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对越反击战的英雄团,后来却有一个“土匪团”的外号

这说的是哪一个部队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49师步兵447团。

步兵447团前身为原第二野战军第18军53师157团,有八路军第115师344旅一部和新四军第4师水东独立团的血脉。其中1营2连还起源于1927年的黄麻暴动,是屡立战功的红军连。建国后,该团随军师挺进青藏高原,吃大苦,耐大劳,不畏牺牲,为巩固祖国神圣领土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印对越反击战的英雄团,后来却有一个“土匪团”的外号

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157团在“藏字419部队”(原西藏军区前进指挥所)序列中参加作战。第一阶段作战该团1营和8连迅猛穿插,克服高山险阻,攻占章多北山4300高地的印军地堡群,占领章多空投场,打掉印军第7旅旅部,全歼章多印军,击伤和缴获直升飞机各一架,缴获印军全部装备物资;第二阶段作战全团穿林涉水,昼夜穿插,迂回略马东,进逼德让宗,配合友邻部队堵住并围歼了自西山口、申隔宗的南逃印军800余人,表现非常出色。

1969年底,西藏军区陆军第52师与成都军区陆军第50军149师对调防务和番号,5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50军149师,157团也改番号为步兵447团。

1979年对越自卫还反击战时,步兵447团于战前扩编为甲种团,团长王庆才、政委杜会友、参谋长桂全智等,辖3个步兵营和5个直属连,全团参战共2698人。

对印对越反击战的英雄团,后来却有一个“土匪团”的外号

在这次自卫还反击战中,步兵447团受领深入敌后的艰巨任务,连续穿插战斗9天,血战新寨北侧山垭口,抢占黄连山垭口,不畏牺牲,苦斗强敌,协同师主力重创越军王牌 316A师 。战斗期间共歼敌678人,其中毙敌510人,伤敌157人,俘敌11人,摧毁越军明、暗火力点311个,缴获步枪71支、冲锋枪77支、轻机枪22挺、重机枪11挺、高射机枪2挺、火箭筒25具、40榴弹发射器6具、60炮9门、82无坐力炮2门、82迫击炮3门、各种电台11部、电话单机4部、20门总机1部、被复线3公里、各种地雷103个、手榴弹1195枚、各种枪弹130700发、各种炮弹1131发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步兵447团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全团共伤亡548人,其中牺牲178人,负伤370人。由于接受任务时间紧、准备仓促、后方补给差、民工运力少、运输距离长等因素,导致部队出现断粮2天(个别连队3天)、火炮缺弹现象。部分伤员因无民工后送,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加之雨淋、饥饿,以致伤势恶化而牺牲。

战后, 中央军委授予447团2连“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昆明军区授予447团2连6班“尖刀英雄班”荣誉称号,授予 447团2连连长郑家才“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成都军区授予447团2连班长久陈以“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后,这支英雄团队长年守卫祖国西南边疆,并发展为一支快速反应精锐劲旅。有趣的是,不知什么时候,该团被冠以了“土匪团”的外号。至于这个外号到底怎么来的,也没有个公认说法。一些447团老兵有个解释,现录于下吧:

对印对越反击战的英雄团,后来却有一个“土匪团”的外号

“何谓土匪团?一个战斗力差,军纪差的最多评为草包团。被评为土匪团虽然谈不上褒义,但最起码对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认可与肯定的,但伴之而来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执行命令简单粗暴,但战争本来就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有时候简单也是效率最高的!部队是用来打仗的,作为部队,你是想找个像亮剑里李云龙作风彪悍的部队?还是循规蹈矩从不出错的唐僧式的部队???我想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心中都有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