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对农田有危害吗?

菲老逗

黄鳝对农田有危害吗?

哈哈,看到这个问题,我太了解了,老家的门口前面,有很大一片旱田,里面全是栽的油菜。等油菜收割后,人民渠就会放水,旱田就变成了水田,在等待插秧的这段空闲期,田里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很多黄鳝


等到大家都插完秧苗后,在夜里8、9点钟,兄弟姐妹几个,便拿着竹夹子和水桶,乐不颠地就去田间夹黄鳝了,去年最多一晚上加夹了有8斤多。好玩!第二天还有美味吃!


那么黄鳝除了能吃以外,对农田有危害吗?答案是有危害,具体情况请听我一一道来☞

♬ ☞黄鳝是引发矛盾的始作俑者

在农村水田之间是有分界线的,每块田都是属于不同的人家,而大家插秧的时间段也不尽相同,所以秧苗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水量也是不一样的,黄鳝好打洞,最怕在田坎间钻出的洞,上游田间的存水,就会从这些洞中流出,导致上游秧田缺水,而下游秧苗被淹。


往往在这时候,没弄清原由前,就会引发,一场邻里间的骂战。(这在我小时候,很常见!因为田坎,地边吵架的事,很多朋友和我有同感吧!)

♬ ☞黄鳝是青蛙杀手

黄鳝本来是不食青蛙的,但它是给青蛙引来杀身之祸的主角


大家都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是捕捉农田害虫的能手,但田间黄鳝过多,就会引来更多的捕食者,银环蛇最爱吃黄鳝,在夜间夹黄鳝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在田间游动的银环蛇。

这时候受累的青蛙要么也被生吞,要么不敢到田间吃虫,田间虫子就会更多,容易闹虫灾! 在田间害虫增多的时候,农民朋友们就会打药灭虫,这时候,黄鳝活不了了,青蛙数量也会减少,米也吃着不安全了!所以您认为田间黄鳝有害吗?


以上是我的看法,您赞同吗?欢迎留言讨论


度想

很幸运我家有一块那周围最大的田(老婆孩子的),那里人叫大四亩。并且正水头,河床上一坝,栏河水至田荫向一泥沟下水至别的田。那块田明显比别人高些,那泥沟挠过我一半多的田埂。


八十年刚种时那块田成了黄鳝的指挥部了。随沟水而来的黄鳝都会穿通泥沟先入我的那块田了,再那先繁殖,再又穿透下面田埂,往别人的田去玩了。

坏处是什么?就是我那田水永远有,而却不能保水,保肥。施下去的氮肥,溶解于水中,往别人的田流去了。须晒田,禾苗分蘖,只能大大劳作一天,糊完整条沟小洞洞,而不透水。或大家齐晒田,将坝抛开,整沟无水。要水时再筑起河里水坝。也没见多大危害。就是有点烦烦不如人意。

霜降后,总会叫我岳父来耕冬田,田一耕过,我在后面提着一桶,每天都会一大桶鳝鱼的收获。大约他老人家要耕二天。我们会收获约40多斤鳝鱼。那时约可卖20多元,当时好象一百斤干稻谷卖给粮站,只有15一17元。无形中也可我增产了一百斤谷子吧!

另外,那时农村农民也刚开始自行种稻,我下面田块总总发生稻飞虱,好几家打那农药都中毒了,唯独我那一块挺挺立着。没有一年有稻飞虱危害,或许就是黄鳝的功劳吧!鳝鱼多了,能吃完那田里的移动害虫,我那块田防虫只防下少量卷叶螟即可。功臣啊!即为我灭虫,又提供我美食,还能卖些小钱。

那田还在,但由于河里年年电鱼机活动,现在包租给别人了,或许他们放氮氨过多,或许河里己经很少黄鳝了,稻谷产量也没有原来我种的高了,让我怀念起那些黄鳝了。


老艾叶

黄鳝对农田有危害吗?

说起黄鳝,对于一个80后的布依阿哥来说,那是“记忆犹新”,记得小时候,每年五月份开始种秧苗的时候,只要是闷热的夜晚,黄鳝就出洞找东西吃,稻田里到处是黄鳝,对于爱抓黄鳝者,是多么高兴的事情。


每天晚上干活回来,晚饭都来不及吃,叫起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带着水桶,拿着竹子做成的夹子和八九十年代手电筒,穿着水桶鞋就去田间照黄鳝,一个晚上可以抓到十几20斤黄鳝,然后就把它平分,各带回各家,那时候农村抓的黄鳝,泥鳅都是拿来吃的,从来没有拿去卖过。现在想想好想回到小时候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

那么现在来谈谈黄鳝对稻田的害处,有以下几点。

1,黄鳝爱打洞,容易把田埂打洞,使稻田里的水流干,稻田干旱造成水稻枯死,农民对黄鳝又爱又恨。

2,五月份哪块稻田黄鳝最多,也容易遭到人为的破坏,有些人为了抓黄鳝居然到田中间去抓黄鳝,把秧苗都才坏掉,这是最气人的。


3,七八月份,是刚好插秧完成的季节,那时候农村人都没什么事做,白天去抓黄鳝,只要看到黄鳝洞,在用手去摸,有些田埂黄鳝洞很深有些人甚至用脚去踩,拼命的踩,把黄鳝踩出来为止,那么等抓到黄鳝了,田埂和水稻都遭到破坏,恨不得把有些搞破坏的人给活埋了。

4,黄鳝太多也会引来水蛇,水蛇钻到黄鳝洞里面吃黄鳝,也把青蛙吃掉了,青蛙越来越少,害虫越来越多,水稻减产。



5,黄鳝引来水蛇,水蛇也爱打洞,那么就形成了黄鳝洞和水蛇洞,稻田里刚催肥料,肥料水就流出去,催肥就白费了,白白浪费了钱,粮食还得不到收成。


6,慢慢的很多农民都打上了农药,黄鳝和水蛇害虫慢慢的减少,原先稻田里能养鱼和养鸭子了,现在也不能养了,所以现在粮食也会残留农药,粮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以上都是黄鳝对农田有害处,布依阿哥虽然喜欢黄鳝,但也不会因为抓黄鳝而去破坏农田。

关注布依阿哥,看更多精彩三农资讯。


布依阿哥

说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小时候抓黄鳝的经历。

老家属于南方地区,都种水稻。以前农药化肥用的少,田里的鱼、青蛙、泥鳅、虾很多,当然,也包括黄鳝。

黄鳝好吃,但滑溜溜的不好抓,不过也有办法对付它。父亲找来篾匠,定制了好多抓黄鳝的笼子,我们都叫它黄鳝笼。这种笼子差不多比黄鳝稍长一点,入口由大变小,出口用塞子堵死,黄鳝只要进去了,就没法转身出来了。

下黄鳝笼前,要先准备诱饵,那就是又肥又大的蚯蚓。以前钓鱼,都不喜欢太大的蚯蚓,不好挂钩,但是抓黄鳝不一样,蚯蚓越大越好,而且那种肥土里挖出来的青色的臭蚯蚓,效果最佳。每天傍晚,我们几个孩子就开始把蚯蚓往一根根铁丝上串,多的时候,一根铁丝上串着七八条蚯蚓。诱饵准备好了,挨个塞进黄鳝笼就行了。等到全部忙完,天也快黑了,该去下笼子了。

抓黄鳝多半是在夏季,田里都蓄着水,到处是蛙叫虫鸣。父亲挑着黄鳝笼走在前,我拿着竹棍跟在后面,找到一些有石缝或者水稍深的地方,将黄鳝笼半埋在田里,再将四周泥土稍微用手拂拂,就行了。下笼子的过程中,也会遇见一些出来的早的黄鳝,这时候我就会施展“二指神功”,把它抓住(黄鳝特别的滑,如果用手去握它,怎么也抓不住的,一定要将两根手指半弯曲,去夹住它)。

等到全部的笼子都下完了,天也黑了,打着手电筒回家,等待着就可以了。第二天,父亲会起个大早,去把所有的笼子都收回来。父亲一回到家,我都会睡眼朦胧的爬起来,因为,最刺激的时刻到了,倒黄鳝笼。到底抓了多少黄鳝?谁都不知道,唯有把黄鳝笼打开倒干净才知道。拔开塞子,开始倒了,第一个笼子倒了倒,没有,有点失望;第二个笼子,倒出来一条,挺大的;再拿起一个,刚打开塞子,两条大黄鳝就滑出来了,看着一条条黄鳝滑进桶里,在里面扭动着,特别过瘾。记得最多的一次,一个黄鳝笼里面关了8条黄鳝。

特别美好的记忆,现在早已经不可重现了。

要问黄鳝对农田有没有危害,我觉得是没有危害的。黄鳝本身不吃庄稼,还可以吃一些害虫,本来就是保护庄稼。唯一的,很多人说黄鳝爱打洞,让田里的水都流走了,蓄不住肥,那只是在后面化肥用的比较多才有这个问题。化肥农药用多了,最先遭殃的就是田里的鱼虾和黄鳝,那黄鳝破坏农田蓄肥,又从何说起呢?所以我觉得,如果田里还有黄鳝,那只能说明这个地方的生态很好,这反倒是一个好消息。


爱打渔的樵夫

因天生爱打洞,黄鳝不利于稻田保水,因天生喜吃虫,黄鳝有利于稻田自然除害虫。对于稻田来说,黄鳝可谓毁荣兼半。但黄鳝却还具有一个最大市场价值待挖掘。

天然膳品

黄鳝营养价值丰富,是补益佳品。古医术《本经逢原》上,“大力丸”配方,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黄鳝。“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的夏鳝鱼最为肉嫩味鲜,滋身健体。

记得小时候,捉到黄鳝,总将黄鳝血涂抹在一张纸上,晒干收藏。以后,哪里有了小伤口,将此纸贴上就恢复很快。

黄鳝可谓浑身是宝,因此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可随着农村污染加剧,野生黄鳝越来越少,市场上出售的黄鳝多以人工养殖为主。



但黄鳝人工专门水塘养殖却有一定难度。这里突发奇想:既然有稻鱼共生、稻虾共生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能否稻鳝共生。

种养结合

稻田种养结合模式一种被种稻区所推崇,该模式是指根据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鸭、鱼、蟹、虾等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种养方式。此能减少化肥农药投入,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又能提高水稻品质,增加经济收益。

在稻虾共生模式中,小龙虾在稻田里吃虫吃草,运动量充足,个头更大、味更鲜美,因生态养殖价格提高了两三倍。报载,湖南益阳一些地道每亩稻田产虾300斤到500斤,收益达3000元到5000元。其中的生态稻也能买个好价格。



稻鱼共生最有名的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模式在该县历史悠久,自公元9世纪开始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

稻鳝共生

稻鳝共鳝,笔者的设想就是在稻田里设置网箱或其他拦挡工具,放置一定数量的野生黄鳝,种植一些密源植物,改善黄鳝天敌生存环境,构建较为适宜黄鳝天然生存的环境系统,然后平日加一辅食喂养。黄鳝活动吃虫肥田又能补养于稻,稻、鳝两者互利助生、化害为利、生态平衡,以“稻田养鳝、鳝养稻”的良性循环,实现一田两收益、一举双得!

网上查了查,已有一地稻鳝共生探索。2014年,浙江德清一家公司试水稻鳝共生新型种养模式,当年亩产黄鳝430公斤,单价60元/公斤,亩利润9300元;亩产稻谷500公斤,单价5元/公斤,亩利润1328元。黄鳝、稻谷合计亩利润10628元。

这里选择抗病虫水稻品种很重要,报载适合稻鳝共生种养模式的水稻新品种有嘉禾58、嘉禾218等。

这里需要补充下农药问题,有人专门做了个实验,7种农药对黄鳝的影响来看,危害较大者是敌敌畏、苏打203、1605;其次是223乳剂;杀虫眯、马拉松和除草醚对黄鳝影响较小些。如稻鳝共生种养,笔者的建议还是不施加农药,具体好处你懂的。

——粮农情报,为您点赞!别忘点右上角关注哦!

用户66444164139

黄鳝,又名鳝鱼。

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去,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



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广泛分布於亚洲东部及附近之大小岛屿,西起东南亚,东至菲律宾群岛,北起日本,南至东印度群岛。


回到正题:黄鳝对农田有害吗?

在稻田里养殖黄鳝还是有一定益处的,这与黄鳝的生活习惯有关。

由于黄鳝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所以能够疏松土壤、利于植物根部呼吸。

另外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0梦里尘埃0

黄鳝对农田有危害吗?

个人觉得还是需要区别对待,对于梯田,黄鳝对农田的弊大于利,对于平整统一高度的农田利大于弊。要了解黄鳝对农田的利弊首先得了解黄鳝。

1、黄鳝的特性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乾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公尺,数尾鱼共栖。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黄鳝最主要的特性是钻洞,吃昆虫,蝌蚪和小鱼等,是肉食动物。

2、对梯田的破坏力大,水肥很难保留供应给农作物吸收

梯田的特点是一田比一田高,在高出的农田,如果被黄鳝钻几个洞,“水往低处流”水肥全跑到下面的农田了。农田利黄鳝数量多,钻洞多,农村水泥未硬化的田埂哪经得住黄鳝这么折腾,不但水肥全跑别人的农田里,黄鳝也会趁机溜到别人家。得不偿失,弊大于利。

3、平整高低相差不大的农田,黄鳝养殖利大于弊

(1)黄鳝钻洞,利于土壤疏松

黄鳝爱钻洞,对土壤的疏松有很大帮助,而且黄鳝钻洞深度长,对于农田在机械或者人工,牛等无法耕作到的土层。种地的农民都知道,要想庄稼长得好,就得把地翻的深。黄鳝爱钻洞的特性,很大程度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

(2)黄鳝吃昆虫害虫,是食肉性动物

农田种植的农作物难免会有病虫害,黄鳝吃昆虫害虫,植物没有害虫昆虫自然收成好,一个绿色的生态链就这么形成了。

(3)黄鳝的排泄物可以肥田

黄鳝吃的是害虫昆虫,排泄物都是富含营养成分,对农作物的生长都是很好天然有机肥料。


黄鳝对农田是否有危害,你赞同昕瑞生态的个人看法吗?欢迎留言评论或者私信。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昕瑞生态】


昕瑞生态

一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起小时候捉黄鳝的童年趣事。黄鳝对农田是有坏处的。

黄鳝喜欢吃昆虫,小鱼小虾,田螺等,有时还会吃蝌蚪。喜欢打洞,喜欢在田里各种打洞泥下游走。于是从他的习性来看他的坏处有这几点。

坏处1:黄鳝善于打洞。有黄鳝的田,如果地势比邻田高的话,基本上很难保水和保肥的。因为,黄鳝会穿透田埂,到隔壁田去窜门。这样,地势高的田,就难保水了。下的肥料,也会随着水的流失而流失。

坏处2:黄鳝也会吃小蝌蚪。当他们没有充足食物时,会吃小蝌蚪。大家都知道,小蝌蚪长大了会是青蛙,专门吃各种坏虫,是农田的守护者。

那么天里多黄鳝的,一般都比较少青蛙,于是,稻田就会被坏虫祸害。

可能有人会问,那黄鳝也吃昆虫,可以替代青蛙啊。其实,黄鳝吃昆虫的种类,没有青蛙多。而且,黄鳝扑杀昆虫的能力比青蛙弱多了。

当然了,黄鳝对农田的好处也是多多的。比如,当翻田的时候,往往会收获不少野味。晚上可以好好地大吃一顿。

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前面耕田,我和弟弟就在领着一个桶,在后面抓黄鳝。因为那时候年纪小,不太会抓,而黄鳝又是滑溜溜的。经常抓不到,于是就叫爸爸帮忙抓。爸爸也很乐意帮抓。每当这时候,妈妈就说爸爸还是个小孩子,玩心重。然而,当晚上吃黄鳝的时候,妈妈却特喜欢吃,吃得比爸爸还多。

这样的童年记忆,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后,家里就不耕田了。而且,因为田里滥用农药化肥,现在的农田已经很少见黄鳝了。

你们小时候,田里有黄鳝吗?有没有抓过黄鳝?估计农村出来的,90年以前出生的人,都有这种抓黄鳝的经历吧。


村哥小凡

一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小时候抓黄鳝的事了,那时候的黄鳝真的感觉怎么都抓不完,一个晚上随随便便几斤几十斤都没问题。现在想吃黄鳝了还要去买,而且一斤黄鳝还要四五十块钱一斤,小时候要是想到现在是这种情况就多吃点了😄。


作为农村长大的我,我们那里都是山地梯田,从小父母大人都是讨厌黄鳝的,因为黄鳝喜欢打洞,在农村每次耕田了,都会在田埂上再敷十公分宽的泥巴,就是为了保水,不让水流失。在山区农村的都知道为了赶水田,都是在下大雨的时候去耕田犁田,才能保住水,可是黄鳝偏偏就喜欢在田埂上打洞,有时候好不容易冒着大雨赶来的水就这么慢慢的没了,关键是找不到在哪里,所以又只有再敷一层泥巴田埂。然后等你把秧插下去,施肥了,不光水没了,溶在水里的肥料也没了,特别是在我们这边的山区梯田,一个一个田往下流。


当然黄鳝也不全是坏处没有一点好处的。黄鳝是肉食性的,喜欢吃一些蝌蚪虫子之类的,所以也算是有益的了。而且前面黄鳝喜欢打洞,可以松土壤不过这好像不太明显啊😄。黄鳝的粪便也是有机肥,不过现在一个田里找不到几根黄鳝,这个就相当于白说了。

记得小时候每次父亲耕田的时候就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捡黄鳝,有时候干了一年的田都有很多黄鳝,等到秧插下去了,一到下雨天农村就没事了,这个时候父亲就带着我到处去抓黄鳝,只要看见黄鳝洞了基本上都能抓住。



那时候不知道黄鳝是吃肉的也没有去钓过,等到稍微大一点了,才知道黄鳝也是可以钓的。每次就拿抓一个青蛙杀死了,皮剥了挂一点在上面,但是不容易钓上来啊。而且也要找到黄鳝洞,每次忍不住了就直接把鞋子一脱直接下田去抓了。那时候最喜欢吃的是黄鳝炖腊肉,那时候没什么肉,一年吃到几次就不错了。现在感觉只要田里的野生黄鳝随便做,都味美的不得了。可是现在想吃野生的也没有了都是人工养殖的了,以前一直以为养黄鳝是拿虫子蚯蚓喂的,去年看了养殖黄鳝的基地才发现是喂饲料的,感觉瞬间就不好吃了,是不是心里作用啊😄。



张家界小伍

黄鳝对农田有危害吗?这个问题我不是吹,我最有权回答,因为我八岁就跟我同村一个小大哥一起捕黄鳝了。黄鳝对农田不但没有危害,它还会捕食田中的害虫,它可以说只要見到水中和水面会动的昆虫都会把它们吞吃掉,当然最喜爱的还要算蚯蚓了。


那时我们苏北农村,到处都是一片水汪汪的沤田,田长年泡在水里,一年只长一季水稻。田里的鱼虾可以说比现在的养鱼塘品种还多,大大小小的什么鱼都有,最多的还要算黄鳝跟泥鳅。八岁那年看到同村的小大哥用芦柴杆上面扣跟线,线的另一头扣上用细竹枝剪成的半公分长卡子,用鸡毛上的孔放上卡子再穿上蚯蚓,插在水田里捕泥鳅,我跟父亲吵着也要弄,因用卡张泥鳅要下到水田里,我还小不能下水田,父亲就用一元钱给我买了四个捕黄鳝的笼子捕黄鳝,放捕黄鳝笼子只要在田埂上就行了。从此我每春天开始捕黄鳝到秋天结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捕黄鳝笼子的构造是一个粗的筒子是主筒,两头装上筒须,筒须是圆锥形越往里越小,黄鳝看到里面有蚯蚓就会奋不顾身的前去捕食,一旦钻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主筒的一头偏里处再开一个洞安上小筒,黄鳝在进入小简时还要经过小筒上的筒须,这样就起到双保险的作用。只要黄鳝进入主筒发觉出不来就会到处乱钻,因为它也要逃命啊,钻来钻去就会钻入小筒,这下就进入保险箱了。小筒的另一头有盖子盖住,第二天倒黄鳝的时候,只要打开盖子头朝下,滿满一筒子黄鳝就出来了,有大有小,还有泥鳅,要是那天夜晚下雷阵雨,第二天每个笼子都是满满的。



放黄鳝笼子还有一个讲究,小筒子一定要和水面成四十五度角,一头浮出水面,用泥围好。有时黄鳝上得太多,小筒子太重沉到水底,第二天倒出来的都是死黄鳝。因为黄鳝被关在笼子里无法出水面透气都闷死了。


那时捕的黄鳝家里吃不了,多余的就卖,一毛五一斤,二毛一斤,一块钱四斤,一块钱三斤,一块钱二斤……现在都几十块一斤了,农村的田里也没有黄鳝跟泥鳅了。好啦说了这么多都忘了正题了,黄鳝对农田有害吗?我的回答是没有,要说有就是我们这些捕黄鳝的,有时或多或少的会毁坏一些农作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