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課業負擔太重,癥結在哪裡?

蘆川居士

小學生課業負擔重,中學生課業負擔更重,孩子們普遍睡不夠覺,活動量不足,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寫作業,上課,上補習班。

本來,我沒有教小學時,我主張孩子上幼兒園時就是玩,幹嘛提高學知識,用處不大,給孩子一個健康美好的童年,可是當我教了小學才發現,幼兒園不打基礎,到一年級你肯定跟不上啊。

那麼,癥結在哪兒?

一、課本內容過多,比如現在通用的部編語文教材,課文有14課,語文園地八個,會寫的字共100個,會認的有300個生字。還有一大部分閱讀課文。本來看上去並不多,並且劃定了掌握範圍,有要求掌握的,有要求理解的,但是關鍵在於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孩子們要做的試題。


二、試題花樣繁多,從語文到數學,有些題,老師都得想半天。家長有的都不會做,但是大家又想考高分,又想什麼題都得會做,那怎麼辦呢,那隻能多做題,多做題,多做題,作業多,寫字多,做題做到不管孩子們理解不理解,只要一看就會。這樣一來,孩子的負擔自然就重了。

以前,七八十年代,小學生考的題無非就是字、詞、句子、解詞,背誦,一本課本打天下,沒有什麼雜七雜八的事,大家做做課本上的題,寫寫生字就可以了,現在只有會做題才行,孩子又多數不理解題意,只能靠多做題,訓練其熟練程度,成就了“填鴨式”教育。


指尖教育帝國

我是能媽和崽 為您解惑 為我發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小學生課業太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1,孩子沒有上學之前家長沒有有意識的輔導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我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不忍心讓孩子早早接觸學習,可是家長忽略了一點,自己教孩子是不是更能根據孩子的特點在和孩子玩的時候讓孩子學到知識,這樣會來的更輕鬆那?

我是這樣做的,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不放過孩子每次睡覺前給孩子背唐詩三百首,這個時候不管孩子能不能聽懂,直到他睡著。就這樣我堅持不懈,孩子一歲七個月就能背幾十首唐詩了。孩子塊兩歲的時候我每次帶孩子出去玩都說一二一,一二三四,孩子看著我走路的樣子覺的好玩,他也就跟著喊起來,還開心的直笑。學字方面我更是讓孩子在玩的時候愉快的學完的,我第一天教他個大字,在他高興的時候問他,兒子昨天媽媽教你那個大字是怎麼寫的?媽媽給忘了,孩子就找個石頭在地上劃了起來,一邊劃一邊自己在說橫撇捺,我馬上就說,兒子太聰明瞭,媽媽都給忘了。兒子聽到表揚更來勁了說,媽媽還教我字,明天還問我。就這樣孩子五歲上一年級,從來不看帶人的書,都是讀帶字的書。數學100以內的加減法都會做,上學後如魚得水,學習勁頭特別高,老師留的作業輕輕鬆鬆就做完了。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有必要,孩子上學後別人不會的時候他都會,考試考的好,老師表揚,家長誇獎。孩子特別愛學習,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現在的孩子學習課本究竟難到什麼程度我不得知,好多家長都說比較難,這也是孩子課業負擔重的一個原因,老師留少了怕孩子跟不上課,留多了作業孩子有整夜的疲勞戰,這也是家長和老師比較矛盾的地方,現在說給孩子減負,可是沒有落到實效上,孩子整天睡眼朦朧,這樣長此以往擔心孩子的身體能不能受的了?還有就是第二天能不能聽好課的問題?都困的那樣了,上課精神能集中嗎?這樣下去最怕的是孩子聽不懂課學習起來惡性循環,學習起來徹底沒有了動力。

我是能媽和崽,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評,轉發加關注,謝謝!


能媽和崽

小學生課業負擔太重,癥結在哪裡?說起來也挺可憐的。天天看到減負減負的新聞,就是不見學生真正的減負。其實家長矛盾,老師也矛盾。如果減少課業量吧,又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考或高考都爭不過別人家的孩子。老師也矛盾,不狠抓學習吧,每月的月考或期中考試自己總是倒數,也說不過去。績效考核也要考試成績排名,所以老師也不敢怠慢了。只能讓學生加深作業量來鞏固基礎知識了。


其實適當佈置作業量對孩子才是最好的。現在的學校一開學就要求學生買各種各樣的教輔。比如我們學校一年級的小孩語文有教材精煉,學習週報,還有生字,聽寫作業。數學作業有教材精煉,智能與水平訓練,學習週報。英語作業有金牌作業,活動手冊,學習週報,一起作業網。三科加起來十幾種作業。如果指望課堂上完成這些作業的話,老師不用講課了,只輔導作業就行了。所以晚上也會佈置適當的家庭作業,也就違背了教育局規定的一二年級不準留家庭作業的規定。但是晚上不安排一些作業,家長又不樂意。對於一些沒時間輔導作業的家長也有意見,認為作業應該在學校完成。


最後大家明白了吧?癥結在哪裡?癥結在家長不想監督孩子的學習!想把自己孩子的學習的責任推卸給老師。拿減負來壓老師,拿為人師表,學高為師來壓老師。總之我的孩子學習就是老師的責任,我沒時間過問,再多作業也是老師的責任。誰讓你們學校發那麼多教輔呢?這老師也被學校挖的坑害了!

不敢說老師的苦了,最近一個人渣老師因跟輔導學生髮生嘴吻事件,又把全國人民的唾沫噴向老師了。所有老師的形象已經被打下十八層地獄了。總之:一切為了孩子的明天,家長理解,配合老師的工作吧!


領悟教育

分給考試科目的課時不夠用,只能家裡記憶、補充、提高。

以我所在地區六年級為例,學生要上的課型有:語文、數學、英語、寫字、社會、科學、美術、音樂、體育、微機、閱讀、安全健康、校本、實踐。我教兩個班語文兼任兩個副科,每週語文課六節,兩節作文課,平時什麼課也不能私自佔用,課堂時間只夠課文學完,不會因為課時少就免考,習題、背誦什麼時間完成?只有家裡。

為什麼在家作業多, 這就是癥結。

課程難度加深也是一個原因,只有基礎練習,沒有拔高練習和拓展練習,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還有就是家校對分數的要求很高,一個孩子考九十幾分就全班倒數了,誰也不敢懈怠啊。


青荷詩苑

癥結在於對未來的擔憂,孩子早輕鬆,長大會受罪,這是很多家長的共識。

其實釋放孩子天性,加強引導,注重孩子的感知。形成好的行為習慣這才是我們需要去做的。


兔子侃大山

我覺得小學生們的這個問題並不出在學校,更多的是出在體制上。

換言之,如果最終能決定你命運的是考大學,那麼你是否真的願意多讀書?對於老師而言,能夠幫助更多學生上大學是最好的升職渠道。那麼,課業負擔一定會很重。

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考大學,把這項制度取消,選擇自由就業,但這是不可能的。畢竟如果這項制度去找,寒門難出貴子。


兵家墨客

問題的實質是教育年齡段的供需矛盾,造成競爭前置。

本來是激烈的高考競爭,而現在是激烈的中考競爭。

高考競爭所帶來的繁重的高中課業是可以承受的,這和學生學習和成長曲線擬合。

可是競爭前置而帶來的繁重的中小學課業與學習曲線不擬合,這就是大家覺得中小學負擔太重的根本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五花八門的出題思路,造就了補課市場的空前繁榮。可是又有多少出題思路是真正對孩子的未來有正面幫助的呢。

比如語文閱讀理解,有多少是開放型題目?老師在教授書面表達的時候,有多少老師按照what why how的結構指導孩子,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的?

但願能有更多人能理解其中的根節在哪,而不是被減負啊,補課啊這些表象所迷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