快一點,有的孩子慢一點。

11個月的孩子還不會爬,媽媽可以有意識的去鍛鍊孩子去爬行。孩子的爬行一般分為兩個階段,

首先開始的是腹部爬行,許多孩子最開始爬行的時候是肚子著地,使勁,向蟲子一樣的向前蠕動,或者獨自著地在原地打轉或後退,這都是孩子要開始爬的信號。第二個階段,身體離地,開始用手腳開始向前爬行。

如果孩子還不會爬行,媽媽可以在平時的玩耍中有意的去鍛鍊孩子的爬行能力。根據孩子的喜好,把孩子喜歡的東西(吃的或玩的)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自己去伸手夠,放置的距離由近及遠,最開始放近一點,讓孩子稍微努力就可以拿到,等到孩子嘗試到了努力的結果,他會更願意去接受下面的挑戰。媽媽可以在旁邊去鼓勵孩子,當孩子成功的時候,及時給予誇獎。

除了可以讓孩子有意識的自己去鍛鍊,媽媽們還可以去幫助孩子鍛鍊蹬腿的動作。讓孩子趴在墊子上,雙腿屈膝,做出蹬腿的動作,媽媽們手掌撐在孩子的腳掌上,給孩子一個向前推的助力,孩子感受到向前推的助力後,會本能的向後蹬,這樣可以練習孩子的蹬腿,也能夠增加孩子腿部力量,

來為後面的爬行來做好準備。

有研究證明孩子最少需要爬夠500個小時,而這500個小時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1歲之內完成的,而且多爬,有利於孩子全身的協調性,不會爬的孩子走路的時候因為平衡不好更容易摔跤。所以,對於家長來說,需要有意識、有方法的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來爬行。


豌豆媽媽育兒

你好,爬行不是必經階段,爬行是寶寶從會坐到會站,會走的一個過渡動作,而有些寶寶並不經歷爬的階段,就直接學會站和走,媽媽不必為此擔心。

建議

多提供機會,有些寶寶不會爬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小寶寶的模仿能力極強,可以找一個會爬的小朋友來玩,兩個寶寶一起,鼓勵他們爬,他也就會模仿,加快他學會爬,

增加爬行的趣味性,家裡若有紙箱,給他搭個山洞,把寶寶放在紙箱一頭,媽媽到另一頭,鼓勵他鑽山洞。寶寶在床上,也可以讓他從這一頭爬到另一頭。儘量讓寶寶覺得爬是一件好玩又有趣的事。


二寶的媽088

我就說說我家丫頭吧。從出生之前我就開始學習各種育兒知識,丫頭出生後基本是我帶的,所以完全按照書中講的來訓練她。理論上講寶寶爬得越早越好,對他的智力呀,協調性的都有好處,所以我沒少下功夫。三個月左右讓她天天扒一會兒,然後六個月左右專門報早教課程讓她學爬。可是她到一週歲也不會往前爬,她的手和腿也會動,但就不往前。所以我丫頭是先會走路後會爬的,現在她快4週歲了,智力協調性我個人覺得還可以。

所以只要訓練孩子爬行,他能否掌握都不是個事。稍微放鬆點,讓孩子能感受到你的信任,他會慢慢學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