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区重新定义交通出行!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力,它承载着为城市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任务,对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区重新定义交通出行!

法国城市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就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并预言:城市群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若干都市区的空间聚集是城市化成熟地区城市地域体系组织形式演进的趋向,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将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

长江三角洲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明显的交通导向性。今后,长江三角洲将进入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交通条件的革命性变化,产业将在长江三角洲内重组,城市空间格局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动,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金山区位于上海西南部的远郊,总面具达600平方公里,属于中国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地处黄浦江上游的金山,东与奉贤区接壤,北与松江区、青浦区为邻,西与浙江平湖、嘉善交界。随着“两横一纵”高速公路网架在“十五”期间逐步形成,大、小深水港建设即将启动,金山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尤其是与地处杭州湾的海湾优势逐渐显露。

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区重新定义交通出行!

创新区与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全球科技进步日新月益,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低廉的劳动成本,而是一个区域的智力资源、区域环境和生产经营优势所集成的创新能力。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其创新能力是正相关的,因此,区域创新是区域崛起的必由之路。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部分研究课题公告,其中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发改委表示,未来将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整合资源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机制创新,增强区域协同发展新动能。

上海市金山区与浙江省嘉兴市交通局等有关部分进行多次工作对接,并共同撰写完成《金山与毗邻地区交通互联互通发展研究课题工作方案》(上报稿);与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签订《浙江省嘉兴市与上海市金山区交通接轨框架协议》。不断完善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将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尤其是上海与浙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区重新定义交通出行!

沪浙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创意经济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成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群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可以发挥集合效应。《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已经发布,从2015开始,未来的5年的和十年正是深入推进金山区建设的关键时期。

金山与浙江平湖、嘉善交界,区域接壤长度约为83公里。沪浙毗邻区域(金山段)已建成道路17条,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高速公路主导的骨干网络基本形成并连通区内所有城镇、毗邻新城及长三角地区城市。根据《金山区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5)》,远期将实现30条主要道路的对接,包含高速公路5条、地面国省道6条、县道8条、其他道路11条(含农村公路)。今年将重点推进叶新公路(朱枫公路-省界)、兴豪路(亭枫公路-省界)、朱吕公路(朱平公路-省界)新建工程等第一批省省对接重点项目。

黑科技助力前行,金山区重新定义交通出行!

跨省出行“最后一公里”

在全面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过程中,金山各街镇(工业区)都在探索社会治理新方法、新路径,服务群众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在金山大地百花齐放。

其中,“朱泾经验”在全区,乃至全市产生广泛影响;漕泾“四张清单”制度建立推行;山阳探索“村居联动”治理模式;吕巷正全面推行“巷邻坊”;枫泾不断创新完善“三访四步工作法”……这些有益探索都旨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共同汇成金山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大合唱”。

借助于成功的市内解决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跨省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上,金山区政府继续奋进!为实现沪浙两地公交网络无缝对接,解决跨省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近期我区境内开通了4条毗邻公交线路,分别为平湖新埭至金山北站、平湖客运中心至廊下农家乐、平湖新仓客运站至廊下镇卫生院和嘉善姚庄汽车站至枫泾汽车站,有效增强了两地联系。

长三角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重要的交汇地带。上海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协同,金山区将积极进行交通建设,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在创新区与协同发展体制的顶层设计中,我们期待着金山区能够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并发挥出自身的交通优势,从而实现城市高品格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