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出台“限薪令” 这一天是来的太早还是太晚?

五一刚回来,很多朋友恐怕是迷迷糊糊中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但是5月第一个工作日,就从中国足球圈传出了一条重磅新闻,被传了很长时间的限薪令和工资帽真的来了。

足协出台“限薪令” 这一天是来的太早还是太晚?

上周,中国足协召开的中超、中甲俱乐部财务工作会议上,重点研究和建议了俱乐部财务健康体系。其中如何控制球员薪酬的支出,成为了会议的重点内容。按照会议研究的计划,到2021年,所有一线队球员薪酬加起来不能超过俱乐部总收入的75%。

为什么中国足协要出台史上最强“限薪令”?因为中超已经给外界留下了人傻钱多的坏印象,不光大牌外援和大牌外教来到中国的收入是个天文数字,我们的本土球员,他们的薪水、签字费、转会费同样是天价。目前中国足球转会市场的内援标王价是1.8亿,至于签字费嘛,某国脚传说中的8000W签字费就不提了,今年冬天某U23球员的签字费都已经达到了3000W;年薪嘛,有些U23球员的年薪已经税后过千万了,部分当红国脚的税后年薪更是直奔2000W去。

足协出台“限薪令” 这一天是来的太早还是太晚?

我们的球员应该拿这么多钱么?或者说他们值那么多钱么?至少我个人认为,他们真的不值。特别是有一些压根没踢过几场职业联赛的U23球员,因为前些年我国青训发展的畸形,受到政策保护得到了稳定出场时间后,他们拿到了数百万、上千万的年薪。当中国足球的青训政策变成生财之道时,这样的烧钱力度理应得到控制。

去年夏天,足协出台了引援调节费制度,即内援转会费不超过2000W人民币,外援转会费不超过4500W人民币。该政策出台后,我们的联赛烧钱热度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仍然有不少俱乐部,在转会市场想着各种办法去规避调节费,很多实际转会费超过1个亿的国内球员,到了足协统一标价2000W时,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限薪令的出台。

足协出台“限薪令” 这一天是来的太早还是太晚?

此前足协的计划是想在短时间内,强行把国内球员的年薪限制在800W人民币以内。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国脚都跟俱乐部有一份大合同,因此足协想短时间把球员年薪限制在800W以内的设想可行性不大。因此当足协提出将各队的薪金总和定格为球队收入的75%,或许是相对比较合理,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的规定。

当然考虑到过去中国足坛有过太多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这一次足协对出台的规定,也进行了深入的细化。比如说在薪资监管上明确了范围,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签字费等所有与人工成本相关的支出;而俱乐部的收入也被限定为8块:包括1、门票;2、赞助和广告,以及其中对集团实体及其他关联方收入;3、转播权;4、参赛费;5、特许商品销售;6、赛事奖金及津贴;7、球员租借;8、其它收益。

看起来8项收入以及薪金支出所涵盖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各俱乐部用某些不透明的灰色收入抬高工资帽的行为。但是足协出台的8项收入规定中的“其它收益”,到底应该怎么界定,这里面学问可就大了。何况就算各俱乐部不在“其它收益”上做文章,他们就没有办法规避“工资帽”么?至少我不这么认为。

足协出台“限薪令” 这一天是来的太早还是太晚?

前些年中国足协不是没有出过限薪令,但最后的结果就成了联赛“阴阳合同”泛滥。虽然现如今我们的联赛、俱乐部要比前些年正规多了,或许大多数俱乐部不会再玩阴阳合同;那是否会造成球员薪资两极分化的情况再次出现?比如说有些国脚仍然拿着千万年薪,而很多球队的年轻球员则回到5年前那种3000块钱一个月,来平衡工资帽?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限薪”的出发点是好的,特别是看到恒大在2017年套现保利尼奥爆赚一笔后,年度财报还亏损近10个亿的现状时,止损对于我们的俱乐部来说确实刻不容缓。只是随着“引援调解费”、“限薪令”相继出台,恐怕在未来,也会导致我们的联赛对于大牌外援的吸引力下降。毕竟来到中超的大牌外援,大多都是奔着高薪来的。可是一旦开始限薪,中超各俱乐部又有何德何能去吸引大牌外援加盟呢?

足协出台“限薪令” 这一天是来的太早还是太晚?

没钱,"特思乡”怎么可能变成"特斯尼”?

而从整个联赛的格局来说,像恒大这种买买买迅速建立起的霸主,以及华夏、权健这种高投入迅速组建豪华战舰的现象,恐怕在未来也不会再有的。毕竟在这么一个限薪+限制工资帽的制度下,就算俱乐部再怎么愿意花钱,他们也没有空间花钱啊。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协出台的这些政策,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的俱乐部止损;只是这样的政策,在短时间同样是一柄双刃剑,他同样有可能让联赛的精彩程度受损。为了让俱乐部运营状况好转,而付出牺牲联赛精彩性的代价真的值么?在这么个中国足球开始回暖的时间点,出台这样的政策真的合适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