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林寺—沈阳最早的寄灵寺

珠林寺—沈阳最早的寄灵寺

珠林桥的“珠林”了,那咱们就来唠唠这个“珠林”究竟是什么?都有什么故事?

有人会好奇:“这个珠林是人还是其他的什么?”

珠林寺—沈阳最早的寄灵寺

曾经是沈阳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寄骨寺的珠林寺,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名字,人们只能从这张老照片上才能看见它当年的影像。(资料片)

为何提珠林寺呢?前文讲到1919年由奉天同善堂接管珠林寺。作为最早的“寄灵寺“这个里面曾经寄存着奉天最有名的人物--一代枭雄张作霖,以及被张作霖杀掉的人称郭鬼子的郭松龄夫妇。

珠林寺原位于大东区珠林路一段10号。后金初年建,康熙初年重修扩建。占地百余亩,是最早的“寄灵寺”。

这个寺是在后金时期建设的,在康熙初年还进行了重建。在当年,堪称沈阳的“寄灵寺”之首。想当年沈阳算上珠林寺,一共有四个“寄灵寺”,剩下的三个分别是:保宁寺、北塔寺、山东庙。

或许有人会问:“啥是寄灵寺。”这个解释起来,可能就有点瘆得慌了。这个灵,指的是灵房。早年的珠林寺有高大的青砖围墙,墙内古树参天,除了正常的大殿,寺内还有数排灵房。

乾隆三十九年(1774),承德县(即沈阳县),知县庆贻说:“死者尸骨皆父精母血,贵重如珠;寄骨寺内,棺木之相依,车前廊后舍序次如林也。”,并为该寺赠书有“珠林”二字,匾额一块,这就是“珠林寺”的由来。该寺的正门是用青砖砌筑,上面书有"珠林寺"三个醒目大字。寺内古树参天,肃穆幽静。佛殿分正殿、配殿、碑房共20楹。另外还有僧房、禅堂20余间,灵房数排。寺周砌以高大的青砖围墙。

首先,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珠林寺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寄骨寺,在沈阳市的范围内,堪称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座。在那个年代,还是以土葬为主,不过从人去世以后到下葬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里,尸体将停放在何处成了一个问题。“所以就有了寄骨寺的说法,人去世了之后,尸体被装入棺椁,然后停放在寄骨寺里面。通俗点说,寄骨寺在当时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停尸间。当时在沈阳包括周边有三座寄骨寺,城里的两座分别是北市场的保灵寺和南湖公园群众艺术馆附近的保安寺,不过这两座寄骨寺虽然在城里,但都无法与珠林寺相比,毕竟,珠林寺所建的时间要久远得多。

其次,珠林寺曾在过去瘟疫流行期间,是城外唯一指定的一家寄骨寺,也是唯一被允许存放患瘟疫而去世的尸体所在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瘟疫肆虐于沈城,那种蔓延程度引起的恐慌程度相当高。为了避免瘟疫的流行,患瘟疫而死的人的尸体要尽可能与未感染者隔离开来,于是当时清廷规定:边门里各寺院不准存放灵柩。那么距离城里最近的一座寄骨寺,就是珠林寺了。珠林寺位于小东边门外,不属城内所辖,因此该寺就成为主要寄存灵柩的场所。

遥想当年,在民国的时候,张作霖和郭松龄夫妇的灵柩,都曾存放于此寺。关于张作霖和郭松龄之间的恩恩怨怨,咱们就简单说吧。

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 兵败后被曝尸三日,郭松龄被处死,张作霖命令将郭氏夫妇的尸体运回奉天,在小河沿体育场曝尸三日示众,并将遗体拍成照片各处张贴,传示东三省各市、各县,惩一儆百。当时小河沿围观群众数以千计。

郭氏夫妇死后,因父母、弟弟和继子逃难在外,遗体由亲友代为装棺,暂厝于小东门外珠林寺。

没想到造化弄人,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作霖被炸死,张氏帅府也被日本人占领,原本张作霖的灵柩在张氏家庙后来也移到了珠林寺。张作霖和郭松龄两个人生前就将彼此看成死敌,那是咬得牙直痒痒,死后自然也不想相见。既然张作霖的灵柩来了,那就只能让郭松龄让地方了。于是郭松龄的灵柩在1931年迁出珠林寺,移厝到老家渔樵寨附近的国公寨胡家坟高岗上。而张作霖的灵柩也和郭松龄夫妇一样,在珠林寺暂厝了6年,直到1937年才安葬于锦县驿马坊。

做这件事的还是老表亲郑宝。

至于郭松龄夫妇的棺椁在“九一八”之后为什么要移出珠林寺,曾有文章说是因伪署清理此寺。但这一说法缺乏说服力,因为“九一八”之后,珠林寺并未间断过寄灵的功能,直到1949年,民政部门接管珠林寺时,寺内还有1032口无人认领的棺椁。因此不存在伪署清理,致使郭松龄夫妇棺椁迁出之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九一八事变后,张氏帅府被日本人占领,原暂厝于张氏家庙的张作霖灵柩也移到珠林寺,两个生前视为死敌的人,自然死后不便再相聚首,那只有郭松龄给让地方了。张作霖进入了珠林寺,他和郭松龄夫妇一样,也在珠林寺暂厝了6年,直到1937年6月3日安葬于锦县驿马坊。

张景惠对张作霖的忠心,在张作霖被炸死后,得到了体现。

珠林寺—沈阳最早的寄灵寺

张景惠

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后,因元帅林正在建筑,尸体就暂厝在帅府院子里。“九·一八”事变后,张家人撤到关内,日本人占领了大帅府,便把张作霖的棺材移到珠林寺停放。这一放就是六年,可怜生前风光无限的张作霖死后孤零零地躺在荒凉的珠林寺,没人看管,连点香火味都享受不到。时任伪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不忍把兄弟如此凄凉,便张罗给张作霖下葬。日本人也琢磨,张作霖的尸体长久停放在珠林寺也不是那么一回事,便同意让张作霖下葬。张作霖老家海城的乡绅听说要安葬张作霖,联名上书,请求将张作霖安葬在海城。在奉天的张作霖当年的老部下,也纷纷出面,请求把张作霖安葬在已完工的元帅林。报纸上也刊出一些呼吁文章,吁请“伪满洲国”当局给张作霖风光下葬?日本人一看,张作霖的下葬竟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不由得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这哪里是下葬,简直就是回光返照,借尸还魂!日本人本想收回成命,让张作霖烂在珠林寺算了。可又一想,国际舆论、民间呼声也不好完全视而不见。日本人为此左右为难,头痛不已。

就在日本人拿不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时,张景惠出了个主意:把张作霖葬在锦县驿马坊。这锦县驿马坊,埋着张作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赵氏,也算是张家的家族墓地。张景惠的建议让日本人眼前一亮,这驿马坊地处偏远,没有元帅林那么扎眼,也不像海城离奉天那么近。把张作霖葬在这里,基本上隔绝了他在老窝——奉天和海城的影响,对国际舆论和东北老百姓也算有个交代。所以,日本人马上同意了张景惠的建议。

珠林寺—沈阳最早的寄灵寺

下葬地选好了,可由谁操办却又成了问题。由“伪满洲国”的名义显然是不合适的,伪满洲国原本就是赶走张家后建立的,如果再由其操办,有猫哭耗子的嫌疑。日本人在这时候更是不会接手,这时日本人想到了刚成立不久的“协和会”。由“协和会”来办张作霖的葬礼再合适不过。当时“协和会”的会长恰巧是张景惠。于是,日本人便把张景惠推到前台,以张作霖把兄弟的身份来张罗。

当年在洮南结拜时,张景惠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全权操办“老疙瘩”的丧事。而张作霖更不会想到,自己日后命归九泉之下时,这些结拜兄弟已天各一方,汤玉麟、张作相在关外,冯德麟、吴俊升、马龙潭、孙烈臣已死,就剩下一个形单影只的四哥给自己送葬。

按日本人的意思,张景惠给张作霖设计了一个既不算隆重也不算简单的葬礼。一切准备就绪,却找不着打幡的人。按中国的习俗,打幡必须由儿子来,可张作霖的八个儿子此时都不在关东,这可急坏了张景惠。像张作霖这样的大人物,下葬时总不能连打幡人也没有吧?无奈之中,张景惠找到张作霖大姐,请她的儿子、也就是张作霖的外甥来给他打幡。

1937年5月3日,张景惠以“协和会”的名义在奉天为张作霖举行了规模还算可以的“慰灵祭”。“慰灵祭”结束后,平板车载着张作霖的棺材,浩浩荡荡地去往奉天车站。然后由奉天开出一列专列直达石山车站,将张作霖下葬在驿马坊,墓穴选在张作霖原配赵氏的墓旁。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宿命,一个下令枪毙了郭松龄,毙后又将其暴尸三日的人,如何也想不到,他竟然会被帮他打败郭松龄的日本人炸死,横死毙命,都是因为日本人;还有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也像郭松龄一样,死后不能入土,也来同一个地方暂厝6年。这一点,正是应了美国前总统杰弗逊的那句名言:“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如今珠林寺早已不在了,关于这个寄灵寺最后的记录是建国后被工厂征地占用。具体是哪个工厂,曾经有当地土著推测过,能够容纳这么大面积的工厂,可能只是猜测应该是当年的“中捷友谊厂”。到了2009年,这个工厂也拆迁了,如今这里就是大家熟知的龙之梦购物中心。但是,这些只是大家的推断,珠林寺的具体位置,现在已经无从考据了。

现在的珠林桥相比于旁边的沈海立交桥实在太不起眼了。珠林桥其实就是沈海立交桥下的一个小桥,桥下还有个小河。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或许是当时是通往珠林寺的桥而得名吧。

清末由浙江、江苏会馆经营,1919年由奉天同善堂接管。1949年后,由民政局接管,并将寺内1032口无人认领的棺椁全部掩埋。现殿堂被工厂使用,该寺已无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