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御林軍,張靈甫的74師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領玻遊俊


74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全副美式裝備,有三萬餘人,可以說是王牌中王牌,其剽悍戰鬥力是別的國民黨部隊望城莫及的,蔣介石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抗戰勝利後,74師曾駐守中山陵一帶,拱衛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因此,才有了御林軍的稱號。



74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他創建於民族危難之中。當時 ,淞滬會戰的序幕已經拉開 ,74軍沒來得及舉行建軍典禮,王耀武下轄的51師遠在陝西尚未歸建,便開赴淞滬戰場。淞滬會戰是抗戰初期,中日之間一次硬對硬的較量,雖以失敗告終,但它打破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此次,剛組建的74軍表現出頑強的戰鬥力,在國民黨軍一片混亂中,74軍鎮定自若,表現出色,雖損失過半,但起到非常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受到蔣介石的嘉靖,因為淞滬會戰,74軍開始在國民黨軍隊中名聲鵲起。


在整個抗戰期間,74軍的戰績最為卓著。他幾乎參加所有對日的正面作戰,被譽為抗日鐵軍 ,並獲得軍中最高獎飛虎旗。不可一世的日軍對這支中國軍隊有人充滿敬畏,以“三五”稱之(即指74軍下轄的51師、57師、58師)。74軍在抗日戰爭中分別有三人前後任軍長,即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尤以王耀武任軍長時,戰績最為顯赫,是他一手把74軍打造成抗日鐵軍。

在萬家嶺大捷中,74軍衝鋒在前,與日軍展開廝殺。在事關全局的張鼓峰爭奪戰中,74軍表現尤為突出。當時,日軍居高臨下,數次打退74軍進攻,儘管74軍付出沉重傷亡,仍未拿下張鼓峰。夜裡,旅長張靈甫帶領敢死隊,從後山攀崖而上,登上張鼓峰,一舉全殲數百日軍。徹底切斷106師團的退路,為萬家嶺大捷立下頭一功。

1941年3月,74軍參加上高會戰。日軍集中了萬餘兵力,在數十架飛機的掩護下,猛攻74軍所在雲山頭、白茅山陣地,陣地幾次易手,為奪回陣地,74軍7次於日軍展開白刃戰,敵我傷亡1比1,由此可知74軍強悍的戰鬥力。正是因為74軍發揚了誓死不後退一步鐵軍精神,為友軍集結贏得寶貴時間。此役擊斃日軍34師團在長巖永少將,日軍33師團遭到重創,34師團即獨立第二十混成旅團傷亡達70%以上,共斃傷日軍1.5萬人,被何應欽譽為“開戰以來最精彩的作戰”。

1943年的常德保衛戰,74軍57師8000餘人,堅守常德16天,頑強抗擊日軍路、空、坦克協同攻擊,在日軍狂轟亂炸甚至釋放毒氣彈中,仍死戰不退,讓狂妄自大日軍又一次領教中國軍人的血性。最後,日軍不得不圍三缺一,放57師一條生路。此時,57師僅剩不足六百人,除餘程萬帶領180人突圍外,剩餘人甘願與常德共存亡。此戰正逢中、美、英三國開羅會議。羅斯福在聽取蔣介石介紹常德戰況介紹時,特意把師長餘程萬的名字寫進備忘錄。

八年抗戰中,74軍打出軍威,打出了中國人的血性,美國軍事顧問稱其時最能打仗的一支中國軍隊。

抗戰勝利後,74軍改編為74師,成了內戰的急先鋒。由於師長張靈甫冒險輕進,1947年5月8日,被我華東野戰軍合圍於孟良崮,16日被全殲,師長張靈甫被擊斃。這就是74師的前世今生。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相比於老資格的十八軍,七十四軍是一支很晚才成立的部隊。當時是淞滬會戰期間,國軍的戰區長官發現以師為戰略單位,難以與日軍抗衡,並且投入到淞滬戰場的部隊番號太多,在指揮上非常不便。於是戰區指揮部便把淞滬戰場上的這些師匆匆捏合成軍,七十四軍便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的部隊。

當時七十四軍還只有兩個師,分別是王耀武的五十一師和俞濟時的五十八師,第一任軍長是俞濟時。

(首任軍長俞濟時)

七十四軍的首任軍長俞濟時也是個人物,他是浙江奉化人(委員長老鄉),同時又是黃埔一期生,畢業後擔任過蔣介石的侍衛。因此,他是蔣介石的絕對心腹。後來俞濟時調到了蔣介石身邊,擔任他的侍衛長。七十四軍也沾了老軍長的光,每每有新式裝備換裝時,必然是頭批換裝的部隊。當然了,能力越大,責任也更大。抗戰八年期間,七十四軍幾乎是打遍了所有的大小會戰!

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雪峰山會戰。

八年抗戰中,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基本上都有七十四軍的份。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七十四軍表現最為突出,因其英勇頑強,被國民政府譽為抗日鐵軍。



由於抗戰期間的英勇表現,七十四軍被授予了一項光榮的使命——空運南京,在南京接受日軍的投降。

受降儀式後,國民政府還都於南京。七十四軍則就地留在了南京,負責南京的衛戍工作。截止到內戰爆發時,衛戍南京的部隊一直都是七十四軍。這份殊榮讓其它的國軍部隊都非常眼紅,但也不敢說什麼,畢竟沒他們能打。老百姓則敬仰的稱呼七十四軍為『御林軍』

不久後國軍部隊進行了整編,七十四軍被整編為整編七十四師。雖然番號是師,但仍然是軍一級的編制。並且全師三萬官兵,全部換裝美械裝備。在老軍長王耀武的推薦下,師長張靈甫還兼任了南京警備司令。駐紮地在南京孝陵衛,明太祖朱元璋睡覺的地方。這個時候整編七十四師又多了一個稱號——天下第一師。


(第二任軍長王耀武)

據十八軍軍長楊伯濤的回憶,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在南京的整軍會議期間,國府曾經組織過一次陸空聯合軍演。擔負軍演任務的部隊不是十八軍、不是第五軍、不是新一軍,而是整編七十四師。當時的張靈甫面有得意,目空一切,瞧不起所有的部隊。當然了,他有這個驕傲的資本。

不過,七十四師也是有汙點的。這個汙點就是日軍投降的時候,離南京最近的中國軍隊是新四軍。蔣委員長豈能眼見南京被新四軍給奪了去?便電令汪偽政府,把汪精衛的看家部隊首都師改編為國軍,編入進了七十四軍。於是南京瞬間被收復,而汪精衛的御林軍也被改編成了七十四軍的一部分。其中汪偽的警衛一師編進了七十四軍的五十一師,警衛二師編進了七十四軍的五十七師。 後來在孟良崮被華野消滅的整編七十四師,裡面不但有和日軍真刀真槍奮戰了八年的英雄部隊,也有和日軍並肩奮戰了四年的偽軍部隊。


(第三任軍長施中誠)

國共內戰爆發後,身為『御林軍』和『天下第一師』的整編七十四師,自然是責無旁貸的也被投入到了前線,主要攻擊目標是粟裕大將領導的華中野戰軍。

粟裕大將在《戰爭回憶錄》一書中,寫過一段對國軍五大主力的評價:

第五軍一直以來是華野所極力謀求殲滅的國軍主力部隊,它裝備優良,兵員充足,比十八軍還要多,戰鬥風格上輕易不冒進,常常蝟集一團,多次策劃殲滅它都沒有實現。戰鬥力比七十四軍稍遜,與十八軍不相上下,互有所長。(華野未與新一軍和新六軍交過手)

能得到粟裕大將的這種高度評價,一方面是七十四師的戰鬥意志確實頑強,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武器也確實很先進。全師下轄三個旅六個團,僅各式火炮共就有三百多門,三百多輛機動車,無線電報話機配備到連,標準的摩步化部隊。只不過,這麼強戰力的七十四師,最後還是被華野給消滅在了孟良崮。

105毫米榴彈炮——12門

75毫米山炮——54門

37毫米戰防炮——36門

81毫米迫擊炮——96門

60毫米迫擊炮——108門

火箭筒——36具

火焰噴射器——54具

重機槍——108挺

7.62毫米1918A2輕機槍——1080挺

9毫米美製M1湯姆森衝鋒槍和加拿大斯太令卡賓槍——2400支



(第四任軍長張靈甫)

關於整編七十四師的覆滅,很多人把責任怪在了李天霞的頭上。其實,李天霞固然有錯。但是國軍以四十五萬對華野二十萬,兩倍多的優勢,居然還被華野用運動戰搞出了一個局部優勢,用十幾萬人圍殲了七十四師。高層的這種軍事調度,讓人汗顏……

當聽說張靈甫和七十四師被殲滅後,蔣介石老淚縱橫,痛心的說說:以我絕對優勢之革命武力,竟為劣勢烏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損失,能不令人哀痛!然後,就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追責。首先是總指揮湯恩伯,以指揮不當的名義被撤職;李天霞則以見死不救的名義也被撤職,並被押解徐州“剿總”軍法審判。

據說,在孟良崮戰役之前,張靈甫已經準備調往第五軍擔任軍長了。調令都簽了,就準備在戰後赴任的。結果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著實是可惜。

前排從左到右:第五任軍長邱維達、第二任軍長王耀武、第一任軍長俞濟時、第三任軍長施中誠。(唯獨缺了張靈甫)

在七十四師被殲滅後,留在後方的該師部隊又重新組建了新的七十四軍。孟良崮戰役前,七十四師已經擴編為九個團了,並且已派人去後方接收新編部隊,但由於新編的三個團缺少裝備,便沒有參加孟良崮戰役,戰後重建的七十四軍,就是以這三個新編團作為重建的骨幹力量)。另外,七十四師的榴炮營也沒有跟著師主力一起去孟良崮,因此也得以保留。

這個新組建的七十四軍,戰鬥力雖然不如老部隊,但也比一般的部隊戰鬥力強。淮海戰役期間被劃入邱清泉的第二兵團,仍然是邱清泉所倚重的主力之一。只不過在陳官莊戰役中,再次被華野殲滅。這次被殲滅,七十四軍基本上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飛虎旗:國民革命軍的最高團體獎勵,一共只授予過二十面,七十四軍就有四面。

關於七十四師,比較公認的評價:

抗戰時期:全軍作戰意志頑強,官兵都有任務第一的決心,無論攻守都能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戰術運用比較靈活,能大膽的迂迴,能以小股兵力分散得很遠襲擊敵軍,能鑽隙,能夜戰。軍官以軍校畢業生為主,素質較高,並有一定數量的後備幹部。老兵在全軍的比例佔百分之90以上。

內戰時期:比較依賴優勢火力,兵力不再敢分散,怕打夜戰、野戰;每到一地,必先構築工事,怕被包圍,怕後路被切斷。機動靈活性遠不如抗戰時期。並且幹部素質也遠不如抗戰時期,由於大量的軍官被調走,或是被裁員。該部又常年在一線作戰,從士兵中提拔起來的下級軍官和新兵的比例很大。

總之就是一句話:抗戰時期是鐵軍,內戰時期被大環境給拖累了。


Mer86


整編74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是響噹噹的王牌。別看它只是一個師,但是在前面加上“整編”二字,實際上和國民黨一個軍的編制並無差別,人數在三萬人左右。

整編74師的前身是第七十四軍,於淞滬會戰時組建,首任軍長為俞濟時。可以說74軍是為抗戰而生的,整個抗戰時期,74軍打了很多場硬仗,足跡遍佈大江南北,被稱為“抗日鐵軍”。王耀武接手俞濟時後,打出了74軍抗日鐵軍的稱號,尤其是在萬家嶺戰役和上高會戰中,74軍作風頑強,給予日軍重大殺傷。常德會戰中,74軍餘程萬部57師堅守常德16天,打出了軍威。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擁有部隊500萬人之多。美國人馬歇爾希望蔣介石能夠進行軍隊整改,實行裁軍,藉以減少軍費開支,進行經濟建設,並提出了軍改計劃。但蔣介石心裡想的只有內戰獨裁,但迫於壓力,他還是按照馬歇爾提出的計劃進行了軍改。

蔣介石所做的就是壓縮現有編制,將集團軍整編為軍,將軍整編為師,依次類推。74軍經過整編後變為整編74師。雖然很多部隊經過整編後人數有所減少,但整編74師作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受到了蔣介石的重點照顧。整編74師不僅換裝了清一色的美式裝備,而且將人數擴充到3萬人,駐防南京。師長張靈甫身兼南京警備司令一職。整編74師成為蔣介石最為倚重的內戰利器,被稱為“御林軍”。

但這支武裝到牙齒的“抗日鐵軍”卻在內戰戰場上“毫無建樹”。1947年,張靈甫率部進攻我山東解放區。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孤軍深入,被粟裕的20萬大軍重重包圍。戰鬥打響之前張靈甫認為友軍會拼死救援,所以並沒有攜帶足夠的補給。但堅守4天仍然看不到援軍的影子,74師幾乎彈盡糧絕,最終被解放軍全殲。師長張靈甫被我軍擊斃(一說是自殺)。

裝備精良的整編74師被全殲,似乎也預示了蔣介石失敗的命運。後來,心有不甘的蔣介石迅速重建了整編74師(後改為74軍),但在淮海戰役中再次我軍圍殲,軍長邱維達被俘虜。


石頭說歷史


張靈甫的74師,是抗戰後,國民黨的74軍整編而來。這支是第一支全部美械的國民黨部隊,官兵軍事素質在當時國民黨部隊中數一數二,是蔣介石手中的一支鐵軍。




如果講純軍事因素,當時74師在孟良固戰設中,確實是一支國民黨鐵軍,擊傷擊亡解放軍8萬左右。雖然張靈甫死在了孟良固,確實也對得起身為一名軍人的使命。



孟良固戰役後,74師被俘國民黨官兵,在加入解放軍後所表現出來的,高軍事素質也得到華北野戰軍高層的高度認可。當時作為張靈甫上級的王耀武,雖然對張靈甫目空一切的作風有看法,但對張靈甫的軍事才能是相當肯定的,對74師是絕對信任的,不然王耀武也不會認可,張靈甫這個中心開花戰術。



但歷史沒有假設,74師最強大,也難逃被滅的下場,對抗人民的軍隊只有死路一條。


旅鴉視界


與其說是張靈甫的74師,不如說74師成就了張靈甫。74師全稱是整編74師,前身是74軍,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軍,也是完全靠硬仗打出來的抗日鐵軍。

74軍的輝煌歷史,真正的抗日鐵軍

說來奇怪。解放戰爭時期的整編74師,除了被我軍團滅全殲,毫無亮點,名頭卻大得很;他的前身74軍,作為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軍,名符其實的抗日鐵軍,卻很少為人所知。

74軍系抗戰前期由51師(師長王耀武)、58師(師長俞濟時)、57師(師長施中誠)三個師合併而成,三任軍長恰好分別是3個師的師長——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這幾位都是黃埔軍校出身,也都是鼎鼎大名的抗日名將。

74軍是國軍五大王牌主力之首,幾乎參加了抗戰時期正面戰場上的所有重大會戰,特別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表現突出名,被稱為抗日鐵軍、中國唯一能打仗的軍隊,因此榮獲國民政府最高集體軍事榮譽——飛虎旗。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會戰(又稱雪峰山戰役)中,國軍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王耀武(原74軍軍長)指揮以國軍74軍為主力的9個軍參戰,對抗 5個師團10萬餘人的日軍,最終以日軍傷亡2.7萬人,國軍傷亡2萬人的代價,取得湘西會戰的全面勝利。

湘西會戰是抗戰期間最後一次大型戰役,也是日軍發動的最後一次大型會戰,74軍打出的巔峰之戰,它的勝利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整編為74師,全套美械裝備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軍被空運至南京受降,並擔任南京守備,這便是“御林軍”的由來(古代以拱衛京城皇城的精銳軍隊為“御林軍”,南京時為國民政府所在地)。

1946年4月,國軍進行整編,整編原則如下:

整編師由軍改建,下轄2-3個整編旅;整編旅又由師改建,下轄2-3個團。

按照這個原則,第74軍的番號改為整編第74師,下轄3旅6團,全師3萬餘人,張靈甫任師長。由此可見,整編74師本質是一個軍,師長實質是軍長,軍銜是中將。


張靈甫能擔任整編74師師長,主要還是74軍前軍長王耀武給他說的好話。

整編後的74師,編制減少了3個團,但裝備卻提升了,因為美國人提供了全套美式裝備。

1947年4月,全師共裝備105毫米榴彈炮12門,75毫米山炮54門,37毫米戰防炮36門,81毫米迫擊炮96門,60毫米迫擊炮108門,火箭筒36具,火焰噴射器54具,重機槍108挺。此外,還有1080挺7.62毫米1918A2輕機槍、2400支9毫米美製M1湯姆森衝鋒槍和加拿大斯太令卡賓槍、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槍,軍官配9毫米勃朗寧M1911A1手槍。無線電報話機配備到連,共有機動車約300輛、騾馬1000匹。

如此精良的裝備,絕對是當時國民黨第一流的軍隊,稱為“親兒子”一點都不過分。

孟良崮戰役,遭遇全殲

整編74師原本在南京擔任警備任務,駐紮在孝陵衛,但隨著戰爭形勢發展,不得不投入戰場。

1947年,國民黨在全面進攻失敗後,改為集中兵力對陝北和山東兩個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還形象地比喻成“兩個拳頭打人”。此時,整編第74師被調往山東戰場,擔任主要突擊任務。

蔣介石對整編74師寄予厚望,還專門為其擴編,恢復為74軍時候的3旅9團制,但新增的3個補充團因為新招募兵員,一直在後方休整訓練,始終未能投入戰場,因此參加後來參加孟良崮戰役的74師實質上還是3旅6團,約3萬人。

其實這個時候的74師並非戰力巔峰,因為抗戰末期以及內戰的前兩年,74軍在作戰時損失了高達7000多名富有作戰經驗的抗戰老兵,後來新補充的兵員還沒有形成足夠戰力。

孟良崮戰役的過程就不詳細敘述了,整編74師被全殲。究其原因,大多數人認為是國民黨軍隊內部矛盾重重,外圍援軍見死不救,實則是蔣介石指揮失當,冒險決策所致。

我軍的策略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掉整編74師;國軍的策略卻是利用整編74師吸引我軍主力決戰,妄圖裡應外合,一舉奏功,但這只是蔣介石單方面的一廂情願,如意算盤。

“顧司令祝同兄北恩伯、靈甫兄勳鑑: 今已得知靈甫之74師被圍孟良崮,甚驚,又甚喜。其驚之因是靈甫被困,隨時有危險發生。其喜之因是靈甫給我國軍尋找了一個殲滅共軍陳粟部於孟良崮的大好機會。因為我74師戰鬥力強、裝備精良,且處於有利地形;再之,有恩伯、敬久、歐震三兄兵團大軍雲集,正是我國軍同陳粟決戰的好機會,現命令74師靈甫部堅守陣地、吸引共軍主力,再調10個師之兵力增援74師,以圖裡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共軍,決戰一場,殲陳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舉改變華東戰局。總之,一切均仰仗諸位精誠團結,協同作戰,為黨國大業獻身出力,乃千秋之榮也。”

此計不可不謂高,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惜他遇到的對手是毛澤東,是人民解放軍。

至於我軍“以多欺少,勝不足驕”的論調實屬搞笑。當初國民黨以十幾倍乃至數十倍五次重兵圍剿,卻被紅軍衝出重圍,徹底甩掉,又該當何論?

何況數千年前的老祖宗已通過《孫子兵法》告訴我們如何打勝仗的秘訣: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所以整編74師被全殲,蔣介石的最後覆滅一點都不冤,四個字:技不如人!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整編74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

1937年8月中旬淞滬會戰爆發後,國民政府軍委會根據戰局需要將正在淞滬戰場作戰的王耀武第51、馮聖法第57師和從後方調來的調整師第58師合編為第74軍,首任隨即投入淞滬戰場。從此,這支部隊正式加入抗日戰場,作為尖刀部隊參加了國內正面戰場大多數會戰,從二流部隊一步步成長一支國之勁旅,殲滅日軍數以萬計,為抗戰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曾被授予視為國民革命軍最高榮譽的“飛虎旗”。

抗戰末期,74軍換裝美式武器,成為國內少數全副美械裝備的部隊之一。抗戰勝利後,74軍空運淪陷8年之久的國民政府戰前首都南京接受日軍投降並受領衛戍南京的任務,“御林軍”的稱號由此而來。

1946年初,國民黨軍隊進行全面整編,74軍改稱整編74師,原來的51、57、58師全部師改旅,每旅轄3—4個團,番號雖然變了,但是其編制兵員人數和武器裝備並沒有變,完全按照當時美軍步兵師的標準一對一的配置。

全軍共裝備美式春田步槍4800支、美式湯姆森衝鋒槍和卡賓槍2400支、輕機槍1080挺、重機槍108挺、火焰噴射器54具、火箭筒36具、60和82毫米迫擊炮114門、37毫米戰防炮36門、75毫米野山炮54門、105毫米榴彈炮12門、機動車300輛、騾馬1000匹,無線電報話機配備到連一級,所有軍幹部配備勃朗寧手槍。靠著光輝的抗戰軍史和強大的兵力兵器配置,整編74師當之無愧的坐上了國民黨軍“五大主力”的第一把交椅!

師長張靈甫中將曾在抗戰中指揮58師作戰,74軍換裝美式武器前接任軍長,在隨後的湘西會戰中率74軍一對一的打垮了日軍116師團。

內戰爆發後,整編74師在華東戰場與華東野戰軍作戰,在全面進攻階段,一度攻佔華野首府漣水,逼迫華野全軍由蘇北退入山東。重點進攻階段,驕橫的整編74師繼續向山東推進。早已經憋了一肚子氣的華東野司決心集中華野全軍迎擊整74師。而整74師也自恃火力強大的優勢根據在抗戰時期的經驗決心將華野主力吸住,以便外線兵團合力圍殲華野。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整74師全部上了一滴水也沒有的孟良崮,被華野部隊團團圍住,其外線兵團各部偏偏在此時玩窩裡鬥。可憐的整74師因為缺水問題一下子就喪失了戰鬥力,在華野絕對優勢兵力的圍攻下幾乎全軍覆沒,張靈甫也殞命沙場。

整74師的失敗令蔣介石極為傷心,一改部隊被殲、番號取消的做法以整74師就在後方的4個連和部分逃回部隊為骨幹重建74師。1948年軍改後恢復74軍番號。但是此時的74軍已經完全成為二流部隊,不再有往日的神氣。最後在淮海戰役最後一戰中於陳官莊被華東野戰軍再次全殲,這下74軍這支抗日勁旅的番號徹底成為了歷史。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74師其實不對,正確番號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整編師雖然叫師,但它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軍的配備,由74軍整編而來。

先來說說御林軍的稱謂,御林軍是民間對皇帝禁衛軍的俗稱,其實並不存在,而74軍這麼多人,顯然不是日夜陪在老將身邊的護衛隊,事實上,74軍被冠以此名是因為拱衛首都。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請求美國幫助其運兵,接受各地日軍投降,搶佔光復後的各淪陷區,其中,74軍就被空運到南京,接受日本投降,隨後擔任起南京守備的任務,所以得了個御林軍的名號。

74軍的威名

抗戰後,蔣介石拉起了重慶談判,這次不成功的談判多少取得了些成功,其中一項就是國共雙方規定編制整編軍隊,國民黨方面的整軍計劃是90個師。

在“軍事整編會議”上,有人提出了五大主力的說法,指的是國軍中的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全都是美械部隊,又有說法稱新1軍是裝備出來的,第74軍是打出來,第5軍是練出來的,第18軍是寵出來的,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

74軍也的確當得起這個說法,因為在整個抗日戰場上,這支軍隊的表現的確非常出彩。

1937年8月,五十八師師長俞濟時被任命為新組建的74軍軍長,新組建的74軍下轄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和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後擴增五十七師。

當時全面抗戰已經爆發,74軍連建軍典禮都未舉辦,拉著五十八師就上了淞滬戰場,此時五十一師還在陝西沒趕過來。

這支從建立起就一直沐浴在戰火中的部隊是國軍的精銳,先後參加徐州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號稱“抗日鐵軍”,就連日本鬼子都十分忌憚,以“三五部隊”稱之,美國顧問甚至說國軍只有七十四軍能打!

74軍能獲得赫赫威名,敢打敢拼的血性自然是少不了的,其兵員素質很是強悍,過半軍官是軍校畢業的,裝備又是出奇的精良,戰鬥力強也就不在話下。

整編74師的興亡

74軍這支鐵軍,在經過抗日烽火的熬煉後,被整編成了整編74師,結果在全面內戰僅僅一年多就被全殲,說來也是唏噓。

整編74師的覆滅,當然跟師長張靈甫分不開關係,他是74軍的第四任軍長,也是整編74師的第一任師長。他能坐上這個位置,有老蔣的寵信,也有他自己的戰功。

張靈甫雖有殺妻之罪,但在抗日戰爭卻是戰功赫赫。張靈甫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在全面抗戰爆發後返回部隊戴罪立功。

張靈甫一開始進的就是第74軍,剛組建時他是第三〇五團團長。隨後在萬家嶺戰役、高安戰役、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和第二次長沙會戰中都有立功,步步升遷。不過抗戰後期他的心思放在了鑽營上面,雖然官位更高,但戰績卻略顯薄弱。

總的來說,張靈甫是名副其實的抗日名將,再加上老蔣的寵信,在抗戰勝利後,他升任74軍長,接著成為整編74師的師長。

內戰爆發後,張靈甫率領整編七十四師進攻新四軍和蘇北、蘇中解放區,先後佔領了淮南、淮北、蘇中、蘇北等地,一直攻到山東。

但在1947年5月,張靈甫孤軍冒進,而附近的友軍因不齒張靈甫平日作風,紛紛避戰自保,導致張靈甫的中心開花計劃變成他自己開血花。

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整編74師被華東野戰軍全殲於孟良崮,張靈甫最終被擊斃。

最後,附上74軍軍歌

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

他,強佔我們國土,殘殺婦女兒童。

我們保衛過京滬,大戰過開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

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

我們在戰鬥中成長,我們在炮火裡相從。

我們死守過羅店,保衛過首都,馳援過徐州,大戰過蘭封!

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

我們是國家的武力,我們是民族的先鋒!

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

踏著先烈的血跡,瞄準敵人的心胸,我們愈戰愈勇,愈殺愈勇。

抗戰必定勝利!殺!

建國必定成功!殺!

這應該是對這支抗日鐵軍最中肯的評價,可惜,消亡在了政客的交鋒之中。


平沙趣說歷史


提問者指的肯定是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說這支部隊是蔣介石的倒也勉強可以;說這支部隊是張靈甫的則大謬不然。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下轄51師,57師,58師,全軍32萬人。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作風頑強,在抗日戰爭中功勳卓著的抗日鐵軍。是國民黨,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和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主力中的主力。這支部隊曾經四次獲得軍中最高榮譽飛虎旗,軍長王耀武個人也獲得軍中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

1937年9月1日,在淞滬戰役的炮火硝煙中,已經先期投入戰鬥的國民革命軍第51師和第58師合併成為第74軍。51師是師長王耀武招兵買馬創建的;58師也是師長俞濟時招兵買馬創建的。第一任軍長是蔣介石親信中的親信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邱維達先後擔任過這支部隊的主官。1946年6月到1948年9月,這支部隊在編制和裝備沒有減少的前提下,曾改稱第74師。

在抗日戰爭中,從淞滬會戰嶄露頭角開始,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大仗。1938年,俞濟時率74軍與日寇在萬家嶺惡戰,居功至偉。1941年,王耀武率74軍在上高重創日寇33和34兩個師團,被譽為最精彩的作戰,戰鬥力量最堅強的部隊。1943年,王耀武率74軍參加常德會戰,頂住陸軍,空軍,坦克進攻,受到中、美、蘇三國首腦的關注。1945年,施中誠率74軍在湘西雪峰山再次重創日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第二年,即1946年4月,張靈甫接任74軍軍長兼南京警備司令,。投入內戰後,張靈甫率74師瘋狂進攻解放區,先後佔領了淮南,淮北,蘇中,蘇北,一直打到山東。1947年5月,在接任74師師長一年零一個月以後,不可一世的74師在全軍覆滅,剛愎自用的張靈甫被擊斃。地點在山東孟良崮。

幾個月後,國民黨以留在臨沂的三個新兵團,一個榴彈炮營為基礎,又擴編了一個74師,後來還恢復了74軍的番號。1948年底,這個部隊又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地點在河南陳官莊。

從1937年王耀武和俞濟時拉起來的部隊合併組建到1948年底全軍覆沒,灰飛煙滅,74軍有兩任軍長髮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任是王耀武他不僅創建了74軍的主要班底,還帶領74軍與日寇浴血奮戰,走向輝煌,獲得抗日鐵軍等巨大榮譽。一任是張靈甫,他帶領74軍走向滅亡,敗掉了蔣介石和王耀武的老本。


柳如嫿


王耀武和張靈甫是國民黨王牌74軍第一任軍長俞濟時麾下的兩員悍將。

武漢會戰期間,王耀武擔任74軍第51師師長。

張靈甫是51師主力305團團長。

後來聲名顯赫的“蔣氏御林軍”74師在抗戰期間還叫74軍。

74軍共有五任軍長。第一任軍長是俞濟時。

第二任軍長是王耀武。

第三任軍長叫施中誠。

第四任軍長(後改師級)就是張靈甫。(中間還有一位廖齡奇,因作戰不利被蔣槍決)

查閱有關資料得知:該軍清一色美式裝備,長期聘請美軍顧問嚴格訓練,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宋美齡經常代表蔣介石到該部視察、慰問官兵。

王耀武擔任軍長期間,該軍實力達於巔峰,全軍竟有5萬餘人,不僅兵多將廣,而且器械精良,軍紀嚴明,與日軍正面較量,居然不落下風,還每每取勝,被譽為虎賁軍,一時威名遠揚。

1946年,國民黨整軍會議結束後,第74軍被改編為74師,由軍降為師,其實還保留了3萬餘精銳,仍然是一個軍的架子,此時的張靈甫師長仍被部下稱為“軍座”。

蔣介石、陳誠非常重視74師,讚譽其為“國軍模範”。

名將李延年誇口道:“假如有10個74師(軍),就能統一全中國”。王耀武曾吹噓說:“中國軍隊只有74師能攻善守,每戰必勝,是我親手帶出來的” 。

客觀的說,74(軍)師確實剽悍善戰,敢打硬仗 ,這絕不是吹牛皮,

1938年夏秋之交,時任74軍51師師長的王耀武和張靈甫團長率部參加了南潯線作戰。

王耀武、張靈甫雖然有些狂傲,但打起鬼子來確也毫不含糊。

9月,日軍以九江為大本營,兵分三路:一路沿南潯線向南,進逼德安;另一路向西進攻瑞昌;第三路向岷山方向奔襲。防守岷山的川軍王陵基的部隊未戰先退,局勢變得嚴峻起來。

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命令74軍王耀武51師迅速出擊,阻住這股進犯岷山之敵。

日軍在其優勢空軍與炮兵的掩護下發起了瘋狂的進攻,王耀武率51師官兵利用日軍不擅長的近戰、夜戰巧妙打擊敵人,與敵軍血戰7晝夜,終於堵截住了這股兇悍的日軍。

不久,74軍51師又取得了轟動一時的萬家嶺大捷。

萬家嶺位於德安城西約20公里處,是一片綿延起伏的群山。10月初,日軍106師團開至萬家嶺地區,一進去便陷進了這片山地而動彈不得,最後成為甕中之鱉。

這次他們遇到的對手是國軍精銳74軍之51師,該師的主攻方向是萬家嶺側翼的張古山日軍陣地。

師長王耀武認為,張古山是萬家嶺的鎖匙,我師應該全力以赴,一舉攻克之。

有部下認為,張古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我軍缺乏重炮支援,單憑步兵正面衝鋒,敵軍居高臨下,必給我方造成巨大傷亡,這任務恐怕很難完成。

這時,張靈甫挺身而出道,我們不妨仿效三國時鄧艾率奇兵偷渡陰平攻伐西蜀的做法,挑選一批精幹勇敢的將士組成敢死隊,從張古山背攀援而上,突破後從背後偷襲敵軍,配合主力實施兩面夾攻,一舉全殲敵軍。

王耀武很激賞此計,同意了張的提議。

張靈甫奉命帶領一支精悍的突擊隊乘夜黑出發了,他們披荊斬棘、攀藤附葛,從人跡罕至的山豁間奇襲日軍背後,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有力的配合了師主力發起的正面進攻。

這一招果然有效,51師很快就攻佔了張古山日軍陣地。

但是,日軍把張古山制高點看作他們的生命線,於是在飛機、大炮的輪番轟炸中發起了瘋狂反攻,陣地上被炸成一片焦土,很難守禦了。王耀武只好下令守軍退出陣地。

天一黑,51師又組織了一場夜襲戰,日軍再次被擊退,張古山陣地又重新回到了中國軍隊的手中。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反覆爭奪、浴血拼殺了5晝夜,張靈甫在激烈的戰鬥中腿部負傷,仍裹傷指揮戰鬥。

51師奮勇殺敵,死戰不退,終於將張古山牢牢控制在手中。

史料記載,張古山之戰中國軍隊共擊斃日軍4000多,戰馬1000多匹。51師自身的傷亡也很慘重。張古山之戰是抗戰史上很重要的一環。可以這樣說:沒有張古山血戰,就沒有之後的萬家嶺大捷。

張靈甫一戰成名,聲譽鵲起,被攫升為旅長。

在此之前,74軍也曾多次參加對日作戰,但勝少負多。如今終於揚眉吐氣,名聲大振了。

1939年6月,王耀武取代俞濟時,正式被提升為74軍軍長。

國民黨內素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說 。三李指的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三位虎將,一王指的是王耀武。四人都是山東籍,都以能征善戰著稱,其中以王耀武為最。

1938年底,張治中誤聽敵情,竟下令放一把的大火,將長沙燒作白地。不久,74軍奉命駐守長沙。

據說張靈甫帶領官兵幫助民眾在灰燼中重建家園,該部以軍紀嚴明而受到廣泛好評。

一支能被稱作王牌的部隊,除了無條件服從“王者”的指揮調遣外,死心塌地的效忠主子、替主子賣命外,恐怕勇敢善戰 、能打勝仗、軍紀好也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1941年春,74軍參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會戰, 在友軍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殲敵15000餘人的輝煌戰績,是役被譽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總指揮羅卓英將軍點贊74軍為“抗日鐵軍”。

上高會戰結束後,74軍被授予軍中最高榮譽——飛虎旗,王耀武也獲得了軍中最高勳章。張靈甫戰功赫赫,也受到了嘉獎,並榮升為第58師師長。

此後,74軍又先後參加過常德會戰、長沙保衛戰、衡陽會戰。

1945年初,王耀武已經被攫拔為第四方面軍司令長官,他指揮了著名的雪峰山戰役,74軍仍是當仁不讓的主力部隊,此役共殲滅日軍28000餘人,可謂戰果累累。

王耀武能征善戰,張靈甫也不是熊包。他畢業於黃埔4期,和林彪同期。

張靈甫曾經因吃醋而殺妻,被蔣關進了南京“模範監獄” 。蔣介石認為人才難得,不忍懲處他,被關押了1年多,他的案子一直沒有審理。

七七事變爆發後,王耀武向蔣求情,蔣順水推舟道;‘把他交給你,你要好好教育他,讓他重新做人’。

張靈甫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 也算洗心革面、戴罪立了功,以實際行動為蔣、王爭了氣。

1946年,王牌74軍被整編為74師,由張靈甫任師長 。該師兵員素質高、清一色美械裝備、訓練有素、能攻善守、紀律也不錯,被看作蔣氏‘御林軍’,堪稱嫡系中的嫡系。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即將結束,74師已基本覆沒,師長張靈甫龜縮在一個山洞裡,決心自殺成仁。他用電臺將該師團以上的軍官姓名報給蔣介石,說準備集體自裁,以死報效校長的栽培之恩。還沒來得及動手,一隊解放軍戰士衝進山洞,一梭梭子彈射出去,替他們完成了“夙願”。

王耀武則比老部下張靈甫幸運些,他兵敗被俘,接受改造後成為第一批被釋放的國民黨高級戰犯。王和張都是在抵禦外辱中功成名就,又都在內戰中身敗名裂......74師全軍覆沒,使昔日寂寂無名的小小孟良崮成為一處著名的景點。

【寫作不易 請勿剽竊】【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能被蔣介石欽點為“御林軍”的,豈是尋常隊伍?74師是一隻傳奇的隊伍,它有著燦爛的歷史,有著頑強的拼博精神,有著良好的裝備,更有著傑出的指揮。

七十四師,有著燦爛的歷史



七十四師的前身是七十四軍

,是在抗戰初期,有國民黨第五十一師和五十八師合編而成。第一任軍長是俞濟時,最後一任軍長是張靈甫。

在淞滬會戰中,74軍表現出色,特別是其麾下的五十一師,更是頑強阻擊、重創敵人,師長王耀武為此升為中將,名聲傳遍海內外。

其後的南京保衛戰中,74軍在湖熟鎮、湯山鎮、熟化鎮等地與日軍展開激戰,多次擊退日軍進攻。南京淪陷後,51師奉命突圍,全師撤至浦口時,僅有三四千將士了。



1938年的萬家嶺戰役,74軍51師153旅長(兼305團團長)張靈甫,帶領突擊隊,奇襲佔了張古山,為突破日軍防線,立下首功。日軍106師團,其後幾乎被全殲。張靈甫因為在此戰中戰功出眾,被授予四等雲麾勳章。

1941年3月,74軍參加上高會戰,戰況空前慘烈,歷經7次肉搏戰,為友軍的前來爭取了大量時間,並且在追擊敵人的過程中,又是衝鋒在前,最後讓日軍33、34師團遭受重創,其34師團長巖永少將被擊斃。

1943年,在常德會戰中,又是74軍57師8000人,頑強抵禦日軍海陸空的進攻,堅守城池16天,城破之日,除了師長餘程萬帶領180人突圍外,其他600人在城內頑強和日本人作戰,最終全部為國捐軀。

在抗戰八年中,74軍和日軍對戰無數,尤其在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常德會戰中,表現更為突出,其頑強、堅韌、鐵血的特點,給兄弟團隊,給日本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名副其實的“抗日鐵軍” 。

74師,有著頑強的拼博精神



從抗戰以來,74軍經歷無數戰役,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徐州會戰、德安會戰、上高會戰、常德會戰、雪峰山戰役等,都是74軍參加的戰役。

在每次戰役中,74軍都是尖刀隊伍,在戰役中總是承擔重要的作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有著其它團隊不可比擬的特質。

他們秉承“守土有責,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們勇敢、頑強、硬朗、不服輸。

正是這樣的特質,讓他們獲得了“抗日鐵軍”的美譽。這種特質,形成了74軍獨有的團隊文化,並且傳承到了後來的74師。

正因為如此,74軍才成為國軍五大主力團隊;也正因為如此,74軍才成為了南京守備,成為了蔣介石最信任的部隊。

74師,裝備極其精良



74師,做為蔣介石的警備部隊,歷史燦爛,能打硬仗,是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之一。

其裝備非常精良,

全師裝備,
計有12門105毫米榴彈炮(卡車牽引)、36門75毫米山炮(吉普車牽引)、108門105毫米迫擊炮(騾馬牽引)、108門81毫米迫擊炮(騾馬牽引)、108門37毫米戰防炮(吉普車牽引)、486門60毫米迫擊炮。
255具火焰噴射器、324具M1“巴祖卡”火箭筒、324挺7.62毫米勃郎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1080挺7.62毫米1918A2輕機槍、2400支9毫米美製M1湯姆森衝鋒槍和加拿大斯太令卡賓槍、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槍,軍官配9毫米勃郎寧M1911A1手槍。
無線電報話機配備到連,共有機動車約300輛、騾馬1000匹。

這樣強大的裝備,再加上豐富的經驗,真是國軍王牌中的王牌。

指揮張靈甫



74師的師長是張靈甫(1903-1947),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優等生。

其人很帥,能力非常突出,最關鍵的是打仗很靈動,不死板。在抗戰中,離下無數功勞。

特別是1938年9月,在萬家嶺戰役中,更是立下奇功。在74師中,張靈甫是從基層軍官一步一步起來的,具有非常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這樣的指揮,配上這樣的王牌軍,再配上精良的裝備,實力強的可怕。

但不幸的是,1947年五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粟裕將軍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四面合圍,經過四天四夜的激戰,整編74師彈盡糧絕,幾乎全軍覆沒(1.3萬人被擊斃,1.9萬人被俘虜),師長張靈甫也在此戰中丟了性命。



74師雖然驍勇善戰,但歷史的選擇,百姓的選擇,最終讓其成為了歷史。

唯有74師那段“抗日的篇章”,在歷史的長河中,閃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