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雍正懷疑允禮與甄嬛有私情,為何只除掉了允禮一人?

黃韜銘

甄嬛回宮後被封為熹貴妃,誕下雙生子,榮寵極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宮外的流言蜚語,特別是甄嬛與允禮之間的言論鬧得沸沸揚揚。

雍正本性多疑,聽聞諸多流言本就焦灼不安,當他發現允禮寫給玉隱的家書中每封的結尾都有“熹貴妃安”這四個字無疑是火上澆油。按照雍正“寧願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個性,他本應該將嫌疑頗大的兩人都處理了,但他最終只是借甄嬛之手殺了允禮,而甄嬛他卻只是打了一巴掌來洩憤。那麼為什麼沒有啥甄嬛呢?下面請聽紅姐為大家細細道來。


1 因為愛情 若說以前雍正喜歡甄嬛只是因為她太像純元,那麼如今回宮的甄嬛就只是她自己而已。雍正已經愛上了那個獨一無二的甄嬛,那個和純元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甄嬛。他心裡在苦苦掙扎,一方面不想殺了自己深愛的女人,一方面也苦無證據,可能他覺得那只是允禮的非分之想,和甄嬛沒有關係。直到臨死時知道一切真相的他還是希望甄嬛能喚自己一聲“四郎”。那句“朕與嬛嬛再也回不去了”足以證明他對甄嬛的愛。


2 因為尊嚴 一朝皇帝,九五之尊。他在乎自己天子的顏面。雍正年少時偷聽到自己的母親與隆科多有曖昧,在自己登上皇位時為保全身為帝王的顏面,便讓自己的母親親手了結了隆科多的性命。後來也是為保全皇族的顏面,明知瑛貴人無辜,卻還是賜死了她來保全三阿哥。所以就算是證實了甄嬛與允禮有私情,他也不能殺了甄嬛丟了顏面。


3 因為皇位 雍正必須殺允禮,因為允禮“勾引”甄嬛必是想要謀反。雍正一直都對允禮有戒心,因為康熙帝在位時一直都對允禮呵護有加。他知道九王奪嫡之戰中,自己的皇位是多麼來之不易。如果允禮和甄嬛裡應外合,那麼自己的位置很有可能不保,為安全起見,他必須殺了允禮,以絕後患。

雍正借甄嬛之手毒死了允禮。這一幕與太后毒死隆科多何其相似。手段相同,命運如刀不同,太后毒死隆科多,雍正坐穩了皇帝的寶座。甄嬛毒死了允禮,而雍正最終也死在了甄嬛的手裡。


明天論娛樂

要借甄嬛的手除掉允禮罷了,甄嬛和允禮的私情不過是藉口罷了,對於雍正來說,最重要的是皇位。

允禮受先帝后代,帶兵後,一直都是皇帝心中的刺

除掉敦親王是情理之中的事,敦親王有異心,雍正心狠手辣除掉他,倒是無口厚非。但是從當初的設計來看,雍正對於他的皇位是極其看重的,所以受先帝喜愛的十七王爺,早就是他心中的刺,更不用說十七王爺帶兵後受到百姓愛戴了。皇位是最重要的,允禮必須要除去。

保全顏面,就算果親王與甄嬛真的有私情,皇帝也不會同時殺死了兩個人

太后與隆科多的少年情誼也一直讓皇帝心有芥蒂,終於找到機會要殺了隆科多,派去的還是太后,太后下毒藥殺死隆科多的場景,與甄嬛殺死允禮的場景,真的很像。皇帝要讓其中一個死,就必須死,皇帝要保全自己的顏面,哪還管太后、甄嬛心裡怎麼想?太后也是因為這件事情病倒,所以皇帝才不管甄嬛到底有沒有?

或許雍正對甄嬛還有一絲愛,出於自己被戴祿帽子的情感

自甄嬛出宮後,雍正其實對甄嬛已然有了男女之情·,在高燒中叫的是嬛嬛,而不是菀菀。此後更是千方百計將她迎接回宮,敬她愛她,尊她為熹貴妃。他雖疑心甄嬛,但卻實在不捨得殺掉自己深愛的這個女子。只能通過打她一巴掌,對自己竟然屈從於情感,不捨得處罰她的一種憤懣的發洩。


四月辣椒

準格爾部摩格可汗來朝,認出甄嬛就是當年救她的女子,於是私下來找她,直言自己一定會實現當年的許願,得到自己想得到的。這一幕恰巧被血滴子夏刈看見,報告給皇上知曉。隨即摩格來向皇上請求迎娶熹貴妃和親,以此為撤兵條件。

皇上在女人與政權之間選擇了後者,假意答應摩格的條件。果郡王聽聞信以為真,他率領自己的衛隊兵丁,擅自離京追趕和親隊伍。果郡王一向不問政事,一心做個閒散王爺,可這次如此的不顧一切,不禁讓皇上斷定果郡王和甄嬛有情。幸虧蘇培盛提醒皇上,是果郡王對甄嬛有情,而非甄嬛對果郡王有情,皇上這才釋然,批准了果郡王自請駐守邊關受罰的請求。。

這三年來果郡王在邊關表現出色,屢立戰功,所有的部下將士對他極為推崇,隱約有了當年年羹堯的氣勢。皇上對果郡王日益忌憚。再加上夏刈又查獲果郡王給玉隱的每封信後都會問一句“熹貴妃安”,這讓皇上認為果郡王居心叵測,不但惦記自己的嬪妃,還惦記自己的皇位,已經留不得了。可甄嬛一直否認對果郡王有情,且甄嬛有皇子,皇上對她是真的捨不得。於是皇上想出一計,讓甄嬛給果郡王下毒,若甄嬛願意則說明甄嬛對果郡王無情,只殺果郡王;若甄嬛不願意,說明他倆有姦情,則兩個人都不能留。

終於,聰明的果郡王察覺了皇上的用意,用自己的性命換取了甄嬛的性命。果郡王已死,皇上大喜,賜甄嬛協力六宮之權,留下了甄嬛的一條命。


瞳心看世界

《甄嬛傳》中風度翩翩的果郡王,一生痴情甄嬛,又多才多藝,可謂是專情中的好男人,倒是吸引了一大批痴男怨女們!

劇中多疑的皇上懷疑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為什麼沒有將二人一併處死,而是單單殺了果郡王爺一個人呢?我覺得原因有三:

1.皇上要保住皇家顏面,也要給自己一個臺階

甄嬛此時已是身居有皇子跟公主的貴妃,無論甄嬛跟果郡王有沒有真的私情,必須做一個讓世人接受的做法,斬斷對此事件的聯想。所以果郡王就得是犧牲品,只當果郡王有不詭之心,覬覦皇嫂,沒有甄嬛什麼事,只是太過於美麗招的禍。劇中也可以從皇上為了保全皇長子三阿哥,冤殺瑛貴人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皇上是九五至尊,覺得世間的女子都應該仰慕他,不相信也不接受自己的女人給他戴了綠帽子,有錯也歸咎於果郡王覬覦自己的女人美貌,甄嬛沒有錯,處死果郡王,就可以留住甄嬛的人和心在身邊了,這也是皇上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皇上殊不知甄嬛因這件事徹底恨毒了他,為害死皇上埋下了種子!

二:皇上心中皇位排第一,任何威脅種子都得扼殺在搖籃裡!

果郡王帶自己的府裡衛兵去追甄嬛和親的隊伍,中了皇上的試探的計謀,最後自己請命為皇上去守三年邊關,日子過的清苦啊!卻沒有果郡王在邊關政績出色,還頗受朝中大臣擁護跟甚贊,這時又讓皇上感覺自己得之不易的皇位受到了威脅。最後皇上決定將允禮召回,並決定要處死果郡王。

劇中皇上生性多疑,自己好不容易從九子奪嫡中贏的勝利,最擔心的就是別人覬覦自己的皇位,所以哪怕是發現半點蛛絲馬跡都不容放過!果郡王是先帝最寵愛的兒子,文武雙全,又頗受朝臣擁戴,皇上一直對他存有防備心,總是三番五次的試探他,看他是否有不臣之心,要不是果郡王自己從來不過問朝中之事,只喜歡閒雲野鶴的生活,更是在皇上面前更是放低姿態,恐怕早就被皇上以千萬種理由把他除掉了。


三.劇中後期皇上對甄嬛還是有感情的。

皇上也看中跟甄嬛經過患難對他的真情,希望有一份填補心中純元無法給的感情空洞!所以皇上千方百計迎回來了甄嬛,失而復得。儘管面對回宮後的甄嬛外人有各種傳言,皇上還是相信甄嬛經歷磨難,轉性了!後宮中華妃走了,對自己真正有心的已經沒有幾個了!


馬雲542

皇上已經不是懷疑二人有私情了,基本上已經確定。從皇上告訴允禮要將甄嬛送去和親,果郡王帶兵去追開始,皇上就已經確定了。

果郡王真的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我每次想到都一陣陣的嘆息。魯迅說悲劇就是把有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句話果然是沒錯的。

果郡王前期



果郡王后期

說到皇上為什麼只殺允禮一個人。

第一,為了皇位。

最開始的時候都知道皇上對允禮非常好,經常召他進宮下棋喝茶,即使皇宴上允禮遲到他也不追究。一是因為二人感情比較好,更重要的還是允禮不入仕途,對皇上沒有威脅,只知道遊山玩水,吟詩作畫(允禮真的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顯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後來允禮去邊關成為將軍,因為沒有架子,善於用兵,在軍中威望甚高。皇上不可能容忍任何危機存在,即使是自己喜愛的弟弟。皇上已經有了想要殺允禮的心,但他不能直接動手。一是允禮沒有什麼錯處,二也是因為允禮聲望甚高,一旦皇上下手可能會引起軍中暴亂。皇上也不能派人暗殺,因為允禮武功高強,一般人難以近身,何況萬一日後被人查出,皇上就顏面掃地了,所以這個時候派甄嬛去最合適。可以讓允禮心甘情願的死,即使甄嬛最後沒有殺掉允禮,皇上也可以給他們安上私會的罪名,將二人除去。如果甄嬛殺掉允禮,皇上也不必多此一舉,省的皇家面子上過不去,萬一東窗事發也可以推到甄嬛身上。


第二,男人的自尊心。

皇上的心裡應該是羨慕或者是嫉妒果郡王的,果郡王年輕俊美,有身材有顏值還有文化,想想自己喜歡的女人喜歡自己的弟弟,皇上心裡和麵子上肯定都過不去,所以他一定要甄嬛做出選擇。如果甄嬛最終殺掉果郡王,皇上內心一定很得意,看吧,即使你樣樣都比我好,但這天下是朕的,這些女人最終也是朕的。

可憐果郡王和甄嬛,有情人就這麼被拆散了。皇上如此的冷漠奸詐,也不怪甄嬛最後黑化要為允禮報仇了。



十四的故事1999

《甄嬛傳》中雍正懷疑允禮和甄嬛有私情,按照他的性格應該一併剷除,為什麼只除掉了允禮一人而保留了甄嬛呢?

《甄嬛傳》最後準噶爾可汗摩格進宮認出了熹貴妃就是當年和果郡王一起救他的人。摩格愛慕甄嬛的美貌,希望雍正皇帝把熹貴妃送去和親。雍正暗中派遣密探血滴子調查當年之事,同時對外宣佈熹貴妃已出城和親。果郡王在不明情況下帶領親兵出城搶奪熹貴妃。誰知熹貴妃已被雍正秘密軟禁於圓明園中。經過這一番試探加上以前的調查,皇帝證實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不一般。

幸運的是,甄嬛有個神助手—大太監蘇培盛。他熟知皇上的心思,知道皇上對熹貴妃的感情已深,膝下也有幾個孩兒需要照顧,不會忍心將她處死。所以蘇培盛輕聲說道,果郡王覬覦皇妃是果郡王的錯,這關熹貴妃什麼事呢?雍正一聽正合心意,便下令將果郡王調去邊關駐守國防,無召不許回京。

不過這個果郡王也是個痴情人,到了邊關,還痴心難忘甄嬛,經常寫家書關心熹貴妃。雍正派血滴子潛入果郡王府偷出了書信,證實了果郡王雖遠在邊關,但心裡仍然惦記皇嫂,其罪當誅。所以雍正才下定決心除掉果郡王。


凌瀾若微

首先,熹貴妃甄嬛是六阿哥與靈犀公主的生母,四阿哥名義上的母親,身份尊貴,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怎可輕易處死?

記得甄嬛傳有一個橋段是朧月公主跑到皇帝跟前說了一大堆她額孃的好話,讓這個冷酷無情的雍正對熹貴妃少了些懷疑。


其次,皇帝本來就懷疑果郡王有不臣之心,再三覬覦朕的嬪妃,且私自阻止熹貴妃的假和親隊伍 ,這更是直接威脅到了皇位!是可忍孰不可忍,不除你除誰?


再者,果郡王申明只是自己對熹貴妃單相思,熹貴妃並不知情。皇帝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熹貴妃與果郡王二人有私情,所以按照皇帝的旨意,若那夜從桐花臺出來兩個人,則二人(熹貴妃與果郡王)均被處死,若出來的只是甄嬛,那麼就宣讀聖旨,賜其協理六宮之權,若出來的是果郡王,則立即處死。


一個好男人。


夜戰連城


準確的說,皇帝不是不想除掉甄嬛,是事實上不好下手。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皇帝只是懷疑允禮和熹貴妃有私情,畢竟沒有實錘。允禮誤以為熹貴妃去和親,領兵去追,算是允禮這方面的錘,但是允禮打的旗號是維護大清的尊嚴。所以皇帝並不好發作,只能明獎暗罰,讓允禮駐守雁鳴關。

而三年後皇帝下定決心要殺果郡王,一是看見果郡王和浣碧的家書,每封信都問及熹貴妃安好,再次成為兩人有私情的錘,但是仍然不算實錘,且還是允禮單方面的。皇帝起了殺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果郡王在外治軍很得民心,然後經常提一些邊境互市之類的建議。在皇帝看來,不論你出發點是什麼,你就是覬覦皇位,邀買人心,插手朝政。

皇帝心裡,女人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皇位。所以覬覦熹貴妃尚且能忍,覬覦皇位是肯定忍不了的,皇帝也擔心熹貴妃變成允禮覬覦皇位的理由。

第二,所有讓皇帝懷疑的錘都不是實錘,且全是果郡王方面的,熹貴妃方面找不到太多實錘,不好下手,所以皇帝問蘇培盛說我這樣放過熹貴妃會不會嬌縱了她,蘇培盛知趣的回答說不關熹貴妃的事,是果郡王覬覦皇嫂。

第三,熹貴妃是貴妃,比她位分高的端妃和皇后不得寵,也沒有孩子,宮裡面熹貴妃獨大,皇帝也不好下手。另外熹貴妃有三個孩子,加一個養子,直接殺了她,怎麼跟孩子解釋,對孩子的未來也不好,兩個皇子都在熹貴妃這裡,還關係到以後立太子的事,皇帝在意天下人的議論。

有人說皇帝也有捨不得甄嬛的緣故,也許有那麼一點點吧,不是愛,是後宮暫時沒有可心人,還是甄嬛最好。在皇帝心裡,做事都是權衡利弊,從自身利益出發,絕對不會因為用情而改變決定。


一川閣主

在我看來,皇上之所以會借甄嬛的手殺死允禮,而未置甄嬛於死地是因為,皇帝覺得允禮本身對皇上的皇位是一種威脅,但是甄嬛威脅不到皇上,而又與皇上“聯手”殺死允禮,也能讓皇上對甄嬛的猜測少了幾分,畢竟皇上還是喜歡弘彥的,希望弘彥能夠繼承大統。既然允禮已經被殺,也沒有必要再殺甄嬛了,畢竟在後宮,甄嬛還算是貼心的人,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

皇上在甄嬛回宮後,就已經開始懷疑了。最終的導火索是那個準噶爾可汗,希望迎娶甄嬛,而允禮冒失的出兵,讓皇上極大的懷疑甄嬛和允禮之間存在不正常的關係,此時已經是皇上第二次與甄嬛鬧掰了。但是皇上此時並沒有懷疑雙生子的事情。直到皇帝病了,在養病期間,一個嬤嬤說允禮和孟靜嫻的孩子長得像弘彥。

劇中一句話解釋:堂兄弟自然長的像。首先說,皇帝和允禮只是同父異母,兩個人並非是真的親兄弟,而按說皇帝與甄嬛的孩子與允禮、孟靜嫻的孩子相似度不會太大。所以,皇帝本來疑心重,再加上別人這樣一說,就不得不去調查了。

在皇帝設計讓允禮死的時候,皇帝只感覺允禮對甄嬛有非份之心,並未想到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是親生的。本來允禮就是先皇最愛的皇子,皇帝就對此忌憚,所以允禮必死。而甄嬛,皇帝沒有想到他最後控制不住甄嬛,覺得當時處死的話,對孩子影響不好吧。


菩提有樹惹塵埃

反正皇上不能都殺,如果兩人都殺的話,那就是對外人昭告他們有私情,一個是皇上的弟弟,一個是皇上的貴妃,這不是讓全天下人恥笑嗎?皇家的顏面何存!

所以,只能殺一個,隨便找個理由就行。

那麼殺誰呢?上次三阿哥愛上英貴人的時候,皇上明知英貴人是冤枉的,卻還是殺了自己的女人,留下了自己的兒子。

而這次,皇上卻留下了自己的女人,殺了自己的弟弟。

為什麼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皇上有殺兄弟的先例。

太后臨死時對皇上說,你為了爭奪皇位,殘殺手足,早就冷血了。所以再多殺一個也無妨。

二、皇上認為是果郡王的錯。

皇上是個自負的人,他認為哪個女人都愛她,都會為他爭風吃醋 。甄嬛是愛皇上的,她和果郡王之間的事,都是果郡王一項情願,所以果郡王該死。



三、皇上早就起了殺意。

其實,皇上早就有殺果郡王的起意了:甄嬛假裝去和親,果郡王帶兵去追、果郡王不小心掉出像甄嬛的小像,以及果郡王每封家書上的“熹貴妃安”,讓皇上一步步加深對他的恨。還有英貴人和三阿哥的事,英貴人是果郡王送給皇上的,皇上當時就懷疑是果郡王故意挑撥他和他兒子的關係的。所以,皇上不殺果郡王才怪呢。

四、殺果郡王比殺甄嬛代價小。

果郡王無兒無女,殺了他沒有什麼後顧之憂。而甄嬛就不一樣啦,她有自己的阿哥、格格,還有扶養的阿哥,這裡邊可能有未來的皇上。如果殺了甄嬛,這些人會為他報仇的,說不定立即就報,因此而威脅到他的皇位呢。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不殺果郡王還能殺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