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句话应该怎么赏析?

信陵君无忌

韦庄是晚唐诗人,生活流离,世上内乱不断,政权不稳。这首诗写于阴天下雨的日子,心情受境所感,天气暗沉,淫雨霏霏的季节。没有穿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境。人随物变化而生出身与世之愁。想前六个朝代都已经过去,繁华如梦,落花如梦。兴衰一场如鸟在天空而啼,只有音犹存。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时光已逝空留阁台,斯人已远,心怀已遣。可如今的时日却是阴郁连天象雨一样连绵不断,草都长高了。比喻世道离乱,社会秩序失。无情是台城柳,过去栽依然浓绿笼罩十里长堤。

但从谴责景物上,也有借物谴人之意。其实不人如草,草长高了,映江水一片美景。柳也是人栽,虽与昔日不同依然绿色绕堤,生机盎然一处怡人之美。不失生命之生机。同样为台,在人生舞台的人不如柳,没有护堤成绿荫的本领。今台还是昔日台,今人不是昔日人。天下有战争,离乱,没有人为子孙守护成一片好绿荫,兵戈不止。人不如雨润的草成长,人不如柳生烟绕堤。作者借物抒发这种心情。


圃香

这是韦庄的名句。

韦庄是唐五代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他和温庭筠齐名,被称为温韦。但是他和温庭筠的写作手法不一样,温庭筠一般是给歌女填词,但是韦庄的词大多数都和自己的身世有关。

韦庄的先祖在武则天时期曾经担任重要官职,他的四世祖先韦应物是著名的大诗人。但是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身份都不够显赫,史料没有传记。而韦庄本人除了少年时代,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

这首诗的名字叫:台城。

全诗如下: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上的烟雨凄迷,江岸的绿草如茵。六朝从繁华到衰败如同梦境一般,如今只剩下江鸟哀婉的啼叫。最无情是那台城的柳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依旧灯笼十里长堤。

公元883年,韦庄客游江南,来到金陵的台城,看着今天的破败,想起六朝时期金陵的繁华,不禁让人伤感。

第一句渲染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如烟笼雾罩。暮春三月,江岸上的草碧绿如茵。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

第二句。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曾经的豪华壮丽成为了历史遗迹。而鸟儿不了解人世沧桑,寓慨很深。

第三句。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

第四句。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

韦庄是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台城的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柳的“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诗书君

这次需要回答的题目是:唯美诗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怎么赏析? 要想的赏析这句诗,那我们得了解这首完整的诗句的注释、诗人其人、创作背景、所处政治环境等等几个方面,力求清晰明了,具体如下:

一、原文

《台城》①

江雨霏霏③江草齐,六朝④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⑤笼十里堤。



二、注释

①台城:也叫苑城,在现在的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来是三国是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宋、齐、梁、陈)结束以来,这里一直是朝廷的政治中心和皇宫所在地,也是帝王们荒淫享乐的地方。 ②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已,杜陵人(今陕西西安市郊)人,远祖韦待价曾为武则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③霏霏:细雨纷纷状。 ④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⑤烟:指柳树绿荫荫,想清淡的烟雾一样。



三、意译

江面细雨蒙蒙,江岸绿草如茵,六朝兴衰更替,如同梦幻一般,只有鸟儿还在哀怨悲切的啼叫。

台城的柳树最无情,依旧像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四、 写作背景

作者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不第,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至中和二年(882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于唐僖宗(李儇)光启四年(888年)春,作者乘船沿中运河到达扬州,得知扬州之战(唐光启三年887年,卢州刺史杨行密为争夺扬州,对代理淮南节度使秦彦等人的作战)的详细的情况,得知江南局势仍然不稳,就打算向南躲避。在南京小住期间,游览了南京市区台城等地,这首诗就是此诗所做的。



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凭吊台城古迹,感叹六朝更替,繁华兴衰,一切如都是梦幻泡影一般,而诗人自己逢辰不偶,半世落拓,预感大唐帝国将要濒临灭亡,重蹈“六朝”覆辙的无限苦闷,最无情的是台城的柳树,丝毫没有任何的苦恼,依旧雾蒙蒙的笼罩着十里长堤。作者借景抒情,看似描写雨、草、鸟、柳树等的景色,实则是反映了作者当时躲避战乱的苦闷,局势迷茫的心境;后一句诗才是点晴之笔。整首诗来看显得有些少许消极,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况是分不开的。



魏哥杂谈记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晚唐时韦庄的一首怀古诗。

怀古诗的特点是作者身临其景,借着凭吊古迹产生感慨,抒发其情怀或者抱负。多是描写今天景物的衰败,怀念旧时的繁荣,写景、叙事、议论相互交融。

这首诗首二句先写眼前哀伤之景: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诗经·小雅·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霏霏二字带着淡淡的哀伤,江雨霏霏之中,耳边唯有鸟雀空啼,眼前江岸野草横生,刘禹锡也曾经在诗中说道:万户千门成野草。当年的六朝繁华,已经如梦而去。诗人往往用前朝事暗指眼前事,韦庄所处的晚唐也正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不免有黍离之悲。


绝句的妙处往往出在第三句,无论多么平庸的诗,如果第三句转的好,就会提高整首诗的质量。这一首也不例外。“无情最是台城柳”,诗人突然在眼前所见的物象之中,拎出了“台城柳”,前二句所提意象都带着悲伤的感情,第三句却忽然转折说杨柳无情,令人不禁思索为什么无情?因为它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依旧烟笼十里堤”。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柳树不是一般的柳树,是“台城”之柳。台城是六朝时的禁城,如今“万户千门成野草”,作为宫中的“御柳”不同于一般的柳树,曾经身受台城旧主的养育之恩,竟然没有一点的故国之哀思,如何不是“无情”?此处借物拟人对比,感慨抒情,不说自己悲伤却说江雨霏霏而柳树无情,看似无理,恰是诗家之语。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其实作者远远不是表达自己对于六朝轮换的悲惜之情,“依旧”二字才是全诗的重点,让作者感到痛苦的不是六朝的兴衰交替,而是历史的不断轮回与重演。一个朝代没落,将被另一个朝代所代替,这是不可阻止的历史进程,兴盛还自罢了,百姓还有一线生机,怕就怕破败的时候,百姓又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统治者在位不谋其政,压迫百姓,就算是推翻这一朝的统治,迎来的却是下一朝的迫害,何时能够终止?悲作者之所悲,痛作者之所痛。

台城柳不过是情感的寄托物。但是我想,看惯了兴衰交替,看惯了麻木不仁,看惯了腐朽破败,柳树也会无情吧,更别说是有更丰富感情的人了。压迫面前虽有不平之音,但是已经习惯了被统治,比禁锢肉体更可怕的就是禁锢灵魂,禁锢思想。

遥忆旧时江草斜,

六朝轮回世事封。

不是台柳了无情,

却道人心锢今城。



写流年的小姑娘

美到极致感伤至深,貌似无情蕴涵多情——读韦庄《台城》诗

——《台城》是唐末诗人韦庄于公元883年游历六朝古都健康(今南京)时所作,以凭吊古迹,抒发心事。其中“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历代诵为名句,广为流传。如何欣赏?这里分享说说个人浅见。

台城——金粉六朝衰于奢华的典型吊古史迹

台城位于六朝故都健康(今南京)鸡鸣山北。原为孙吴苑城故址,晋咸和年间开始建。"台"即尚书台,因尚书台位于宫城之内,因此宫城又被称作"台城"。自东晋至南陈,均为国家政治中心所在。六朝帝王代代在此竞比奢华享乐,耗空国力民财与雄心意志,短短三百年竟然六朝。终以隋朝大军攻占健康,摧毁南朝最后一个偏安的朝廷陈朝而结束。六朝奢靡尤甚的最后帝王陈后主李煜,在他自谱的新曲《玉树后庭花》歌舞声中做了亡国之君。自此台城也就随之衰败,到晚唐时期韦庄来游时,更是破败不堪。

因此,台城便成为历代诗人咏史兴感寄寓述怀时,所多为选择的典型史迹之一。

台城柳——韦庄抒发亡国之忧的情感个性外象

柳树在中国文学意象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多元的,既有勃发妩媚的柔美多情,也有睹物恨别的无奈伤情。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将柳树之柔美与伤情之深切,加以强烈极度地放大后呈现。

韦庄《台城》原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白话意译:

江南的春雨遮掩了岸渚的春草浑然碧绿,

曾经的六朝歌声宛如梦中的翠鸟在空鸣。

环绕台城的古柳将那十里长堤烟笼不见,

你竟是如此委婉的依守着秦淮如此无情?

可以看出,全诗四句,三句皆写美景,无不尽铺春雨江南之朦胧,六朝古都之柔婉,仿佛一切风物依旧皆美。“无情最是台城柳”一句却是反差极大,貌似嗔怪甚至怨恨的语气,充满了作者当时及其复杂的情感心声。

韦庄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即忠于唐王朝是他的思想主线。但生不逢时,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和以他为代表的仕人之复杂情感。对南朝史迹的凭吊是他诗作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代表作有《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和亡国预感的深忧,情调及其凄惋。

《台城》约作于晚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是年初,著名的黄巢起义被唐军击溃,却改变不了唐朝衰落大势,从此进入了更加动荡不安藩镇大割据时代。时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已年近半百。在长期离乱漂泊和宦海沉浮的坎坷生涯中,他的亡国之忧与时剧涨。值此家国个人前途渺茫之际,来游建康,凭吊六朝古迹,这古都大好春光在韦庄眼中却是不祥的亡国预兆。

当年的十里长堤柳烟笼着的台城,是何等美丽繁华?!而今看似依旧的景色那边,却是一派衰败,不忍视睹。所以,此刻的台城柳,看似无情却多情,只是不忍让诗人看到美到极致的景色背后的亡国败象,更加苦痛难以自拔而已。

侧面烘托,梦幻情调——《台城》诗歌艺术的主要手法

唐末诗坛,韦庄占有重要地位。他前期仕唐,以诗歌创作为主;后期仕蜀,主要以词创为主。其诗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俪句,情致婉曲,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后人评其“绝句在唐末诸人之上”(明.许学夷《诗源辩体》);“流丽中感慨顿挫,语关飞动”(清.胡寿芝《东目馆诗见》)。

《台城》在诗歌艺术上完全体现了韦庄特色。同其它吊古诗比较,韦庄这首诗不仅触景生情,借景寄慨,而其手法独特,更显空灵蕴藉。从头到尾侧面烘托,着意营造梦幻式的情调帷幕,将自己的感慨隐藏其后,让读者自去体味。所选取的“江雨、芳草、鸟啼、长堤、烟柳”等意象,无不隐约透出昔时六朝梦幻般的繁华,而前两句的江雨之“霏”、六朝之“梦”,鸟儿之“空啼”,为“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无限感伤的惊艳一叹,极尽铺陈之能事,表现了韦庄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情感抒发艺术水准。


逹文

全诗为: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大意为:江上正烟雨迷濛,堤案上碧草如茵,面前的六朝旧迹,早已物是人非,从前那样歌舞升平的繁华富丽,到今天却已经如此破败朽颓,兴衰轮转想来如梦一般!鸟雀徒然在哀啼,是的,再也回不去从前了!我为逝去的六朝伤悼,而眼前的台城柳,却看上去如此无情!仿佛所有兴衰都与它无关,它依旧顾自皴染着十里长堤的烟绿,描画着迷人的春景!唉唉!真如同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柳”本柔情,却“随风”摆。“章台柳”、“柳蒲之姿”……成了风尘女子的代称。

而以下名句却是不同。诗人将柳树之柔美与伤情之深切,加以强烈极度地放大后呈现。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出自韦庄名句,原文如下——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台城,历代诗人咏史兴感寄寓述怀时,所多为选择的典型史迹之一。


2、凭吊台城古迹,感叹六朝更替,繁华兴衰,一切如都是梦幻泡影一般。诗人自叹生不逢时,半世落拓,预感家国将衰,心中无限苦闷。最无情的是台城的柳树,丝毫没有任何的苦恼,风景依旧。

3、诗人借景抒情,反映了作者当时躲避战乱的苦闷,局势迷茫的心境。整首诗来看显得消极,与作者境遇有关。


清心一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