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客居富平纪事

魏征客居富平纪事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祖籍钜鹿郡(今河北巨鹿县),隋末唐初人,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诤臣,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史称“一代名相”。

世传魏征曾客居频阳县西魏村(今富平到贤镇小惠西村)。《富平县志·孙志》记载:“耀州东南20里,为魏征故里,宗支碑石,尚可诵读,左有鹅鸭池……(县)北30里西魏镇,为唐魏征祖墓,余少时犹及见,今则土人没之矣”。

西村古称西魏村,据明代县志记载,此前曾设立小镇,名曰“西魏镇”,是当时富平境内16个小镇之一。村西沟道北岸有一半岛形高台兀出,其上残垣断壁依稀可见,据说即为当年魏征客居和之后所建别墅的土城遗址。上世纪80年代初,县文物部门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处还有魏征庙遗址。据当地老百姓回忆,在村北高埝之上,解放前曾建有魏征祠堂,祠堂内有不少石碑,大约在1952年前后查田定产时将祠堂拆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尚书水库时将所有石碑拉走垫了坝基。群众清楚记得,在祠堂东侧不远处,有一方洼地,北连水路,坑基很深,此处就是当年魏征的鱼鸭池塘所在地,后来逐渐回填垦为耕地。

魏征客居富平纪事

据著名关学大师、关中鸿儒李因笃所著史料记载,魏征曾客居富平并建别墅。在他的《爱祺堂诗集》邑里绝句中对其事作了记载,原诗名曰《西村魏征》,诗云:

西村别墅郑公陂,十亩清涵鹅鸭池。

虎啸龙吟深怅望,松潘柏老正栖迟。

聊聊数句,即将当年魏征别墅的情况描写得清清楚楚。但当时的“别墅”和如今的“阔宅豪居”概念上有着本质区别,魏征一生节俭勤政,家无正寝,西村魏征别墅仅仅只是其暂居之所而已。然而,魏征为何客居富平,并在此修建别墅,究其原因,说法有二。

据当地村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是,魏征父母逃荒至西村,开始住在村边的沟道里,后来搬上西村土城。传说其母身怀魏征,每次手提竹篮在地里挖野菜、拾麦穗时,头上总旋绕一虎形彩云为其遮阴。人们说其母怀的是天上武曲星,那是神灵对他的庇护。当然,此乃仅为传说。

至于真正原因,经当地学者研究认为,隋末天下渐乱,这位“少孤寒,落拓有大志”的河北汉子尚不得志,遂以道士身份云游天下,到富平后,见此地依山傍水,又属都城长安之京畿,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地位不容轻觑。作为深谙治国理政之道的魏征,深知历来新兴王朝,多以西北尤其是关中作为其发轫之地,从而高屋建瓴,席卷天下。于是他便体察形势,计虑利弊,待时而动,遂将西村作为暂居之地而与富平结缘。促成魏征留居富平的另一重要原因,还缘于其恩师,即隐居在秦晋交界龙门山一带开馆收徒、发掘英才,传授匡扶天下、拨乱反正之术的著名大隐士王通。现在看来,魏征之所以将富平作为暂避客居之处,其一,与恩师讲学之地不过百十里地,既可拜师求学,结交天下豪杰,又往返自如;其二紧邻京畿长安,有利观探时局,养精蓄锐,随机应变,可谓机关精明,煞费苦心。

至于富平明代县志称西村“为唐魏征祖墓”,其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按照唐时的陪葬礼制,礼泉县九嵕山唐昭陵西南凤凰山巅的魏征墓葬当属魏征安身之所。但因其在富平客居达五年之久,故富平县志所记载的魏征墓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当属后世族人或当地百姓为祭祀方便而修的衣冠冢。

魏征客居富平纪事

富平经年流传着这样一首乡间民谣:“文有杨爵,武有王翦;孝子梁悦,忠臣张紞;太子太保孙丕扬,魏征一梦斩龙王”。说到魏征斩龙王这个故事,也算是家喻户晓。传说贞观年间,唐都长安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黎民百姓天天拜神祈雨。有个叫鬼谷子的仙师,算定第二天午时三刻有雨,城内三成,城外七成。掌管下雨的金角老龙不信,与鬼谷子打赌,回府查看《风雨薄》,次日果真有雨,下雨时间与鬼谷子掐算的一点不差。金角老龙为赢赌局,私自篡改了《风雨薄》,把城内改为七成雨,城外改为三成雨。结果城内普降暴雨,淹死了许多黎民百姓,城外却依然干旱不解,庄稼枯死,颗粒无收。玉皇大帝大怒,降旨将金角老龙斩首示众,特命魏征任监斩官。金角老龙情知不妙,极为恐惧,立即进宫乞求唐皇李世民保命。李世民为搭救金角老龙,在魏征监斩之日设计请其进宫下棋,行刑时刻已到,魏征却无法脱身,遂伏案酣睡,在梦中斩了金角老龙,世间便留下了“魏征一梦斩龙王”的神话传说。后因龙王找太宗索命,太宗不堪惊扰,遂派秦叔宝、尉迟敬德二位大将军在门前把守,这才得以安息。见二位将军站岗过于辛苦,太宗召来丹青妙手给二将画像,并将画像贴在门上,以保平安。从此,贴门神,保平安,也就成为一种民间习俗传承下来,风行至今而不衰。

魏征一生倾力辅佐李世民创造了大唐最辉煌的贞观之治。在治国理政的同时还笔耕不辍,著有《随书》序论,《梁书》《齐书》《陈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尤以《谏太宗十思疏》最为著名。魏征去逝后,太宗痛苦失声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按照魏征当年在富平客居的史实和卓越的功绩,富平人民将其列入乡贤,也是富平人民的自豪和骄傲。

整理:刘宏伟

参考文献:

孟军政《魏征西村别墅辨考》

彭 辉《魏征故里西魏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