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易中天

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做了一个对比,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西方人则是个体意识。以吃饭为例,西方人是自己吃什么就点什么,结账的时候AA制,中国人却是别人吃什么就点什么,结账的时候争着付款。你去看一个任何中国人,他几乎不会说“我要怎么样”,而会说“你们要怎么样”,一件事成功了,他也不会说“这是我的功劳”,而会说“上赖领导有方,下赖万众一心”。中国人办什么事,总会想着别人怎么看,他总要秉持中庸之道,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意愿,如果有一个人,他总是特立独行,打破常规,这种人就很难有好下场。

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历史上的确有不少人,他们站在时势的巅峰却极富个性,想不走寻常路却以悲剧收场,这样的人物,你会想到谁?易中天先生在《品人录》一书中给我们选了五个人:秦末一个,东汉末一个,大唐一个,大明一个,大清一个,这五个人无一不是极具个性、极其能代表那个时代挣扎的人,猜猜会是谁?

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秦末的这个人是项羽,他是一位贵族,不屑于玩心机,也不会,只会跟人家真刀真枪的干,有一次刘邦兵临城下,项羽对刘邦讲:“天下打仗这么久,主要原因就是你和我,要不这样吧,我们俩单挑,你赢了天下归你,我赢了天下归我……”对于这种西方绅士般的要求,刘邦又不是绅士,当然不会答应。刘邦赢就赢在会用人,不管你是什么人,我都可以用,项羽就不行,他个性太强,看不上眼的一概不用。汉初三杰的张良、韩信都曾在项羽麾下,项羽用不了,只好送给刘邦。

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东汉末的这个人是曹操,曹操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看他的《述志令》就知道了。《述志令》是曹操的自传,全文写到很好,也很有个性,这个自传里的曹操与文学中的奸诈形象完全不同,曹操很实在,不玩那些虚的,只讲大实话,他说自己最开始的志向是“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后来真的是没办法,才起来为国家诛董卓、破黄巾、灭袁术、袁绍、刘表等人,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有人说他想篡汉,但他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取代大汉,但反过来说,要想让他离开现在的位置,回到最开始当郡守的理想,那也是万万不能,何也?

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曹操

你看看,这大实话说的,但就这样一个极富个性的人,身后却背了几世的骂名。

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大唐的这个人是武则天,这位人物更是离经叛道,她的想法是“谁说女子不如男?”武则天采用种种手段,最后做到了天子的位置,即位后,她任用贤良,惩恶扬善,把大唐治理的相当不错,但即便如武则天这样杀伐果决的人,又有着这样的业绩,人们还是不认可她,何也?个性太强,中国不需要个性太强的人,中国需要稳重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大明的这个人是海瑞。在小说《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对海瑞的评价是“无父无君,弃国弃家”,这大体也符合海瑞的性格,他办起事来很较真,六亲不认,就连嘉靖帝都被他批的体无完肤,何况别人?海瑞一生清廉,嫉恶如仇,清廉到什么地步?死的时候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他不光自己清廉,还想要求所有官员都像他一样清廉,有一次海瑞调任应天巡抚,那里的大小官员一听说海瑞来了,有的直接辞职算了,因为在他手下当差不但捞不着油水,还能把自己累死。海瑞试图凭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官场,焉有不败之理?

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大清的这个人是雍正。雍正这个人的天然条件比前几位都强,他的杀伐果决丝毫不弱于武则天,又没有项羽那么幼稚,比起海瑞来,他站的更高,这个人的勤奋令人害怕,他不像乾隆,没事就下江南,他的时间全用来处理政事,为了让这个帝国运作的更有效率,他有几大创举,如为了使军事更有效率,设立军机处,为了洞悉下情,建立密折制度,为了防止贪污,实行高薪养廉,但做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据称雍正每天光批阅奏章都要写七八千字,这是什么概念?不知道是累死的,还是啥原因,反正雍正当了十三年皇帝就挂了,他死后,乾隆即位,很多改革被废除了。

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易中天先生的《品人录》,讲了这五个人,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具有很强的个性,都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缺点,洞悉了那种制度的不足,试图换个活法,但最后都失败了。在中国旧时代的文化中,是没有个体意识的。在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在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欧洲经过启蒙运动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口号已经喊的很响亮了,中国则不行,中国依旧是尊尊,亲亲的关系社会,如果有谁在父母面前公事公办,人们不会赞扬这个人因公忘私,而会批判这人脑子有问题。

这也是有原因的,《万历十五年》曾对这个情况做过深刻的解释。在旧社会,各种职业基本上世代相承,一个农民家庭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道路就是做官,但做官这条路很难由一个人或一代人完成,小说里那种贫苦人家寒窗苦读,最后考上状元衣锦还乡的故事大都不实,或者说它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旧社会大部分时候,只有家境殷实的人才能读得起书。而对于农民家庭来讲,家境殷实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这其中,母亲和妻子的自我牺牲,在多数情形之下也为必不可少。所以这个人一旦中了举,有了功名,就必须要饮水思源,想一想你这功名是怎么来的,想明白了,你就知道,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族的事,所以你当了官,整个家族都会庆贺,但同时,整个家族里如果有什么需求,你就要去处理,并且义不容辞,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只有在不冒犯群体意识的前提下,才可能有自由意志,明白了这个,你就明白了中国人,也就明白了中国为什么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即便贵为天子也不行。

中国传统文化容不下个性太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