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洗衣粉,古人要如何洗涤衣物?

vivi95

没有洗衣粉,古人如何洗涤衣物?

没有洗衣粉、没有肥皂的时候古人如何洗涤衣物?《礼记·内则篇》说:“冠带垢,和灰清漱。”意思就是说帽子脏了,用草木灰和着清水洗漱就可以了。

其实在过去用草木灰洗衣服,不需要考古我就知道了。因为我曾经听我父亲讲过,五六十年代在外挑堤、挖河的时候,还有三线建设的时候,经常用草木灰洗衣服。

很多时候连草木灰都没有,干脆用河塘里的淤泥巴洗衣服,有的衣服不太脏的话,就直接用清水多揉搓几遍完事。这些都是我父亲亲身经历过的事,估计也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土办法。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讨人生,感悟生活,共话养生,闲聊文学,共同学习进步。


山人的生活感悟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拥有了洗衣机和洗衣粉,可以轻松、容易地洗干净衣服,那么,古代没有洗衣机,也没有洗衣粉,要如何把衣服洗干净呢?在最远古的时候,人们也只是用清水洗衣服,但会用棍棒等敲打,再用手揉搓。但很快,人们就发现草木灰有去污作用,是很好的洗涤剂。用现代的科学解释,是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所以有一定去污效果。《礼记·内则》中对此有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但具体是哪些草木,并没有详细说明。但古人的洗涤剂不限于草木灰,先秦的《考工记》中还记载了一种由贝壳灰和栏木灰混合而成的洗衣剂。大概是因为两者混合后生成的氢氧化钾对丝织品上的污垢油脂发生反映,从而能够洗干净衣服。

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皂角。皂角就是皂荚树的果实,用于洗衣服能生成泡沫,去污能力较强。随着发展,还出现了把皂角捣碎后制成的皂角球,人们还用来洗脸洗身子。明朝时,更是又添加了其他的香料,制作更加精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到了这种再加工的肥皂的制作方式:“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古人还提到了用胰子洗衣服。胰子也是一种再加工的肥皂,不过就材料来说,要更珍贵一些。胰子是把猪胰腺上的脂肪肝磨成糊状,然后添加黄豆粉、香料、吵糖等搅拌,再加入融化的猪油和香料等搅拌,搅拌均匀,压制成型,制成胰子。做工复杂、原料珍贵的肥皂基本只流行于社会上层阶级,普通百姓多使用皂角或者皂角球,用棒槌击打就基本能满足日常的洗衣需要。当然,生活越富裕的阶级,洗衣方式也越讲究。古代还有“浆洗”衣物的方式。所谓浆洗,就是先把衣服用皂角洗干净,放至旁边,再烧一锅米汤水或者淘米水,把衣服放置其中,慢慢搅拌让衣服浸透浆水,然后捞出用清水洗干净,晾干,熨烫。这样洗出来的衣服,不易掉色,也不皱巴,笔挺但柔软。明清时期,还有用茶麸(油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洗衣服的,这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皂角胰子

整体上来说,古代的洗衣服的洗涤剂都比较天然,草木灰、碱土、皂角、肥珠子(一种落叶乔木)、茶麸、胰子等,基本都来自动植物,这也都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古代的洗衣服过程也有非常繁琐的,这是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也从侧面反映了对底层平民的一定的剥削与压迫。


国家人文历史

我所知道的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捣衣洗涤法。

人类很早就发现衣服可以通过清水的洗涤变得重新干净起来,人们凭借一双手,反复揉搓,并利用河水的冲刷力与捣衣杵的击打力来清洗衣物,足以见得洗衣是一件多么费时、费力的体力劳动,想想以前没有洗衣机的时代妈妈吃了多大的苦头啊(感恩ing)。

我国古代人民洗衣多使用捣衣杵,木质,靠捣衣杵打衣服时的力量,用水把污垢带出来。因此我国古代洗衣服被称为“捣衣”。晋代曹毗所做的《夜听捣衣》就有记录。并且广泛出现于文人骚客的诗句中,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诗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种洗衣方式一直流传至今。特别是不少农村地区仍然使用此种方式。

捣衣杵往往是住在水边的人们经常用的,可怜的是如果是家有悍妇,丈夫一旦不听话就是一棍子打来,还是有点可怕。

而在离水较远地方的人们发明了搓衣板,对于“妻管严”的男子也是一场噩梦啊。

洗衣最美的描述,莫过于“西施浣纱”。你想想,西施在溪水边洗衣服都让鱼儿羞愧得沉下去了你说这能不美么?


第二种:草木灰清洗法。

家是农村的,老家煮饭烧的是木柴,小时候,偶然发现沾上草木灰清洗瓷器、不锈钢、铁器器物更容易清洗,特别是对茶垢油污颇有奇效。

《礼记·内则篇》说:冠带垢,和灰清漱。

意思是:系帽子的带子脏了,就和着草木灰一起洗。

草木灰中的碳酸钾能去除污渍。除了草木灰,人们还使用动物油、植物油、以及碱盐等混搭的方式清洗衣物。汉朝时人们已经用天然石碱洗涤衣物。金代时人们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制成锭状出售。明朝末年时,北京有了专门出售人造“香碱”“香团”的铺子。


第三种:皂角洗涤法。

皂角是很廉价而普遍的洗涤用品,用皂角水洗头能有效去头发上的油脂,我奶奶用皂角水洗头一辈子都没有生过头屑,是不是很神奇?

皂角学名皂荚,十分坚韧,我老家有一颗大的皂角树,到了拣皂角的日子,不少人用竹竿来打,皂角捣碎用来洗涤衣物,用的时候手滑滑的,没多少泡沫,但却是真正的纯天然产品,不伤手的好东西。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一种叫“肥皂团”的东西。肥皂团放入水中搅拌,能起泡沫去污渍。据说是用适量的碱,加上猪油,一定的香料物质制作而成。

“药圣”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一个配方:用洗净的猪胰,研磨成粉状,加豆粉香料做成颗粒。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

后来人们又把胰子和香碱合在一起,做成汤圆一般大的团,如桂花胰子、玫瑰胰子,拿来洗衣服后衣服有种别致的清香,深闺小姐与达官贵族夫人的最爱。


秀逗大师

想知道古人如何洗衣服,首先我们要知道洗衣服的原理,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洗衣服。

洗衣服就是为了让衣物重新变干净,往高深了说就是让两种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分离!

说通俗一点就是让衣服和衣服上的脏东西分离。那么知道了原理我们再来看古人是怎么洗衣服呢?

在最远古的时候,人们就是把衣服放在清水里洗,因为水可把脏东西冲走,这样就起到了清洁的作用了。

随着人们对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娴熟,我们聪明的祖先就尝试用木棒敲打衣服,没想到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衣服洗的比原先更加干净,这也就是我们常常看见电视里的女人在河边用木棒敲打衣服的原因了。

虽然这样洗衣服可以把大部分污渍都洗掉,但是对于一些油渍这些难清理的污渍只靠木棒敲打是除不掉的。这个时候人们就要寻找更好的洗涤办法。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清洗器皿时偶然发现沾有一种物质的器物更容易清洗,所以就尝试把这种物质在洗衣服的时候也使用,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物质就是——草木灰。这应该算是“洗衣粉一代”了吧!

到了魏晋的时候,人们又发现了新的可以去污的物质——皂角,是一种豆皂菜树所结的果实。它的去污能力更强,应用也更广,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只清洁的作用,开始往皂角粉里添加香料,各种改良。

我们的先人在探索这条路上从未停歇,不过都是基于一些天然的材料,直到化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化工合成洗涤剂。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香皂、洗衣服、洗衣液。

虽然是化学品,不过还是非常安全的,大家不用担心。

我是笑笑生,喜欢笑侃历史,关注我,每天都有新观点!


k笑笑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洗衣服不再是一种力气活,家家都有洗衣机,撒上洗衣粉,或者洗衣液,一个按键就能轻轻松松地搞定,但是在古代,没有洗衣机,更没有洗衣粉,那时候洗衣服对于人们来说是个力气活。

当衣服被发明出来以后,如何清洗衣物的问题也就随着而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根据经验一一改进的。最早的办法是利用清水的洗涤让衣物变得干净,当时的河水都很清澈,古人在偶然间发现这样可以清洗衣物,便推行开来。后来发现在用清水清洗的同时,利用棍棒的击打来洗,打完后再用手揉搓,接着利用水冲洗干净,这样会干净得多。

据悉在公元2000年前,有关洗衣服的壁画就出现在埃及的古墓上,上面描述着男人们人洗衣服的情景,两个人用力的搓洗,有的在折叠,还有的在使劲拧干。说明这是靠双手进行的费时又费力的体力劳动,女性还难以胜任,后来随着击打清洗的流行洗衣服才逐渐成为以女性为主。

这种方法后来成了河边居民洗衣服的主要方式之一,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反正我小时候村里没人有洗衣机,大家洗衣服都是到河边,用棒子敲,当然,那时候已经有了洗衣粉了。

用木棒敲打洗衣是住在水边的人们为了洗衣服方便而发明的,后来离水较远的人们发明了搓衣板,只是这样简单的去除衣服里面的污垢。但是这样洗衣服还是不够干净的,人们又开始找寻新的东西,这时人们发现草木灰可以很容易的除油污。

古人们时常举行祭祀或者烧烤活动,他们偶然发现一些沾上物质的器物很容易清洗,逐渐的发现了清洁衣物的奥秘,那就是神奇的草木灰,这也是古代第一种洗衣服的“洗衣粉”。

按照化学组成来看,草木灰主成分为碳酸钾,具有去污效果,后来人们将草木灰扩展到其他灰,如贝壳灰等等。

到了魏晋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用皂角和澡豆来洗衣物。

皂角是豆皂菜树所结的果实,在水中能生成泡沫,有去污的性能,学名皂荚,十分坚韧。据记载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的街市上有卖一种橘子大小、用皂荚粉做成的圆团,圆团放入水中浸泡衣物可以去污,还可以洗身体等,类似于后来的肥皂。

此外还有用胰子洗衣服,胰子其实是猪胰腺上的污血洗净后,撕除上面的脂肪肝磨成糊状,然后加入黄豆粉和香料,搅拌均匀,这样就做成了澡豆,又在制作澡豆的工艺基础上,加入吵糖,并以纯碱代替豆粉,再加入熔融后的猪油及香料等,均匀后,压制成球或块状,制成胰子。纯碱也有去污效果,再结合其他材料,去污效果也是不错的。


平沙趣说历史

淘米水和草木灰洗衣服法了解一下

介绍淘米水洗衣服,这个方法算是比较奢侈,非正经套路的洗衣方法。《礼记·玉藻》:“日五盥,沐稷而靧粱。”译过意思,每日要记得每天用盥洗五遍小手手哦,用再淘洗稷粱的水来洗头和洗脸。淘米水既然可以用来洗头发和洗脸,自然也可以用洗衣服。淘米水是弱碱性的,具一定分离污垢的能力。别说古人了,今天也有人把淘米水当清洁液用。

除了淘米水之外,先秦人最常用来洗衣服的东东,就是草木灰去污法。《礼传·内则》:“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草木灰,因为含有碳酸钾,而碳酸钾具体很强的去污力。

随着时代发展,中古时期人们也开始流行用皂荚。《南史·陈本纪下》曰:梁末,童谣云:"不见马上郎,只见黄尘起。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这条《南史》的童谣是一条谶语,原意是暗指南朝陈激将隋杨取代。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那会儿的人洗衣服开始普遍用皂荚。一般来说,可以用来洗衣服的也可以用来洗头发,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说江南有一种叫鬼皂荚的植物,可以用来洗发,它的树叶去污力特别强用来洗衣服也是极好的。在没有皂荚的地方,还有一种叫肥珠子的植物也可以用来洗衣去污。

古代也有用合成的清洁用品,比如澡豆。澡豆,早期是很高大上的东西。见过的人少,用过的人更少,关键早期应该没什么人会舍得它来洗衣服。因为《世说新语》有一个故事说,王敦娶晋武帝的女儿舞阳公主后,一次在公主府上洗手间,婢女端来水与澡豆,原意是让王敦洗手。然而,王敦却以为是干粮,他就将澡豆和水一起喝掉了。王敦怎么说都是琅琊王氏出身,那会儿也是堂堂驸马都尉,人家族兄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就这样王敦在娶公主前,没见过澡豆。

不仅澡豆高大上,香胰子这种早期合成香皂的雏形,在明清也是比较高大上的东西,一般都是妇女用来做个人清洁的。洗衣服用这种东西的成本太高。

其实,草木灰洗衣挺好。毕竟,省钱嘛。


柳氏异闻录

你不要认为发明洗衣服好像只得很炫耀的东西,那是一个很大的污染。古人洗衣服自然有办法。

办法一:

在某个小溪边,一位古代姑娘用棒槌使劲敲打着漂在水边的衣物,就是通过这样反复的操作,然后完成衣服的干净,这一种女子叫做浣纱女,西施就是干过这个职业。


办法二。

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这个灰指的是什么灰呢。是一种草木灰,就是草木燃烧之后的灰,在农村很常见,现在有些城市的孩子肯定不知道这个东西了。也有草木灰和石灰混合起来,这个石灰指的是贝壳烧制的。

办法三。

魏晋时的古人开始用皂角和澡豆来洗衣物。什么叫做澡豆呢?把猪胰腺上的污血洗净,撕除上面的脂肪肝磨成糊状,加入黄豆粉和香料,搅拌均匀后,通风处风干后就成了能洗去衣物污垢的澡豆。

上图就是皂角,这东东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眼熟?


知常容

古代没有用化学手段制成的洗衣粉,但是聪明的古人就地取材用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清理衣服上的污渍。

草木灰

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用草木灰和山羊脂做出了肥皂,用以洗涤衣物。据《礼记》和《考工记》记载中国古人用草木灰水加贝壳灰来去除油污



皂角

晋代时人们用皂角树的果实捣碎,做成皂角团。然后放入水中发泡用以去污。除此以外还有猪胰和石碱等方式


古籍与历史

直到1907年,人们才发明了洗衣粉,那么没有洗衣液,洗衣粉的时代,古人怎么才能把衣服洗干净?

经常看电视剧和小说的童鞋就知道古人摘皂角煮出汁液后用锤衣用棒槌或者棍使劲捶打衣物,把污渍捶打出来。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草木灰或者说柴灰贝壳灰来洗衣,也可以洗的很干净,因为草木灰贝壳灰是碱性的,所以能洗出污渍。



富贵一点的人家洗衣比较讲究会用“香胰子”、澡豆和香碱。我们汉代时已经有用天然石碱洗涤衣物的记载了。后来古人又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制成锭状出售。明末,北京开设有不少专门出售人造香碱的铺子。



香胰子和澡豆是什么呢?就是猪胰脏。洗净猪胰,研磨成粉,加入豆粉等各种原料。这就是古代的胰子,澡豆就是胰子的一种。后来人们又把胰子和各种各样的香碱合在一起,揉成汤圆大的圆子,这就是各种小说里中提到的木樨胰子、玫瑰胰子等等。

也许没有现代的洗衣剂洗得干净,但是天然无污染,环保又健康,不伤手呀!


颜丽明844

古代是没有洗衣粉,但不代表他们没有用于清洁、去污的洗涤制品。古人常用的洗涤品是皂角。皂角是一种乔木,所结果实皂荚可用于制作洗涤品。资料说,“据科学测定,皂荚含有皂甙成分,有表面活性剂一样的性能:起泡、去污、乳化,并且比真正的肥皂耐硬水,不含碱性,对丝毛织物无损伤。”古人很早就懂得用皂荚来洗头、洗澡、洗衣服。

宋朝时,还出现了用皂荚为原料制成的肥皂。宋人杨士瀛的《仁斋直指》记录了一条“肥皂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藁本、鹤白、杏仁、豆粉各一两,猪脂(去膜)三两,轻粉、蜜陀僧、樟脑各半两,孩儿茶三钱,肥皂(一种荚果)去里外皮筋并子,只要净肉一茶盏。先将净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为末,同肥皂、猪脂、鸡清和为丸。”这种肥皂制作昂贵,用于洗衣服有点可惜,一般都用来洗澡。

除了皂荚,还有一种叫做“黄目树”的果实也可以用于洗衣服,清代的《台湾府志》载:“黄目树,即无患树。高二、三丈,实如枇杷,色黄,皮绉,用以澣衣,浆若肥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