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经典发现

曹操杀杨修,当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么简单,参照史料分析,大致有三点原因:

其二,杨修参与曹丕、曹植兄弟间的储位之争。这是犯了大忌。自古以来,大臣参与储君之争,便是踩入了政治雷区,没有几个能够全身而出的。尤其是面对曹操这样多疑的君主,更应该小心翼翼,远离是非。贾诩帮助曹丕,也仅仅是建议他“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不敢有多余的话。等到曹操问贾诩关于立储的意见,贾诩的回答更是有水平:“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一字不提曹丕,却给曹丕帮了个大忙,曹操也不会对贾诩产生什么怀疑。相比之下,杨修这种直接操刀上阵,为曹植冲杀的搞法,只能说是主动暴露在曹操的枪口下。

其三,杨修是袁绍的外甥。曹操打败袁绍,招用了不少河北降将,曹丕甚至娶了袁绍的儿媳妇,可以说是全盘接收。杨修的这个身份,本来也不至于有太大问题。但是要知道,曹操是个多疑的人,即便对于张辽、张郃、庞德这些二手武将,始终也是有所防备的。杨修既是袁绍的近亲,又是汉朝的名门之后。而且杨家几代人,从其高祖杨震开始,便一直与宦官势力作对,杨震本人便是受宦官迫害而死。而曹操呢,陈琳称他为“赘阉遗丑”,也就是宦党之后,正是杨家的死对头。祖上的积怨,加上袁绍外甥这一身份,使得杨修在曹操这里,绝对不可能成为心腹,可他偏偏要去行心腹之事,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


龙镇

主要因素是杨修卷入了储位之争,自己也比较有才略,家世背景也非常厉害,被曹操视为不稳定因素。曹操临死之前,替曹丕清除点不稳定因素。如果曹操选定曹植为继承人的话,多半临死前也会清除司马懿陈群之类曹丕的铁杆。

(杨修)

鸡肋之类小聪明导致杨修被杀的说法,放演义里面是很好的故事情节,但当真就错的离谱了。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

三国志中对杨修被杀的因素,主要说了三点。第一是曹操担心重演当年袁绍旧事(手下分成几派各自支持一个儿子,最后爆发内战),曹操要削弱曹植势力不对曹丕造成威胁;第二是杨修这个人有才策,个人能力很高;第三是杨修是袁家的外甥,家族和袁绍家有联姻关系,与曹氏有怨。

在曹操生前,曹植曾经是个很有竞争力的继承人争夺者,身边也网罗了一批党羽,比较知名的有丁廙、丁仪、杨修、孔桂、杨俊等人,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曹操去世前几年,最终决定了曹丕为继承人,储位之争结果已定。但曹植曾经拥有一批能量很大的党羽,一旦出现机会也不是完全没希望。

(曹植)

曹丕这些党羽中,杨修看起来最有能量。杨修的家族是和汝南袁氏同样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即联系四代人担任朝廷的三公职位。东汉的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三个职位,三公虽不是真宰相,没有宰相的实际权力,但也是东汉臣子能做到的地位最尊崇的职位。

杨修家的弘农杨氏,和袁绍袁术家的汝南袁氏一样,自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有着无比崇高的社会声望,在士人中影响力极大,拥有远比自身官职大的多实际影响力。司马懿家的河内司马氏,是远远比不上弘农杨氏的。

杨修家族如此有名望,个人又被认为有才策,能力很强,曹操死后,有帮助曹植挑战曹丕地位的潜力,自然被曹操视为不稳定因素。

杨修和袁家有亲缘关系,自己家族还和汝南袁氏齐名,同时也被曹操怀疑忠心。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杨修只是个小人物,但在当时曹操看来,杨修做到历史上司马懿做到的事情,可能性比司马懿可要大得多。


仁勇校尉

一直以来,曹操杀死杨修的原因令人猜测不已,在三国时代,杨修的才思敏捷,聪明过人,曹操曾经重用他,任命为“总知外内”的主簿,成为曹操的谋士。

但是这么一个谋臣,却因为一个“鸡肋事件”失去性命。

我觉得,杨修之死,恰恰死于他的智商。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操平生为人,虽然有用才能之人,心甚忌之,只恐人高如已。”

指的是曹操妒忌杨修的才华,才杀了他,但是实际上,曹操的谋臣众多,而杨修也不是绝顶聪明,曹操是想要做皇帝的人,不会因为妒忌谋士的才华就杀掉,如果是这样,那么司马懿更该杀。

其实我觉得,杨修之所以被杀,恰恰死于他的聪明,简而言之,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在曹操面前,总是自作聪明,并且还喜欢揣摩曹操的心思。

其实揣摩心思这玩意儿,在太平盛世还好,但是在乱世就不好了。

尤其是曹操这样的枭雄,哪能容许别人猜透他的心思,除非杨修真能做到司马懿那种境界。

就拿“鸡肋事件”来说吧,当时曹操作战失利,正为是否要退兵而举棋不定,随口说了“鸡肋”两字。结果杨修竟然根据曹操以往的行事规律,来推断出曹操想要退兵,并且在军中泄露和散布退兵的谣言,私自命令士兵收拾行李,开始做退兵的准备。

杨修本以为这样做,曹操能够更加赏识他,但是没想到,这种做法乃是兵家之大忌,不管形势好坏,只要军心动摇,那是必败无疑。

杨修这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最后,曹操为了严肃军纪,将其杀死。

其实这话要是司马懿说,可能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但是一来杨修情商太低,就算是能够猜到曹操的心意,但是难道猜不到曹操的性格吗?

二来是他严重违反了军规,曹操就在这里,哪里轮得到他来指挥?

所以,杨修的死完全是他自找的。


戏曲说

杨修,字德祖,自小聪慧,博学能文,才思敏捷。为曹操主簿。主簿是什么官职?是主管文书的文官。

这样一个主管文书的主簿,又怎样会死在曹操的刀下?有人说他聪明绝顶,才华横溢,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说他自以为是。有人说他遭曹操嫉妒。杨修恃才傲物,喜欢猜测曹操的心机,这是侍君的大忌。君臣之间,最痛恨那种一天揣摩自己心思的臣。


曹操看见曹娥碑纂刻了“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问杨修知不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让我想想。走过30里路以后,曹操说我懂那八个字的意思了,你说说你的看法,看看我们所见是不是一样。杨修说:“黄娟,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曹操这句话也为日后杨修之死埋下了伏笔。

曹操手下谋士能臣不可胜数,光五大谋士之才均远过于杨修,却没有一个是因为遭曹操妒才而杀的。所以说曹操嫉妒杨修的才能而杀他是站不住脚的。

杨修之死,最主要的原因,杨修参与了立嗣之争。这触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的大忌。曹操原本想立三子曹植为太子,又因谋士的劝阻而举棋不定。而袁绍就是废长立幼遭致内讧。而杨修帮助曹植力争犯了大忌。
杨修这个人对我们的借鉴作用非常大,他让我们知道怎样更好的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怎样更好的接人待物!


闪电天下

曹操杀楊修,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杨修为曹操主簿,出自簪缨之家。富有才华,其文章当时广为传诵。为曹操主持政务,非常得体,曹操自叹不如,不免心生忌妒。一日修陪操参观刚修好的宫殿,操见一门,沉思良久,便在门中写一活字。众人皆不解,便问修,修曰:门中有活,必是阔也!遂命将门改窄。操复来问曰:此何人所使?众人指修曰:杨主簿说,门中有活,必是阔也,因而改窄。操听罢面微笑,心生忌妒。又一次,操挥兵汉中,战争失利。向晚,兵士问操囗令,时操正吃鸡肋,便随口鸡肋吧!可杨修一听便对军士说:丞相有退兵之意,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便令人打点行装,准备退兵。第二天操问兵士为何收拾行程?军士指说修知你意,言要退兵。操听后怒而不乐。但战事不利,只能退兵。回去后便找理由杀杨修。综观此二件亊,说明杨修找死,以自己小聪明处处凌架领导之上,任谁能忍受。


水乡l954

曹操是领导,杨修是助理。助理想问题比较片面,领导需要考虑全局,衡量权弊。杨修想了问题,擅作主张,虽然应验了事实,但难免以后不能应验事实,擅作主张就是少了万全,少了应变。曹操杀杨修是对的。如果杨修只是聪明,而不擅作主张,曹操是不会杀他的。


深度--广度

生在士族豪门,就不可避免的卷入政治漩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杨修之死,既是立场问题,也是个人性格缺陷造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不可分割。

第一,曹操与杨家政治理念不同。杨修父亲是汉臣,属于传统士族,忠于汉朝,政治上比较保守。曹操代表寒门利益,选人用人上不论出生,唯才是举,曹操想篡夺汉室权力必然与汉臣产生矛盾。

第二,为曹丕继位铺平道路。在夺嫡之争中,杨修一直支持曹植。确定曹丕为世子后,杨修与曹植依旧“眉来眼去”。杨修出生于弘农杨氏家族,家族政治力量强大。为了避免自己死后,曹丕集团与曹植集团发生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必须清理曹植的羽翼。

第三,杨修智商高,情商低。杨修才华横溢,腹中有良策,绝顶聪明,但是恃才傲物,多次揭穿曹操的心思,数犯曹操之忌,引起曹操猜忌。

第四,鸡肋事件。曹操行军打仗中,杨修违抗军令,泄露军机,动摇军心。这也是曹操杀杨修的导火索。


叶奇鑫

第一,杨修他爹是杨彪,而杨彪又是曹操顶烦的政敌。史称,孔融,娄圭,杨彪,许攸,是曹操最烦的的四个人,他几番想杀杨彪。斩草就得除根。杨修成为主簿,多少也有作为人质压制弘农杨家的用意。

第二,杨修等人离间曹氏骨肉。杨修和丁氏兄弟死忠曹植,为什么?有所图呗。丁氏是曹操前妻丁夫人家族,丁氏无后,丁氏要想有钱途,那就得投机曹操的一个儿子,曹丕肯定不买他们账,本身就是长子,继承是自然而然的。曹植则纵情诗酒,一旦继承大权一定会下放。杨修目的可能更加不纯,曹操你整我爹,我就让你儿子相残。

第三,借杨修脑袋平众怒。夺嫡之争,名门死伤无数,怨恨之极,杨修既是曹植党,又是名门杨氏,再合适不过了。


秋山三国

曹操杀杨修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们自相残杀!因为杨修这个人不识实务,一旦自己死后,会鼓动曹植造反,这反而会害死曹植,因为曹植不可能是曹丕对手!而曹植造反恰恰给了曹丕口实,因此,杀杨修是曹操疼爱曹植的表现!

曹操这个人相当幸福!因为儿子们很成器,使得他根本不担心曹丕驾驭不了自己手下的骄兵悍将!纵曹操一生,没有杀半个功臣武将足以说明一切!杨修这个人聪明,但只是小聪明!曹操并不担心他会威胁曹家皇位,但是他的不识时务却让曹操担心!比如,杨修不止一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曹丕想杀曹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比如,曹操死后,曹丕就把曹植党羽全部杀光,然后还逼曹植七步成诗。假如曹操留着杨修,那么杨修肯定会撺掇曹植谋反,由于曹植跟曹彰交好,这两人联手反对曹丕,胜负并未可知,但是曹操的儿子们肯定会死一半!


优己

看穿曹操心思,曹阿瞒事事瞒不过杨修,操常说:吾梦中好杀人。实为怕刺客接近,借故杀了为他夜间盖被的卫士,卫士下葬时,杨修墓前一句话注定断送自己的性命:丞相非在梦中,乃君在梦中耳。如此揭穿表面大度,实则阴险的曹操,操岂有不杀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