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區重新定義交通出行!

交通樞紐作為城市實現快速發展的動力,它承載著為城市運送人流、物流的重要任務,對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城鎮體系的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

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區重新定義交通出行!

法國城市學家戈特曼在1957年就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並預言:城市群是城市化高級階段的產物,若干都市區的空間聚集是城市化成熟地區城市地域體系組織形式演進的趨向,在20世紀和21世紀初將成為人類高級文明的主要標誌之一。

長江三角洲被稱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城市空間格局的形成和演變具有明顯的交通導向性。今後,長江三角洲將進入高速公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時期。隨著交通條件的革命性變化,產業將在長江三角洲內重組,城市空間格局將隨之發生重大變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競爭力和城市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

金山區位於上海西南部的遠郊,總面具達600平方公里,屬於中國長江以南的江南地區,地處黃浦江上游的金山,東與奉賢區接壤,北與松江區、青浦區為鄰,西與浙江平湖、嘉善交界。隨著“兩橫一縱”高速公路網架在“十五”期間逐步形成,大、小深水港建設即將啟動,金山的交通條件將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尤其是與地處杭州灣的海灣優勢逐漸顯露。

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區重新定義交通出行!

創新區與協同發展體制機制

全球科技進步日新月益,影響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不再是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和低廉的勞動成本,而是一個區域的智力資源、區域環境和生產經營優勢所集成的創新能力。一個區域的經濟實力和其創新能力是正相關的,因此,區域創新是區域崛起的必由之路。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佈部分研究課題公告,其中區域協同發展成為一個重要內容,發改委表示,未來將強化區域協調發展的機制體制創新,整合資源推動形成協同創新,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和機制創新,增強區域協同發展新動能。

上海市金山區與浙江省嘉興市交通局等有關部分進行多次工作對接,並共同撰寫完成《金山與毗鄰地區交通互聯互通發展研究課題工作方案》(上報稿);與嘉興市交通運輸局簽訂《浙江省嘉興市與上海市金山區交通接軌框架協議》。不斷完善的一體化工作機制,將加快長三角城市群,尤其是上海與浙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區重新定義交通出行!

滬浙合作,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創意經濟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已經成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城市群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可以發揮集合效應。《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已經發布,從2015開始,未來的5年的和十年正是深入推進金山區建設的關鍵時期。

金山與浙江平湖、嘉善交界,區域接壤長度約為83公里。滬浙毗鄰區域(金山段)已建成道路17條,綜合交通體系框架初步形成,高速公路主導的骨幹網絡基本形成並連通區內所有城鎮、毗鄰新城及長三角地區城市。根據《金山區綜合交通規劃(2017-2035)》,遠期將實現30條主要道路的對接,包含高速公路5條、地面國省道6條、縣道8條、其他道路11條(含農村公路)。今年將重點推進葉新公路(朱楓公路-省界)、興豪路(亭楓公路-省界)、朱呂公路(朱平公路-省界)新建工程等第一批省省對接重點項目。

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區重新定義交通出行!

跨省出行“最後一公里”

在全面推進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過程中,金山各街鎮(工業區)都在探索社會治理新方法、新路徑,服務群眾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經驗在金山大地百花齊放。

其中,“朱涇經驗”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廣泛影響;漕涇“四張清單”制度建立推行;山陽探索“村居聯動”治理模式;呂巷正全面推行“巷鄰坊”;楓涇不斷創新完善“三訪四步工作法”……這些有益探索都旨在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共同匯成金山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的“大合唱”。

藉助於成功的市內解決交通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在跨省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解決上,金山區政府繼續奮進!為實現滬浙兩地公交網絡無縫對接,解決跨省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近期我區境內開通了4條毗鄰公交線路,分別為平湖新埭至金山北站、平湖客運中心至廊下農家樂、平湖新倉客運站至廊下鎮衛生院和嘉善姚莊汽車站至楓涇汽車站,有效增強了兩地聯繫。

長三角是我國開放度最高、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戰略重要的交匯地帶。上海未來的發展離不開區域協同,金山區將積極進行交通建設,促進區域共同發展。

在創新區與協同發展體制的頂層設計中,我們期待著金山區能夠融入長三角城市群併發揮出自身的交通優勢,從而實現城市高品格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