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我國多地建造象徵軍國主義精神的紀念碑塔(一)


位於臺灣澳底海岸的北白川親王1895年臺灣登陸露營紀念碑。

臺灣彰化城東八卦山的 “北白川親王彰化遺蹟碑”。

建在臺北圓山的1895年日軍“徵臺戰役”死亡的日本陸軍墓碑。

19世紀30年代,日本殖民當局為在霧社事件中死亡日本人建造的“霧社事件殉難殉職者之墓”紀念碑。

旅順白玉山“表忠塔”。本塔從1907年6月開建,於1909年11月建成,耗資25萬日元。

1912年建造的爾靈山紀念碑。“二〇三高地”因海拔高203米而得名,是日俄戰爭雙方爭奪旅順的主戰場之一。雙方為爭奪該地均死傷慘重。戰後,乃木西典改此山名為“爾靈山”,併為該碑題寫了碑名。

位於臺北圓山臺灣神社前面劍潭山上的“臺灣總督府警察官招魂之碑”。

日俄戰爭後,日軍建立的旅順第三次塞港敢死隊陣亡將士紀念碑。碑中文字為“忠烈輝萬世”。

1916年於大連老虎尾半島修建的旅順港口閉塞隊紀念碑。

“一六四高地”紀念碑。滿洲戰跡保存會1916年建。碑名由日本陸軍大將、男爵中村覺題寫。

1916年建成的盤龍山西堡壘紀念碑。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二十四卷《生態破壞與社會控制》, 高曉燕、王希亮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