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几千年,为什么没有乐谱?

狮子爱吃草cc

谁告诉你一定要西方的简谱、五线谱才叫乐谱的?

中国老祖宗发明乐谱时,西方乐谱还得等上千年——工尺谱,始于西周。

“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是西周时期就出现的,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也证实了春秋时期我国音律就已经有了十二平均律的雏形,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用曾侯乙墓的编钟可以完整的演奏出明代王子朱载堉创造的现代十二平均律。

因此,我国27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的「工尺谱」,也是世界上最早、和历史最悠久的乐谱——与现代乐谱比缺乏节奏标识而已。

目前工尺谱的复原工作已经大致完成。

除了超过2700多年的工尺谱外,我国还有应用汉字减笔字构建的音符乐谱,叫「燕乐半字谱」,大概产生于隋唐时期,年代也超过1300多年。

眼尖应该能看出来了,「燕乐半字谱」就是日本文字的前身——今天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直接模仿了这种汉字减笔音符。

燕乐半字谱的复原工作同样没问题:

与「工尺谱」不同的是,距西周1400多年后出现的燕乐半字谱,当然有节拍符号的功能。

结论:不是西方的简谱和五线谱才叫乐谱。


無風即風

简谱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

而五线谱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直到11世纪才有了雏形。

现代人普遍认为简谱、五线谱才是乐谱,才是音乐的乐谱。

其实不是的!!!因为有多种多样的乐谱。

只是现代音乐流行之后,五线谱更适合于纪录音乐的信息而已。

而有些乐器,若是只用五线谱,根本无法还原音乐的演奏。

比如古琴的演奏方法就是无法用五线谱纪录的。

因为五线谱能纪录的只是音乐的节奏,而没有具体使用哪根弦演奏的说明。

古琴有七弦,

有许多五线谱记载的音是可以用七弦当中的任意一弦演奏的。

有许多五线谱记载的音,明明是多个音调,古琴却可以只用一根弦弹奏一次就能完成,

而弹奏方法是右手击一次弦后,左手在按弦位置左右滑动,从而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那么古琴是如何记谱的呢?

中国古代没有五线谱,没有简谱,然而中国古代有减字谱。

减字谱的记谱方式是这样的,纪录右手击哪根弦,用一二三四五六七表述,纪录左手按该弦的哪个位置,用一到十三表述。因为古琴每根弦都有十三个徽位。要不要滑动,滑到什么位置,都在减字谱里有纪录。

而这么多内容,都需要纪录在一两个文字符号里去,怎么做到的呢?古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用某些字的一部分代替要纪录的某字。

如图:

记谱当中的“匀”,说的是勾二弦,就是用中指向内拨动二弦。若上面有中七字样,说明左手中指按在七徽。

古琴上面那些白白的圆点,就是徽位。

若后面再记上六、上四、下八字样的。就是说弹奏时,左手按在七徽的位置,然后滑动去六徽、四徽,再退回滑到八徽。

限于篇幅,其他的就不说了。有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专业书籍。



减字谱有个缺点,就是弹了一个音,需要多久之后再弹另一个音。

所以现代的古琴谱,一般都是减字谱与简谱合用的,用减字谱纪录演奏方法,用简谱纪录音调。

其实减字谱的缺点,在古人看来,根本不是缺点。

而且这个缺点,若是要补上,实在太过容易了。

只要在旁边加个数字,用来表示,这个音需要响多久,才继续下一个音就行。

那么古人为什么明知有这个缺点,却不补齐呢?

原因是:在古人看来,音乐就是个传递个人思想的工具,音乐就是抒发自我性情的载体。音乐是灵魂的音乐。

所以曲调之间的时间长短承接是怎样的,应该由演奏者自己把握。

所以对曲子所想要表达的思想理解是怎样,演奏出来的效果就是怎样。

所以古人的曲子,演奏的人不同,听的人的感受也是不同,不会千篇一律。


无功用行

这个题目属于结论性问题,出这样的题目,一定是受到西方文明界定的影响,产生。


第一,说“中华文明几千年”,不严谨,关于文明的认定并没有权威的统一概念。这是借用了西方及其个别东方追随者所谓“公认”的众多文明观点的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多种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在五千年前到三万年前甚至到五方年前的许多西方学者。用其中一个最短文明时间的观点,容易误导国人对华夏乐谱历史产生错误的概念。

最近中科院例证中华文明至少在12000年以上。因此,用几千年表述不合适,至少得引用流传已久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通俗认知。

第二、“⋯乐谱”,指意不确切。是指现代的“五线谱”?还是指中华文明本土的乐谱?根据题主的意思应该问的是本土乐谱吧。

世界上产生的乐谱多种多样,西方大都以字母、符号记载。发现西方最早的乐谱是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于乐谱”。西方五线谱的雏形产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的意大利,经过700多年直到十八世纪才形成完善的记谱法。在形成完善前,也仅是多种多样记谱法的其中一种。


中国上古以汉字、圆圈或圆点、方框“点拍”的形式记录乐谱。发现最早的是西周的记谱法,即《诗经》中的305篇以外的6篇笙诗,比西方早近2000年。后有文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宋代的工尺谱。元、明、清以工尺谱为主流,只是由于“五线谱”的流行,我国及其他各国基本不再沿用本民族的乐谱了。现在最早的实物是唐人手抄本《碣石调·幽兰》古琴谱。

贾湖遗址发掘骨笛前,大家知道中国远古乐谱是五音价,指“宫、商、角、徵、羽”,依次是阴平、阴平、阳平、上声、上声。五音是远古的主旋律,用于简谱,到了周朝增加了变微”(Fa)和“变宫”(Si)二个音节,变为七音阶,形成了较完备的五音十二律。距今3000年。

按照西方音乐文明标准,因西周的记谱法没有实物佐证,不被承认,西方只承认《碣石调·幽兰》古琴谱是中国音乐的开始,明显是有意割断中国音乐、乐谱文明。但这种割断掩盖不了事实,这是由乐谱与音乐的关系所决定。

因为音乐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艺术,易于流逝,为了使音乐演奏、传播和传承,就必须记录下来,这样就产生了乐谱。两者密不可分,乐谱是音乐的一种记录,音乐是乐谱表达的一种音乐声音。而这种音乐声音是通过乐器演奏出来的。所以,只要找到久远的乐器,就证明了存在久远的乐谱。

1984年至2001年期间,在距今7800年~9000年华夏先民史前聚落遗址一一贾湖遗址其中出土了40支骨筁震惊全世界。这些骨笛笛孔大多数以7孔为主,有部分为5、6、8孔的。它有两个八度的音域,能演奏四声、五声、六声、七声以及带有变化音和八声。这些骨笛很精致,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早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七声音阶比西方七声音阶早至少7000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使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追溯到八千年前。

这些骨笛延续1200年,并且随骨笛出土的同时还有很多龟甲,龟甲上面刻有符号。这些符号有可能是汉字的滥觞,也有可能是乐谱。但无论如何,音乐在1200年时间里的传承延续,没有乐谱的支持不可想像。

中华音乐史不但有乐谱而且历史至少超过9000年。


闲聊海天

在历史书上,中国有很多经典的音乐,像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嵇康的《广陵散》,还有宋词元曲等等都是音乐的形式传播于世,而今都销声匿迹了,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古代乐谱的失传!

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乐谱,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套记载乐谱的方式慢慢流失了,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遗憾!

中国古代的乐谱有“宫(gong),商(shang),角(jue),徵(zhi),羽(yu)”五音,对应简谱中的“1,2,3,5,6”五个音!这是中国古代乐谱的基本音符,相比欧洲的数字简谱少了两个音, 而中国的古代名曲在谱曲都只用这五个音!

中国人的智慧是相当高的,所以流传至今的宋词元曲当时都谱有曲子,像宋朝柳永,那简直就像当今林夕一样的“写词高手”存在,甚至影响力远远超过林夕,当时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的词之所以争相传颂,一方面是他的词写的水准高,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的谱曲发达!这些场景,我们也只能脑补了!


因为中国古代一向还是视音乐为“不入流”的行当,所以主流的阶层不会去学习音律,更多的人选择熟读经书,考取功名,获得仕途辉煌!这样的一种主流环境造成音乐的创作越来越少,同时愿意学音乐的人越来越少,而本来中国乐谱相对复杂,所以导致慢慢的流失!特别是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让中国很多的古籍收到毁灭性的毁坏,而对乐谱的流传也影响很大!

其实,中国的乐谱也有很多的记载!中国最早留传下来乐谱是南北朝时代的古琴谱《碣石调.幽兰》,早期的乐谱是以“文字谱”的形式流传!后来简化记录,唐朝后期出现了“减字谱”,记录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在我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收藏了很多唐宋以来的乐谱,其中包括很多经典的琵琶乐谱!宋代出现了记录音高的“俗字谱”,说明当时的宋词都是可以歌唱的!明清两代的戏曲,包括昆剧、京剧、粤剧以及不少乐器都应用了“工尺谱”!这些都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的结晶,通过这些方式让中国的音乐得以存在和流传,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虽然现在音乐创造都是用五线谱和数字简谱,但我觉得中国乐谱的流失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遗憾,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历史书籍来怀念那个时代的场景和音乐!





忠肝义胆岳老三

谁告诉你中国没有乐谱?难道非得用西方的五线谱来标注才叫乐谱?没有乐谱诸多古曲如何传承下来的?

图是古琴所用减字谱,用不同字根标准弹奏指法。


牧云散人

这个提问十分可笑和无知!中国总有一部分人文化不自信,甚至黑中华文化,它们黑中医、黑儒家,几乎是逢中必反,国外月亮是圆的,这些洋奴才真不知道心是怎么长的。最近出土的一支骨笛早在七千多年中国就有七音律了:凡、六、五、乙、上、尺、工。自有一套完善的记谱方式。有大乐,小乐,锣鼓点等等之分,上有阳春白雪宫之乐,下有下里巴人欢喜。传下了许多经典之着,但包经战乱和文字狱的变故大多都失传了。但顽强民族性保留了一些乐谱没有失传,我张氏宗族传下了古代的记谱方式和乐曲如下:




学海无涯30857695

我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没有真正去了解过这个问题。

我国的古谱究竟始于何时,现在还难以回答,仅知《礼记·投壶》中有《鲁鼓》和《薛鼓》两种鼓段的谱式,为迄今我国现存最早的乐谱。

还有就是音律,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五个基本音阶。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

中国乐器历史悠久,但真正流传下来的乐谱少之又少,要复原古时那般的音调乐曲也不容易。


月落西霄

古人的乐谱是用:宫商角徵羽来书写的,不然你说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广陵散等古曲都是怎么流传下来的,难不成你以为是口传心授吗?


轮回的刻度

谁告诉你中国没有曲谱了?古代的时候,一个标准的儒生,必须会“六艺”。“乐”是古代儒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国古代的曲谱,不同于西方的曲谱。中国的曲谱,有许多种形式存在,最普遍的形式就是词牌。

词牌名目繁多,比如《念奴娇》,比较著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再比如《临江仙》,比较著名的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再比如《满江红》,比较著名的有岳武穆那首千古绝唱。再比如《摸鱼儿》,比较著名的有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是出自《摸鱼儿.雁丘词》。再比如《贺新郎》《沁园春》等等等等等等。

高山流水遇知音,曲有误周郎顾,不是中国没有曲谱,是你的问题提的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文氓王福星

只能说提问者太无知。最晚从战国时代起,中国古代就有规范的乐器以及合奏的乐队,此种情况下岂能没有乐谱?中国古代也不仅仅只有宫商角徵羽,早在八千年前的贾湖骨笛,就是七音节了,不过没有流传下来。在近代以前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本土还是以五音阶占据绝对主流。明代朱皇后裔朱载堉发明了规范的十二平均律,不过很不幸也没有普及。即使不从任何出图文物给予佐证,单凭理论推导就可以明白古人绝不可能仅仅依靠口耳相传延续乐理的。如果从出土文物来看,敦煌出土有汉唐乐谱,鄂冀等省也出土过汉代乐谱。所以,不要因为当今中国人学习的是西方舶来的简谱或五线谱,就妄自菲薄,以为中国古代没有乐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