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朋友圈是个大舞台 我们全都在演戏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行之。

——李敖

坤鹏论自从从事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发现,这个行业简直就是人性的照妖镜,人性之丑陋常常在它的照射下,暴露无遗。

什么底限、操守、道德,在这个行业中,常常被从业者丢弃到一边,只有赤裸裸的贪婪和欲望。

坤鹏论:朋友圈是个大舞台 我们全都在演戏

坤鹏论突然发现,如今截屏的传播威力已经不容小觑,甚至成为了公关圈的常规手段之一。

此前,伪造马化腾回应“腾讯没有梦想”的截屏,甚至连腾讯自己开始都被骗到,后来无数大V纷纷中招,还有张一鸣和马化腾朋友圈对怼截屏,完全可以成为短视频之战开始的见证,被无数媒体人粘贴到文章中。

而朋友圈的功能也不再是简单的晒自己、晒孩子、晒美食、晒美景、晒工作、晒商品,它越来越被有心人用来达到更多的目的。

马化腾,他的朋友圈已经成为发布一些可以掺杂个人情绪、可以对怼的官方信息的窗口,与其低调的风格相得益彰,看似自然而随性,其实满怀设计与心机。

比如:

评论里回击小黄车ofo的投资人对自己投资的摩拜单车的批评,掀起了几个回合的论战;

坤鹏论:朋友圈是个大舞台 我们全都在演戏

而且,朋友圈自始至终都带着个人的标签,即使开始考虑不周全,当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要随时发出官方声音:仅是个人言论,不代表公司立场,收放自如。

再比如一些女生,特别是大龄没对象没结婚的,天天在朋友圈晒不知美颜到百分之多少的自拍照,配上的文字多是顾影自怜,翻译过来就是,饥渴地呼唤爱情,这么好的姑娘咋就没人追,没人要,就差直接写“求带走”。

还有一些人,他的朋友圈完全是为老板私人定制的。

晚上加班回家,必须发一个朋友圈:

“又是一个夜深,加班后,孤独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配上一张灯光下的身影或是冷清的街道的照片。

平时呢,总会突然发一些莫名的朋友圈,例如:

“思路决定行动,我想通了,有种马上就大干一场的冲动!今晚不睡觉!”配上自己的办公桌和笔记本照;

又或者拍一本最新流行的图书,配上“学习不能停,为工作补充新鲜营养!”

再或者是一杯清茶照,“和同行沟通到深夜,收获颇丰,明天继续下一城!”

......

相信老板看到这样的朋友圈,不知不觉中不被感动到稀里哗啦才怪。

坤鹏论:朋友圈是个大舞台 我们全都在演戏

​有人说,朋友圈已经成为全中国的行为艺术大舞台,大家都在其中卖力地给自己挑选的观众表演。

就像英国谚语说的那样,“整个世界都在演戏,整个世界都是演员”,朋友圈就是其中的一个舞台。

戈夫曼认为,日常生活就像剧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只要站到前台,就会戴上假面具,有意识地通过各种符号美化自己,进行合乎他人期待的表演;与前台对应的后台是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演员才能卸妆,或者表演些前台不适宜展现的戏码。演员们还需要给彼此反馈,以融入共同的社交场景,有时他们组成剧班,相互配戏;有时又互为观众,进行互动——演员和观众,是一场完美表演的必备要素。

有人在研究了戈夫曼对人际交往四类表演模式的剖析后,直接在朋友圈里找到了相应案例:

误解性表演,譬如富人哭穷、穷人摆阔、大智若愚、假装高冷;

神秘化表演,譬如发文留悬念,发图马赛克,欲拒还迎,犹抱琵琶半遮面;

补救性表演,譬如自称各种狗、“人丑就该多读书”,看似自我矮化,实则求表扬、求抚摸。

坤鹏论:朋友圈是个大舞台 我们全都在演戏

当下,我们越来越焦虑,而“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朋友圈在其中没少推波助澜!

因为人比人才会气死人,人比人不如人才会焦虑,技不如人,难免失意,而在朋友圈这个舞台上,相信你总会有种“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的感觉。

有段顺口溜基本句句戳你心:

你失恋,ta晒花;你加班,ta度假;你蜗居家中蓬头垢面,ta游走派对衣饰光鲜;你存够钱来海南挨宰,ta一骑绝尘去了马代。

但真相是,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伊桑·克劳斯201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在某一时刻上Facebook越多,这一时段他们的情绪就恶化得越多。

有人调查研究后发现,当幸福指数超过一定数值后,越高,受调查者越会变得内向。

所以,网上的所有人,他们过得并没有你觉得的那么爽。

因为他们都把悲伤的胶片在放到网上前已经裁剪掉了。

幸福从来不用晒,真正的幸福都是偷偷在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