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症结在哪里?

芦川居士

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中学生课业负担更重,孩子们普遍睡不够觉,活动量不足,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业,上课,上补习班。

本来,我没有教小学时,我主张孩子上幼儿园时就是玩,干嘛提高学知识,用处不大,给孩子一个健康美好的童年,可是当我教了小学才发现,幼儿园不打基础,到一年级你肯定跟不上啊。

那么,症结在哪儿?

一、课本内容过多,比如现在通用的部编语文教材,课文有14课,语文园地八个,会写的字共100个,会认的有300个生字。还有一大部分阅读课文。本来看上去并不多,并且划定了掌握范围,有要求掌握的,有要求理解的,但是关键在于我要说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们要做的试题。


二、试题花样繁多,从语文到数学,有些题,老师都得想半天。家长有的都不会做,但是大家又想考高分,又想什么题都得会做,那怎么办呢,那只能多做题,多做题,多做题,作业多,写字多,做题做到不管孩子们理解不理解,只要一看就会。这样一来,孩子的负担自然就重了。

以前,七八十年代,小学生考的题无非就是字、词、句子、解词,背诵,一本课本打天下,没有什么杂七杂八的事,大家做做课本上的题,写写生字就可以了,现在只有会做题才行,孩子又多数不理解题意,只能靠多做题,训练其熟练程度,成就了“填鸭式”教育。


指尖教育帝国

我是能妈和崽 为您解惑 为我发声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小学生课业太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孩子没有上学之前家长没有有意识的辅导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我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忍心让孩子早早接触学习,可是家长忽略了一点,自己教孩子是不是更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在和孩子玩的时候让孩子学到知识,这样会来的更轻松那?

我是这样做的,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不放过孩子每次睡觉前给孩子背唐诗三百首,这个时候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直到他睡着。就这样我坚持不懈,孩子一岁七个月就能背几十首唐诗了。孩子块两岁的时候我每次带孩子出去玩都说一二一,一二三四,孩子看着我走路的样子觉的好玩,他也就跟着喊起来,还开心的直笑。学字方面我更是让孩子在玩的时候愉快的学完的,我第一天教他个大字,在他高兴的时候问他,儿子昨天妈妈教你那个大字是怎么写的?妈妈给忘了,孩子就找个石头在地上划了起来,一边划一边自己在说横撇捺,我马上就说,儿子太聪明了,妈妈都给忘了。儿子听到表扬更来劲了说,妈妈还教我字,明天还问我。就这样孩子五岁上一年级,从来不看带人的书,都是读带字的书。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做,上学后如鱼得水,学习劲头特别高,老师留的作业轻轻松松就做完了。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有必要,孩子上学后别人不会的时候他都会,考试考的好,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孩子特别爱学习,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现在的孩子学习课本究竟难到什么程度我不得知,好多家长都说比较难,这也是孩子课业负担重的一个原因,老师留少了怕孩子跟不上课,留多了作业孩子有整夜的疲劳战,这也是家长和老师比较矛盾的地方,现在说给孩子减负,可是没有落到实效上,孩子整天睡眼朦胧,这样长此以往担心孩子的身体能不能受的了?还有就是第二天能不能听好课的问题?都困的那样了,上课精神能集中吗?这样下去最怕的是孩子听不懂课学习起来恶性循环,学习起来彻底没有了动力。

我是能妈和崽,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评,转发加关注,谢谢!


能妈和崽

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症结在哪里?说起来也挺可怜的。天天看到减负减负的新闻,就是不见学生真正的减负。其实家长矛盾,老师也矛盾。如果减少课业量吧,又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考或高考都争不过别人家的孩子。老师也矛盾,不狠抓学习吧,每月的月考或期中考试自己总是倒数,也说不过去。绩效考核也要考试成绩排名,所以老师也不敢怠慢了。只能让学生加深作业量来巩固基础知识了。


其实适当布置作业量对孩子才是最好的。现在的学校一开学就要求学生买各种各样的教辅。比如我们学校一年级的小孩语文有教材精炼,学习周报,还有生字,听写作业。数学作业有教材精炼,智能与水平训练,学习周报。英语作业有金牌作业,活动手册,学习周报,一起作业网。三科加起来十几种作业。如果指望课堂上完成这些作业的话,老师不用讲课了,只辅导作业就行了。所以晚上也会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也就违背了教育局规定的一二年级不准留家庭作业的规定。但是晚上不安排一些作业,家长又不乐意。对于一些没时间辅导作业的家长也有意见,认为作业应该在学校完成。


最后大家明白了吧?症结在哪里?症结在家长不想监督孩子的学习!想把自己孩子的学习的责任推卸给老师。拿减负来压老师,拿为人师表,学高为师来压老师。总之我的孩子学习就是老师的责任,我没时间过问,再多作业也是老师的责任。谁让你们学校发那么多教辅呢?这老师也被学校挖的坑害了!

不敢说老师的苦了,最近一个人渣老师因跟辅导学生发生嘴吻事件,又把全国人民的唾沫喷向老师了。所有老师的形象已经被打下十八层地狱了。总之: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家长理解,配合老师的工作吧!


领悟教育

分给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够用,只能家里记忆、补充、提高。

以我所在地区六年级为例,学生要上的课型有:语文、数学、英语、写字、社会、科学、美术、音乐、体育、微机、阅读、安全健康、校本、实践。我教两个班语文兼任两个副科,每周语文课六节,两节作文课,平时什么课也不能私自占用,课堂时间只够课文学完,不会因为课时少就免考,习题、背诵什么时间完成?只有家里。

为什么在家作业多, 这就是症结。

课程难度加深也是一个原因,只有基础练习,没有拔高练习和拓展练习,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还有就是家校对分数的要求很高,一个孩子考九十几分就全班倒数了,谁也不敢懈怠啊。


青荷诗苑

症结在于对未来的担忧,孩子早轻松,长大会受罪,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

其实释放孩子天性,加强引导,注重孩子的感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这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兔子侃大山

我觉得小学生们的这个问题并不出在学校,更多的是出在体制上。

换言之,如果最终能决定你命运的是考大学,那么你是否真的愿意多读书?对于老师而言,能够帮助更多学生上大学是最好的升职渠道。那么,课业负担一定会很重。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考大学,把这项制度取消,选择自由就业,但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如果这项制度去找,寒门难出贵子。


兵家墨客

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年龄段的供需矛盾,造成竞争前置。

本来是激烈的高考竞争,而现在是激烈的中考竞争。

高考竞争所带来的繁重的高中课业是可以承受的,这和学生学习和成长曲线拟合。

可是竞争前置而带来的繁重的中小学课业与学习曲线不拟合,这就是大家觉得中小学负担太重的根本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五花八门的出题思路,造就了补课市场的空前繁荣。可是又有多少出题思路是真正对孩子的未来有正面帮助的呢。

比如语文阅读理解,有多少是开放型题目?老师在教授书面表达的时候,有多少老师按照what why how的结构指导孩子,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但愿能有更多人能理解其中的根节在哪,而不是被减负啊,补课啊这些表象所迷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