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人因帶娃產生分歧怎麼破?這樣溝通最有效……

和老人因帶娃產生分歧怎麼破?這樣溝通最有效……

我的讀者小清是位80後新手媽媽,半個月前生下孩子後,就開啟了和黃疸以及屎尿屁做鬥爭的節奏,每天除了就各種育兒問題在群裡請教其他媽媽外,讓她深受困擾的還有和爸爸媽媽的溝通問題。

“我說孩子不用睡枕頭,我媽媽不聽。我說了不用給孩子擦痱子粉,爸爸非得擦。他們總是反駁我說你們小時候就是這樣做的。”

“他們老是說我買的東西不好用,買的奶粉也不香……”

因為還在坐月子,她的情緒被這些分歧弄得起起伏伏,讀者群的媽媽們不得不一邊分享育兒經驗給她,一邊安慰她不要太往心裡去。

老人幫帶娃是中國式育兒中的一套獨特的風景線。我的一位美國朋友曾經談到:“在外國,生孩子後父母一方選擇全職的相對較多。所以在看到很多華人的父母不遠萬里來到美國幫他們帶娃,心裡都很羨慕。”而在國內,老人幫帶娃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和老人在育兒理念上產生分歧也是每個新生兒家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產生分歧了怎麼破?很多人選擇了抱怨、爭吵,但實際上,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沒有什麼問題是溝通解決不了的,但需要多用一點心、多運用一些溝通的小技巧。看著讀者群裡媽媽們的實操分享,童話爸爸也總結出了一些親測有效的方法給到大家——

01

強調立場: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

我們常常說對事不對人。在很多育兒的場景中,產生分歧的往往是實踐操作,即只對事本身,卻因為溝通方式的問題,升級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指責——孩子父母在向孩子祖輩提建議時,在祖輩聽來卻是“指責他們做得不夠好”,於是產生牴觸情緒。

因此,在針對分歧進行溝通時,要先強調雙方的立場一致,即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這樣老人會從中得到認同,並願意聽取建議。值得強調的是,在溝通過程中不要點評老人的行為並直接指出“這樣做不對”,而是直接說出自己的建議“這樣做對孩子更好”。

02

給出方案:運用專家觀點加持提升權威性

讓很多新手爸媽感到難搞的是,自己在父母的眼裡還是沒有權威性的小孩。“小孩怎麼懂得如何養育一個小孩呢?”很多老人心中都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對新生兒父母的建議充耳不聞。

03

日常維護:多給老人鼓勵

帶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年輕人有時都感覺吃不消,何況體力精力都在逐年下降的老人?正是因為老人們在這件事情上付出太多,子女們的一切建議到了他們這就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指責”。

因此,別忘了在日常生活中多誇誇他們,感謝他們的付出。對他們做的好的地方表示認同,在和別人聊起孩子的時候也多提起、肯定老人們的付出,他們感覺得到了認同,在聽取建議時心裡的牴觸也會更少。

04

婆家溝通:讓老公多幫幫忙

很多新手媽媽談到,和自己家人溝通相對直白,有什麼說什麼,但和婆家溝通時需要考慮得更多,有時反而因為顧慮多造成溝通的不暢。在此建議爸爸們多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瞭解到育兒過程中的一些分歧,可以幫助妻子主動和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可以有效消除分歧、減少家庭紛爭。

其實無論是什麼人帶孩子,都會有不足之處,但只要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就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操作上的不足。對於老人帶孩子,希望年輕父母們能多存一份感恩之心,多一份耐心溝通,讓孩子在更為和諧友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