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藤校招生辦,揭露藤校錄取的“潛規則”

潛入藤校招生辦,揭露藤校錄取的“潛規則”

滿分,文書,各種活動和比賽的清單,你豐富的經歷到底在招生官眼中是怎樣的呢?他們是如何判定,你到底是不是他們要的學生呢?在他們的眼中,你算不算最特別的那一個?

優秀的成績?精緻的文書?多元化的活動經歷?哪些才能打動招生官,換取一個以“Congratulations!…”開頭的Offer呢?

想得再多不如站在招生錄取官的角度上看一看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學生,那份你夢想的錄取offer走到你手上要經歷過什麼樣的流程。只有知己知彼方能贏得勝利,今天我們就讓親身經歷過美國TOP5名校招生流程的招生錄取官告訴你,名校的招生流程是什麼樣的吧!

名校的申請流程

潛入藤校招生辦,揭露藤校錄取的“潛規則”

2010年2月份的某天早上,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我們學校的招生辦公室。48小時前,一封郵件通知我成為了這所top5院校的四名本科實習生中的一員。在這裡,我將參與到光榮偉大的2011級錄取初選分類工作中,把“不合格的傢伙們”剔除。最重要的是,這次經驗將會解釋我心中的謎團——我這樣的學渣是怎麼被這所牛校錄取的?

9點鐘,工作正式開始,我們四人被分到不同房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名教授和兩名工作人員。教授對我說,今年的三萬多份申請材料已經被分成四堆兒,我們的任務就是在一週之內把面前這8000多份申請分成ABCD四個等級,A是直接發錄取的,D是無可救藥的,B是沒那麼出彩的,下一階段教授們需要吵架決定是否錄取的,C是為了填補學校的種族比例、男女比例或者運動員比例湊數用的。

教授舉了個栗子:假設今年學校招2500名新生,一般來說能有1000個A,5000個B,8000個C,還有不到20000個D。D扔了不看,A直接錄取,還有1500個錄取名額,從剩下的5000人裡去選。當然如果真的認真選的話,這1500個人肯定都會是華裔(沒辦法,我們有學霸種族天賦),但是美國大學又有關於種族和性別比例的要求——比如華裔不能超過10%,非裔不能低於20%,要有多少來自窮困家庭的,又要有多少學理科的女性——這樣如果B裡面沒有數量那麼多的這種“特殊需求人才”,就用C來補了。

審核第一輪看的是標化成績和GPA

具體指標很簡單:ACT和SAT滿分的,單拿出來;ACT低於30、(老)SAT低於2000、GPA低於3.7只要有一項滿足的放一堆,這些人都是未來的C和D級別;其他的另放一堆,稍後再從這裡面分出A和B。

當時的教授還特地說,標化成績滿分的要單獨挑出來放在一邊,我非常懷疑的問為什麼,教授說因為他覺得標化滿分的不是天才就是哪方面有點缺陷,要由他單獨審查。這項無聊的工作由我和另外兩個工作人員完成,教授只是負責瀏覽我們時不時遞給他的滿分學生。

潛入藤校招生辦,揭露藤校錄取的“潛規則”

潛入藤校招生辦,揭露藤校錄取的“潛規則”

中間教授突然問我:大衛,你是從中國來的吧?

我說是。

教授問,你們中國是不是有一個很有名的小雨傘作文比賽?

我想了一圈,聽說過春蕾杯和新概念,小雨傘什麼的還真沒有。

教授說,不對啊,這個中國學生XX(我還是不說她的姓名了,不過這名字我記了六年)說這個獎項在中國非常受人認可。

我心裡長嘆一聲,說,沒聽說過。

於是教授手裡這個滿分學生就直接進了D組。

第二輪,把C和D分出來

教授說,這項工作也很簡單,你們來做,標準是這樣的:有名人推薦信的、家裡很有錢的、得過很著名獎項的、弱勢群體,都扔進C裡面,其他都放進D裡面。遇到難以抉擇的就大家一起討論。

教授拿來一張的單子,上面列出了美國人認為的十幾種“弱勢群體”,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亞洲小城市”(除了北京、上海、首爾、東京和臺北以外的亞洲城市)、“鄉村女性”和“西藏人”。

看著看著,我看到一封驚心動魄的推薦信,我問教授說這個放在哪個裡面,教授拿過去一看,落款是亞洲某國家總統。

教授沉吟一下,在上面寫了幾個字,扔進A堆。

好吧,所以平時要注意自己的社交活動啊。

又看到一個來自我國的申請人,活動清單裡面寫著“XXX公司CEO”,還附上了一張營業執照複印件,一看,註冊資本1000萬。了不得,拿出來問教授這個要不要也丟進A裡去,教授說這就是家裡出錢讓孩子燒著玩的,誰家孩子能這麼小歲數就管這麼大的公司,C,只能是C。

這項工作又進行了半天,晚上從辦公室走出來的時候我心力交瘁,原來80%的學生連個人陳述都沒有機會被看到就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不過好在他們的推薦信是會被看一看的。

只看落款,嗯。

第二天來繼續,從這天開始,就是把A和B分出來的任務了。教授在這時候才收起他吊兒郎當的樣子,嚴肅的說,今天看到的這些人很多將成為我們大學的新生,你們一定要嚴肅認真對待!

到了這一步,我們才會開始仔細看學生的申請資料,包括簡歷、個人陳述等,教授給每人發了一個表格,要求我們把印象極為深刻的、最優秀(Extraordinary)的學生找出來,並按照表格內容填寫感覺到印象深刻的原因。一個學生最多隻能給三分鐘,換言之,如果三分鐘內還沒有震撼到你,就把它扔進B堆裡面,如果震撼到了,就填表交給教授複查。

我記得有一個來自匈牙利的申請者,個人陳述裡寫的居然是參加法國外籍軍團,經歷了虐待是的嚴酷體能訓練,然後去阿富汗參戰,結果人家退伍回來學了學習,ACT還考了34,這就屬於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印第安納州的小姑娘,發明並完成了“新鐵人三項”:gap-year(間隔年)先游泳橫渡英吉利海峽,然後從加萊跑步到巴黎,最後從巴黎騎自行車到諾曼底…當然這裡面有嚴重的個人好惡,在我來看直接就能進A組,但遇到特別喜歡各種競賽的也不一定。各種國內、國際賽事金牌得主一開始會覺得很厲害,但看多了就覺得也就這麼回事兒。

當所有A、B組學生的檔案都被過了一遍後,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被我們分出來的四檔學生會在接下來被交給真正的錄取委員會去評估。當然這裡就沒C和D什麼事兒了,A和B會經過委員會進行一些討論、投票等等一系列工作,聽說申請走到這一步各種成績就很次要了。錄取委員會會根據每個人的個人陳述、課外活動和推薦信決定是否進入A檔,只有在兩個學生在其他方面旗鼓相當的時候才會重新參考標化成績。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降低一些錄取工作的神秘感,讓各位家長和申請者對真正發生在錄取辦公室中的情況有個大概的瞭解。其實你們也可以看出來,錄取工作其實是有很多不確定性在裡面的,各位只要做好自己,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相信是能夠得到合適自己學校的錄取

潛入藤校招生辦,揭露藤校錄取的“潛規則”

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牛逼的推薦人,那麼就在考取滿意的標化成績上,好好打造讓人眼前一亮的個人陳述和推薦信,這決定了你是否被直接錄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