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名校不讀研?擠破頭也要考名校,它到底好在哪裡?

很多同學都有讀研究生的打算,但是對於到底該選擇哪一所學校,會非常糾結。經常有人拿這個問題來問我,一開始我還幫他細細分析一番,後來發現,這個問題我沒法替他回答。學校那麼多,似乎各有特色,其實又差不了多少,到底該選哪一所,還得由他自己來。

非名校不讀研?擠破頭也要考名校,它到底好在哪裡?

名校光環

不過,在考研擇校中,有兩類學校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一是名校,一是普通的高校。這也是許多同學需要做出抉擇的問題:報考熱門的、競爭異常激烈的名校,還是求穩,選擇一所自己把握大的普通的高校?有些同學沒什麼猶豫,態度很堅決,那就是名校,報考的是名校,成績出來後,調劑也得是名校,不然寧願不讀。

非名校不讀研?擠破頭也要考名校,它到底好在哪裡?

名校學生

名校,顧名思義,就是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很高的學校。哪些是,哪些不是,該如何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985高校,這些是國內的頂尖大學,說它是名校,應該不會有異議;二是“雙一流”的“一流大學”,這是一個新的概念。

除了囊括原來的985高校之外,還有少量其他高校也被列入其中,作為重點建設,並朝著“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的高校,自然可以說是名校;三是211高校,如果將範圍擴得再大一點,這些211高校,或者包括 “一流學科”大學在內的 “雙一流”高校,相對來說,都顯得較為出類拔萃,也可以算是名校。

非名校不讀研?擠破頭也要考名校,它到底好在哪裡?

名校就在家門口

非名校不讀研,作為一種考研態度,估計只有一小部分同學會這麼做,他們有著強烈的名校情結。關於名校情結,估計不少同學都多少有一點。就拿我自己來說,本科是211高校,考研的時候,選擇的是985高校。那時候認為,要考就考一所一流的高校。總覺得211高校,雖然比起普通的高校來說,是要好很多,但是與985一比,就只能算二流了。

為了提升自己的檔次,改變現有的身份,有必要衝一衝名校。當然,這只是報考前的想法,要是考完後,名校沒考上,會不會調劑到一所普通的高校?我想還是會的。可見,我的名校情結有是有,但沒有那麼強烈。估計許多人都像我一樣,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地處流”,想要考名校,無可厚非,但會立足於現實做權衡。

非名校不讀研?擠破頭也要考名校,它到底好在哪裡?

重點大學

在此,需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名校到底好在哪裡?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師資。那些大牛級的教授、學者,很少有在名校之外任職的。即便他一開始不在名校工作,也會被名校以各種優厚的待遇挖走。大學需要有大師,大師基本上都在名校,許多人考名校就是奔著這些“大牛”而來的。普通的高校,也有優秀的老師,甚至“牛人”,但相對來說,數量要少許多。所謂“名師出高徒”,未必都能做到,但選擇了名師,出高徒的概率總歸是要大許多。

非名校不讀研?擠破頭也要考名校,它到底好在哪裡?

名校光環

二是資源和平臺。看看每年全國各大高校的預算,你會發現名校的預算是遠遠超過普通的高校的。排在前幾位的,一年有100億,排在後面的也就幾個億,相差10多倍。有錢好辦事,各種學術資源、教學實施,實驗室設備等就會好很多,研究所、教學機構等各種平臺就會更高一些。網友“螢火蟲”:“雖然說修行靠個人,但不同層次的高校能提供的平臺真的不一樣啊!”

三是學術氣氛。名校的學術氣氛是很濃的,各種學術講座很多,並且往往都是國內外的大牛級人物。在普通的高校,這些人你很難見到,甚至學術講座都很少,學術氣氛幾乎沒有。讀研究生,不管是學碩,還是專碩,總是需要一點學術氣氛的。

非名校不讀研?擠破頭也要考名校,它到底好在哪裡?

名校光環

四是校友。對於哈佛這樣的大學來說,校友是非常重要的人脈,對於你以後創業、找工作等都是幫助很大的。優秀的人才往往匯聚在名校。由於校友的檔次不同,在這裡你或許本來水平一般,但由於有傑出的校友在有形無形中給予各種影響,你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提升,並少走很多彎路。

五是名校效應。讀了名校,成了名校畢業生,你的身份就發生了改變。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作為名校畢業生來說,你的個人品牌一下子就升值了許多。那麼,帶著籠罩在名校光環下的個人品牌,在今後的人際交往、商務往來、職業晉升等各個方面,名校效應都會起作用。類似“學歷查三代”的院校歧視,對你起得是正向的作用。

非名校不讀研?擠破頭也要考名校,它到底好在哪裡?

北京大學

作為名校,有些方面的確是其他高校所不具備的,存在優勢是客觀事實。另一方面,在國內,高校沒有多大的自由辦學空間,即便名校也受到種種限制,也存在種種問題,在某些方面與普通的高校差別可能並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