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入门(十)——近体诗7用韵

第四节 近体诗的用韵

(一)依照《平水韵》。隋音韵学家陆法言编成《切韵》,唐音韵学家孙愐刊正陆法言《切韵》编成《唐韵》。唐宋诗人用韵所根据的韵书就是这两部书。到了元末,江北平水人(今山西临汾)刘渊把同用的韵归并起来,成为106个韵。这106个韵就是后代所谓《平水韵》。由此看来,若说唐宋诗人用韵是依照《平水韵》的,虽然前后时间上说不过去,而在韵部上却大致符合。现在我们就把这一百零六个韵列出,作大致的了解。

平声(30个)

上平: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

一先仙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上 声(29个):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廿一马 廿二养 廿三梗 廿四迥

廿五有 廿六寝 廿七感 廿八俭 廿九豏

去 声(30个):

一 送 二 宋 三 绛 四 置 五 未 六 御 七 遇 八 霁

九泰 十 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廿一个 廿二祃

廿三漾 廿四敬 廿五径 廿六宥 廿七沁 廿八勘 廿九艳

三十陷

入 声(17个):

一 屋 二 沃 三 觉 四 质 五 物 六 月 七 曷 八 黠

九 屑 十 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二)记住某字属某韵的方法:一是硬记。二是根据声旁大致推断(汉字形声字占绝大部分的特点:比如你知道了“今”字在侵部,那么,凡是从“今”字得声的字,如“吟、琴、衾”等,也该都在“侵”部。不过这种类推法有时候也会有意外,比如“庐、驴”在“鱼”韵,而“卢、炉、泸、轳”在“虞”韵;“才、财、孩、该”在灰韵而“豺、骸”在佳韵,这些仍旧是要靠硬记的。三是可以读一些声律类的书帮助记忆。比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等。

(三)诗韵分类。各韵所包括的字数很不相称,有些韵宽(字数多),有些韵窄(字数少)。宽韵可以很自由,窄韵就在作诗时受到很大限制(有文才的人有时侯却故意用窄韵来显本领)。依宽窄的程度而论,诗韵大致可分为四类,如下:

(1)宽韵:

支 先 阳 庚 尤 东 真

(2)中韵:

元 寒 鱼 萧 侵 冬 灰 齐 歌 麻 豪

(3)窄韵:

微 文 删 青 蒸 覃

(4)险韵:

江 佳 肴 咸

(四)近体诗的用韵很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只能押同一个韵)。我们前面见到的近体诗例子,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五)出韵(又称“落韵”)(有一个韵字与其它韵字不是一个韵部)是近体诗的大忌;宁可避免险韵,决不能让它出韵。从前的人受这种严格的拘束。在科举考试中,诗出了韵,无论诗意怎样高超,都算是不及格。现在我们试举几个险韵诗的例子:险韵也不能出韵,其他的韵可想而知了。例如:

(1)江韵

格律诗入门(十)——近体诗7用韵

划线韵字为江韵

(2) 佳韵

格律诗入门(十)——近体诗7用韵

划线韵字为佳韵

(3) 肴韵

格律诗入门(十)——近体诗7用韵

划线韵字为肴韵

(4) 咸韵

格律诗入门(十)——近体诗7用韵

划线韵字咸韵

总结:盛唐以前,除了欣、文通韵的情形之外,近体诗绝对不出韵;中唐以后,偶然不免有出韵的情形。总之,宋代以前,近体诗出韵的情况,千首中难见一二首。因此,一首近体诗必须押同一个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