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約翰博格爾

紐約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它是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兩旁是陳舊的摩天大樓,這條街上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聯邦儲備銀行等金融機構和美國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這條街承載著太多的輝煌。而從這條街中走出了無數的金融大鱷,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約翰•博格爾。

人物簡介

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1929年5月8日-),全球最大的不收費基金家族、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基金創始人,博格金融市場研究中心總裁,人稱“指數基金教父”。

在共同基金領域,他就像股神巴菲特一樣聲名顯赫,但是他們的投資方法完全不同,巴菲特通過選股賺了上億美金,而博格爾是以不選股出名的,雖然他沒有發明被動指數基金,但是他無疑讓上百萬的美國人都愛上了這種投資方法,其中也包括股神巴菲特,巴菲特曾說過“如果我和芒格只有30歲,只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想我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到像約翰•博格管理的先鋒500指數基金那樣的低成本費率基金上”。

名人傳記——約翰博格爾

伯頓•麥基爾教授麥在《漫步華爾街》這本書裡面,對於指數基金推崇備至。麥基爾說,在美國,三分之二的主動型基金的長期業績是不如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的,被動投資策略在美國這樣的市場遠勝於主動投資。

約翰•博格爾被授予了無數的榮譽,其中大家認知度比較高的,比如美國《紐約時報》(2006年)評出了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John Bogle被稱為“指數基金教父”,排名第七;《財富》雜誌評選為“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時代》雜誌評選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美國著名金融雜誌《機構投資者》授予 “終身成就獎”;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獎。

人物生平

1929年,約翰‧博格爾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其家族為來自蘇格蘭越過大西洋的移民。年輕時就讀於費城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

1949年,博格爾於財星雜誌閱讀到一篇關於共同基金產業的文章──“Big Money in Boston”,激起了他對基金產業的興趣,之後便以此作為大學論文的題材內容。論文完成後博格爾將文本寄送給該產業中的幾位重要人物,隨後獲得當時經營威靈頓管理公司的掌管人瓦特•摩根的賞識,並讓博格爾於大學畢業後立即到威靈頓管理公司就職。

1966年,在博格爾的主導下,威靈頓公司合併了波士頓的幾家投資諮詢公司。之後這幾間公司都成為當時最熱門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的成功運作也使得博格爾在威靈頓的事業達到頂峰,當時還不到40歲的他被任命為該公司的CEO。

1965-1968年被稱之為股票市場的“沸騰的歲月”,博格爾在威靈頓公司逐漸得到提升。威靈頓公司的基金經理們是一批比較保守的人,而年輕的博格爾希望公司可以進行更多的改革。他不希望威靈頓公司錯過這個新時代所帶來的機遇,於是利用自己在公司逐漸提高的地位進行小範圍的改革。

博格爾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是一個堅定的主動基金管理支持者。但到了二十世紀70年代,情況發生了變化。

1973至1974期間的股市下跌造成嚴重虧損,股市崩盤,給威靈頓公司的股東、博格爾以及其他四位合夥人帶來不小的衝擊,博格爾與合夥人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彼此之間的戰爭也隨之展開,波士頓的四位合夥人獲得公司40%的股份,而博格爾只得到了28%,至此博格爾失去了他CEO的位子。

1975年秋天,博格爾提出要創立一個指數基金公司。簡單來說,博格爾的投資理念就是專注於通過投資那些低花費、低流通量的指數來抓住市場機會。他一直建議投資者們關注這些問題:投資的簡單性最為重要,儘量降低與投資相關的成本與開銷,而指數投資適合單個的投資者。

1975年,博格爾另起爐灶成立了先鋒共同基金公司,之所以把公司命名為先鋒(Vanguard),是源於18世紀末海軍史上的一次偉大戰役――納爾遜海戰。在那場經典之戰中,英國君主納爾遜率領他的先鋒號,一夜之間殲滅了當時意圖征服世界的拿破崙.波拿巴的主力艦隊。如今,約翰•博格爾和他的先鋒集團,依靠獨特的被動投資理念和卓越業績,堅定地捍衛指數基金的市場地位。目前先鋒基金是全球最大且最受人尊敬的佔有突出地位的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個推出不收費基金的公司。

名人傳記——約翰博格爾

1976年8月31日,世界上第一支指數共同基金正式成立。剛開始這隻基金成長緩慢,發展客戶主要依靠“口碑相傳”。

1983年股票市場風頭強勁,指數基金的低管理費引起市場關注,博格爾管理的資產開始迅速攀升,公司的客戶群也向養老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延伸。如今指數基金已成為美國資產最大的共同基金,約佔整個共同基金市場的三分之一。

博格爾在2007年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說:“當我38歲的時候我成了威靈頓公司的CEO,我進行了一次很不明智的併購,因為我被那段沸騰的歲月衝昏了頭腦。我做出了不明智的決定,也因此丟掉了工作,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學到了很多,如果那個時候沒有被炒魷魚,也不會有今天的先鋒基金。”

目前,先鋒基金在全球約有1.4萬名員工,其中約有1萬名在費城地區莫爾文市總部。截至2016年8月底,先鋒基金總共有355只基金,其中180只投資美國國內,另外175只涉及全球各大市場,橫跨共同基金、ETF、FOF和養老投資產品等多個領域。僅資產規模就是國內公募基金業8.53萬億的數倍;更讓人驚訝的是,其權益類核心管理團隊僅由70人組成,相當於國內一家幾百億元資產的中型基金公司管理團隊,但管理規模高達2萬億美元,其中1萬億美元的主動投資產品主要由主動型的固收產品和股票投資產品組成,其中固收產品大多由先鋒基金的固收團隊自主管理;而主動型股票投資產品則委託其他28家資產公司投資,這部分資產規模約5000億美元。

投資理念

每一位成功的投資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投資理念和哲學,像博格爾這樣經歷過挫折起伏的投資家,他的投資理念更值得我們去研究。博格爾的投資理念主要由簡單原則和常識性原則兩大部分。

簡單原則

一、利潤等於總收益減去成本

指數和低成本基金的運作原則,即"利潤等於總收益減去成本"。先鋒基金控制成本的方法很簡單,即擴大基金規模實現規模經濟、改進內部技術、完善僱員獎勵機制和保持客戶忠誠度。先鋒的長期優秀業績,使得媒體對先鋒的新產品宣傳全部免費,甚至渠道售賣新基金也不收費。個人大客戶在公司平均投資長達20年,而行業平均數只有5年。機構投資者如退休計劃基金,一旦加入先鋒,就不再選擇離開。據統計,先鋒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僅為0.25%,比一般股票基金的2.8%少許多,每年費用下降3億美元已至極限。

二、以員工為本

約翰·博格爾所倡導的"以員工為本"。他喜歡聘用有長期眼光的人,認為員工的薪水不是成本,信奉"優秀的僱員=好的薪水=高效率",構建一個穩定的利益共同體。在先鋒集團有這樣的部門,從經理到小組成員迄今只有1位離開,原因是退休,有的員工已是公司20多年的元老級夥伴。

常識性原則

一、選擇低成本基金

不同於目前國內基金投資者看重預期收益的普遍思維,約翰·博格爾把投資成本放到了第一位。實際上,對於基金投資中低成本的重要性,巴菲特也非常重視,他在哈薩維1996年年報中寫道:成本確實很重要。基金產生的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支付給了基金管理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相當於對投資者收益徵了稅。

我們可以簡單假設基金獲得了10%的絕對收益,目前基金市場平均費用水平約為4%(包括申購、贖回費、管理費等),可見我們本應獲得的收益早已經被各種費用吞噬了近一半。

對於控制基金投資成本,約翰·博格爾建議從兩方面考慮:

1、被動型基金(指數基金)優於主動型基金。指數基金採用的是跟蹤某個標的指數的被動投資方式,研發費用低(只投資標的指數成份股,不必花費過多的資金去進行上市公司調研),交易費用少(跟蹤指數走勢,不像主動投資型基金那樣頻繁進出)。

2、主動型基金中,低換手率的優於高換手率的。基金買賣過程的交易成本,實際上被掩蓋了,但這些成本同樣吞噬著投資者的收益。約翰·博格爾建議說,應該選擇換手率較低的基金。"成本只有40個基點的基金,好比帆船比賽中對付每小時20海里的微風;有著150個基點費用的高成本基金,則無異於與時速 130海里的颱風抗衡。"

至於基金換手率問題,目前國內還沒有專業的分析,簡單地說,我們可以對比不同報告期的報表,通過觀察整體倉位和主要持倉品種的變動,大體判斷手中基金的風格是持倉相對穩定還是頻繁買賣。

二、認真考慮附加成本

約翰·博格爾提出的第二個建議,仍然與成本有關。很多投資者接觸並決定購買基金,是通過媒體的介紹,或者是代銷機構的推薦,這其中隱藏的附加成本,就是約翰·博格爾提醒投資者注意的問題。

美國市場目前約有3000只沒有銷售佣金、無發行費用的基金,約翰·博格爾認為,對於那些具備一定分析能力的投資者,選擇這種基金是個可行的方案。在基金品種選擇正確的前提下,購買無發行費用的基金,就等於把成本佔未來收益的比例下降到了最小。

對於那些不具備獨立決策能力,需要提供投資建議的普通投資者,約翰·博格爾建議關注那些優秀諮詢機構的研究報告。目前國內銀河證券基金評價中心、中信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華夏證券研究所等都提供獨立第三方的基金分析,投資者可作為參考,但正如約翰·博格爾所說,"我並不認為有人能夠預先得知誰將是業績最優異的基金管理者。"

三、不要過高評價明星基金

明星基金是基金公司力捧的招牌,也是最被投資者看中的因素之一,不過約翰·博格爾對此並不十分在意,"或許業績記錄在評價純種馬速度時有用--當然有時也會失效--但在估計資金管理者會如何運營時,卻往往容易出現誤導。"因為即使有人能夠預見市場未來的絕對收益,也不可能預測出個別基金相對於市場的收益,至多是預測出指數型基金的收益。

約翰·博格爾認為,很有可能預測準確的只有兩種情況:一是高成本基金的業績,通常劣於相應的市場指數;二是歷史業績顯著優於市場指數收益的明星基金,會向市場平均值迴歸,甚至低於後者。

目前國內市場上,由於基金業歷史還比較短,尚無相應統計數據,但從美國市場看,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以及1987-1997年兩個時間段內,業績處於市場前25%的基金,迴歸到均值和均值以下的分別為97%和100%。

約翰·博格爾說:"基金行業非常清楚,幾乎所有的績優者,終有一天會失去他們的優勢。基金髮起人堅持花費巨資對過去的業績廣為傳播,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吸引投資者的大量新資金。"

對於歷史業績的真正參考意義,約翰·博格爾認為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投資者分析基金業績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比如在經歷上漲和下跌的完整過程中,基金是否始終能保持良好業績;在相同的經濟和政策環境下,目標基金是否顯著優於其他同類型基金。

四、大的未必是好的

約翰·博格爾曾提到這樣一個例子:美國市場上某隻成長型中市值基金,由於業績出色吸引了大量的申購份額,但其業績卻隨著基金份額的膨脹而不斷惡化。 1991-1995年,該基金在五年時間內有四年的業績排名列行業第一梯隊,基金規模也從1200萬美元增加到20億美元。從1996年開始的連續三年中,該基金規模最高達到了60億美元,但業績排名卻跌到了行業末尾。

約翰·博格爾提醒投資者注意,一隻低換手率、申購資金流入穩定的基金,要比採用積極操作、基金份額變動幅度大的基金更容易管理,因為後者需要更加頻繁地交易。

約翰·博格爾說,"太多的錢會損害投資效果。"原因一是規模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規模越大,對所持有股票的價格影響也越大,這會在時間緊迫的交易中進一步加劇股票價格波動;二是為了保持基金的流動性和分散投資原則,大市值基金不得不以更小的集中度,持有更多數量的股票,而每一隻持倉品種所能提供的收益也更小;三是相對於小市值的基金,大市值基金對於流動性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選擇的股票品種更加有限。

五、不要持有太多基金

國際著名基金評級機構--美國晨星的一項調查顯示,隨機選取4-30只股票基金建立組合,並不能達到降低風險的效果。

約翰·博格爾說,沒有必要持有超4-5只的股票基金,因為過度分散投資的效果類似一隻指數型基金,但由於股票基金的高成本,最終的收益很可能低於指數。

分散持有不同風格的股票基金,也未必是個明智選擇。約翰·博格爾認為,假設建立由大市值混合型和小市值成長型基金構成的基金組合,這個組合將具有比市場更顯著的波動性,這種比市場指數更具風險的組合沒有意義。單一持有大市值混合型基金的風險,比任何基金組合更低。

名人傳記——約翰博格爾

博格爾自己也出書立著,下面就是《文化的衝突:投資與投機》書中一些其投資理念的歸納。

1. 記住均值迴歸。現在受熱捧的不代表今後也流行。從長遠來看,股市將會恢復到根本。不要隨大流。

2. 時間是你的朋友,衝動是你的敵人。利用複利,不要被市場的高歌猛進迷惑住。那只是在誘惑你在股票飆升後買入,然後在下跌後拋售。

3. 買對的並持有。一旦你設置了你的資產配置,那就堅持下去,無論你會變得貪婪還是恐懼。

4. 忘記個股,購買整個市場。購買整個市場你就可以消除股票風險、類型風險以及經理人風險。你能找到下一個蘋果公司的幾率是很低的。

5. 讓"莊家"帶走的部分最小化。在成本之前,股市和賭場的搏鬥都是零和遊戲。你得到了你沒有支付的部分。

6. 沒有能逃脫的風險。我一直在做高回報無風險的搜索,儘管很多人要求這種投資的存在,但是,我從來沒找到過。而貨幣市場可能是最終的風險,因為它有可能會落後於通貨膨脹。

7. 當心最後一場仗。最近能夠成功運作的不一定將來也能成功。在本世紀的第一次市場暴跌中運作良好的投資,在第二次暴跌中就會慘敗。

8. 刺蝟擊敗了狐狸。狐狸代表的是金融機構為其巧妙的、複雜的建議收取過多費用。而刺蝟在收到威脅時只是簡單的捲曲成一個堅不可摧的多刺球,代表了指數型基金"低價"的理念。

9. 堅持到底。投資的秘訣就是沒有秘訣。當你利用廣泛的股票指數基金對整個市場指數基金做合理的分配,你就擁有了整個股票市場,你就有了最佳的投資策略。紀律是堅持到底的最好總結。

小馬有話說

約翰•博格爾在經歷了自己投資生涯的大起大落之後,總結出一套簡單投資的理論,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投資指數基金,雖然這種方法不適合於所有的投資者,但是對於有投資需求而又不知道如何投資的人來說,這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投資者經常想去選擇一些投資就能見效的標的,這是基本上無法做到的。對於市場大的預期,大家是能夠把控的,就是每隔5-7年會有一波牛市,那麼熊市投資牛市受益就是最簡單的投資原則,無論是投資指數還是投資股票,這種原則總能見效。市場局部的表現往往讓人們忽略這些簡單實用的原則,追求那些虛幻的高回報,讓我們這些投資者顯得特別的愚昧。

我們也要為我們的投資選擇一些簡單的原則,讓我們能夠終生的使用。投資就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通過自己的不斷實踐,總結出自己最舒服又能夠獲利的投資方式,這才是大家應該去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