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世界上的其它國家在做什麼?

魅影藍天

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在公元前221年,這一年的中國和世界都很熱鬧:中國剛經歷了秦滅六國,此時秦始皇正全力以赴推行車同軌、書同文、廢分封、行郡縣的基本國策並積極準備南征百越、北伐匈奴,那麼這一年的世界又發生了什麼呢?

咱們不妨先看看如今已融入中華版圖,但當時還不在秦朝疆域內的地區:就先說說秦始皇正準備征服的百越吧——百越廣泛分佈於從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內,由於內部部族眾多,從未形成過統一的政權,因而號稱百越。在百越西部的雲貴高原上也是部族林立,被中原王朝統稱為西南夷,其中以夜郎和滇兩國最為強盛。

此時秦朝北方的草原上分佈著三大遊牧部族:東胡、匈奴和月氏。這一時期的匈奴還並不強大——匈奴王子冒頓甚至一度在月氏當人質,東胡也常向匈奴索要各種物資。秦始皇統一華夏後派蒙恬領兵30萬北伐匈奴並一舉收復了河南地(今河套平原)。不過此時誰也沒想到冒頓返回匈奴後滅東胡、逐月氏,又趁秦末漢初的亂局衝佔河南地,成為中原王朝最大的外患。

此時朝鮮半島北部在周武王冊封的箕子朝鮮統治下,而半島南部此時尚未形成統一政權。戰國七雄中的燕國曾遣將秦開在戰勝東胡後又乘勝東擊遼水一帶的箕子朝鮮,奪取了遼東的廣大地區,極邊甚至伸過今鴨綠江以南。“直至滿番汗為界”——燕國的邊界由此一直推進到今天朝鮮半島鴨綠江以南的清川江流域一帶。

日本此時正處於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彌生時代的名稱源自當時所使用的彌生式陶器。彌生時代的文化深受中國和朝鮮的影響,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開始使用銅器鐵器,並且由原始社會開始逐漸向階級社會過渡。一些日本考古學家認為:“彌生時代的根本跨越在於中國秦漢時期的移民入島,他們帶來了大陸先進的農耕文明,給日本列島帶入全新氣象”。

印度在此前的公元前324年驅逐了馬其頓亞歷山大的軍隊,建立了孔雀王朝並於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的阿育王時期統一了除邁索爾以南的整個印度次大陸。不過當阿育王於公元前232年離世後孔雀王朝已然由盛轉衰,不過仍維持到公元前188年才分崩離析。秦始皇統一華夏時正值孔雀王朝由盛轉衰,逐漸走向覆滅之時。

就在秦始皇統一華夏的26年前中東地區新興的帕提亞部族推翻了亞歷山大帝國解體後分化出來的塞琉古王朝的統治,成為波斯高原和兩河流域的新主人,他們所建立的帝國即將同後來的漢帝國、羅馬帝國和貴霜帝國並稱世界四大帝國。

被帕提亞人推翻了在波斯高原和兩河流域的統治的塞琉古王朝轉而將自己的經略重點遷到敘利亞地區,由此引發了同埃及托勒密王朝之間爭奪敘利亞的戰爭。公元前221年托勒密王朝的托勒密三世逝世,托勒密四世即位,隨即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爆發了第四次敘利亞戰爭,戰後敘利亞歸屬託勒密王朝。

儘管這一年東西方之間都發生了很多大事,不過這時西方世界發生的最重大事件莫過於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21年迦太基指揮官漢尼拔成為迦太基駐西班牙的指揮官並開始積極著手遠征羅馬。他翻越阿爾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成為羅馬有史以來所面臨的最大外患,然而最終羅馬仍然戰勝了這個強勁的對手併成為整個環地中海地區的霸主。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在這一段時間內世界上並不太平!正印證了世界史就是一部戰爭史這句話,世界各地都在打仗!

在秦國的北方

當時北方草原上有兩大勢力,東胡和匈奴,他們除了南下搶中原地區的糧食人口之外,也經常火併。不過這一時期東胡佔據了優勢,所以匈奴單于被迫將自己的兒子送到東胡為人質,這個小夥子就是後來著名的冒頓單于。

地中海沿岸

秦始皇的大軍在南征北戰的時候,地中海沿岸也打得不可開交。迦太基有一個天才統帥叫做漢尼拔,正在和羅馬打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年,年僅30歲的漢尼拔代表迦太基開始對羅馬進行攻擊。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後,對羅馬統治核心區進行破壞,幾乎每戰必勝。可惜,漢尼拔的部隊得不到有效補充,越打越少,最後被羅馬人拖垮!

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後羅馬成為地中海新的霸主!

(當時迦太基和羅馬的控制範圍)

希臘半島

據在羅馬人和迦太基火併時,希臘半島也不太平。北方的馬其頓人又開始了向希臘半島縱深的大規模侵略,並且成功征服斯巴達人。說起來斯巴達人在那個時代的單兵戰鬥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可惜他們的人口太少,軍隊數量從來沒有超過8000。到公元前220年左右的時候,由於連年征戰,數量就更高少了,然後終於被人多勢眾的馬其頓人按到地上摩擦。

然後,馬其頓人沒高興幾年,又被人數更多的羅馬人按到地上摩擦了!

印度地區

這一時期最和平的就算是印度地區了。自從阿育王將孔雀王朝的版圖擴大到極致後,正好趕上當時佛教在印度大行其道。阿育王及其後人開始用佛教擴大影響力,他們不僅支持佛教在國內傳播,還組織僧侶前往國外傳教,最遠甚至到達了埃及等地!

以上!


歷史風暴

眾所周知,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發起統一戰爭,以“遠交近攻”的戰略,用十年時間完成了統一大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此後施行了一系列措施,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疆域。與此同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做些什麼呢?

日本:此時正處於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彌生時代的名稱源自當時所使用的彌生式陶器。彌生時代的文化深受中國和朝鮮的影響,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開始使用銅器鐵器,並且由原始社會開始逐漸向階級社會過渡。一些日本考古學家認為,“彌生時代的根本跨越在於中國秦漢時期的移民入島,他們帶來了大陸先進的農耕文明,給日本列島帶入全新氣象”。

朝鮮:據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中所載,武王伐紂滅商後,商紂王的兄弟箕子帶著商代的禮儀制度和五千商朝移民來到朝鮮半島北部,被當地人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承認,史稱“箕子朝鮮”(約公元前1122-公元前194年),此時南部朝鮮還未統一,後來此國在西漢時被燕國人衛滿所滅。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

印度:剛剛進行王朝更替,推行復國主義,建立孔雀王朝(約公園前324年-約前188年),第一次迎來大一統時期,並誕生印度歷史上最偉大帝王——阿育王(公元前268年-前232年)。孔雀王朝是以宗教為主導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遼闊,君主專制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阿育王去世後,孔雀王朝王權衰落,很快四分五裂,主要發展宗教。

伊朗:剛建立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或稱安息帝國,是奴隸制帝國。

歐洲:秦始皇統一中國的100年前,亞歷山大大帝就已統一歐洲並建立起橫跨歐亞大陸的征服帝國,但亞歷山大33歲便去世,死後帝國由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共和國以及由一堆城邦組成的希臘化國家取而代之。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歐洲大陸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羅馬帝國和北非強國迦太基衝突不斷,隨後發生第一次馬其頓戰爭,頂峰時期,投入兵力達12萬,規模不及中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間戰爭。

非洲:迦太基時代,戰爭頻繁。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早已隕落,先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古代馬其頓征服過。

美洲:瑪雅文明肇始,已經出現文字,並且建立起較大規模的城市。南美洲的前印加文明也已經開始發展,在太平洋沿岸建立起來宗教政治為主的查文文明系統。


國家人文歷史

秦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埃及正處於托勒密王朝時期、希臘大陸處於希臘城邦時代的末期、西班牙和葡萄牙還是土著居民、大不列顛及其周邊島嶼處於古老的部落時代、中北歐大部分住的是日耳曼人、南北美洲住著印第安人、印度正處於孔雀王朝末期、阿拉伯半島基本沒人也沒石油、日本那時候正翹首以待等徐福東渡呢!


徙木立信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繼位,九年後國力漸盛,啟用李斯、尉繚等人,一邊休養生息,鞏固國防,一邊著手統一六國策略。從公元前230年開始攻韓到221年滅齊,用了接近10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


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前的上一世紀末期,公元前336年~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東征西討,把當時最牛逼的波斯帝國打得七零八落。亞歷山大帝國開創的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幷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同時期約前321年-~前187年,古印度摩揭陀國的月護王旃陀羅笈多,放棄了家族的孔雀養殖生意,組織軍隊推翻了難陀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定都華氏城),後人稱其孔雀王朝,到了旃陀羅笈多兒子賓頭沙羅統治時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


古羅馬從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至公元前396年,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羅馬的領土翻倍增長。

公元前264年~前146年,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最終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公元前215年~前148年則發動了4次馬其頓戰爭。四戰全勝的戰績徹底征服了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

此後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平門知事

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在公元前221年,那兩年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在幹什麼呢?

先說當時能與中國堪稱世界雙璧的羅馬共和國,這時候凱撒和屋大維等還沒有出生,斯巴達克斯也還沒有起義。

前221年,漢尼拔成為迦太基軍隊的統帥,與羅馬為了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開始了第二次布匿戰爭,這場戰爭雖然最終以羅馬勝利告終,但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差點打穿了意大利,震驚了整個地中海。

在羅馬的南方,法國、德國、英國和北歐、俄羅斯、中歐這些地方還都是蠻荒之地,高盧人、日耳曼人等被稱為蠻族,連國家都不存在。

在羅馬的北方,希臘的榮光已經褪去,羅馬人開始入侵希臘各城市,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一年,希臘人樹立起了勝利女神的雕像,但她也沒能阻止羅馬人的進攻。此時,希臘的阿基米德發明了螺旋提水工具。

北非最強盛的國家是迦太基,正在與羅馬爭鋒。

(埃及豔后快出生了)

埃及已經換了好幾個朝代了,此時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的後代建立的王朝,托勒密三世逝世,托勒密四世即位。為了爭奪南敘利亞,埃及和塞琉西帝國爆發了第四次敘利亞戰爭,

馬其頓帝國的建立者亞歷山大大帝,此時正好已經死了100年,馬其頓帝國已經分崩離析。

西亞的伊朗,剛建立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我們一般稱之為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是當時中國和羅馬之間最強盛的國家。

在印度,北部正處於孔雀王朝時期,不過阿育王已經死了很多年了,國家陷入分裂。印度印度其他大部分地區也是分裂成無數的小國,互相征戰殺伐。佛教已經誕生。

朝鮮,商紂王的兄弟箕子已經在那裡建國了幾百年,史稱“箕子朝鮮”。

日本,誰也不知道日本在幹什麼,有什麼人,徐福正在打算東渡瀛洲,也不知道後來到了日本沒有。

美洲大陸,在墨西哥和洪都拉斯等地存在著瑪雅文明。

至於澳洲大陸,頂多稱得上有人類在那裡生存,至於文明和社會,就呵呵了。


漁樵侃史

公元前221年,動亂了幾百年的春秋戰國,在這一年終於統一了,自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先後兼併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過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定都咸陽,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那麼,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世界上其他的國家都在做什麼呢?

非洲:非洲也有一個古文明國,那就是古埃及,此時古埃及為拖勒密王朝(公元前323——公元前30年),不過這時候的古埃及正處於戰爭時期,亞歷山大和羅馬把古埃及領土侵佔了。

歐洲:歐洲的亞力山大,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不過亞歷山大死後,這個強大的帝國就散架了,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共和國還有出現了很多小國家,包括希臘。那時候的英國還不是英國,那時候還是一群部落在一起打著玩。


美洲:美洲啊,這個時候呢,還是一些原住民,當時他們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人說印第安人是中國商朝的後裔,但是這只是說說,沒有一點證據。

亞洲:印度在幹啥?印度正在進行復國運動,就在秦始皇滅韓國的前2年,印度知名度最高的王阿育王剛剛去世,接下來孔雀王朝就忙著發展宗教去了。

日本人在幹什麼呢?那時候日本人還在穿著草鞋,穿著草裙和稀泥玩呢,想想就覺得太逗了!

時間所限,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天方

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前後用了9年的時間,他統一中國的時間,和亞歷山大大帝征戰、建立帝國的8年,時間相差一年。其餘各國可能還在樹上摘果子吃呢吧。


漢界狼居胥


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時間是公元前221年,那麼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地方在做什麼呢?

首先,不得不說的是羅馬。那時候的羅馬還不是帝國,而是剛剛統一意大利半島的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統治。此時的羅馬共和國正在為了同迦太基爭奪地中海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控制權而打的難解難分,迦太基多次攻入意大利羅馬腹地,這場戰爭史書稱之為布匿戰爭,持續了近百年。公園前221年,羅馬與迦太基爆發第一次布匿戰爭正打的難解難分,這也是羅馬的擴張之戰。


此時的印度,正處於孔雀王朝統治的中後期。孔雀王朝是同時期世界上少數的幾個強國,在秦始皇時期基本稱霸南亞。也是古代印度最強大的王朝之一。公元前221年,孔雀王朝基本上統一了印度大部。擁有附屬國幾十,實力也是非常強大。孔雀王朝的君王出身平民養孔雀世家,所以其王朝稱為孔雀王朝。亞歷山大東征印度,印度古摩揭陀王國雖然抵擋住了入侵,但是其國也逐漸開始敗亡,國內大亂。孔雀王朝月護王帶領人們驅逐了希臘人勢力,並且將混亂的印度再次統一。建立了孔雀王朝。


同時期的埃及正處於托勒密王朝的統治之下,國力強大。曾經的亞歷山大帝國已經崩潰。馬其頓王國在君主亞歷山大死後,對於其龐大的帝國的統治已經維持不下去。帝國領土被羅馬迦太基等新興國家分割成幾部分,互不相聯。埃及的馬其頓總督托勒密乾脆獨立,創建了獨立的托勒密王朝,佔據埃及。公元前221年,托勒密王朝觀望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趁機揩油。由於其統治階級是希臘人,所以實力也不容小看。

其實當時的世界,除了秦朝,其他國家也在擴張或者已經建立很久。但是他們同秦朝不一樣,他們都是奴隸制國家,而秦朝則是封建國家。並且秦朝的軍事科技和理念相比這些國家要相對先進。


忘川星玉

秦統一中國的公元三世紀時期

尼羅河流域:建造了金字塔的古埃及已經涼了很多年,這塊土地前不久被亞歷山大征服,並在其涼了之後努力發展中,在其後不久,托勒密王朝將成為埃及的統治者,此王朝的最後一位法老便是赫赫有名的埃及豔后,迷倒龐培凱撒安東尼三維羅馬統治者的克洛奧巴特拉。

蘇美爾地區:巴比倫,亞述早就成為文物,該地區此時在塞琉古帝國的疆域中,該帝國繼承了壓力山大帝國的大部分亞洲領土,(亞歷山大帝國的歐洲部分成為了安提柯帝國)也算雄極一時,不過在入侵印度的戰爭中被孔雀王朝擊敗。最後亡於羅馬將軍龐培和新崛起的帕提亞帝國之手。(帕提亞即張騫記載的“國大兵弱的安息國”。)

印度地區:此時的印度是印度這個民族最膨脹的時期,也是唯一一次膨脹的時期,印度孔雀帝國。在秦統一中國的同時期,孔雀帝國基本統一大部分印度,在印度歷史上唯一的男人阿育王帶領下走向極盛.......之後解體。不過此時期是佛教的強勢發展期,對亞洲未來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了影響。

歐洲地區:值得一提的勢力,一顆未來將冉冉升起的新星,羅馬共和國,其後將興起的羅馬帝國將與秦的後繼者漢朝並稱東西方文明的代表,不過此時,羅馬共和國僅僅統治意大利地區,人口還不到秦的一半,尚不能與秦朝相提並論。在羅馬共和國的對面北非地區,羅馬未來的好基友迦太基也已經成型,迦太基將留下一個叫做漢尼拔的軍神影響西方歷史。同時期歐洲,原希臘馬其頓地區為安提柯帝國,曇花一現,很快就將被羅馬統一。

北亞地區:匈奴正在與東胡爭奪草原的統治權,匈奴即將迎來一個偉大的統治者,現任單于頭曼的兒子冒頓單于,他將殺死自己的父親,繼承匈奴的權力,打敗東胡,並對中國歷史產生巨大的影響,也疑似會影響中亞歐洲。非洲地區:文明上北非地區更貼近歐洲,中南部非洲的黑蜀黍還在有事吃瓜無事曬吊,餓了追著獵豹跑。不過埃塞俄比亞地區即將出現阿克蘇姆帝國。再往南,歐洲人的說法:“獅子統治的地方”。

大洋洲及澳洲地區:波西米亞人已經開始駕著獨木舟經營西太平洋的島嶼,而澳洲土著早已在與古巨蜥的戰爭中勝利,他們正在歡快的追逐袋鼠。

美洲地區:北美洲,如今美國的俄亥俄地區開始興起霍普威爾文化,先進程度一度比肩新石器時代。南美洲正處於瑪雅文化形成期,困擾後世的瑪雅文字和曆法正在被創造中,一些金字塔也已經修築,不過最能影響世界的是瑪雅文明此時已經馴服了玉米、土豆、和草泥馬,並將在未來征服世界的食譜和網絡。

南極洲地區:海豹在強姦企鵝,與今天一樣。暫無人類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