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客居富平紀事

魏徵客居富平紀事

魏徵(580-643年),字玄成,祖籍鉅鹿郡(今河北鉅鹿縣),隋末唐初人,初唐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諍臣,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共同創建“貞觀之治”大業,史稱“一代名相”。

世傳魏徵曾客居頻陽縣西魏村(今富平到賢鎮小惠西村)。《富平縣誌·孫志》記載:“耀州東南20裡,為魏徵故里,宗支碑石,尚可誦讀,左有鵝鴨池……(縣)北30裡西魏鎮,為唐魏徵祖墓,餘少時猶及見,今則土人沒之矣”。

西村古稱西魏村,據明代縣誌記載,此前曾設立小鎮,名曰“西魏鎮”,是當時富平境內16個小鎮之一。村西溝道北岸有一半島形高臺兀出,其上殘垣斷壁依稀可見,據說即為當年魏徵客居和之後所建別墅的土城遺址。上世紀80年代初,縣文物部門進行全縣文物普查時,發現該處還有魏徵廟遺址。據當地老百姓回憶,在村北高埝之上,解放前曾建有魏徵祠堂,祠堂內有不少石碑,大約在1952年前後查田定產時將祠堂拆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尚書水庫時將所有石碑拉走墊了壩基。群眾清楚記得,在祠堂東側不遠處,有一方窪地,北連水路,坑基很深,此處就是當年魏徵的魚鴨池塘所在地,後來逐漸回填墾為耕地。

魏徵客居富平紀事

據著名關學大師、關中鴻儒李因篤所著史料記載,魏徵曾客居富平並建別墅。在他的《愛祺堂詩集》邑里絕句中對其事作了記載,原詩名曰《西村魏徵》,詩云:

西村別墅鄭公陂,十畝清涵鵝鴨池。

虎嘯龍吟深悵望,松潘柏老正棲遲。

聊聊數句,即將當年魏徵別墅的情況描寫得清清楚楚。但當時的“別墅”和如今的“闊宅豪居”概念上有著本質區別,魏徵一生節儉勤政,家無正寢,西村魏徵別墅僅僅只是其暫居之所而已。然而,魏徵為何客居富平,並在此修建別墅,究其原因,說法有二。

據當地村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說法是,魏徵父母逃荒至西村,開始住在村邊的溝道里,後來搬上西村土城。傳說其母身懷魏徵,每次手提竹籃在地裡挖野菜、拾麥穗時,頭上總旋繞一虎形彩雲為其遮陰。人們說其母懷的是天上武曲星,那是神靈對他的庇護。當然,此乃僅為傳說。

至於真正原因,經當地學者研究認為,隋末天下漸亂,這位“少孤寒,落拓有大志”的河北漢子尚不得志,遂以道士身份雲遊天下,到富平後,見此地依山傍水,又屬都城長安之京畿,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其戰略地位不容輕覷。作為深諳治國理政之道的魏徵,深知歷來新興王朝,多以西北尤其是關中作為其發軔之地,從而高屋建瓴,席捲天下。於是他便體察形勢,計慮利弊,待時而動,遂將西村作為暫居之地而與富平結緣。促成魏徵留居富平的另一重要原因,還緣於其恩師,即隱居在秦晉交界龍門山一帶開館收徒、發掘英才,傳授匡扶天下、撥亂反正之術的著名大隱士王通。現在看來,魏徵之所以將富平作為暫避客居之處,其一,與恩師講學之地不過百十里地,既可拜師求學,結交天下豪傑,又往返自如;其二緊鄰京畿長安,有利觀探時局,養精蓄銳,隨機應變,可謂機關精明,煞費苦心。

至於富平明代縣誌稱西村“為唐魏徵祖墓”,其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商榷。按照唐時的陪葬禮制,禮泉縣九嵕山唐昭陵西南鳳凰山巔的魏徵墓葬當屬魏徵安身之所。但因其在富平客居達五年之久,故富平縣誌所記載的魏徵墓可能性並非空穴來風,當屬後世族人或當地百姓為祭祀方便而修的衣冠冢。

魏徵客居富平紀事

富平經年流傳著這樣一首鄉間民謠:“文有楊爵,武有王翦;孝子梁悅,忠臣張紞;太子太保孫丕揚,魏徵一夢斬龍王”。說到魏徵斬龍王這個故事,也算是家喻戶曉。傳說貞觀年間,唐都長安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黎民百姓天天拜神祈雨。有個叫鬼谷子的仙師,算定第二天午時三刻有雨,城內三成,城外七成。掌管下雨的金角老龍不信,與鬼谷子打賭,回府查看《風雨薄》,次日果真有雨,下雨時間與鬼谷子掐算的一點不差。金角老龍為贏賭局,私自篡改了《風雨薄》,把城內改為七成雨,城外改為三成雨。結果城內普降暴雨,淹死了許多黎民百姓,城外卻依然乾旱不解,莊稼枯死,顆粒無收。玉皇大帝大怒,降旨將金角老龍斬首示眾,特命魏徵任監斬官。金角老龍情知不妙,極為恐懼,立即進宮乞求唐皇李世民保命。李世民為搭救金角老龍,在魏徵監斬之日設計請其進宮下棋,行刑時刻已到,魏徵卻無法脫身,遂伏案酣睡,在夢中斬了金角老龍,世間便留下了“魏徵一夢斬龍王”的神話傳說。後因龍王找太宗索命,太宗不堪驚擾,遂派秦叔寶、尉遲敬德二位大將軍在門前把守,這才得以安息。見二位將軍站崗過於辛苦,太宗召來丹青妙手給二將畫像,並將畫像貼在門上,以保平安。從此,貼門神,保平安,也就成為一種民間習俗傳承下來,風行至今而不衰。

魏徵一生傾力輔佐李世民創造了大唐最輝煌的貞觀之治。在治國理政的同時還筆耕不輟,著有《隨書》序論,《梁書》《齊書》《陳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尤以《諫太宗十思疏》最為著名。魏徵去逝後,太宗痛苦失聲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按照魏徵當年在富平客居的史實和卓越的功績,富平人民將其列入鄉賢,也是富平人民的自豪和驕傲。

整理:劉宏偉

參考文獻:

孟軍政《魏徵西村別墅辨考》

彭 輝《魏徵故里西魏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