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藏發現史

西藏,作為一個古老民族藏族的聚居區,自古以來,便是神秘的所在,而她的地理位置,註定了她的不平凡,亦註定了被覬覦,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太過美好,總是惹人垂涎,抵禦外來侵略,便成了她的命運。

世間萬物,不平則鳴,有侵略,便會有反抗,有好,亦有壞,我們在歷史的步伐裡,找尋真相,前世之事,後事之師。

近代以前,西方在西藏的探險

  • 西方早期對亞洲內陸的探尋

因為極特殊的地理構造(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近代之前,西藏一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存在。自從唐代開始,西藏(當時名吐蕃)就開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元朝則屬中央的宣政院管轄;明朝稱烏思藏,設都司等;直到清代,這塊土地才被正式命名為西藏,民國和建國後一直沿用“西藏”這一名稱,至今未變。

近代西藏發現史

西方的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以及資產階級革命等元素的綜合作用,催生了其近代化。從明朝末年開始,逐漸就有西方勢力開始將觸手伸向中國,西藏自然也在西方碰觸的範圍之內。15世紀末,葡萄牙人達·伽馬打開了歐洲通向印度洋的海路,到達印度,開闢了聯結東西方的新航路,從而使葡萄牙人的航海探險舉世聞名。可有一段能與之媲美的探險經歷,卻一直鮮為人知。就在達·伽馬打通海路的同時,還有一部分葡萄牙人從印度出發,將足跡深入到亞洲的內部。

  • 最早抵達藏區的西方人

6世紀初,葡萄牙人自海路來華,幾經輾轉,進入澳門;17世紀初,葡萄牙人安東尼奧· 德·安德拉德則從印度出發,跨越喜馬拉雅山,成為西方進入中國西藏的第一人,他也開闢了西方通過喜馬拉雅山進入中國西部的道路。安德拉德入藏,是葡萄牙人東來,與中國西藏直接接觸的開始,也是基督教與藏傳佛教最早的接觸和碰撞。在此以前。中國西藏對歐洲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只有零星傳聞。

近代西藏發現史

安德拉德的親身經歷,使西方真正開始認識西藏,並將西方基督教傳入西藏,引發了極為嚴重的後果,成為導致西藏西部存在700多年之久的古格王國灰飛煙滅的重要因素。安德拉德首次到達西藏古格。是1624年。只停留25天后即返印。第二次到古格,是1625年8月。一直到1629年冬或1630年春返回果阿。他也於此時被選為耶穌會會長。此間,他在古格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天主教堂,建立了在扎佈讓的5人傳教團。還建立了日土傳教站。並在他向衛藏傳教的建議下,果阿派出了去日喀則的傳教團。如果從安德拉德首次入藏1624年算起,至1630年古格滅亡。古格傳教團存在了6年。古格王國的滅亡。使安德拉德在那裡開創的傳教事業也毀於一旦。為了恢復在西藏的傳教事業。53歲的安德拉德打算第三次入藏,在準備赴藏時,於1634年3月19日突然身亡。懷疑是中毒而死。

近代西藏發現史

安德拉德之後,羅馬教廷還向西藏排遣出了探險傳教士,妄圖將“上帝的榮光”灑向這片人間淨土。18世紀初,意大利人古施普、範羅、德西德里等奉羅馬教廷派遣先後到達拉薩,其中範羅於1721年在拉薩建立了天主教堂。從1704到1745年,羅馬教廷先後10次向西藏傳教會派出了49名傳教士,其中31人客死異鄉。

1745年,因清廷管理下的西藏逐漸穩定,第一批西方傳教士全部被驅逐出境,早期傳教士在西藏活動了100多年,雖未能立足,但他們為後來的入侵者、傳道者等提供了有關西藏的重要資料。

近代前期,西方與西藏

  • 大英帝國對西藏的勘探與滲透

在缺乏現代工業力量的時代,要憑人力越過喜馬拉雅山,到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帶,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西方工業力量發展的速度,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從18世紀開始,西方又不斷侵擾西藏,在這些勢力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英國。可以說,近代前期西方與西藏的關係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國與西藏的關係史。

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就利用其控制印度的便利,不斷從離西藏較近的孟加拉向西藏滲透。1774年5月,波格爾率領英國侵藏的第一個偵察隊前往西藏, 1784年,英國排遣第二個偵察隊前往西藏,主要任務是締結商約以及打開通商口岸。清政府對之下達了禁止進藏的詔書,但他們仍然在日喀則逗留了兩個月,測量了行軍路線,蒐集到藏邊的各種情報。通過通商來進入西藏的盤算落空了,英國人便妄圖通過軍事手段來達到目的,於是在清乾隆年間,英國人便指使依附於自己的尼泊爾廓爾喀部落向西藏進軍。

近代西藏發現史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六月,廓爾喀人以藏方未按約付足銀元為由,出兵侵略西藏。初時戰鬥不利,藏兵一路敗退,全藏大震,達賴、班禪飛奏朝廷告急。當年十一月初二日,清廷授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奎林為參贊大臣,統兵經青海入藏作戰。次年正月二十日,福康安率清軍抵達前藏。當時藏內清軍和藏兵已收復部分土地,基本擊潰侵略者,廓爾喀國王被嚇得魂不附體,遣使乞和。但乾隆依然決心攻其腹心,搗穴擒首,故拒絕和議。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三月十五日福康安再度被任命為大將軍,統軍進剿。四月十三日,福康安率軍進入廓爾喀境內,意欲直搗廓爾喀首都陽布(今加德滿都)。此後清軍一路前進,到當年六月,幾乎摧毀整個廓爾喀。但之後,清軍因為長時間作戰,水土不服,糧草不濟,廓爾喀人則在亡國滅種的危機前頑強抵抗,鑑於此,福康安於七月初八日奉旨與廓爾喀議和。八月二十一日,清軍撤回國內。廓爾喀經此一役,也被打成了清廷的藩屬。

近代西藏發現史

直接軍事侵擾的失敗並未阻止英國人的野心,1802、1808、1811、1812四年,英國還先後派遣人員進入西藏探查情報。而這些情報最終在英國後來的侵藏戰爭中發揮了作用。

  • 西方對西藏的武力侵略

19世紀60年代,在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朝的已然成為了西方列強任意宰割的對象,這一時期,英國也加緊了對西藏的侵略。1888年,英國發動第一次在西藏地區的侵略戰爭,即隆吐山戰役。隆吐山失守,英軍佔領了隆吐山、納湯等地區。1903年7月,英國又派榮赫鵬率領一支萬人大軍,由麥克唐納少將指揮,開始了對西藏的第二次大規模武裝侵略。1904年1月,英國又相繼佔領了堆拉、戈吾等地。矛頭直指江孜。由此開始了以江孜人民為主的西藏人民反抗英國武裝侵略的第二次抗英戰爭。

1904年3月,英軍與藏軍在位於堆納村以北二十公里的曲美新古遭遇,英軍見藏軍已有所準備,不敢貿然進攻,提出要進行談判。3月31日,在曲米新古藏軍前線指揮官拉丁色、朗賽林與榮赫鵬等英方代表談判時,英軍偷偷包圍了隊形密集的藏軍。榮赫鵬等人與拉丁色、朗賽林見面後聲稱:“既然要議和,為表示誠意,我們先將子彈退出槍膛,也要求你們下令將火槍的點火繩熄滅!”榮赫鵬命英軍士兵將步槍子彈退出一發,但英軍士兵們旋即推動槍栓將另一發子彈頂入槍膛。當時藏軍不瞭解步槍構造,誤認為英軍槍膛內已無子彈,便按協議將土槍點火繩全數熄滅。後英方下令開火,但待命的藏軍卻無法打響火繩槍,在機槍和大炮的密集掃射和轟擊中,英軍對藏軍進行了殘酷的大屠殺。數分鐘內藏軍即被英軍射殺400多人,西藏談判代表數人也被殺害。英軍又乘機攻佔古魯,追殺藏軍數百人。1000多藏軍在曲米新古遇難。

近代西藏發現史

4月11日,英軍繼續北進,進逼通往拉薩的門戶——江孜。得知英軍侵入江孜的消息後,西藏各地民兵又重新動員起來,徵集軍隊達16000餘人,聚集在江孜、日喀則及由江孜到拉薩的大道上,拉開了江孜保衛戰的序幕。

5月3日,藏軍1000多人突襲江洛林卡的英軍營地,幾乎全殲敵人。6月28日為了掃清江孜外圍的據點,英軍向江孜附近的紫金寺進攻,防守藏軍800餘人,激戰幾日後轉移。英軍即以紫金寺、帕拉村和江洛林卡三處為基地,包圍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巷的藏軍。此時十三達賴喇嘛派出宇妥噶倫和三大寺代表在江孜與英軍會談。7月3日再次會談時,榮赫鵬發出最後通牒,限藏軍於7月5日前撤出宗政府,否則採取軍事行動。

宗政府位於江孜城中央的一個突出的小山上,碉堡式的建築非常堅固,是江孜平原的制高點。7月5日,英軍分三路進攻,一路進攻江孜,激戰至晚7時,江孜城淪陷。另兩路英軍在大炮的掩護下,猛攻宗山。7月7日,江孜宗山最終失陷。除十幾名藏兵跳崖逃生外,其餘全部戰死。7月14日,英軍向拉薩進發。8月3日,英軍佔領拉薩。英國在西藏地區的第二次侵華戰爭的軍事行動至此結束。

1904年9月6日,西藏地方政府與英國方面簽訂包括十條內容的《拉薩條約》,包括開放亞東、江孜、噶大克為商埠;西藏賠償侵略軍費50萬英磅;英國在西藏的亞東駐軍;英國在西藏享有土地、礦山、電訊等特權。但清朝中央政府拒絕承認這個條約,認為有辱大清王朝的主權,1904年9月23日,侵略軍撤回印度,清中央政府代提始終沒有在條約上簽字。第二年,經中英雙方磋商,簽訂了《北京條約》。該條約規定英國無權干涉西藏內政,除清中央政府外,任何國家都沒有在西藏修築火車鐵路、公路、架設通訊設施、開採礦山等權力。

近代西藏發現史

在英國侵略西藏的同時,其餘西方國家也多在嘗試進入這一地區。1845年,兩位法國傳教士噶華、胡克就曾化妝冒充成商人,從內蒙古經過青海抵達拉薩,他們是第一批進入西藏腹地的法國人。噶華與胡克兩人在拉薩僅停留了兩個月左右,被駐藏大臣琦善等盤查後遣送到四川。1847年,法國傳教士羅勒拿試圖從四川進入西藏傳教,1848年在西藏昌都被當地駐軍逮捕,也被捆解回四川。1854年,羅勒拿和另一位法國傳教士肖法日深入到今昌都察瓦建立一個傳教站。此後不久,法國通過《中法天津條約》取得在內地的傳教權。1861年,羅勒拿、肖法日獲得在藏區傳教的批准,但被拉薩派來的官員阻止

近代中後期,世界與西藏的關係

步入20世紀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兩次世界大戰完全改變了這個世界,在這一時期西藏與世界的關係也變得更為複雜起來,原本英國在西藏擁有最大影響力,但此時德國、美國、日本等,都參與到這場角逐之中。

  • 日本派遣大批的間諜進入西藏


歷史上第一個進入拉薩的日本人是河口慧海,他於1899年從尼泊爾單身入藏,他隱瞞自己的身份,進入色拉寺學習喇嘛教,後因國籍被發現而遭驅逐,1903年經引渡回國,1913年再次入藏,兩年後攜回多種佛教經典、佛像、佛畫、法器以及地質、動植物標本等西藏資料,他編寫的《西藏旅行記》、《藏和大辭典》等蜚聲海內外,成為日本研究藏學的第一人。1912年至1925年間,日本與西藏互派留學生,西藏地方還聘請日本人矢島保治郎出任西藏地方軍隊教官。而二戰期間,日本關東軍也曾大量派遣間諜入藏。

  • 希特勒與西藏的神秘往事

這一時期,德國與西藏的關係則顯得更為傳奇。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權後,大肆鼓吹種族優越論,稱人類每700年進化一次,最終目的是成為雅利安人。而納粹黨衛軍頭子希姆萊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種族主義者。為印證希特勒的理論,希姆萊在1935年,組建了一個服務於納粹教義的“祖先遺產學會”,網羅了包括醫學家、探險家、考古學家甚至江湖術士、精神病患者在內的各色“專家”,對人種、血統、古代宗教、古代遺址、神話傳說等進行考察研究。到戰爭結束時,該學會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40個部門的龐大機構,它不僅對猶太人進行活體實驗,還通過占卜、占星等手段指導德軍軍事行動。同時,希姆萊還對“亞特蘭蒂斯”的神話傳說深信不疑,他相信一旦證明雅利安人的祖先是神, 只要藉助選擇性繁殖等種族淨化手段,便能創造出具有超常能力的、所向無敵的雅利安神族部隊。

近代西藏發現史

為尋訪先祖遺民,1938年,希姆萊奉命派遣以博物學家恩斯特·塞弗爾和人類學家布魯諾·貝爾格為首的“德國黨衛軍塞弗爾考察隊”奔赴西藏,這支隊伍其他成員還包括植物學家、昆蟲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貝爾格測量了很多西藏人頭部的尺寸,並將這些人的頭髮與其他人種的頭髮樣本進行比對;他們還通過被測者眼球的顏色來判斷其種族純淨程度;為保留數據,他們用石膏對十幾個藏族人進行了面部和手的翻模,製作了這些人頭部、臉部、耳朵和手的石膏模型。這次考察中,隊員們還從當地人口中得知有一個名叫沙姆巴拉的洞穴,據說那裡隱藏著蘊含無窮能量的“地球軸心”,誰能找到它,就可以得到一種生物場的保護,做到“刀槍不入”,並能夠任意控制時間和事件的變化。1939年8月,考察隊回到德國, 受到希姆萊的熱烈歡迎。

1941年底,歐洲戰場壞消息不斷,希特勒和他的總參謀部一籌莫展。此時,希姆萊也在為如何擺脫軍事被動處境冥思苦想。他一方面組織江湖術士通過在大西洋地圖上懸掛吊錘的荒唐辦法,來尋找盟軍艦隊。另一方面,他想到了那個在遙遠東方的“地球軸心”。此後,希姆萊面見希特勒,提出派遣一支特別行動小分隊,前往西藏沙姆巴拉洞穴,找到那個能夠控制全世界的“地球軸心”,然後派數千名空降兵到那裡,打造一個“不死軍團”;與此同時,可以顛倒“地球軸心”,使德國回到1939年,改正當初犯下的錯誤,重新發動戰爭。為此,希姆萊與希特勒密談了6個小時,還向希特勒遞交了一份2000頁的報告,其中的一張地圖標出了沙姆巴拉的大體位置。1943年1月,由海因裡希·哈勒率領的納粹五人探險小組秘密啟程赴藏。

近代西藏發現史

1943年5月,他們在印度被英軍逮捕。在幾次越獄失敗後,哈勒等人總算成功逃出戰俘營。開始,他們打算投奔日軍,但後來還是決定繼續執行尋找“地球軸心”的使命。由於當時的英國印度總督派駐西藏的官員理查德森對德國人採取了寬容的政策, 冒充德國商品推銷員的哈勒開始了他在西藏的七年之旅。沒有人能夠說清哈勒和他的探險小組都去了什麼地方;有荒唐的傳說稱他們最終找到了“地球軸心”,但不知道怎樣操縱它。也沒有人說得清哈勒手下的3個同伴去了哪裡, 因為直到戰爭結束時,哈勒的探險小組中只剩下他和希姆萊的心腹彼得·奧夫施奈特。而1945年。蘇軍攻克柏林後。內務人民委員會(“克格勃”前身)軍官在德國帝國大廈的地下室裡。還發現了一名被槍殺的西藏喇嘛。這一切都使納粹在西藏的秘密行動成為二戰中一個難解的謎團。

近代西藏發現史

目前,按照德國官方的說法,納粹第一次進入西藏所拍的紀錄片在1945年秋天的科隆大火中被燒燬。而哈勒1951年從拉薩會奧地利時隨身攜帶的大量檔案則被英國人沒收。現在哈勒已經去世,納粹進入西藏的檔案則被各國列為級別較高的保密文件,按德國、英國、美國的規定,有可能在2044年後解密這批檔案,當然也有可能永遠塵封在歷史之中。

西藏的神秘吸引力並未因外界的征服而削弱,這種誘惑始終頑固地存在於西方人的思想中。一批又一批的人來來往往,仰望著他們幻想中的高山。關於西藏的故事永遠都是從夢想到現實,然後又回到想象的輪迴。

近代西藏發現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