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榆林:一条文化深厚的老街

“到了榆林,不去逛一逛老街,就算白来了一趟。”这句话虽有些偏颇,但细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榆林城自先秦时就有,明朝时有三次规模最大的扩建,属于九边重镇。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隋炀帝杨广、明武宗朱厚照、清圣祖康熙六位皇帝曾先后巡游到此,留下了他们的故事和足迹。

作为一名外乡人,来到榆林后,闲来无事,最喜欢的就是逛一逛老街,因为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埋在大街小巷里,如果不认真去品,仔细去揣摩,恐怕很难读懂这条老街的厚重历史。

“六楼骑街”是榆林老街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榆林城闻名遐迩的一大亮点。所谓“六楼”从南到北依次是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每座楼都有一段沧桑的历史,每条街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古城榆林:一条文化深厚的老街

文昌阁

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1958年被拆除,2006年复建。文昌阁石台奠基,十字相通。全楼共有4组28根立柱,支撑楼体。楼分三层,顶部为十字歇山。三层楼檐下均悬匾额,分别为“五星会垣”、“天下宗师”与“文昌阁”,为当地著名书法家叶兰一门三代所书。

古城榆林:一条文化深厚的老街

万佛楼

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楼内供奉有20公分高的佛像近万尊而得名,是榆林老街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楼。楼高三层,底层为巨砖砌筑的四孔拱洞式结构,呈长方形。楼基长近30米,宽18米,高9米。楼基上建二层木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南为孔雀明王殿,北为观音殿,两院东西各有三楹配殿。二层主楼均为斗拱飞檐,四角克举,明廊回护。

古城榆林:一条文化深厚的老街

星明楼

星明楼建于明嘉靖年间,全木质方形结构,共三层,高20米,底层为四石基台座,每个石基上竖巨柱7根,共28根柱子支撑全部楼体。其设计精巧,造型独特,汇编在《中国名胜词典》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大全》之中。

古城榆林:一条文化深厚的老街

钟楼

钟楼带有近代西洋建筑的的风格,顶部还装饰着钟表。其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高三层 24米 ,悬挂着的匾额石刻为民国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所书:“蜚英腾茂”、“北临雁塞”、 “南控乌延”、“芹水流芳”、“驼峰拥翠”,“蜚英腾茂”、“万流仰镜”。楼基砖砌拱洞四通,由底及顶高24米,长20米,宽15米。东侧有大门,门顶筑过桥,可拾阶登楼。楼顶中心建木质重檐八角亭,内悬大钟。

古城榆林:一条文化深厚的老街

凯歌楼

凯歌楼创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原名怀德门,是二拓榆阳时的南门,以华美著称。1975文革中拆毁,2006年复建。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巡视榆林时,曾在楼上驻跸,命名为太乙神宫。楼基为砖拱洞门,南北通达大街。楼基高约8米。上有二层木楼建筑,分南北两院,两院各立旗杆一对,南院有牌楼一座。楼之四角均有钟鼓角楼。相传旧时边塞战争结束时,往往在此举行祝捷、献俘、庆功等活动,故有凯歌楼之名。

古城榆林:一条文化深厚的老街

鼓楼

鼓楼约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1975年文革中拆毁,2006年复建。楼基为砖砌崇台,拱洞四通。上有二层,分南、北两院,各有配殿。南院原有木牌楼一座。

榆林素有“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之说。“六楼骑街”就是前面给大家介绍的,“北台南塔”指的就是城北的“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和城南的十三层凌霄古塔。

我闲暇时分,就喜欢漫步在老街上。两边古色古香的商铺鳞次栉比,出售的商品大多是普通人家都能用到的日常物品,价格不贵,很受大家的欢迎。其实很多时候,我喜欢榆林老街,是因为这里有一种无以言状的人气。

老街本地的商贩们,几百年了,还保持着淳朴的诚信,童叟无欺。到了这里你不会有被商业气氛包围的烦躁感,商贩们不会老远对你喊“过来瞧,过来看,几百上千的东西,今天一律十元了……”等等类似的吆喝声。相反你却如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境界,安静中体会着另一种繁华,轻松中感受着别样的情趣。

我每每一个人缓缓地走过老街,便有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穿越,身心的空灵,是来自对身边人身边事的置若罔闻,有了这个境界,心便不再累,身便不再困。

而这一切,只有到了榆林老街,才能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