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差评”就洗稿一事对舆论和媒体的反击,究竟怎样的文章算是洗稿?

许暖年

而且有时候这种洗稿的行为还很难界定,从差评之前被霍炬告上法庭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虽然差评的文章中有18处与霍炬的文章相同相似,但是法院判定并不是抄袭,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众多媒体因一个相同的新闻而发表观点或者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雷同,所以洗稿抄袭的判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王长胜

差评洗稿传闻并非最近才有,而是业内时不时传出其他自媒体作者怒撕的消息,甚至连品玩、雷锋网等知名科技网站都曾经中枪。最著名的一次是自媒体作者霍炬愤而起诉差评,遗憾的是最终的判决败诉了。这次诉讼结果,也被差评昨天的反击文章引为自己没有洗稿的“铁证”。

那么差评到底洗没洗过稿呢,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应该是有的。理由如下:

1、差评之前多次卷入了相关风波,而这次因为融资在科技自媒体圈引发了公愤。

如果是一两起这是偶然,但这么多起的话就很难说得通。有人说其他人眼红差评做大赚钱了。这个理由太牵强,内容创业者中融资套现的人多了去了,以前怎么没有出现自媒体作者集体开喷的类似眼红事件呢?

3、法院的判决胜诉不代表差评没有洗稿的嫌疑。因为目前国内相关法律比较滞后,现有条文对于抄袭较明确但对洗稿这么隐蔽的行为却有些无能为力,只能说现有法律环境下,洗稿的风险成本非常低。

4、差评的创始人,曾经有过培训新媒体工业化生产内容的经历。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名为《徐建军的开始:创业就是欲望和残酷的消耗》的文章,商业人物采访的,里边有一些细节值得看看。

说实话,差评的态度有些出人意料,不承认也就算了,反而态度强硬连番反击。

对此,最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差评无法承担“承认洗稿的负面影响”,担心投资人不看好今后难以融资、失去粉丝的支持业务下降,所以在公众面前一定坚强地表现出自己没有犯过洗稿错误的样子。

但也有人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差评强硬反驳是在故意事件营销,以扩大影响从中吸粉获利。

差评不是纯粹的内容自媒体,而是一家做得还挺不错的内容电商。差评不靠内容广告、营销获利为生,而是靠内容卖货赚钱。其主要用户是C端的电商用户,而不是内容自媒体的读者。把事件搞大,有利于扩大其品牌知名度的影响,知道的人越多,对其未来的运营越有好处。这与当年王自如输给老罗却提高知名度带动业务上升如出一辙。

至于风险成本,前面已经说过了,就算被洗稿对象把它告上法庭,经济上几乎是零风险。顶多是在科技自媒体圈子的读者群体中臭了名气,那有什么关系,人家有大量的C端电商用户在手也不在乎。

作为洞察人性运营非常的新媒体,差评显然知晓承认与否认反驳两个态度的后果。差评要是大方承认洗稿的话,绝大部分粉丝不但不会离弃反而会认为它诚实有担当更加拥护,只是可惜了这百年难得一遇的拉新大好机会。因此,我认为差评故意事件营销扩大影响的概率要大得多。


蚂蚁虫

  由于被几家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声讨洗稿,腾讯撤回了对差评的投资。坦白说,这是一个很公正的结果,但对于差评而言,失去了腾讯3000万的投资,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

  客观地说,差评是否真的如一些人所说参与了洗稿,这个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差评的一些做法,已经为大量媒体人不耻。

在法律边界缺失的大环境下,已经不止差评一家在洗稿,成千上万的人都在洗稿。或因于此,差评才会觉得自己很冤,并因为几个自媒体人的批判,错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融资。

  失去了投资,意味着差评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归根结底,一切都是洗稿惹的祸。此外,差评因洗稿一事失去投资的事件,也牵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属于洗稿?

  需要说明一下,洗稿不等于抄袭。从法律对抄袭的定义来说,洗稿是属于打抄袭擦边球的行为。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一篇文章与另外一篇文章有30%以上的相同之处,就属于抄袭。而洗稿的高明之处在于,可以把一篇文章中的同一个说法,换个词语来表达,这样就能放心大胆的去写了,不用担心被起诉抄袭。加之中文有很多近义词可以利用,法律又无法约束洗稿的行为,这导致“洗稿”泛滥成灾。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让一些立法略显滞后。洗稿泛滥,不过是互联网黑暗一面的缩影。变相的封杀,以及黑公关,都说明互联网行业有一场缺失的道德课。


贾敬华

在腾讯系入股前,“差评”已经经历了三轮融资,合计融资超1200万元:

  • 2015年盈动资本领投种子轮,融资金额为数十万人民币

  • 2016年创大资本和商盈投资进行了天使投资,投资金额为200万元;

  • 2016年头头是道领投、商盈投资跟投Pre-A轮,投资金额为千万级;


差评曾多次被指洗稿

2015年,国内IT届知名作者霍炬曾因“差评”抄袭自己的文章对其提出诉讼,这是国内首个关于自媒体高级抄袭的公开庭审案件,但由于洗稿是属于打抄袭擦边球的行为,证据也很难收集,同一个说法换个词语就无法证明是抄袭,因此法院没有支持原告霍炬的诉讼请求。就在近日,“差评”推送的题为《有一个互联网墓地,埋葬着1059个“死掉”的产品》一文,又被网友指出涉嫌抄袭科技媒体Pingwest品玩2017年的作品,抄袭Pingwest品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差评频频陷入洗稿的口诛笔伐。


天方燕谈

适当的“反击”,是一种态度,但不能用力过猛!这可能是“差评”的拿捏之后的应对之策。

说实话,“差评”作为一群90后创业团队,并没有情绪化,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看了“差评”回击的系列文章,有“冤屈”,有事实,有辩论。看得出,这个团队是一个很有思辨能力的人。

就其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我个人是认同的。比如,同一消息源进行的创作,免不了有“雷同之处”,这其实没有什么!

至少这没有恶意抄袭。

然而,很多自媒体人太把自己当个角色了,比如三表、王冠雄这样的自媒体人,以一种高姿态方式,挟持腾讯对“差评”进行“道德”与“价值”审判”。

说实话,如果是受过传播学专业教育的人,定然不会像三表和王冠雄这般“刁难”!

当然,“差评”有没有“洗稿”嫌疑,当然有。可是,“洗稿”与“抄袭”是有区别的。

“洗稿”是对同一信息源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不同的写作角度、不同的写作结论进行的阐述。

因为具有大众传播特质的信息,理应得到广泛传播,而不是保护起来“不让外人道也”!

“差评”的这一系列的回应,虽然有理有据,有反思有思辨,但唯一缺乏的是理论依据,还不足以说服很多自媒体这些“老油条”!

当然,我个人还是认为:投资有投资的逻辑!真正的逻辑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只不过是“乌合之众”!

“差评”不可能在一群“乌合之众”的“差评”之下变得“差评”,反而会因此逆流而上,一旦腾讯撤资,定然有接盘侠!

至于原因,大家且慢且看!本人也会有后续分析文章!但可以透露一点:商业的本质是逐利!

最后,对“差评”团队”的忠告: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唐氏二少

看了在昨晚发的几篇“反击”文章,先从公关的角度来说,不能说做的不好。很多人骂差评都是说他洗稿子,但是洗稿这事本身就比较难界定,之前和霍炬打官司也没有输,所以在差评团队眼里就是,法律都没有说我洗稿,你们一群媒体人跳什么跳?所以公关策略是打死不承认,同时反咬一口,拉尽可能多支持自己的人出来背书。希望维护自己的尊严,因为一旦承认洗稿,也就坐实了所有人对他的指责,腾讯的投资也极有可能就此凉了,这是现阶段差评团队不愿意面临的后果。从公关的角度能够理解他们这么做的行为。

至于差评的动机是不是恶意的,这个就比较难说了。我觉得差评昨天说的一点我特别不认同,总觉得是因为自己动了其他媒体人的蛋糕,遭到了恶意报复。但是呢,虽然同行相轻在所难免,但是人家diss你根本不是因为你做的大,而是你作为一个大号没有起到好的作用,恶而不自知。


Y小姐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罗超频道”,获得最新互联网评论、干货和资讯。


2016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抄袭不可耻,相对于洗稿而言》,对“洗稿”这个内容行业的毒瘤进行了持续关注。

更让人遗憾的是,在我说明来龙去脉后,还有个科技自媒体说:“人家就是借鉴参考了你的文章,不少叙事方式比你的更好,你也可以学习嘛。”就是很多人认为,洗稿没什么,毕竟不是抄袭。

差评回应要给差评

“错了就是错了”,现在看来蚂蚁金服当时的这局回应,真的是一种担当和勇气——当时支付宝“生活圈”违法了吗?没有。认错,对于有的人,有的公司,有的场景,太难了。

让人遗憾的是,差评并不认为历史上的几次被公之于众的行为是洗稿,不知错,何谈认错和改错?如果腾讯那一只内容基金最后还投资了“不认为有错”差评,就太可怕了。

为历史上洗稿行为认个错,注意规范创作流程,发布拒绝洗稿承诺倡议书…这样做,不只是可能会留住腾讯的投资,还可以挽回一些脸面。然而现在看来差评似乎不想这样做,它的回应充满了个人情绪,太多地方让人不敢苟同,这里就不说了,或许这是他们的粉丝喜欢看到的回应。

究竟什么是洗稿?‍

回到洗稿问题上,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洗稿。

常见的洗稿有哪些做法?这是“罗超频道”的总结:

洗稿可以分为层次:

1、机器替换式:直接用机器软件替换部分文字为同义词,目前一些内容平台流行,“做号公司”的手段,主要是骗分成补贴;

4、跨平台洗稿:利用信息不对称,将知乎优质答案直接复制到别的平台成为文章,反过来也一样;

1、2、3算法可判断,跟论文检测原理差不多,现在内容平台都标榜有很牛逼的AI算法,如果这样的都判断不了,那也不用做了;

5目前不算主流;

6现在最普遍也最难解决,不过我认为,算法+人工结合来规避不难,只看平台有没有这个心。

7基本很难判断是洗稿,洗稿的人可以说是撞了选题,如果1-6被成功解决,意味着洗稿者要向7进化,换言之:洗稿行为不可能被杜绝,但洗稿成本可以不断提高,进而减少洗稿行为的发生。

为什么我们要‍反对洗稿?

正如我此前所言,电影、音乐、图书,许多内容产业从萧条到繁荣,无一不是在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内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之后——并且都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现在,内容创业如火如荼,知识产权是根基。

2015年两会上,马化腾就强调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内容产业最核心的就是知识产权,所以我们在很多领域呼吁知识产权的建立。目前盗版违法成本很低,费很大精力打官司获赔并不高,应该要加大惩罚力度,要罚到肉痛。”

如果差评知错认错改错,腾讯投资还是说得过去的,然而,差评目前仍没有。

以上两段话,是我两年多前提的建议,然而现在看来,洗稿似乎仍在继续。

正是因为此,我也认为“差评”是否会拿到腾讯投资,不是最重要的事儿。加大对洗稿者的打击、增加其洗稿成本,才更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可见的未来,不能寄望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修改,不能幻想洗稿者们良心发现自我改变,关键,要内容平台们有更多作为。


罗超频道

感谢诚邀.............综合几点总结:


不知道为什么,“差评”这二字。总让人难以启齿。

也许是人性的关系,良好的一面接触多了,一下给你来点反转。就难以接受了!

反而差评,抓住用户的心理,打造出这样的产品。作为90后的我,的确看到了,不一样的90后团队操作。
时代在进步,只要不触犯法律,良性的竞争是必然存在的。



就像当初马云创业打造阿里的时候,没人能接受,如今,成为人人都能接受良品。

当一款新产品出来的时候,总会遭遇各种刁难,打击,反驳。正因为这样,才能使产品更具有价值。

洗稿≠抄袭

我相信懂得写作的人们,都知道,洗稿:是针对某一件事,只是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不同的文章风格、不同的角度来写这件事,这叫抄袭吗?什么是抄袭,连别人的名字都原封不动的搬过来,对原创文章相似度超过30%。这才叫抄袭。

延伸一个话题:比如说CS,DOTA游戏,由国外引进。腾讯打造出LOL、CF等游戏。请问一下,改变一下游戏画面风格、及人物画像等技术。你这叫抄袭还是叫洗稿?

我相信看到的网友,心里自然都清楚。

喜欢回答的朋友们,诚信互粉,多谢!

鱼爪网

巧了,刚看完这一大波反击文章。

对大多数内容消费者来说,差评有没有洗稿并不重要,也无法弄清楚。但他怼过很多人是真的,怼地一点不留情面也是真的。既然搞不清楚真相,不如聊聊我们能看到的事实。

首先,差评这一波反击文章延续了他的语言风格,真实个性,有理有据,不说废话,值得广大悟空问答的答主学习。

其次,对于众多媒体洗稿的指责,没有气急败坏,而是摆事实讲道理,还能冷静地使用“反弹”法转守为攻,体现出很高的自我修养和情商,值得各个大厂pr学习。

再次,有梦想被围攻那篇文章表达的情感很真实,确实触动了我,没有过相同经历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仅针对这份感情,我表示赞同,并真实转发了。

所以,腾讯到底是怎么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