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吃糠咽菜,政府为其建房搬迁,人们不为所动


“穴居部落”,这些词大多都是描述早期人类的一种居住方式。在现代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已经看不到,但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崇山峻岭之间,在海拔约1800多米接近山顶的一个大洞穴里,却有一个近百人的部落。整个亚洲也只有这么一处。

这个穴居部落居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20户人家,大概有近百口的苗族人。他们的栖身之地被称为“中洞”。

洞内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推磨碾谷,种田、放牛或养猪。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油、盐等生活用品。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谈论生活琐事。

原来“中洞”苗寨还有一个洞中的小学,后来企业赞助加上政府行为,小学便从洞中搬了出来。于是孩子们奔向“外面的世界”,在山下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

虽然这个地方与世隔绝,但这里人的生活并不原始,孩子们喜欢打篮球。

洞里的媳妇多是从洞外按照周代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从外村接来的,也有洞内相互通婚的。

中洞在2003年以前是不通电的,直到一个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捐款10多万元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中洞苗寨才从此过上了有电、有光明的生活。“中洞”后来还有了通讯信号。生活在“中洞”的很多人家也先后买了电视机。但是这里除了电视机,每户人家还基本上是家徒四壁。随着中洞曝光率的增加,这个部落受到了更多的人关注,有许多人还来这里旅游,村里还出资筹建了蓄水池。


为了让这近百口的苗族民众从洞穴中搬迁出来,当地政府花心思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已经在不远的山下修建好新房,但是“中洞”中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走出洞穴。政府为改善中洞苗寨的居住环境,在山脚下修建了白墙蓝顶的新房子,还实施整体搬迁,房子早已无偿分配给每户山民,但迄今没有一户中洞人搬出山洞,住进山下的新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