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出家,唸誦法華經,貢高我慢,見六祖不禮拜,最終被六祖折服

本篇文章說的是法達禪師的故事。

法達禪師,六祖慧能大師之法嗣,洪州豐城人,七歲出家,一直持誦《法華經》,受具足戒之後,即前往曹溪禮拜六祖。法達禪師自認為一直持誦《法華經》,功德不小,故心懷我慢,初禮六祖的時候,頭不至地。六祖呵叱道:“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邪(平時是如何修行的)?”

七歲出家,唸誦法華經,貢高我慢,見六祖不禮拜,最終被六祖折服

法達禪師回答道:“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

六祖道:“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如果你念了一萬遍,並且體會了經文的大意,而不自認為有什麼殊勝和了不起,那你可以和我把手同行。如今你卻辜負了誦經這一修行的本意,竟然不知過錯)。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六祖接著又問:“汝名什麼?”

法達禪師道:“法達。”

六祖道:“汝名法達,何曾達法?”

七歲出家,唸誦法華經,貢高我慢,見六祖不禮拜,最終被六祖折服

於是六祖又說了一個偈子: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

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

法達禪師聽完六祖的偈語,頓生慚愧,連忙向六祖懺悔道:“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疑問。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

六祖道:“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法達禪師回答道:“學人愚鈍,從來但依文誦唸,豈知宗趣?”

七歲出家,唸誦法華經,貢高我慢,見六祖不禮拜,最終被六祖折服

六祖道:“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於是法達禪師高聲唸誦經文,唸到《譬喻品》的時候,六祖道:“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體。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受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身,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汝但勞勞執念,謂為功課者,何異氂(mao)牛愛尾也?”

法達禪師問道:“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如果是這樣,只要理解了經義,就不用唸經了嗎)?”

六祖道:“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已。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法達禪師聞偈,言下大悟,不覺悲泣,說道:“法達從昔以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

接著,法達禪師進一步問道:“經雲: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度量,尚不能測於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羊車、鹿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宣說。”

六祖道:“經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你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法達禪師蒙六祖的點撥啟發,所有的疑惑一時冰消,踴躍歡喜,作偈贊曰: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

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

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六道祖:“汝今後方可名唸經僧也。”

正如六祖所教誨的那樣,法達禪師頓悟一乘妙旨之後,還象先前一樣,繼續誦經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