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在高等“吃貨”心裡,每個地方都有一種著名的吃食:北京的烤鴨、上海的灌湯包、重慶的火鍋、西安的肉夾饃、廣州的早茶……對於山西來說,“麵食”是最著名的刀削麵、豆麵抿面、河撈麵,還有一種不得不提的,就是貓耳朵。

一個讓人誤解的名字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貓耳朵是一種在山西、陝西等地流行的特色傳統麵食,山西人俗稱“碾疙瘩”、“碾飥飥”等,陝西人稱之為“麻食”。貓耳朵起源於中國北方地區,準確地說是山西省中北部。內蒙古西部、河北張家口等地也有食俗,但這種食俗是受晉北影響形成的。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以大米為主食的南方也吃貓耳朵,不過只把它當作一種小吃。

“貓耳朵”因其獨特的名稱,還曾鬧過不少的笑話。有外地人來山西吃飯,山西人說要吃“貓耳朵”。外地人嚇壞了,偷偷給家人打電話說:“他們這裡的人好殘忍呀,居然要吃貓耳朵,聽得我都有點害怕了。”後來才知道,此“貓耳朵”非彼“貓耳朵”,而是一種可口的麵食,這才消除了誤會。貓耳朵並非如名字所說用貓耳製成,只是因形似貓耳故名。在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

一種歷史悠久的味道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貓耳朵流傳在山西晉中、晉北等地,是用白麵、蕎麵、莜麵或高粱面等多種麵粉製成,並可搭配多種澆頭或臊子的風味麵食,筋滑利口、柔韌有力,廣受喜愛,是農家四季皆宜的主食之一。晉中人習慣用白麵和高粱面製作貓耳朵,稱之為“圪朵朵”或“圪堆堆”。而在雁北和忻州地區,人們則喜吃蕎麵和莜麵製作的,雁北多稱“捻圪瘩”和“捻飥飥”,忻州地區則叫“捻圪飥”。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據《中國曆代御膳大觀》記載,“圪搓面”本是為祭雁而制,元代騎馬射獵者卻奉為獲獵之吉食,稱為“馬乞”,進入了御宴當中。山西太原亦將圪搓面稱為“麻食”,蓋“馬乞”諧音世傳之故。可見,貓耳朵在元代就開始流行發展了。明清時圪搓面已在山西民間普遍食用,並傳播到陝冀魯豫乃至江南一帶。相傳乾隆下江南時曾食之誇讚,因其形似貓耳,呼為“貓耳朵”(《名食掌故》)。解放後老舍先生在北京晉陽飯莊品嚐此面,寫詩讚曰:“駝峰熊掌豈堪誇,貓耳撥魚實且華。”

貓耳朵的做法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貓耳朵的製作技法十分簡單。古老的方法是:把和好的麵糰,搓成小指粗細長條,取一截夾在左手食指與中指之間,像抽菸的樣子,再用右手從麵條上掐酸棗大小一塊,置於左手掌心,用右手大拇指肚壓住,向前輕輕一推一捻,一個貓耳朵就做成了。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現在一般利用切刀製作貓耳朵,效率大大提高。具體做法是:將和好的麵糰,擀成筷子厚薄的面片,切成筷子粗的細條。把細條理齊整,頂刀切成酸棗大小面蛋蛋就可以捻制了。捻制時,站在案板前,先將面蛋蛋摟向身體一邊的案板上,給案板的另一端騰出空地兒。然後,雙手並用,兩個拇指同時各壓住一個小面粒,向前一推再一捻,兩個貓耳朵就做好了。另一種方法,是用食指“摳”,“摳”的方向與用拇指推相反,是向裡“摳”,用食指“摳”成的貓耳朵與拇指推捻成的模樣差不多。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貓耳朵的製作技法用烹飪行話叫“推捻法”,一種既推且捻的麵食製作方法。貓耳朵嬌小、圓滑、蜷曲,像個空心的小貝殼。它製作簡單,富有特色,尤其是用莜麵做貓耳朵,能推捻成美麗的波浪紋或觸鬚等式樣。鍋開時抖去麵粉下到鍋裡煮熟撈起,澆上各種葷索打滷等澆頭,調以山西老陳醋,味香形美,可飽享口福。各種面製作的貓耳朵除煮食外,還可燜食,即先把菜炒好,將貓耳朵倒在菜上,上火燜十五分鐘左右即熟。吃時攪拌均勻,調以調和,也很可口。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貓耳朵的澆頭和臊子因地域不同而用材不一,因此,風味區別很大。晉中人吃貓耳朵喜歡幹食,食時調以澆頭,西紅柿醬是最常見的。比較講究的吃法,制滷時多用木耳、香菇、金針、腐竹、平菇、雞蛋、水澱粉。烹飪時,先在炒鍋內放少許豬油,爆香花椒、蔥、姜、蒜,加入除雞蛋以外的其他材料,再放適量鹽和老抽炒香,之後加水,大火煮沸,將雞蛋打散,倒入鍋內,煮開時勾入水澱粉即成,吃時澆上老陳醋那就更美了。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晉北人烹飪貓耳朵,多喜湯食。典型的吃法有合鍋的、酸鹹湯的和羊肉臊子的。合鍋的是將肉和菜熬煮在一起,肉與菜熟後,再將貓耳朵放入鍋中煮二三分鐘即可。在農村,特別是夏秋之季,大碗盛了,端到大街上,邊吃邊聊也是一種享受。酸鹹湯的也別有風味。制湯十分簡單,在開水中加入鹽、醋、胡椒麵、薑末後,燒熱麻油,熗入蔥花、香椿即成,常讓人吃得滿頭大汗,感冒不治自愈。羊肉臊子與蕎麵圪飥十分搭配,面香肉香融在一起,讓人慾罷不能。可見,這樣的麵食是何等的美味。貓耳朵可湯食,可拌食亦可炒食,其風味各有千秋,食者可以各取所愛。

一碗百吃不厭的美食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貓耳朵是晉中、晉北等地區流行的一種風味麵食。它吃著筋滑利口,製作簡便,隨鄉就俗,適用多種麵粉和澆頭,又加製作簡便,倍受群眾歡迎。貓耳朵原是民間吃食,因其筋滑爽口,別有風味,一些賓館、飯店的廚師,把它推薦給外賓。許多貴賓食後讚不絕口。從此,這種麵食進入了“大雅之堂”,如同清宮風味小窩窩頭一樣,成了筵席上的一道佳食美味。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1、將黃豆、香菇、木耳、黃花,洗淨,泡入清水中待用。

2、取適量麵粉(根本食用人數與食用餐數而定),加水,和勻成麵糰。此麵糰的軟硬度與餃子皮相當,不能太軟,不然下一步不好做了。

3、從和好的麵糰中取一小塊,搓成約如大拇指一半粗細的長形面棍。

4、接下來就可以做貓耳朵了。從這個長形面棍上取約一公分左右,然後用大拇指稍摁住此小小麵糰往前搓,即可形成如貓耳朵形狀的空心卷卷。(注意:不要太用力摁住麵糰,往前搓時也不可用大力,不然就粘在手指上了)

5、搓好後,將準備好的蔬菜清洗好。蔬菜的品種建議:扁豆、土豆、大白菜、西紅柿、黃瓜等。

6、將扁豆切段、土豆切小片(約1.5*1.5),黃瓜切片,西紅柿切塊,大白菜葉和菜梗分開。

7、燒水煮黃豆,這邊將泡好的香菇、木耳、黃花切小段或是小片,入油鍋曝炒至八分熟,倒入煮鍋中,可以同時放入貓耳朵同煮。

8、先炒扁豆、土豆,也是八成熟,倒入煮鍋;然後將與大白菜、西紅柿炒至七成熟倒入煮鍋。

9、將海米與黃瓜稍炒,最後放,同時可以加鹽。(也可以炒菜的過程中逐一加鹽)

10、在所有內容物基本煮熟後,可以依個人習慣再加入一個雞蛋、紫菜等。然後就可以盛起來吃啦,可以再放點香油、生抽等調味品。

一份難以割捨的溫情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用古老的方法做貓耳朵,非常費工,一家四五口吃一頓,一個主婦要捻一上午。不過舊時晉北的冬日,農婦們沒有多少農活可做,推捻貓耳朵也是打發時光的好辦法。那些思念兒女、丈夫的婆姨,非常喜歡烹製這一面食。她們守住一坨面,坐在土炕的窗戶前,望著樑上的羊腸小道,哼著晉北民歌,邊推捻邊思念遠方的親人,將盼歸的心緒捻進每一個圪飥裡。所以,貓耳朵既是麵食也是思念。

不一樣的山西美食“貓耳朵”,一推一捻總關情!

貓耳朵吃著好吃,製作起來非常耗時。在閒暇的日子裡,約著親朋好友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一邊拉家常,一邊碾疙團兒,無論是溫馨的一家人,還是嬉笑的好友鄰居,總歸是多了一種淳樸的人情味兒。作為吃食,貓耳朵無非就是滿足味蕾的一道菜品;作為習俗,它彰顯的是家鄉的溫馨,無論經過多少年歲,唯有這一碗山西貓耳朵,熬出了思念,熬出了香濃,熬成了歲月的歷久彌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