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與制玉者」人活在這世上靠的是一口‘精氣神’,玉也是如此

「將軍與制玉者」人活在這世上靠的是一口‘精氣神’,玉也是如此

乾隆年間,新疆和田有一條羊渡河,河流兩岸分別居住著兩個部族,他們互相通婚,世代友好。一天,有人突然發現在兩個部族之間的河道上,佈滿祥雲瑞氣,由此人們斷言,河道中必然有寶物出現。消息傳到兩個部族首領的耳中,他們立即組織勇士跳入河中進行打撈。

幾經周折,寶物終於打撈上來了,那是一塊哈密瓜大小的玉石。這玉非常奇特,一半血紅,一半翠綠,血紅那面,用手觸摸一下,立刻感到溫潤無比,而翠綠那面,還沒靠近,即可感到一股清涼,沁人心脾。一件寶物,兩個部族,就紛爭開了,你搶了去,我又奪回來,因為奪寶而展開械鬥,死傷無數。

就在雙方鬥得難分難解的時候,駐紮邊疆的一位將軍把兩個部族的首領召集到一起,說願意主持公道,平息他們之間的紛爭。

將軍把那玉擱在桌上,看了半晌,連聲感嘆“好寶貝”,隨後,將軍抱起玉石,對兩位首領揮揮手,說道:

“紛爭已經平息,兩位首領請回吧,願你們今後世代友好!”

兩個部族首領聽了,愣了一愣說:“哪有你這樣調解的,竟把玉據為己有,叫我們空手而回!”

將軍笑著說:“我本想將這玉從中間割開,讓你們各執一半,但是這玉渾然天成,若是割開,壞了寶物,後人必然罵我昏庸。若把玉判給一方,那沒得到玉的一方必然還會想方設法爭奪,紛爭只會越來越大,仇怨也就越積越深……到那時,朝廷派我出兵平息,後果不堪設想啊!”

兩個部族首領聽得瞠目結舌。

將軍接著說道:“你們原本是睦鄰友好的部族,這塊玉的出現使得你們反目成仇。現在我把玉拿走,你們不就沒有爭奪的目標了嗎?不就可以重歸於好了嗎?”

不知怎的,這事卻被乾隆皇帝知道了。乾隆聽說那玉是稀世珍寶,便下了一道聖旨,命將軍火速將玉帶回京城,上呈朝廷。

一路上將軍抱著玉石,長吁短嘆,愛不釋手。他的一位謀士見了,就給他出了個主意,說皇帝又沒親眼看見玉的大小,不妨做做手腳,從上面切割兩塊下來,製成兩個玉觀音擱在身邊,做個留念。

將軍一聽大喜,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將軍故意放慢行進速度,暗中派人四處尋找制玉高手。

經過一番明察暗訪,謀士終於給將軍帶來了一位老者,將軍一看老者的眼神和雙手,就知道此人正是自己要找的制玉高手。於是他捧出那塊奇玉,讓老者從上面切割兩小塊下來,在三日之內為他雕琢成兩個玉觀音,事成之後許以黃金百兩。

老者一見那玉,一言不發,轉身就走。將軍好生奇怪,趕緊叫人拉住他。

老者慌忙跪下說道:“此玉渾然天成,我若動了它,就是違了天意,將給小人和將軍招來殺身之禍!”

將軍抽出佩劍,冷笑道:“你若再借故推辭,殺身之禍就在眼前!”

老者無奈,抱著那塊玉,一陣號啕大哭之後,便雕琢起來。

老者剛一下刀,只見電閃雷鳴,暴雨如注。老者不吃不喝,一刻不息地雕琢了三天三夜,那暴雨也一刻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

到了第三天傍晚,暴雨突然停止,雲開霧散,西方天空出現了金光萬道。這時,謀士來告訴將軍,說老者已經將玉製好了,請他過去觀賞。

老者的制玉手段果然高明,製出了兩尊觀音,一尊血玉觀音,一尊翠玉觀音,全都玲瓏剔透,栩栩如生。

當天夜晚,將軍給老者送去美酒,老者端起酒杯,淚流滿面地說道:“沒想到將軍還算有點仁義,肯給老漢我留下全屍。”

將軍面露哀傷,說道:“留下你,必然會洩露我偷料制玉的事情,我這麼做也是不得已啊。”

老者躬身道:“臨死前我有一事,求將軍將我的屍體送回我家,囑咐我的兒孫千萬不可用棺材裝殮,一定要淺土掩埋。另外吩咐他們,每日清晨必須到墳頭拜我。”

將軍大惑不解地問:“這是為何?”

老者說:“壞了寶物,違背天意,這麼做只是為了向蒼天謝罪。叫他們每日清晨到墳頭拜我,是為了讓他們記得我生養他們的辛苦。將軍一定要囑咐他們。”說完,老者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隨即七孔流血,倒地身亡。

將軍帶著玉石回到了京城,可就在他捧著玉石上殿面見乾隆的時候,蹊蹺的事情發生了——那塊玉石突然在他手裡碎成了粉末。

乾隆一見,好生驚奇,他也是愛玉之人,知道玉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德,是天地間的靈物。一塊好端端的稀世寶玉,怎麼會無緣無故地碎成粉末呢?其中必有隱情。將軍見玉碎了,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沒等乾隆發問,就跪倒在地,將他為了滿足私慾如何偷料制玉、殺人滅口的事情一一招了。他邊說邊在身上掏來掏去,掏出了那兩個玉觀音。

兩個玉觀音呈送到乾隆手裡,乾隆仔細一看,品相極差,根本不是出自和田的美玉,一怒之下,將兩個玉觀音摔得粉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