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35岁以下年轻公务员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刘欢吉

大家好,我是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由于平时工作中经常会跟公务员群体打交道,对公务员工作的认识也在慢慢变化,比如最开始觉得公务员都是官,让人很敬畏,但是接触多了,发现公务员其实也就是一份正常的职业而已。

我认识几位35岁以下的年轻公务员朋友,而且隔一段时间大家还偶尔小聚一下,听几位聊起工作中的感想,我总结了一下,就是两个字,迷茫。按理说一般人都觉得公务员应该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人上人了,但是殊不知,等到过了30岁以后,也就是工作八九年以后,年轻的冲劲已经少了很多,年龄也倒是增加了不少,但是机会和机遇却并没有增多,尤其是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状况,经济上也由于固定工资很难有大的改观,升职方面很多人也会遭遇“天花板”,从而陷入年复一年的无限循环当中。

再加上前些年,公务员偶尔还有一些潜在的福利,但是近几年以来,种种特殊的权利已经不在,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加上现在社会对于公务员工作的要求更高,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曝光通报,使得很多公务员备感压力山大,而且最关键的还在于升职过程缓慢以及加薪无望,经常加班以及文山会海等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总体来看,我觉得现在35岁以下公务员群体的身心健康值得大家给予关心和关注,毕竟长远来看,只要他们能坚持熬下去,一切都还是有希望的。


九品职麻官

20多岁刚考上公务员,即使干着打杂、跑腿都是开心的,还沉浸在捧上“金饭碗”,进入体制,当上“官人”的兴奋中,还在接受着亲朋好友的羡慕、祝贺中,还踌躇满志准备干番大事业的激情中,可是过个五年、十年,人到30多岁之后,在体味过公务员岗位一系列表面上的光环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活力和心态,对这个岗位和职业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也有了深刻体验。

一是收入偏低:收入不够高、预期增长的可能也小、能享受的潜特权也在逐渐消失,而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被住不起、开不起、学不起、病不起困扰着,每一样都是钱绕不过去的。

二是工作强度大:工作上标准高要求严,工作压力相当大,单调重复,加班加点是常事。

三是发挥余地小:公务员岗位对个性和自由度存在限制,安於现状、不出头、不要太有个性,与年轻人倡导独立、自我、爱创新、有激情存在一定矛盾。

四、上升空间有限:想要得到提拔,除了工作上要过得去,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即使做到这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属於自己的平台。

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特别是看到同学好友,学有所用,事业风生水起,收入节节攀高,既羡慕又感叹。

“我基本上可以想象出未来十几年的情景,也许就这样一辈子了!”这是年轻公务员们内心最普遍的独白。

相信每一个年轻公务员都在问自己:是“去”是“留”?何去何从?我该往哪条路走?

如果辞职不当公务员:要不考研?毕业这么多年,专业丢了差不多了,很多东西都生疏了,谈何容易啊?再说有家有小,哪能象以前一样安心看书?要不转行?又要从低做起,出去闯荡机会与风险并存。

除少数人外,大多数公务员在日复一日的纠结过后,还是选择“坚守”,辞职的勇气已日趋消退。毕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公务员收入稳定、体面荣耀、环境优越,能实现旱涝保收。现在考公务员还是很难的,谁会轻易辞职?

公务员只是千万职业中的一种。既不该被过度高估,也不该被‘妖魔化’,没有哪一个职业是完美的,也许你所不喜欢的现在,正是别人梦寐以求人。重要的是应该以更平常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职业。



木子非子

其实现代社会是融合的社会,是金钱社会,高压力社会,我想每个人的心态大体是一致的就是莫名的恐慌感,老觉得会被潮流淘汰,必须往前冲,不能停止脚步,要买房子,要养儿子,整个人都是慌张的心态。

作为一名公务员,虽然在许多人看来会是稳定的体面的工作,但社会的进步,改革的需要,金饭碗现在谁都不敢保证,所以慌张感没有消除,压力也是无处不在。

随着社会物价的提升,消费水平的攀升,公务员的工资也是仅够糊口,所以还是会有忧虑,还是需要不断学习进步。

当然许多也是想开拓新的兼职或者收入渠道,提高家庭的收入来源,养家糊口,孝敬父母,其实感觉各行各业都一行。

人是不容易满足的动物,需求永远无法满足,只有学会活在当下,不要过分强求,才能获得开心,过得健康。


勤劳力

我几年刚好35岁,22岁大学毕业,那时候一心想考公务员,但是因为面试找不到关系,笔试第一名被人挤没了,后来就去支教两年,两年后报考专门给支教人员特招的岗位,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公务员。考上后一直努力工作,信心十足,以为以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爬到一定位置。可惜努力了10年,却还是科员。如今的我,已经35岁了,曾经的理想,曾经的目标,曾经的冲劲,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被岁月磨碎了,磨碎一点都不剩。说实在话,现在我的只能平平安安的守着一份工作,正常履职,也不想有所大作为,也不想犯错误,算是得过且过吧。其实很多人到了我这个年纪还是科员的,我相信他们也一样会是这种心态的。


无聊感悟人生

我,农村出生,23岁参加公考,工作10年。从一开始在乡政府,到后来的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共历经4个部门。如今33岁,正科级。其中的辛酸苦辣,坎坷曲折,难以言表,只能付之一笑。

怎样的心里状态?坦白的讲,两个字,纠结!

“旱涝保收”与“温水青蛙”的道理心知肚明。在这个不再允许你任性的年纪,选择已经不多,能力基本没有,保收的工资已经无法跟得上家庭的开支。明知道自己是青蛙,也切身感受到了水的温度,但没有勇气。

“黯淡无光”与“碌碌无为”的模式无可奈何。你想干点事,你想为百姓谋福,请保留这样的想法,因为领导意图与“文件精神”要挺在前面,层层的制度,层层的审签,层层的压力,让你尴尬不已,推动好了不是你的功劳,推动不好,全是你的责任,这样的环境不是无法适应,而是容易伤心。

“围城以内”与“围城以外”的对比感慨万千。忆同学少年,发现自己不但丢了专业,而且除了写材料,其他一概不会,社会竞争能力差到极点,危机意识与日俱增,躺在床上想好千条路,起床继续走老路的思想无法改变。无数个日夜想辞职,但面对家庭,缺乏勇气。

“脱胎换骨”与“郁郁得终”的纠结难以掂量。第一步是最难的,要踏出这一步更难,现实的对比,世俗的眼光,都让你纠结的无法自我,明显的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这样下去迟早问题百出,但自己总是无法改变现状,也不甘心现状。

对自己说,2018年,33岁,还有机会,如果辞职是最坏的选择,就坦然自若,奋力拼搏。


那一抹高原红

31岁,历经了四个单位,乡镇、县级、地级市、省会城市都呆了(还有过机会去省厅没去),中途还当过驻村干部、参加过援藏,现在主任科员,在成都一个很好的区工作。仅谈一下自己入职8年以来的心理状态。

第一阶段:最开始进体制内的时候,心态总结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种:

1.不安。因为要业务不懂业务,要人际关系不懂人际关系,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当中,有时候领导一个眼神、一个脸色能让我一晚上睡不好。

2.激情。我相信这个阶段任何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希望自己能好好的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的。

3.好高骛远、痴心妄想。不知道什么是天花板,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体制内能爬上去的只是个别人,何况我这种普通家庭的。那会儿的理想是能三年后当个科长(其实是股长,县级市),因为我看我们的科长都很牛逼。

4.茫然。感觉浑身是劲儿但是不知道往哪处使。比如我倒是想当科长,怎么当?我不知道。所以只能当白日梦做一下。那个时候每天晚上玩儿游戏还在延续大学时候的作风,天天晚上2点睡觉。所以很矛盾,一方面做白日梦,一方面又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5.怀疑。因为业务不懂,人际关系不会处理,也不怎么受领导喜欢,所以会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适合这个工作。遇到问题家里也没人能指点我,所以搞不清楚这些问题是因为自己能力?经验?智商?甚至是客观环境本身就有问题?

第二阶段:大概是在进来之后的两到三年。

我后来回想,我觉得其实到一个新岗位大概两年的时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方面是两年能让你变成一个工作的熟手。很多工作其实一年你只会经历一两次,所以头一年大概你只能浑浑噩噩的应付过去,到第二年再遇到的时候,你会幡然醒悟头一年为什么会怎么做,甚至能创造性的进行改进,这个时候才真正的算了“懂”了业务。

另一方面容易变成老油子。首先是因为你已经混熟了,不管是业务还是人际,不会像刚开始一样战战兢兢的,业务不会再给你带来什么压力,周围人对你也不再那么有距离。其次是因为你看清楚了现实,在没有未来的情况下,你会没什么激情。犹记得12年之前我的状态已经是天天跟人出去打麻将,要求八点半上班,9点钟我才慢慢悠悠转到单位楼下,局长看到我迟到了我也心安理得。前途?没关系的,反正没有前途,但是你也不能开除我。那个时候我还当了局团支部书记,单位又新来了好多年轻人,我都成老资格了,心态就更淡定了,有点儿老职工的那种味道。

第三个阶段:2012-13年。

12年是我转折的一年。开始我是援藏,领导给我画了大饼,让我看到了当科长的希望。然后紧接着去了几个月就考了副科级,年底回来去乡镇当了副镇长,那会儿我一度是我们那儿最年轻的副镇长,26岁。13年在乡镇上呆了8个月,我又突然有个机会去了地级市的一个部门。12到13年我的心态大概是这么几种:

1.重燃希望。如果没有发生这些事情,可能进入体制3年的我都已经失去激情了。但是这一系列的事情突然让我恢复到了刚进来那个时候激情、不安、好高骛远痴心妄想的我。我突然有种“平步青云”的感觉,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2.有点飘。真的有点飘。现在想来,飘说明没见过世面。开始有点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感觉了。不过这点好,我一般就心里面飘,不大会表现出来,对人还是很客气恭敬的,所以这一点上还没惹过什么麻烦。但是喜欢吹嘘自己是真的,记得13年回西安参加老同学婚礼,跟大学同学聊一个晚上,我基本上在聊自己的经历。

第四个阶段:13-16年

这个阶段才大概是算慢慢变得成熟的阶段。

一是换了分管领导,和她不太对味,成天和她死磕。学会了自保,学会了耍滑头,学会了不要把矛盾揽到自己身上。很多人都觉得我不是好对付的人,因为几年下来没人能从我身上占到便宜。

二是真正掌握了一些工作的方法。真是逼出来的,一个人干完所有的活儿,我那个系统,财务上只有一个人的市州,只有我那儿,而且我们是个完全财政独立的单位,自收自支,还要管资金的增值保值,此外我还要干别的科室的活儿。不懂就问省上的人,既搞好了关系还掌握了业务,挺好的。我很感激省上的几个老师,那个时候他们不会粗浅的给我说“你就这么干”,而是会从源头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干,让我养成了每件事情从目的出发去考虑的习惯。以至于后来对很多事情的判断非常神准,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某个规定是怎么样的,但是我大概琢磨一下目的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我就能猜出这个规定应该是怎么样的,十次有九次都是对的,就算没猜对,我还能想明白为什么规定和我想的不一样。

三是目的和手段。和初出茅庐不同,那个时候光是做白日梦,但是行动为零。这个阶段慢慢目的性会非常强。我觉得公务员的职业是不能规划的,但是可以计划。你很难说我30岁正科35岁副处40岁正处之类的,但是眼下你有没有机会到正科?到什么地方能混到正科?面临选择是去是留?应该抓住什么人?如果明年你就到年限可以提拔正科了,今年你可以提前做些什么铺垫?你需要积累什么东西?这些东西还是能想明白的。所以我那段时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情怎么处理,该抓的该放的心里还是比较清楚。而且,当你站在长远角度考虑的时候,你也许会作出短期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选择:比如为什么我在乡镇当领导当得好好的要去地级市当个打杂的?比如为什么我不去财政、人社这样的大单位而偏偏去一个中层干部只有6个人的小单位?比如为什么中途有一些到别的单位的机会我不去选择留下?很简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我是来混正科的。当你的目的非常明确和坚定的时候,很多繁杂的因素根本不会影响你的判断,否则你看到人社局的召唤你就去了?那种大局一个单位上百号人,你就慢慢排队提拔吧。你都来了两年了,组纪宣召唤你,你心动了,那你去吧,去了重头开始,过去两年就白费了。同时我工作该干的也尽可能干好,在主要领导面前该表现能力和成绩的绝不含糊,我在那儿工作期间,财务工作考核从全省二等奖到一等奖,还得了我们单位有史以来唯一的财务工作全国表彰,而且是连续两年。这是积累资本。

四是更有责任感。这个跟家庭比较有关系,当父亲是一个让自己迅速成熟的机会。我和我老婆坚持晚上自己带孩子,每天晚上带孩子出去看更多的东西,至少每个月会开车出去让她看更大的世界。所以过去几年我不得不每天开车往返于两个城市。15年省上想调我去,省上领导跟我谈了两次,但是老婆不同意,觉得离家远不能带孩子,只能作罢。现在我到成都工作之后,也会坚持每周三晚上回来,周四走,周五回来周一走。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付出会有回报,现在偷懒,以后也一定会承受恶果。

五是稍稍的有点“四十不惑”的感觉。看开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呢就随缘了,更高的岗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执着,不会再削尖了头往上钻。当然这个不会影响我努力工作。还是那句话,可以计划但是不能规划。在没有嗅到明显的机会的时候,我还是会保持平和以及淡定。之前我也一直觉得在体制内干财务工作其实限制很大,曾经努力过找机会转型,但是折腾了半天觉得,也许这辈子没有这个机会了吧。以前觉得自己一直很年轻,到哪儿工作都是最年轻的,现在不是了,比我年轻的太多了,比我厉害的也见到太多了。

所以说不要动不动就看不起老同志,也许人家年轻时候也像我们一样爱做梦,也努力过,激情过,只是人各有命,没有机会激励你,谁都会回归于平淡的。


中公遴选考试

行者言七

说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点不为过。

梦想与现实的碰撞,是去是留内心的纠葛不止。对于命运的不甘和前途的迷茫困顿。

35岁以下,参加工作10年以内,基本没有存款,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上混的好的同学已经小有成就,自己还在没有固定死工资这么点,要养家糊口,要还各种贷款,压力不言而喻。


曾经的梦想没了,曾经的志在四方没了,已经被彻底的社会化,成了一个社会人,并不再是所谓的性别上的男人或女人,更多的是像一台机器的代名词。想下海经商,可没有这个资本和出路,加之各种贷款和生活压力让你不敢再冒这个险。想继续现在的生活,前路迷茫,遥望前方座座大山,等你爬上去怕已是古稀。安于现状又心有不甘。

不断接受着来自良心得拷问,我这一生将何去何从。我下一步要怎么走,现在的路基本看得到人生的尽头,没有远方,没有芬芳。难道真要如此平淡的走完。


行者言七

本人08年毕业,毕业后进了国家单位,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员,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下面给大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稳定

优点是稳定,我相信这个问题不管问谁得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特别是相亲介绍对象时,家长第一反应绝对是,公务员好啊,多稳定!

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稳定的作息。

缺点是太稳定了!有人说为啥稳定还是缺点了,这个因人而异吧,我不喜欢那种今天早上起床一睁眼就能预见未来一周的工作,闭着眼睛都知道自己要干啥的状态。

如同温水煮青蛙,让你逐渐丧失动力,提前进入老龄状态,自己的心态真的老的很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收入

这个能是个敏感词,不同单位情况也不一样,有的还有各种补贴,我想说我们的除了死工资以外啥也没有,年收入就是由每个月的工资累计出来的。年终奖啥的,见都没见过。

比起同期毕业在公司就职的大学同学来说,我前三年相当稳定,吃穿不愁,从第四年开始,我还是吃穿不愁,大部分同学的收入就开始碾压我了。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三、前途

之前看了很多人说的,一方面是能力,一方面是关系,都很重要,但真正能协调好这几方面的人真的不多,而且很多人存在这么一个问题,一旦你辞职了,你能干点啥,体制内的多数工作到了社会上很难融入,这就不同于其他公司的,至少经过多年的积累你能够在某一方面是行家,而且公司的原则就一个,要么给我赚钱,要么走人!优胜劣汰的残酷性逼的人不得不进步。

这里还要说到公务员的稳,真的稳啊,可以干到退休。

总结一下,其实选择公务员的心态一种是稳,另一种就是立志要从政的,其实也比较符合国人的中庸的心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阳光不算晚

我考进体制时已经34岁了,刚刚进去忙死了,什么都要现学现卖,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学,碰到真心能教你的都是少数,几乎没有。干了四年办公室和党建,单位相关工作自从我干了以后都是年年评优,写材料的水平也得以精进,然后去年参加了市级部门遴选,以笔试面试第一考上了,笔试还是全市第二的好成绩。想一想,还是感谢在办公室干党建写材料的这四年的积累吧。专门考了个无权无势的清水衙门,但是,新单位也不像想象中的清闲,还是一样的忙碌。慢慢熬,反正我一个女的,也属于胸无大志,只有小梦的那类人了。好好过好日子,培养好孩子才是我最大的愿望。工作上干好本职,对得起这点工资就是了。平平淡淡即可,什么提拔不提拔的也无所谓了……慢慢熬


某某196535088

我的经历是这样的,13年毕业,14年到15年10月在乡镇工作,15年10月至16年1月借调县直部门,16年1月结束借调,正式留下来到17年12月,目前在省直一个偏远部门。未毕业对这个队伍充满未知与羡慕,可是真正进来了,才知道,好,永远是别人的单位。身为一个异乡人,首次踏入北方的一个小乡镇,心里还是有很大落差的,言语半通,饮食有差,这些对我来说已是不小的挑战,可是后面才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之前的兴奋荡然无存。原以为来后应该是办公室,结果是要下村的,而且我这一个没技术,又没有两膀子力气的人,被分在了农口,和其他几个同事一起带着一帮年龄是我爷爷辈的技术员天天往果园跑,然后就是春夏秋冬一直泡在果园里,施肥,覆膜,除草打要杀虫,抹芽拉枝,果园的规划放线,新植等。一天两顿饭,中午离村子近了在商店凑合,远了就坚持饿着下午回去吃。忙的时候一个多月不放假也是常事,日复一日,以前的梦想淹没在现实里。在做好果园服务的主业的同时,维稳信访,荒山灭火,入户走访,道路安全,好像除了计划生育没干过之外,其余都干过,真心感觉乡镇工作的纷繁复杂,我也慢慢的静下心来,接受了现实。暂时压住了了一颗躁动的心。当然也有收获,谈了女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一个支持我,鼓励我的老婆,我一步步走到现在和老婆的鼓励支持是分不开的。

第二年,由于领导重视,放进了办公室,干起了文秘,又开始了新的工作,早起晚睡,白天忙事务,晚上加班写材料,常常是整个单位院子一片漆黑唯独办公室烽火通明,最烦心的是上级检查,尤其是一天几拨的那种,往往是通宵达旦的加班弄材料,白天还要连轴转。还记得一次检查,由于接到通知是下午下班后,第二天一早就要来。然后就是办公室全体出动,准备资料,印制宣传牌,大半晚上的爬高走低,深入茫茫夜色中贴牌子,弄完回来两点多,大家脸上,手上,身上全是502胶水,一个同事脸被胶水烧伤,一两周才好,可是大家没有抱怨和累,因为顺利完成任务,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比较幸运,县上部门缺人,需要到乡镇借调人手,由于领导推荐,我被借调到县直部门,从此开始了新的征程。原以为在县直部门应该不是太忙,可是来后依然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在加班中熟悉工作,在熟悉工作中加班,幸好我是乡镇上来的,见惯了大风浪。15年12月底,结束了爱情的长跑,开始了婚姻的旅程,也正式从异地恋转为两地分居,周末才能见上一次。好事成双,我也结束了借调生涯,真正成为了一名发改人,调侃说就是玩起了项目,做起了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的大事。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也啃了一把父母,用他们的钱付了首付,买了房,还起了房贷。后面随着老婆怀孕,有孩子,回家的次数多了,只要不加班就往家里跑,虽然累,但是能回家是件幸福的事。发改工作让别人看来很高大上,开始也很兴奋,但随着工作深入,感觉一个字忙,忙成了主旋律,周内忙,周末忙,家也顾不上。同时,有了孩子,总感觉尽快结束两地分居的局面,于是也报名参加市上考试,结果屡试不第,备受打击。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求不得,一次练手却无意间来到了现在的单位,两地分居的问题没解决,反而面临更多的难题,幸好有老婆的支持与理解。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希望老婆能考上,然后我们两在一起。

经过这么几年的历练,反而觉得平静了,没有了兴奋,只是觉得在哪都是工作,把事干好,对的起那份工资就好了,别的什么的能有最好,没有就没有吧。

细细数来,这几年虽然平凡,虽然辛苦,但还是有收货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之前在乡镇干的果园现在都已经挂果,部分承包出去了,部分农户自己种着,为群众增加了一点收入,在发改部门,申报争取的一些项目,也已建成投用,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河道更加整洁干净,县城设施更加完善,县城也变得更加美丽。当然,我也有了一个爱我我爱的老婆,辛苦但幸福的家庭,健康可爱的宝宝。我觉得很知足。

我是一个比较安于现状的人,一直是现实推着我向前走,但是我始终相信,不管干什么事情,只要尽力就好,谁都喜欢努力的人,只要干好自己的,其余的就随他去吧。每个人的心态和工作环境,家庭等诸多因素有关。每个人都有梦,只是梦想不同,还有就是能否坚守,能否让梦想照亮现实。

个人觉得,公务员不论在哪都是一份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生活,工作给我们安身立命,但它仅仅是一份工作,我敬重它,我踏实敬业,我尽力干好,但我不会让它成为我的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