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城茶峒,找寻内心的宁静

在边城茶峒,找寻内心的宁静

作者/ 倩藕丝萦

暮霭,竹篁,船歌,没有去过边城,却体会到了沈老先生作品中所描绘的性情山水。那落后封闭的小城,有着俯拾即是的愚昧和蛮荒,而那乡民们的赤诚与坦然却呈现着生命的律动。

一条河,一艘船,一座坟,这便是《边城》的结局了,可他们的故事却没有结尾。在氤氲山水间,在悠悠渡口边,那刻在渡船上的爱情,像水泥地上的花朵,开得执着,开得孤寂,宛如一片没有森林的风。

流水蚀月,遮不住山林的青葱;静谧忆风,盖不住流水的闲适。船在岸边靠,她在渡口等。曾经有一个女孩,她目触青山绿水便“眸子清明如水晶”,曾经有一个老人,他不辞辛苦终日渡船。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一别两宽是必然的宿命?不,那等候为的是他日的重逢,为的是此生欲与君同行。

在边城茶峒,找寻内心的宁静

如诗如画的边城,演绎着诗意的人生、诗意的结局。离开是边城的终止符,等待却是诗意爱情的待续与希望。河边微风起,等风也等你,在等候中显得飘渺的爱情,让人不禁一叹,向来缘浅,奈何情真。

如诗如梦的情愫,孕育在如歌如画的山水小城里。《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字里行间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老先生用幽淡的笔墨向人们呈现出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

那是个安静得如同被人遗忘的茶峒小城,那里处处蓬勃着人性的率真与淳朴。

在边城茶峒,找寻内心的宁静

走进文字的边城世界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花自开来水自流的风土人情,还有自我内心的那份宁静。在物欲横流的石头森林里,一曲出尘而清丽的牧歌勾勒出了那一方净土,净土上孕育出的人儿有着最单纯最炙热的情感。

如水般的乡土人情,却不似水一般的淡薄,它纯净剔透,清澈见底。水越是清澈,沈老先生便越是忧心,边城式的乡土气息,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中,到底将何去何从。翠翠是边城的象征,她的等待换来的是什么,谁都想知道,却谁也不知道,这样的结局看似仍有希望却又希望渺茫。

沉重古老静止的边城画卷中,给人的是无以承受的悲怆。梦里的歌声,月下的灵魂,在所有山川日月中皆沉入了画卷中。

在边城茶峒,找寻内心的宁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