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都吹过什么牛?

雲諾3

分享一个三个老头吹牛自己年纪大的故事吧,是苏东坡捏造的,我是在西游记里看到的,作为脚注出现。


尝有三老人相遇 或问之年

一人曰 吾年不可记 但忆少年时 与盘古有旧

一人曰 海水变桑田时 吾辄下一筹 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一人曰 吾所食蟠桃 弃其核于昆仑山之下 今已与昆仑齐矣


何事男儿不读书

南朝诗人吴迈远生性狂妄,喜欢嘲笑别人,每当写出自己得意的诗句,就把诗稿扔在地上,大声喊:“曹子建(才高八斗的曹植)算个P !”

有一次他和别人谈诗,可能聊high了,脱口而出“我的诗可以当你的诗的爹”

唐代诗人杜易简也很狂妄,因为他太狂了,人际关系很差。等他到快死的时候,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来送他最后一口气,他挣扎着对友人说“我才华太高,活着你们出不了头,死了你们就放心了”

南朝诗文丘灵鞠,平生最见不得在他面前夸别人好。有一天,友人在他旁边谈论当时文坛盟主沈约的诗文,都交口称赞。”丘灵鞠听了赶紧跑过去装比,说:“沈约的诗嘛,还可以。水平快赶上我早期作品了”……

明代桑民怿有些小才气,被内阁大佬召见,大佬问他天下文人谁最有才。

桑民怿:如果说最有才,只有桑民怿。祝允明(祝枝山,四大才子之一)可排第二。

大佬内心:这TM不按套路出牌啊,谈话怎么进行下去……

杜甫的祖父,初唐诗人杜审言不仅狂,而且逗。他进京赶考那年,苏味道是他的主考官,考完试,杜审言对人说:“姓苏的看了我的卷子必死无疑!”

旁边大惊,想看了卷子怎么就会死?!

杜审言随即得意道:“他看了我的才华横溢的答卷,一定自愧不如,羞愤而死!”

还有一首著名的吹牛诗,可惜作者名字已经亡佚。许多影视作品都化用过:“天下文章在浙江,浙江文章数敝乡。家兄文章无人敌,我为家兄改文章。”


吴季玄

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俩曾经一起去朋侪家赴宴,大家喝嗨了就叫了一群歌妓上来。程颐以为有辱斯文,拂袖而去。程颢面不改色,连续嗨。第二天兄弟俩见面,程颐抱怨哥哥说你怎么能做这种事。程颢一脸正气道:“座中有妓,吾心中无妓。


明清文人钱钟书的狂妄那是出了名的,当年清华大学毕业,外文系的教授都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他却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


大师陈寅恪,此人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中国近代学问三百年来只此一人。不过他也不是省油的灯,曾经放话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句话,虽敢说出口,古往今来只此一人。


唐朝才子众多,若说别人,定会争议不休,若说太白,反对声音会小些。李白也是喜欢喝酒的,喝完酒也喜欢吹牛,杜甫曾经形容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中国人一喝酒就吹牛的毛病有遗传,所以李白才说”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宋朝的大才子们则更能体现文人酸溜溜的情怀,柳永第一次参加高考,本以为功名如拾芥那么简单,岂料落榜了,一怒之下埋怨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来自己又去参加考试,本来考上了,谁知被皇帝“临轩放榜”,看到柳三变的名字,想起他《鹤冲天》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就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把他黜落了。于是,他只好半是解嘲、半是哀怨地自称“奉旨填词”


苏轼向来与众不同,喝酒吹牛写诗也高人一等,他比柳永更酸,他为他儿子写了一首诗,” 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诗浅显易懂,不是盼他儿子笨,而是嫌他自己太聪明。倒是辛弃疾这个想到将军被迫当上了文人说了一句大实话,也是酒后吐真言”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不过我更喜欢词中的另外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谁知明末秦淮八艳中有一妓女更喜欢此词,还取词句为自己易名,此女便是大名鼎鼎的柳如是。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谢灵运的家伙,他是山水诗派的始祖,没事喜欢喝酒,喝完酒就喜欢吹牛。自云”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毛主席晚年倒是挺看的起他的。

有个曾经遇到大蛇的人,侈言看到了阔十丈、长百丈的巨蛇,听到的人都不信他的。那人就说看到的是阔十丈、长八十丈的巨蛇。虽然长度遽减二十丈,听到的人还是不信。这说看到巨蛇的人又改口了,说看到的是阔十丈、长五十丈的巨蛇,听的人还是不信。于是,他又将蛇的长度递减成三十丈、二十丈,最后说蛇长十丈。这时他自己顿然悟到其间的荒谬了,说道:“哎呀,蛇竟长方了!”


清代文学家石韫玉也是大藏书家,他给自己的藏书库命名为“孽海”。修《苏州府志》的时候,发现有黄书、淫秽色情刊物以及与正统思想不符的书一律烧毁。此人是朱熹的脑残粉,某天读《四朝闻见录》发现里面有诋毁自己偶像的字句,当即大怒。拉过自己婆娘来,把她头上身上的首饰都撸下来,去当掉换钱又凑了自己的积蓄,买下城里所有的《四朝闻见录》,一共三百四十多本,尽数烧毁。有点心疼他老婆。

狄仁杰做了宰相之后,去她姨妈家里做客。他表弟正从山里打猎返来,拿着弓箭和打到的野兔野鸡,望见已经发迹的表哥只是做个了揖。狄仁杰内心很不爽,就开启了装逼模式。很大方的冲表弟说,老弟啊,你表哥如今牛逼了,做宰相了,说,你想要啥,要银子还是要官位,哥都能整。姨妈在一旁淡淡说道:“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可不想让他去奉养一个女人。”狄仁杰羞愧的无地自容,只得黯然离开。


說起吹牛逼 ,便不能不提東方朔。能和漢武帝當面攪基,東方朔曾吹過三千片竹簡的牛逼。足見東方朔吹牛逼的功力之深,水平之高。在這份非常不要臉的簡歷中,東方朔對自己進行了非常不客觀的評價——

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



道秋921

苏轼,苏东坡,作为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宋词的巅峰人物。

年少时也因为不知天高地厚也吹下一个大牛。

苏东坡年幼曾写过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多大的口气啊,天下的字都是识遍,人间的的书都要读完。

对于苏轼这一位以立文成就不朽的天才文人,他自然有资格说这句话,可当他写下这幅对联时,还只是个孩子,未免有点太吹牛了。

在同为宋代文豪的苏洵的教导下,苏轼年幼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吟诗作赋无所不精。读书也是过目不忘,典型的神童人物,在当地很早就小有名气。

所以年轻的苏轼豪情万丈,夸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海口,可很快就被教育了。贴出这个对联之后,有一天一位颇有名望的老者拜访苏轼,苏轼更是一阵狂喜,自己年纪轻轻就被著名老文人拜访。老者也不多说话,拿出一本书让苏轼读。没想到打开第一页,苏轼便满脸通红,结果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羞愧难当,所以将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苏轼发愤读书,于二十一岁高中进士,虽一生经历乌台诗案,颠沛流离,但最终也成一代文豪,名垂青史。其所做的《水调歌头》《前后赤壁赋》《赤壁怀古》为世人所传唱至今。

无论他身后有多少光芒,他年少时期吹的牛也让这一位大文豪,多少有了一丝普通人的气息,更贴近我们读者的心灵了。

更多答案,欢迎关注不太正经的刘博士

不太正经的刘博士

不请自来。在我国吹牛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史书上记载不详,可能是士大夫们都讳而不言。

不过有一点敢肯定的是,吹牛一定发源于中国。因为西方人毕意近乎白痴,什么事都只讲究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去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勾当,我们聪明的中国人是不会去做的,而且简直连假牙都要笑掉了。我们中国人做事有专门的捷径,而走捷径的第一个法门,就是吹牛。

其实,吹牛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水平高低。当然,有文化的吹起牛来,档次可能会高一些。来看一个现代的,台湾地区著名大师李敖先生,他说:上帝是无所不知的,我因为仅次于上帝,所以有所不知。人问,李大师你介么牛,请问你有敬佩的人么?我没有敬佩的人,我要找敬佩的人,就得照镜子。李敖对现实不无感慨,据说他生平有两大遗憾:一是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无法坐在台下去听李敖的精彩演说。可谓秒天秒地有木有?

好了,再来看看古代文人骚客都咋吹呢?《诗经》里“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庄子的“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都是吹牛;很明显李白吹牛更是技高一筹,他曾如此写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云:“人生能有几回吹,当吹不吹,活该吃亏。”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奸佞小人,都把吹牛作为自己事业、爱情发展的“秘密武器”,却又用而不言,秘而不宣。


古往今来,无数次历史事实证明:大吹者,大成功;小吹者,小成功;不吹者,不成功。牛逼的你,知道怎么吹了吗?


农侃天下

民国一位叫庐隐的作家说过一句话:吹牛是一件不可轻看的艺术。

看看,吹牛都是艺术了。逼格真的那么高吗?来看一些古人是怎样把牛吹的逼格满满的。


东方朔,汉代人。有传说是神仙,《西游记》里给太上老君烧锅炉的。他向汉武帝推荐自己时说:“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声,若次,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赤裸裸的、毫无羞耻的吹牛。意思是说我东方朔今年二十二了,九尺三寸(三米多?),小鲜肉一枚,比孟贲、庆忌、鲍叔、尾声那些老东西强多了。怎么样,让我给你打工吧。可以想象当时的卑鄙样。

南朝时有一个诗人叫吴迈远,恃才放旷,爱嘲讽别人。每当灵感来了写出不错的诗句,总是屌的把诗稿扔在地上,并喊道:“曹植算个翔啊!”


还有一次和别人谈诗,在看过了别人的诗作以后,扔在地上说道:“我的诗可以当你的诗的亲爹”。简直不可一世。

谢灵运,古往今来吹牛第一人。夸自己的时候怎么说:曹植算得上古今第一才子!其他什么屈原、贾谊、司马相如、曹操等等你们都一起来,最多抵我一个衣角。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不服行啊?吹的能把自己吓出心脏病来。

老谢还创造了一个成语:才高八斗。

陈寿《三国志》载:刘备一次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抗击曹操,这时魏延说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意思是说,若老曹来了,不管他带多少人,都交给我了,我肯定给你弄死他。把刘备吹的一愣一愣的。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也是一个诗人,名气在当时也不小。但他吹牛的本事更大。他觉得自己的文章比屈原写的好,书法比王羲之弄的好。快死的时候,一棒子文人去看他,他不但不哀伤反而高兴的说:“你们不应该难过,应该高兴才是。我以前诗文水平太高,名声太响,把你们压得抬不起头来。我死了,你们的出头之日也到了。不过我的高度你们终将无法企及,有唐一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不会有人超过我的。”

男人吹吧不是罪!


纯阳命理

中国自古不乏吹牛的文人,可真正吹的婉转,含蓄而有水平的当数谢灵运。

东晋谢灵运是公认的山水诗鼻祖,这位受众人膜拜的祖师爷却对曹植佩服得五体投地,谢师祖曾说过“天下文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余一斗天下人共分。”

谢灵运吹捧曹植的文才是出于真心,但他也不忘搭一把曹植才高八斗的顺风车的初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里吹别人才气超凡,吹的高调大气,即使把别人吹破天也不会招人反感,暗里实则吹自己,显得低调谦卑,不露水显山。

如果他和子建单独pK文才的话,给曹子建打80分,给自己打10分,也不失真实与谦虚。其实是大比分小价值,在两人范围内即使分数颠倒,也无所谓。

可他把自己与天下人平分两斗,恐怕是古今中外最能吹牛B的文人了!你想想,天下人包括唐宋八大家,诗仙,诗圣,大文豪和文学泰斗,……

谢灵运如此狂妄的吹牛,也不让人觉得反感,毕竟还有一个才高八斗的大背锅侠曹植罩着他,他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即便把牛B吹破天,独自与天下人争斗也没犯众怒,这才是谢灵运吹牛的真本事!天下吹牛歪才共一石,谢灵运独占八斗,天下人共分一斗,余一斗再让谢灵运随便处置!


鲁南观点

吹牛不要紧,要紧的是别吹破了。

唐朝以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其中四川有个割据政权,自称蜀,我们现在叫做“后蜀”。后蜀有个叫王昭远的,度过很多兵书,自认为是个人才。

宋太祖发兵来打四川。后蜀皇帝孟昶派王昭远和赵崇韬领兵作战。王昭远挽起袖子,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大胜仗不算啥,我带着手底下这两三万军队,平定中原也是易如反掌啊!”

估计是在四川待的时间长了,王昭远手里拿着个铁扇子指挥,自比诸葛亮——诸葛亮当年上阵,不也拿了把扇子嘛。

结果还没到前线,听说剑门关已经丢了,王昭远顿时吓得发抖,说话语无伦次。等到两军交战,赵崇韬指挥士兵,王昭远坐在胡床(可以理解为小凳子)上,战战兢兢,吓得两腿发软,站都站不起来了。

战斗结果可想而知,后蜀军队一败涂地,王昭远仓皇逃窜,躲到仓库里头,眼泪横飞,念了句诗自己安慰自己:苟利……啊不,是“运去英雄不自由”,打败仗了不能怪我啊!都是运势不好!

王昭远被俘虏以后,倒算是受了优待,宋太祖给了他一个官当,活到开宝八年王昭远去世——比宋太祖早死了一年。

两宋之交的时候,也有一个类似的。将领郭倪自比为诸葛亮,酒后经常吟咏“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屏风扇面上写的都是这两句话。后来和金人打仗,一败涂地,对着宾客哭泣不止。当时人讽刺说,这哪是诸葛亮,这是带汁的诸葛亮啊!(带汁诸葛)

不过郭倪不算文人,在这里算是跑题。

宋朝还有位四川的秀才,虽然不是什么名人(事实上连名字我们都不知道),但也挺能吹牛的。

此事发生在宋仁宗时,有个读书人到成都知府那献诗,里面有这样两句:“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意思是,守住剑门,烧掉栈道,四川那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这是赤裸裸的反诗,知府不敢怠慢,连忙把这人抓起来,上奏朝廷。宋仁宗倒是看得明白,没把他当回事:“这是老秀才急着当官,所以说大话,不必管他。找个角落里的小官给他当就是了。”(“可授以司户参军,不厘事务,处于远小郡。”说白了就是给个闲职。)

知府照办。这人得知皇上处理结果,十分惭愧,到任不到一年就死了……


北门猿

这个我们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尤其是古代文学史的老师。说起来我觉得最为滑稽的便是谢灵运了。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世称谢灵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也是一位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瑍之子,生母刘氏。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谢灵运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宋时代,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代表作有《山居赋》。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谢灵运赞曹植,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很喜欢曹植,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夸赞自己。他说古今文坛有一石,曹植占八斗,他只占一斗,其他文人共占一斗。这句话表面看起来是自己谦虚,其实是过于骄傲,古文今来文坛只有九斗,他都能占一斗,那那些比他更厉害的文人该怎么办?这也归结于一个传统,那就是“文人相轻”这是很严重也是存在的弊病,谁都当自己是大师,总是瞧不起别人,当然我国有谦虚的传统,表面上是不可能这样骄傲的,于是就展现在了文字上,有时候说话也是很酸的。还有时候就是有些文人喜欢在一起探讨自己的看法,哪里是真的,只是切磋一下比比高低罢了。其实也有一些是真的只是纯粹地切磋而已。

谢灵运其实也是有才的人。他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他的山水诗注重对景物做深光色的立体描绘,因为受玄言诗的影响,还有它的一些影子,他的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谢灵运的成就的确是大的,但是他自己夸自己的这句话的确被后来很多人嘲笑。


学姐也疯狂

李白给领导写信“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与《韩荆州书》),李白当时为了当官也是拼了。

李白做人单纯,感情用事,这倒也算不了什么。

有趣的是后来有个人叫李赤。

柳宗元专门为他做传记,说他是江湖浪人,喜欢写诗,崇拜李白(你是白我是红,还不盖过你,后来他的诗似乎还混入了李白诗集里,搞得苏东坡读李白诗都很奇怪,为什么青莲居士的写作水平突然下降了),但是李白爱喝酒,他却爱吞粪——上厕所,说是这里有一家人要招他为上门女婿,朋友拦都拦不住,最终在厕所的粪坑里完成了梦想。

李赤这属于神经病

韩愈相比较就有点不够意思了。

唐朝时候,有一年京城闹蝗虫,京兆尹李实不但不救济灾民,还欺骗上级说 “ 大早得丰收 ” 。 逼着老百姓交税赋,百姓无奈拆房卖屋,有个诗人写了一首诗来讽刺: “ 秦地城池二百年 , 何期如此戏 田 园? 一顷麦苗五斗米 , 三 间 堂屋二千钱 。 ” 李实看了大为恼怒,将这诗人杀了。这时候韩愈也在京城,他也给京兆尹写信:“愈来京师 , 于 今十五年 , 所见公卿 大 臣 不 可胜数 , 皆能守官奉职 , 无过失而已 , 未见有赤心事上 , 忧国如家如阁下者 。 今年以来 , 不雨者百有余 日 , 种 不入土 , 野无青草 。 而盗贼不敢起 , 谷价不敢贵……”

我翻译下就是“我韩愈来京城十五年了,见过的大臣都是得过且过的,从来没有见过像您这样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的。比如今年吧,闹旱灾和蝗虫,可是盗贼没有,谷价不涨,全因为您啊。”

这可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再说一个明朝文人解缙的,解缙有一次跟皇帝一起钓鱼,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解缙钓了好多鱼,皇帝呢一条也钓不到,皇帝的脸色就有点不大好看,解缙一看不对劲。现场拍马屁““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钩抛去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意思是鱼儿们太懂事知礼了,因为你万岁爷要钓的是龙,鱼儿知道自己身份不够,哪敢上钩啊。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