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沉溺于幻想中?

桑代克的猫er

  沉溺于幻想中的人何其多,首先可能因为现实没有那么美好。所谓幻想,就是头脑里想象出来的东西,和现实其实有一定距离。但为什么在幻想中,人往往能体会到现实没有的快乐呢?因为,现实检验本来就需要勇气。

  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是因为他存在于想象中。你要老是在生活中和TA接触,恐怕也会慢慢被生活磨损,当看到TA吃喝拉撒睡的样子,也会偶尔觉得形同嚼蜡。

  感情之所以美好,很大程度也依赖于人的幻想和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有自动完形功能,它会去弥补那些你渴望的,但是现实却没有的东西。比如,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有时似乎比跟TA在一起更美妙。因为你无需去看到TA阴影面的样子,你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把TA想象成一个王子或公主。当你感受到爱的时候,到底是TA在爱你,还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一个人在爱自己呢?不得而知。总之,在美妙的幻想中,一切都允许,你可以从中产生多巴胺的分泌,甚至感受到脸红心跳,获得享受。

  而当爱情真的到了生活层面,柴米油盐酱醋茶,七大姑八大姨的嚼舌根,就好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降下凡间,做了平凡夫妻,你看爱情还那么美好吗?激情消逝之后,你们被打回原形,再美的伴侣也可能放屁打嗝发福……加上七年之痒,外遇之痛,生育之累,身体之疾患,都会磨损你们的感情。难怪著名才女林徽因在选择了梁思成之后,还要留一个精神伴侣金岳霖在身边,甚至做了“太太的客厅”,保持和其他朋友的互动交往,她太知道,婚姻是怎样一回事,一旦彼此了了分明,神秘感和界限感都被打破之后,彼此之间还有多少美好情谊存在呢?因此要让感情保鲜,就要学会日日浇灌,日日经营。

  而爱沉溺在幻想中的人,应该是有一个并不快乐的现实过往。比如,童年遭遇到父母的冷暴力、热暴力,或者疏离对待,父母常年有矛盾,家庭氛围并不幸福,自己婚恋不顺,总是爱上错误的人,带来错误的恋情,这样的人会比较容易沉浸于幻想中,去制造一个比较更乌托邦,更美好的世界,来消解现实中的无奈、苦难与烦恼。

  幻想是现实的有效补充,但是沉溺幻想,不关心现实显然并不好。从临床心理学角度,过度幻想,也许会和现实脱节,严重的会产生精神分裂症。怎么办?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去疗愈自己不堪的过往,找到自己心理方面的症结所在,尤其找到那个令你最痛苦的客体关系,然后在和心理咨询师的互动中慢慢去修复,获取一段健康关系的品质,他会慢慢帮助你活在当下,接纳当下,客观而如是地生活,并从现实中体会到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咨询需求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咨询合作伙伴-问答用户“心理咨询师郑莉”,直接私信预约。


肖震宇的科学小屋

幻想可以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最漂亮、最富有的人,幻想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没有困难,幻想可以让我们不用上班就有钱花。

幻想可以天马星空,不受束缚,因此许多人都愿意沉溺于幻想之中,但是不得不告诉这些沉溺于幻想的人,现实会给你们当头一棒,当发现现实和想象差距甚大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幻想属于是一种无意想象,心理学中将无意想象定义为是在一定目的、意图、任务目标的影响下,有意识的去进行想象。通过对过去事情的记忆,人们可以把经历的事物形象存在于头脑中,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就是人的表象。想象就是以表象为基础而创作出了新的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愿望的表达

人们之所以会沉溺于幻想之中,因为幻想是出于人们的主观意愿的表达,与自己愿望相联系,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是对未来的憧憬,不是对过去的回忆。幻想再美好也会被现实所击破,其实幻想并不是坏事,为了实现自己的幻想,将努力付诸于现实的行动当中,他可以是一种动力,引导你走向成功。若一味的沉溺于幻想,那么就可以说成是一种空想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产生幻想的动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

人在社会上生存,就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来满足自己,因此人们就会产生需要。心理学将需要定义为是有机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望。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需要是从低到高逐层递增的,只有低级需要满足时,才会出现高级需要。需要影响人的情绪,现实中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需求在现实中是得不到满足的,因此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会更愿意沉溺于幻想之中来满足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


心理学充电时间

就如同本题目下大多数答主所提到的一样:在心理学里我们把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做白日梦。

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精神分析学引论》中写到:我们沉溺于白日梦中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或权利欲以及爱欲。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白日梦。有一项研究表明,多达96%的成年人,每天至少会有一次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中的经历。

既然白日梦这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到,那么它到底是一种沉溺于不切实际幻想之中的懒惰表现呢?还是在为未来的计划做盘算,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的一种方式呢?我们还需要接着讨论下去。

认知神经科学家在对大脑进行核磁共振扫描时发现,当我们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大脑会处于默认网络模式(DMN)状态下。

在核磁共振扫描下所看到的默认网络模式

尽管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做白日梦。但是当一个人在暂时的脱离了主要任务,不再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或者开始思考过去或未来,反省自己的时候,DMN经常被激活(图中橙色区域)。当我们的大脑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更善于做创造性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同自己的生活目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些想法中大部分是短期的。例如,下班之后买土豆还是白菜,或者思考一会儿见了客户该说些什么话等等。

反思这些事,或者回想一下我们早先发生的事,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认同,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我联系起来。

我们提前做好计划,考虑我们周末做什么,下个月该做些什么。但是到了更遥远的未来,我们会考虑自己的人生,考虑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我们考虑这些事情时,就是在做白日梦。

白日梦是在为我们的未来做准备,它是一种排练机制,一种自发的行为,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做白日梦。对于他们来说,做白日梦使得他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尝试探索不同的社会身份,以帮助他们在未来实现人生的各种可能。

白日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得我们暂时的与当下所做的事情分离。这意味着我们更加容易接受潜意识中产生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中常常暗含着很多,对现实困境的解决方案。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提出的惊世骇俗的想法,往往都是通过白日梦得来的。

当然,一个人如果只是坐在家里空想,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影视明星,著名富豪。

只是因为他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就想逃避现实,企图躲到白日梦中,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把白日梦利用起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

以上。


赵聪的冥思录

什么样的人会沉溺于幻想中? 心理学家说:孤独的人更喜欢做白日梦

什么样的人容易做白日梦?

喜欢白日梦的人对现实生活往往满意度不高。2012年的一则研究表明,一个人越孤独、对生活越不满意、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少,就越喜欢沉溺于幻想中。其中对生活不满意的男性做白日梦的频率更高,而女性则表现为幻想的内容更鲜活。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喜欢做白日梦的人,精神的工作空间更加宽广,更能擅长多线程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记忆更强,更擅长暂时性地存储和处理记忆,这对阅读、理解和推理等来说至关重要。

白日梦揭示你的内心

白日梦可能是一种对现实的补偿。弗洛伊德认为,只有那些在现实中没有得到满足的人才会沉浸于幻想,其中典型的两种幻想就是野心和性欲

白日梦有一种非常典型的情况,就是回到过去,去实现过去没能实现的愿望。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一个家境贫寒的孤儿正要去面试工作。一路上,他都沉溺于这样的幻想中——他不仅得到了新工作,而且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很快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在这个白日梦中,他得到了所有缺失的东西:家庭、情感和金钱。

深入思考你最喜欢的几个幻想的桥段,可能会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

白日梦也会有害么?

调查显示,有一部分人会卷入自己的幻想世界而无法脱身。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脑子经常不受控制地进入幻想,高速运转,但遥控器却不在自己手里。这样的人称自己为白日梦上瘾者。

他们之中,有些人因为幻想太过活跃,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有的人因为幻想中的世界过于美好,对现实就有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最终感到失望;也有的人因为无法区分幻想与现实,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重大困难。

但事实上,适当的白日梦其实是一种放松的手段,心理学家荣格还曾发明了一种叫做“积极想象”的技术,即通过与自己幻想中的人物对话,达到疗愈的目的。

和其他很多事情一样,重点在于,是我们控制着我们的幻想,还是幻想控制着我们

你最喜欢的幻想桥段是什么?欢迎通过留言与我们分享。

以上。


知我心理学

两个字,幼稚。幻想人人都有,成熟的人控制幻想,幼稚的人被幻想控制。我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师曾奇峰先生有两本书,其中一本就叫做《幻想即现实》,讲的就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中的大事小情。

有些人完全没有幻想,只有赤裸裸的现实。这样的人做事情一板一眼的,非常的程序化、理智化,没有想象力,也没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因为想象、憧憬、期待这些都需要幻想。有些人沉溺于幻想,也就是被幻想所控制了。这些人或是不知道自己被幻想所控制,或是知道自己幻想太多但无法阻止幻想不侵入自己。这些人普遍没有现实感,缺乏事实检验能力。沉溺于现实,或是沉溺于幻想,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其实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都是被幻想控制的表现,前者是被幻想之脚远远踹开看不见幻想,后者是被幻想之手死死拉住挣脱不掉幻想。

之所以被幻想控制,是因为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社会能力,处理不好幻想与现实的关系,找不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平衡点。现实太骨感,只能藏匿在幻想的屏障里。幻想中,有人爱我;幻想中,我有前途;幻想中,男朋友出轨了……而成熟的人,会去积极地面对现实,在现实中去努力获得爱、去寻找前途、去收集证据。缺乏能力的人,面对现实世界,只能一次次地碰壁心碎,为了保护自己的玻璃心不受挫,就只要去到幻想世界里去快活啦。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赵咪咪


暖心理

首先,我们的心灵本来就是可以去幻想的,而且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反正不是别人代替你去想。其次,我们生活中所见到和用到的仼何东西,本来就是靠幻想演变出来的。因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啊,都是一种真空妙有啊,不是实有哦。比如手机,电脑,汽车等有相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一堆尘啊,一堆物质啊,一堆尘怎么可能有相呢?是不?所以,手机,电脑,汽车等这些东西是一种尘埃妙有啊,我们可是去用这堆尘哦,而不是物体哦。然后用着用着我们可以去对这堆尘去幻想的,因为手机什么的本来就是尘埃妙有,但也要知道是一种妄有,是在我们心里面妄有的那种,这样,我们再去幻想,就是以幻生幻了,妄上加妄了,所以,我们天天都活在这种妄心取相的境界中,好累的,好虚的。


闲韵青竹

沉迷于幻想中的人应该是属于有些自我封闭的群体吧。他们一般是因为害怕困难,或者遇到困难,我没有办法逃避,所以选择了本人的封闭。

然后通过编织梦想,缓解自己的失落和过度的紧张,这是人体自我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然,如果一个人完全沉迷,而且还以为自己的幻想是真的,那可能已经不是,已经可能算得上是病理性的,需要看医生了。

如果这是普通的,正常的话,我觉得没问题,每个人没有梦想的,俗话说,少女怀春,少年志大,这些都是。有时候幻想也是生活中的调剂品,所以没必要对此抱有很大的恐慌,只是关注程度即可,过则不美


知常容

幻想能够带来快感,而现实不足以提供这种快感,那么,我们会倾向于选择更多的幻想而不是更多的现实。

人类能够靠幻想来享受快感,这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幻想是很高等的能力,脱离了对现实的直接感知,而依靠心智力量塑造出一个虚构的世界。

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也是幻想,但这种幻想可以成为商品,供所有阅读的人一起来消费和分享。阅读文学作品,是可以很享受的。

多巴胺的分泌与快感的出现有关,很多事情都能带来多巴胺的分泌,那些多巴胺受体比较少的人会喜欢冒险,这样才能感受到快乐,而那些受体较多的人则喜欢安静,不必运动就能感受到喜乐。喜欢幻想的人应该是多巴胺受体很多的人,他们不需要太多的外在刺激就能感受到快感。嗯,内向的人也很可能闷骚,有点道理。


知我君

幻想并没有错,当,思想(俗称精气神)循环岁月存在生活。无力挽回,岁月消磨随机父母胎容颜,和剥离自带容颜和智慧和自我意识(神识思想灵魂生命)。那些梦和肉的剥离,是永无止境的(俗称生活)


女娲弑时间孵时光

很简单,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同他人在平等的前提下竞争,幻想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让自己处于领先优势。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缺失感所造成,幻想的东西可以填补他们真实存在或者感觉到的某些缺陷,从而让他们觉得自己对生命有更强的可控感。他们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自己力量的渺小,所以陶醉于可以让他们获得超能力、美貌、金钱、或者尊敬和关注的幻想中。而不是选择脚踏实地的奋斗。还有一种更极端的例子,绝大多数人都注定只是普通人,但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特殊的、是与众不同的,为了满足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想发,就只能靠幻想了。可是人终归要回归现实的。

因此,还是尽快从幻想中解脱出来吧,建议可以这样做:

1、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当然,前提条件是你曾经给自己设立过目标,不管如何,从现在开始,想想你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把你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要实现的目标记录下来。当你把注意力不再放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上,而是集中在可以实现的目标上,生活就会变得丰富起来了。

2、分析自己曾经无奈、悲观、失望、受挫的时候,并写出来,如果再经历一次,你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也许你会发现,你处理起来的方法与以前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也有可能是相同的方式。不管如何,你只需要通过分析现阶段所拥有的资源,就完全可以让自己重新占据主动。当你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你就能够正视现实,而不需要靠幻想度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